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舶新法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舶新法

法者天下公器,變者天下公理,變亦變,不變亦變。

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泉州市舶司是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的衙門。當然就有市舶管理之制,宋泉州市舶管理之制名曰「泉州市舶條法」。

泉州知州李三堅此數月間,研究「泉州市舶條法」,得出結論,此法之中存在許多弊端,因此就修改了一些條款,並打算立即實施。

按說朝廷頒佈的「泉州市舶條法」,是不允許私自對其作大幅度的修改的,但李三堅可以根據泉州的具體情形,有臨機處斷之權,只需事後奏明朝廷即可。

不過即便如此,李三堅也不敢大幅度修改「市舶條法」,只是對其中的一些條款作了適當的修改。

如舊法之中,泉州市舶司博買、抽解數過高的問題。

博買與抽解為市舶司收取稅賦的主要手段。

以海外貨物之中的,最為常見的香葯為例,香葯抽解數為十分抽三、四分,也就是說海外商人販香葯十斤至泉州,泉州市舶司就要截流其三、四斤上下,不可謂不狠,如此,就嚴重的影響到了海外商販的利潤,嚴重影響了商販的積極性。

要知道大海茫茫、海路漫漫,再加上海賊襲擾,海上經商之路可謂是險象環生,每一次出海幾乎就等於搏命。

因此為了提高海商的積極性,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商前來泉州,李三堅將香葯的抽解數定為兩成,且可以用錢抵貨。

當然除了香葯之外,其他百舶貨,如檳榔、翠羽、黃臘、蘇木、貝吉等等,也同樣的降低了抽解數,降低的幅度根據貨物的不同也是不盡相同的,一些舶貨最低降到了十抽一。

博買,顧名思義,就是官府強行收買舶貨,以獲取收益的一種稅賦制度。

宋之博買是與禁榷有很大關係的。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為了打擊官僚的經商之風,實行全面禁榷,也就是凡海外運來的舶貨,均由市舶司收買,實行官府專賣,非出官庫者不得私相市易。

全面禁榷確實是打擊了官僚的經商之風,朝廷也絕對控制了海外貿易,但也造成了許多惡果,一些惡果還是致命的。

受全面禁榷影響最大的就是普通海商,原因就是官府強買的價格太過低廉,由此造成的惡果就是,海商走私大規模盛行,同時嚴重阻礙了海上貿易的發展,並嚴重阻礙了商品的流通,一方面使得東京開封府舶貨庫藏是溢滿為患,一方面卻是京師或各州府百姓少葯食用。

等等弊端,可謂是百弊叢生。

朝廷見全面禁榷實在難以實行下去了,於是就於太平興國七年趕緊實行部分禁榷制。。。

朝廷朝令夕改,頗令人怨聲載道的。

而部分禁榷之制也有極大的弊端,那就是市舶司收買禁榷品價格也是極為低廉,而海商們無利可圖,當然不去販賣禁榷品了,而大量販賣非禁榷舶貨。

朝廷收入減少,由此就產生了和買之制。

宋初和買,是雙方公平交易,多以現錢交易,而到了現在就成為了博買,是官府強制性收買非禁榷舶貨,再轉手賣出,博取差價。

其弊端亦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就與掠奪同。

以犀角、真珠為例,犀牛角抽解數為十分抽三分,博買四分,真珠抽解二分,博買六分,海商的利潤十之七八進了官府的腰包。。。,蕃商、胡商等海商早已是不堪其負了。

此時泉州舊法還有三大弊端,也可稱之為「三大人禍」。

其一就是法外抽解,其二就是強買強賣,其三就是鬻鋼之弊,發外抽解就是在官府明文抽解之外又強行私自抽解海商的貨物,海商多敢怒而不敢言,強買強賣顧名思義就是強行將海商的貨物以遠遠低於市價的價格買下來,或者將自己的私貨強行賣給海商,海商苦不堪言,鬻鋼之弊是市舶司官吏們將應交於朝廷的抽解之物換成了其他貨物等等,其換易、偷盜、賒欠無所不為,令人咂舌不已。。。

強買強賣與市價相差多達六、七十倍,一般在三十倍與七十倍之間,當然要看是細貨還是粗貨。

李三堅針對這些顯而易見的弊端採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如澄清吏治,就是為了避免人禍的發生。

同時李三堅廢除來泉州禁榷舶貨,話說都沒人願意販賣禁榷品了,如此還禁個屁啊?

弛禁舶貨,就是李三堅的第二個措施。

李三堅採取的第三個措施就是,大幅降低泉州市舶司博買的數量,並盡量以市價收買。

宋朝廷戶部雖然對抽解、博買的數量是有所規定的,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各種情況會發生一些變動的,各地的市舶司也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也會做出一些調整或變化,如宋神宗皇帝天禧年間,一些市舶司的某些舶貨的抽解數就為十抽一。

這也是李三堅敢於修改「泉州市舶條法」的原因之一。

薄賦稅、輕傜役、興水利、除弊端、寬刑罰、促商業,此為李三堅施政於泉州的宗旨。

泉州市舶司新條法一頒佈,即吸引了大批海商前來泉州經商,並且是一年多於一年,數年之後,泉州海商數量十餘倍於崇寧元年的海商。

當然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李知州,新法固然可行,定會吸引大批的海商前來經商,可今歲的歲入將會大幅減少啊。。。」

泉州州衙設廳之中,泉州通判崔永梽不無擔心的說道。

抽解數下降了幾乎一倍,這也還罷了

「這也未必。」李三堅聞言微笑着答道:「李某雖非商賈,但也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薄利多銷』,或者。。。。或者稱為基數,基數是極為重要的,基數大到一定程度,將會抵消降低抽解數所帶來的影響。」

「基數?是指海商人數嗎?」崔永梽聞言問道。

「正是!」李三堅點頭道:「就是指納稅人數,或稱納稅基數。簡單的說就是,一人抽解三分,二人各抽解兩分,或者三人各抽解一分五,三者比較,哪一種抽解數多呢?」

「當然是三人各抽解一分五多啊,崔某再愚鈍,這個賬還是算的清楚的。」崔永梽說道:「可若是三人各抽兩分或三分豈不是更多了。」

「崔公啊!」李三堅聞言嘆道:「涸澤而漁的事情,是斷不可為的。」

「李知州所言大是,是崔某失言了。」崔永梽聞言連忙說道:「抽解可用。。。那個什麼基數化解,可博買的損失又當以何化解啊?」

李三堅幾乎取消了博買,那麼這部分損失又當如何彌補?崔永梽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問道。

「問得好!」李三堅點頭道:「李某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彌補。」

「是什麼辦法?」崔永梽聞言問道。

「增加一種稅賦!」李三堅沉吟片刻答道。

「增加稅賦?李知州你的意思是。。。?」崔永梽聞言是更加納悶了。

你李三堅不是要減輕百姓負擔,不是要薄賦稅嗎?此時又要增加一種稅賦,如此算是怎麼回事?這豈不就是朝三暮四,將海商、百姓們當猴耍嗎?崔永梽心中是異常的疑惑不解。

「漢之算緡之制,崔公是否有印象?」李三堅微微一笑后答道。

「漢之算緡?李知州打算施行漢之算緡?」崔永梽聞言頓時大吃一驚,臉上變色,驚問道。

都是飽肚史書之人,都是進士及第之人,因此李三堅一點就透。

崔永梽又如何不知道漢之算緡之制?

漢之算緡為西漢武帝施行的一種稅賦制度,是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一種賦稅,或者說,就是計算老百姓每家每戶的財產,然後把其中的一成收歸官府所有。每年讓老百姓把家產的一成拿出來交給官府,也可以理解成為財產稅,是一種苛捐雜稅。

西漢武帝施行算緡之制,即引起了所有人怨聲載道的,差點釀成烽煙四起、揭竿而起的局面,因此很快就施行不下去了。

此時李三堅忽然提出漢之算緡,怎不將崔永梽嚇得魂飛魄散、面如土色?

若泉州因為這個算緡而釀成大禍,李三堅、崔永梽等人一個都跑不掉,也許都會掉腦袋。。。

「哈哈!」李三堅見崔永梽魂飛魄散都模樣,不由得笑道:「崔通判,勿驚,勿憂,李某所說的算緡與漢之算緡是有所不同的。」

「有何不同啊?」崔永梽悶聲問道。

大禍臨頭了,虧他還笑得出來。。。崔永梽鬱悶的想到。

「李某所言算緡是只算利得的,得利越多,繳稅就越多。」李三堅答道。

「哦,崔某愚鈍,願聞其詳。」崔永梽聞言說道。

如此說來,李三堅的算緡只對富人收稅,那麼就還不算太過分了,崔永梽也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想到了此事的關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舶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