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沿海諸州

772 沿海諸州

顧晉接到電報后立刻修改了航行計劃,並回電驕傲號說:妮可號率領的船隊將改變目的地,計劃直接去東山島與你們匯合----根據歷史記載,那裏一直是陳上川的海上根據地,你們抵達那裏后,要立刻收攏移民,等待我們到達。

然後,妮可號將裝載一批難民直接去紫霞島,留下其餘船隻執行東山島至萬山島的運輸任務。

在此之前,驕傲號於六月二十二日就接到了妮可號發出的「常風行動」電文,那時的驕傲號已經完成了澳門的生意啟航南下兩天了,在中途收到電報后,根據孫老的要求,驕傲號立刻掉頭兼程北上,他們將在「常風行動」中給整個移民運輸作業打前站。

二十五日上午,驕傲號重返小萬山島東沙灘碼頭,卸下了從澳門採購的物資后駛回澳門南碼頭,此時代小山等人已經在碼頭上等候多時。

在他的身後,齊整整地站四家華商的四位當家人和薛來相黃之彥兩兄弟。

顯然代小山已經與這些人溝通過了,眾人聯袂而來,打算與之商議難民運輸的細節。

會議在驕傲號的船員餐廳里舉行,鍾梁兩家作為與陳上川的直接聯繫人,帶來了欽廉雷高諸州目前的情況,在座的這群人裏面除了代李二人,其餘的都面帶憂色。

鍾梁兩位當家人說,目前的情況非常危機,韃清勢大,分數路而來,其中由貝勒尚善和征南將軍趙布泰所率的清軍前部已出滇東南直奔沿海諸州而來,清軍沿途屠戮燒殺,大明軍民風聞而驚,人心惶惶。

與憂心忡忡的四位當家人相比,代李兩位倒是很淡定,因為他們了解這段歷史,知道局面其實沒有兩位當家人說的那麼嚴重。

當然了,這絕非兩位當家人在澳洲人面前有意誇大其詞,而是因為他們的消息閉塞和以訛傳訛----此時的清軍挾昆明大勝之威,來勢洶洶不假,而因為永曆「西狩緬境」讓欽廉雷高沿海諸州的殘明軍民失去信心,人人惶惶如驚弓之鳥也是實情。

這幾天,兩船三地的日常電報往來中沒有少提這段歷史----紅樓方面不斷地把從電腦資料室里查閱到的相關歷史資料用電報的形式告知大家,因此這時的李代等人心裏很清楚,真實的形勢確實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嚴重。

特別是關於清軍的動向。

李代二人目前已經知曉,傳聞中的貝勒尚善和趙布泰率軍南下之說,其實是謠言。

當然了,之所以有這些謠言,除了這個時代信息傳播的緩慢混亂以外,並不排除有清廷故意放風造勢的因素。

尚善和趙布泰兩位清軍將領在此次進軍雲貴的作戰中名聲大噪,前一陣子,兩人所率的「真滿洲」兵一路過關斬將,先是在黔西大破李定國的象陣,最後迫使這位殘明的頂樑柱退出了昆明城。

然後又在玉龍關大破南明的另外一個名將——鞏昌王白文選,緊接着又一路攻城略地追擊永曆皇帝,克永昌,下騰越,率軍深入南緬而返。

接下來,兩人和吳三桂在磨盤山又與李定國大戰,雖然打個個平手略虧,但顯然殘明軍民是受不了如此消耗的,於是最後又逼得李放棄滇西遠遁孟艮以避其鋒芒。

然而,根據歷史記載,也正是磨盤山一役,清軍的損失也有些慘重,士氣受到影響,導致其攻勢受阻,時至今日,雙方其實已經進入暫時的僵持階段。

於是清軍不得不開始就地彌補修整,不再入緬繼續追逼永曆皇帝,而是掉頭奪占滇境殘明的城池州縣以事修整。

而且此時的尚善和趙布泰兩人其實早已經班師回京了,至於那些「真滿洲兵」----也就是正牌的滿洲八旗和漢軍八旗,都留守駐防在貴陽、都勻、昆明、永昌、騰越等大城要地,而那些四處攻城掠地收刮物資的軍隊,不過是一些來自湖廣巴蜀綠營兵而已。

顯然,與「真滿洲」兵相比,這些收編自闖王張獻忠部和殘明軍隊的綠營兵們,戰鬥力並不強,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對於那些已經完全絕望且毫無抵抗意志的殘明州縣和手無寸鐵的百姓而言,滿清的綠營兵們仍然是一個強悍的存在,雖然他們正經打仗不怎麼樣,但是趁著大勝的聲勢奪州占縣,順帶打劫掠奪老百姓的能力卻很強。

按照大清軍制,綠營屬於地方軍,因為不是滿洲嫡系,這群人是比「漢軍八旗」待遇還差的「雜牌軍」。

因此每遇戰事,綠營兵們往往要趁機掠奪民財作為補償,所以相較之那些「正規軍」,雜牌的綠營反而對百姓更兇狠,也更貪婪,軍紀也更敗壞。

顯然朝廷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為了穩定大局,也常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既然有了朝廷的縱容,於是綠營兵就更加的變本加厲,更有甚者還經常會殺良冒功,朝廷為了息事寧人,經常也不加審視,因此反而給人以這些綠營頗有戰鬥力的印象。

如今,這群綠營兵們就這樣一路燒殺掠劫著衝過來了。

這就可憐了欽廉雷高諸州的殘明軍民們,因為天子「西狩緬甸」,頓失犄角,人心實際上已經大散,各路州縣皆聞風喪膽,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抵抗。

每當清軍接近,軍民們只是驚慌失措地四處流散,在這種局面下,統領沿海諸州的陳上川居然一時束手無策,眼看着無法支撐局面,陳上川只好打起退避海島的主意。

然而,事實證明陳上川也不是草包,清軍的情況,特別是綠營的虛實很快就被他探得,過了大約一年之後,陳大將軍終於開始組織反擊。

果然綠營打劫老百姓很兇,但真遇到敢打的,結局當然就是不敵潰敗。

因此,儘管從總的形式上看,大清確實勢大,但是具體到這偏遠的沿海諸州,在舊世界的歷史上,陳上川和大清在這西南一隅的沿海地區還將繼續纏鬥二十年,在這段時間裏,大清朝廷對這一帶並沒有完全控制,特別是在遷海令實施期間。

在舊世界的歷史上,沿海諸州的主要州城要地均在朝廷的手裏,但其偏遠州縣、沿海島嶼等地仍然是鞭長莫及。

後來,陳上川收復了部分失地后,在當地休養生息,四處做生意,實力很快得到恢復,加上朝廷在南方面對三藩,多力有不逮,而陳上川也為了生存,同時與西邊的吳三桂和東邊的鄭成功都有或暗或明的來往,他不僅公開接受鄭家的封官,也暗中維持與滇地的貿易----直到三藩起事,陳還接受了吳的封號。

總而言之,在舊世界,在這沿海諸州,膠着割據的混亂局面直到三藩之亂之亂被平息后才結束。

到了那時,陳上川才真正面臨獨力難支的局面,最後不得不遠遁安南的廣南國,投靠了后黎朝的阮主,替安南國主戊守南境去了。

當然了,這是舊世界的歷史,此時此刻李代二人都認為,如今我們來了,陳上川反擊的時間將會提前,而且我們最終是不可能放任這位「抗清義士」(火塘俱樂部人士語)帶着船隻部屬去便宜那個安南阮主的。

當然了,李代二人也清楚,眼前的局面確實有些複雜危機,但並非無解,顯然這兩位也不能直接對在座的各位說,我們知道歷史,那些清軍其實就是一群只會打劫老百姓的綠營兵,不足為慮云云,只能想出來另外一套說辭來引導陳的行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上一章下一章

772 沿海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