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用兵西北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用兵西北

「明公何故如此性急?」

宋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蔡京欲往垂拱殿上朝之時,提前一步到了垂拱殿殿門的宋朝廷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趙挺之,見蔡京走的較急,於是開口問道。

「國事繁雜,邊關危急,老夫是不得不急。」蔡京雖然心中極為煩惡趙挺之,但表面之上並未任何異常,只是淡淡的答道。

「蔡相國為國事操勞,老朽深感敬佩啊。」蔡京在趙挺之面前自稱「老夫」,使得趙挺之心中頓時感到有些惱怒。

蔡京今年五十餘歲,而趙挺之今年已經六十餘歲了,兩人年齡相差七八歲之多,這是其一,其二就是趙挺之與蔡京是同科同榜的進士,因而此時蔡京當以年兄稱呼趙挺之,再不濟也應以官職相稱,可此時蔡京居然以老夫自稱。。。

不過雖然如此,趙挺之仍是心平氣和的蔡京說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備得任其職焉!蔡相國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煩心啊,州事、府事、朝廷事,蔡相國你是事無巨細,是事事過問,蔡相國辛苦了!不過古語有云,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因而蔡相國當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則以順。。。」

趙挺之口中所言州事、府事、家事,當然就是指李三堅之事,並且趙挺之暗諷蔡京擅斷專權。

「趙相公說笑了,老夫深受國恩,豈能為侯骨萬景之事?」蔡京聞言笑道。

侯骨萬景即侯景,為南北朝之人,本姓侯骨,字萬景,侯景為西魏所不容,他只能南下去投奔梁朝,梁武帝蕭衍聽聞侯景將投奔梁朝,於是極為高興,並派兵接應侯景。

梁武帝蕭衍對侯景可謂是有着救命之恩,知遇之恩。

可侯景被梁武帝蕭衍接納不久,他便謀生了造反的心思,他想要奪去梁朝梁武帝蕭衍的江山。

梁太清三年,侯景攻破台城,梁武帝蕭衍被其餓死,侯景又立太子蕭綱為皇帝,侯景自封為大都督,迫使溧陽公主嫁給他為妻,后又逼皇帝封其為「宇宙大將軍」。。。

侯景為擅斷專權的人物,也是個忘恩負義的典型人物。

此時的蔡京暗指趙挺之就是侯景般的人物。

「如此甚好!」趙挺之哼了一聲后,對蔡京說道:「時辰已到,蔡相國請!」

「趙相公請!」蔡京應道。

於是兩人並肩向垂拱殿殿內走去。

元豐改制之後,宋朝參之制,主要就是日參、六參、朔參、望參四種。

顧名思義,日參就是每日裏都需參見皇帝,參見之後就是議政。而有資格日參的官員謂之「日參官」,或稱之為「常參官」,即侍從官以上的官員,包括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中丞以上的官員,還包括樞密院的官員,也就是所謂的「朝廷重臣」。

朝廷重臣每日裏需早早的赴垂拱殿拜見皇帝。

而六參就是指百司以上的官員,即三省及御史台官員、寺監長貳以上的官員,每隔五日,就要赴紫宸殿拜見皇帝,一月共朝參六次,因此就被稱作「六參」,有資格六參的官員,被稱作「六參官」。

朔參、望參是指寺監丞、大理評事以上的官員,每月朔日、望日,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分兩次赴紫宸殿拜見皇帝。

朔參主要就是指升朝官,每月朔日需赴紫宸殿拜見皇帝,有資格每月朔日需赴紫宸殿拜見皇帝的官員謂之「朔參官」。

越能頻繁拜見皇帝的官員,就越證明了其官職越大。。。。

。。。。。。。。。。。。。。。。。。。。。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大內垂拱殿之內,宋帝趙佶駐輦之後,由宰相蔡京押班,眾臣一起向著趙佶參拜道。

「眾卿家平身!」趙佶面無表情的坐在了御座之上后,對眾臣說道。

「啪啪啪!」凈鞭三響后,眾官各分兩邊站好。

「有事出班啟奏,無事退朝。」殿頭官隨後大喝道。

「啟奏陛下!」作為朝廷左相的蔡京當然是第一個說話,於是出班奏道:「河湟環帶,山峽迂迴,扼束羌番,屹為襟要。。。關中戎守,不越秦風。熙寧以後,始務遠略,圖復河湟,以制西戎。」

蔡京頓了一頓後接着說道:「聖朝若能攻取河湟之地,則可從兩面脅制河西,即可斷西戎右臂,籠絡河湟諸蕃,則可以蠻夷制蠻夷。先帝神宗皇帝之時,修復熙、洮、岷、疊、宕等州,拓地兩千餘里,斬獲不順蕃部九千餘人,招撫大小蕃部三十餘萬帳。。。可謂是彪炳煌煌。先帝哲宗皇帝,於元符二年,下詔進取湟水,相繼攻佔邈川、宗哥城等地,亦可謂戰功彪炳。然元符三年之後,大軍回撤,河湟之地是得而復失,惜哉!痛哉!此時河湟諸蕃互有猜忌,並以兵戈殺戮,因此臣竊以為此刻為修復河湟之良機,微臣伏乞聖鑒。」

蔡京所言收復河湟,拓邊西北之事為宋朝廷老生常談的事情了,也是元豐與元祐長期爭論之事。

宋收復河湟,拓邊西北有兩個目的,其一為抵禦西夏等侵蝕,其二就是收復故土,收復李唐故疆。

宋之大敵為遼,而西夏與遼互為犄角,因此欲削弱遼國,必先制服西夏,欲取河西,當先復河湟,則夏人有腹背受敵之憂。。。。諸種既服,則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

不過西夏不是那麼容易被制服的。。。

宋夏之戰,自宋仁宗皇帝寶元二年至今,已經斷斷續續的打了六十餘年了,耗資無數,耗盡了大宋國庫,可西夏李氏王朝卻仍是健在。。。

王安石變法,朝廷歲入增加,國庫充盈,於是神宗皇帝趙頊用兵西北,熙河開邊,王韶領軍,拓地五州。

元豐四年,西夏皇室內亂,趙頊、王安石等人以為有機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軍因糧草不濟,宋軍戰敗,無功而返。元豐五年,又聽徐禧之計,築永樂城,西夏發三十萬大軍圍攻永樂城,宋軍大敗戰敗。宋軍兩次戰敗,趙頊希望攻夏雪恥、節省「歲賜」的打算也就徹底宣告破產。

宋神宗皇帝趙頊也因此鬱鬱而終,年僅三十八歲。

宋神宗皇帝趙頊死後,哲宗皇帝趙煦繼位,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貶黜元豐之人,重用元祐之人,宋夏之間也就一度彌兵息戰。

高氏死後,趙煦親政,行「紹聖紹述」,罷黜元祐之人,復用元豐之人,於是宋夏戰爭又起。

趙煦用兵西北,數次大戰過後,西夏兵敗平夏城,逼得西夏哀求遼出兵介入,並遣使謝罪,求和於宋。

趙煦英年早逝,趙佶繼位,為了穩固皇權,就採取了韓忠彥之策,一直棄地求和,遂使神宗、哲宗兩代的拓邊成果毀於一旦。

韓忠彥被貶黜的罪名之一就是棄西北湟州罪。

「臣與蔡京所奏同!」

「臣與蔡京所奏同!」

「蔡相國所言大是,我聖朝大軍當立即出兵,恢復湟州等河湟之地!」

此刻朝廷行「崇寧黨禁」之事,立「元祐黨人碑」,將元祐之人盡皆貶黜在外,因而此時朝中皆為元豐之人,蔡京諫言朝廷用兵西北,當然就得到了諸臣的響應,諸臣紛紛出班奏道。

「收復河湟之地,以斷西戎之右臂,脅制河西,當然是好事,微臣也望如此。」右相趙挺之在諸臣吵吵嚷嚷之後,終於出班開口奏道:「可國用足否?熙河一路,自用兵以來,誅斬萬計,遺骸暴野,幽魂無依,由此陝西民困,朝廷財用日耗,陛下,若此時用兵西北,微臣大約估算了一下,歲費需四百萬緡,如此,國庫可否支撐?」

戰事一開,將日費斗金,而戰與和的焦點就是在歲費之上,就是在於國庫是否能夠支撐連綿不斷的戰事。

以往元祐之人與元豐之人爭論的焦點也是在這個方面。

「陛下!」戶部尚書吳居厚聞言出班奏道:「自講議司變鈔法以來至今,歲入益足,足以支撐西北戰事。且不但要變鈔法,還有變茶法,變鹽法,變漕運、方田法等等,如此,國用豈有不足的道理?」

蔡京的變法,說到底就是竭天下萬民之財,以為國用,竭天下各路府州軍之才,聚財於京師,由此造成了許多嚴重後果。

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如此甚好!」趙佶聞言欣喜的點頭問向道:「朕決意用兵西北,以承父兄之志。蔡卿家,可有合適的統兵將領?」

國庫足,宮中用度當然也就不再捉襟見肘了。

這段日子以來,內藏庫是日益豐足,趙佶終於可以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了,如收集名人字畫、古物玉器等物,大肆封賞嬪妃、宮女等事了。

這些全拜蔡京所賜,趙佶心中是異常清楚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用兵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