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周官新義

第三十一章 周官新義

蘇軾乃是何許人也?

聞名天下的大才子,詩詞、歌賦、文章、書畫是樣樣精通,名重海內,無出其右。

蘇軾的詩詞、文章天下萬民是爭相傳頌,世人若獲得蘇軾的片紙,如獲珍寶,必珍藏於密室之中。

不但是萬民敬仰,就連皇帝對蘇軾的文章都推崇之至,宋神宗趙頊經常讀蘇軾的文章讀得廢寢忘食的,女中堯舜高太后也對蘇軾推崇備至,並曾經欲使蘇軾為相,后因遭受朝中大臣阻擾,再加上蘇軾心灰意冷,不願再參與朝政糾紛,不願再參與朝中的是是非非,就自請外放,離宰執之位僅一步之遙。

后蘇軾雖離開了中樞,外放為官,但世人均是對蘇軾敬重無比,如此之人,怎會是李三堅的師尊?黃渙看着李三堅,心中是納悶異常。

「李生欲入仕途,你知道有哪些途徑嗎?」黃渙吃驚良久之後問向李三堅。

「除了科舉之外,還有哪些途徑,學生實在不知,請黃教授賜教。」難道除了科舉之外,還有其他途徑?李三堅此時雖心中疑惑,但也明白對於李三堅這種無錢、無門庭、無關係,如此三無的情況,科舉定是唯一途徑。

「恩蔭、太學。」黃渙簡明扼要的答道。

目前宋之仕途之路,主要就是科舉、太學及其恩蔭。

「太學?何謂太學?」恩蔭一途,李三堅根本不用考慮了,也沒資格考慮,因而李三堅問都懶得問了。而太學顧名思義,應該與大學差不了多少,李三堅心中暗道。

「置名師,以養天下之士,是朝廷興學之地,生徒聽讀於太學,朝廷擇其優者,授予官職,不用通過科舉,不過太學實行的是三舍之法。」黃渙答道。

「三舍法?何謂三舍法?」李三堅又問道。

不用通過科舉,此再好不過了,李三堅心中暗道,李三堅到目前為止,仍是不明白科舉是怎麼回事,但李三堅心中非常清楚,科舉應該與自己以往考大學差不多,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若朝廷取士人數多些,那麼獨木橋就要寬敞得多了,若取士人數少,獨木橋就窄了,無論是何種情況,科舉之路始終是個獨木橋,天下讀書人何止千萬,就那麼少數人能夠科舉及第,金榜題名。

不通過科舉就能走上仕途,擺脫貧困,豈不是件美事?因而黃渙提及此事,使得李三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黃渙點點頭說道:「所謂三舍法就是將生徒共分三等,一為外舍,二為內舍,三為上舍。外捨生每歲公試一次,公試列一、二等並獲校定者,可升入內舍,內捨生每月考核行藝,三個月進行季選。每歲給予前三十名的內捨生校定,分為『優』、『平』兩等。內捨生每歲也要舉行公試,合格者亦分為『優』、『平』兩等,若公試與校定皆優者,即可升為上舍上等,可直接除官;若一優一平者,即可升為上舍中等,繼續聽讀,待科舉之時,免於解試、省試,直赴殿試;若皆為平者或一優一否者,免解試,直赴省試。」

李三堅聞言頓時就委了下來,跪坐在地上筆直的上軀略微彎曲了一下。

李三堅欲參加科舉,多少對朝廷科舉之制還是有些了解到,免於解試、省試,直赴殿試就是科舉及第了,博得一進士出身就是板上釘釘之事了,因為殿試只列名次,而不黜落通過禮部省試之人的。

可自太學入仕,依黃渙之言,一點不亞於科舉的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考試之外還有校定,校定這東西依李三堅看來其中的水分就大了,完全可以依據學官的喜好而進行判定,如此對於李三堅這種三無之人來說,就難上加難了。

太學?如何入太學?

於是李三堅懷着疑問問道:「如何入太學?」

黃渙看了李三堅一眼后答道:「先入州學后入太學,依公試、校定而定。」

又是如此,李三堅悲憤的想到,如此要來回折騰多少年啊?怪不得十年寒窗苦,若自太學入仕,就算最後能夠一舉成名天下知,也有很大可能超過十年。。。

目前看來還是科舉要快得多,李三堅想到,雖科舉之路也是條荊棘之路,雖李三堅從前所學在這個世上幾乎沒有半點用處,但李三堅畢竟是從學達十餘年之久,並且成績優異,有了這個世上沒有的學習辦法,再加上李三堅記憶力超強,幾乎就是過目不忘,如此科舉之路對於李三堅來說就合適多了。

不就是多背幾本書嗎?李三堅心中忽然豪情萬丈,於是李三堅沉吟良久之後對黃渙說道:「黃教授,學生打算還是準備解試。」

「嗯,既然如此,此兩本書就先拿去溫習吧。」黃渙也料到李三堅欲行科舉之事,於是取過兩本書籍遞給了李三堅。

與李三堅所料的差不多多少,欲從官學入仕,其中的變數確實很多,像李三堅這種無權無勢、家境微寒之人幾乎就沒有可能,被推舉的幾乎都是高官名門之後。

就算黃渙欣賞李三堅,可黃渙最多能將李三堅推薦到州學,州學以後就不是黃渙力所能及之事了。

李三堅接過兩本書籍,之見一本是《三經新義》,一本是《字說》。

兩本均是厚厚的兩本書籍,而《三經新義》是由三本書組成,一本是《周官新義》,一本是《毛詩義》,最後一本是《尚書義》。

「學生多謝黃教授。」李三堅捧著兩本書籍謝道。

黃渙盯着李三堅看了幾眼,暗暗搖頭不已。

李三堅沒注意此三本書的著者是何人,《周官新義》的著者是王安石,《毛詩義》、《尚書義》是由王雱、呂惠卿編撰,而王雱是王安石的長子,呂惠卿號稱「傳法沙門」,被王安石稱為「吾之顏回」,實為熙寧變法的二號人物。

三本教材均是在高太后死後,宋帝趙煦掌握朝政之後重新被詔令為科舉教材的。

詔令,欲行科舉,必須熟讀並掌握此三本書籍。

最令黃渙感到納悶的是蘇軾當初是極力反對熙寧變法的,是反對王安石的新學的,此時為何讓其徒前來靈山縣官學?要知道進了官學之後,教材主要就是以王安石的新學為主的。

黃渙仔細觀察李三堅的神情,只見他心平氣和的接過新學的書籍,神情沒有任何怪異之處,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

李三堅認為只要對這些書籍死記硬背,就能事半功倍,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三澤之才。四曰藪牧,養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斂疏材。九曰閑民,無常職,轉移執事。。。」

李三堅照例將《周禮》之上的這句話標上標點符號之後,就逐字逐句的理解與記憶。

並在特別難以理解的字上標上自己理解的意思,如毓、虞衡等字或詞,實在不能理解的,李三堅仍是做上記號,待今後有機會請教黃教授。

李三堅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周禮》以「九職」為社會分工任用民眾,其中以農為主。

而王安石對這句話的註釋是「九穀不能自生,待三農而後生;草木能自生而不能相毓,待園圃而後毓;鳥獸能相毓不能自養蕃,待藪牧而後養蕃。。。」

李三堅理解王安石的意思是以勞動產品的關聯性為基礎,聯接起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業又聯繫起了不同行業之人,從而將九職之中的人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串聯起來,其中是以農產品為產業鏈的起點,諸如此類的。

可李三堅不理解的是王安石對「九職」註釋了這麼多話,他倒是是何意?

李三堅使勁揪著垂在雙肩的長發,苦苦思考王安石的意思。

「哥哥,你怎麼了?」小豆芽看到李三堅「痛苦」的模樣,於是墊着腳尖看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書籍問道。

李三堅入了縣學之後,仍是住在所租的兩間茅舍之中,與豆芽、山魁住在一起。

絲。。。李三堅驚醒之後,不禁揪下了自己幾根頭髮,於是痛得不由得倒抽口涼氣。

「哎呀,哥哥的頭髮好亂啊。」小豆芽看着李三堅狼狽樣不由得笑出聲來:「哥哥,豆芽幫你梳頭髮吧。」

「嗯?你還會梳頭髮?」李三堅驚奇的問道。

「哥哥你也太小看豆芽了,豆芽不但會梳頭髮,還會好多啊,會端茶倒水,會洗衣做飯呢。」豆芽笑嘻嘻的答道。

豆芽說完就尋了把木梳,細細的梳着李三堅的頭髮。

真是個可憐之人啊,定是那些牙人逼着小豆芽做這些事情的,如此豆芽才學會伺候人,今後才能賣個好價錢。

「添盡紅爐著盡衣。一杯方覺暖如痴。人言霜後寒無奈,春在瓮中渠不知。」小豆芽邊梳着李三堅的頭髮,嘴裏還輕輕的吟唱着一首異常動聽的曲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周官新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