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

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

這位劉將軍與太子統率之主力配合,利用唐軍內部不和,諸藩鎮之間相互猜忌提防。指揮唐軍的關東行營都統鄭畋,以文制武無力駕馭那些驕兵悍將,監軍之宦官橫徵暴斂。事實上未能形成統一指揮,反倒是各自為戰的弱點。

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後連續大戰數十場。於陳州將唐軍在關東最後主力擊潰。俘殺唐節度使、觀察史,並監軍宦官以及親王三十餘人,收降唐軍殘部十七萬餘人,獲取戰馬兩萬餘匹,軍械、甲胄、糧草更是堆積如山,徹底奠定了大齊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陳州之戰後,關東以再無大股唐軍,各地無不聞風而降。劉之榮以軍功進封蔡國公,率所部進軍山東、兩淮。於兩年之內,相繼平定山東、兩淮。並配合經略河北之尚讓所部,掃平河北諸藩鎮,並在燕山府一舉擊潰入寇之契丹鐵騎三萬餘人。

兩淮平定之後,被擔心功高蓋主的太祖皇帝,以諸軍連年征戰疲憊不堪,急需休整補充為名,調回河南南陽境內休整。雖未能參與平定江南之戰,但在駐軍河南之時,再一次挽救朝廷於危難之中。

金統八年,關中前唐歸降之將領並萬餘唐軍叛亂,佔據了長安西部重鎮鳳翔,不僅時刻威逼長安。其叛亂還引發了關東、隴右前唐殘餘勢力,以及流散宗室重新反叛。關中之戰後歸降的前唐藩鎮,以及大部文武官員幾乎全部裹挾進去。

同時,河中之戰後一度退回夏州之前唐定難軍節度使,也趁大齊主力經略關東、兩淮,並準備南下江南。關中留守駐軍,除少數精銳被各地叛亂牽制無暇他顧之外,其餘諸軍因已經長時間未征戰,戰力已經下滑到了谷底之機。

率數萬黨項鐵騎突然南下,與叛軍遙相呼應相繼攻佔關內道大部地區,切斷了京兆府大部糧食供應。短短數日之內,京兆府內鬥米漲至百錢。長安城內人心惶惶,甚至有的前唐歸順官員,已經做好迎唐朝皇帝迴鑾的準備。

太祖皇帝雖調集數萬大軍平叛,卻始終遲遲未能建功。此時關中駐軍除了劉之榮東征之前,被太祖皇帝留下的同州老部下,還有一定戰鬥力之外。大部分駐軍卻因為關中安逸的生活,戰鬥力極具下滑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

僅憑其留下的三萬餘之精銳,在面對整個關中、隴右、關內諸道到處都是叛亂,在還要應付南下黨項鐵騎的情況之下,雖疲於奔命但幾經苦戰。但除了留守長安擔任禁軍的五千餘兵力之外,能夠出動的兵力過少。

再加上接替劉之榮指揮所部的太祖嫡系,也是起家根本將領的定國公孟楷,有勇無謀、私心過重。兩線作戰疲於奔命,在加上指揮無力。兩萬精銳雖損耗餘燼,但即未能徹底剿滅叛亂,也未能擊破黨項鐵騎。

長安周邊的局勢,讓太祖皇帝一籌莫展。河東與河北雖說已經平靜,但還要守備長城防禦北面的契丹,並威懾境內為禍前唐最甚的河北藩鎮余部。兩淮戰事又剛剛平定,大軍正在準備渡江平定江南。

無兵可調外加無計可施的太祖皇帝,甚至已經做好讓城別走的準備。長安大明宮前準備用來馱運珠寶的馬車,足足調集了數千輛。皇宮這麼一動,更是搞的整個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本朝新貴們無人想着領兵出戰,也都紛紛忙着將搜刮的財物向關東地區轉運。

潛伏在城內的前唐餘孽,也不斷居中聯絡與城外叛軍遙相呼應。甚至猖狂到光天化日之下敢在王府、官署,甚至皇宮前放火。就連長安城內三座宮殿中的興慶宮,也被人暗中縱火燒毀。

其時正從兩淮回師,已進抵洛陽之劉之榮聞訊,即與太子指揮所部精騎萬餘,星夜兼程趕回長安后。不待休整,便在渭北一帶與黨項騎兵展開鏖戰。與從河東趕回之英國公黃鄴所部兩萬步軍配合,幾經苦戰率先將黨項騎兵擊潰。

后又指揮趕回的步軍,步騎並進或撫或剿,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陸續將關中各地叛亂剿滅,方使得局勢轉危為安。此戰過後,以平定關中有功,再晉為隴右郡王。但雖說晉封為郡王,但卻由原來的一方統兵大員,改任尚書右僕射、戶部尚書。

說白了,這位老兄在平叛之後爵位是升了,但兵權卻被收了上來。看到這裏,黃瓊又仔細看了一下這本本紀中,當年這段經歷與當時整個朝局的佈局。卻發現,這是自己當時的那位祖宗,玩了一手漂亮的明升暗降。

這位老兄雖說改任尚書右僕射、戶部尚書,晉陞為一品大員,更是加封為郡王。但尚書省歷來是左僕射實際掌握權力,只相當於副職的右僕射,公文沒有左僕射附署,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

當時大齊還處在征戰之中,雖說關中叛亂已經平息,關東也已經平定。但江南戰事還正炙,前唐皇帝還盤踞在成都,並控制着兩川、黔中、山南、嶺南諸道。儘管這些地盤,聽前唐皇帝的已經不多。但畢竟滅唐大業還沒有完成,當然算是還在戰時。

按照太祖皇帝明令,征戰時期軍權統歸新成立之樞密院,與戰事有關的戶、兵、工三部,暫隸中書省、樞密院直管。各部尚書雖說繼續留在尚書省承旨,但操作具體事宜的侍郎和各司主事、郎中,卻是基本上都在中書省辦公。

至少在江南戰事完全平定之前,三部尚書成了空頭官。也就是說這位嶄新的隴右郡王,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去尚書省喝喝茶水。如果不願意的話,在他的郡王府不去上班,也沒有人會找他請示工作。

而這位老兄接下來的做法,倒也讓黃瓊真的感覺到佩服。不僅居然就耐心的就這麼待着,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經商上,還一連娶了幾房的嬌妻美妾。甚至就連前唐的一位公主,也被他收入府中。也許是為了安撫人心,太祖也投其所好,一次便賞賜其十五位宮女。

這位隴右郡王在金統八年被奪兵權,到金統十三年起複的五年期間。利用自己在軍中人脈,大勢做生意。可謂是齊軍推進到那裏,他的生意就做到那裏。茶葉、絲綢、瓷器、藥材,各種生意就沒有他不做的。、

兩浙、福建尚未徹底平定,他在那邊的鹽場就開張。因此人發明了曬鹽法,使得其鹽場的產量,遠遠超過了其他還在使用煮鹽法的鹽場。僅僅一年從在兩浙、山東幾個鹽場獲得的進項,就足有幾十萬貫。

這還是因為要換取鹽引,需繳納四成的利潤給朝廷之後的所余。而隨着江南戰事結束,其名下鹽場所出之鹽,因為產量大、價格低,且依仗齊軍的軍威,打垮了江南諸多鹽商,幾乎壟斷了整個江南鹽業供給。

除了海鹽帶來的暴利之外,他還改進了炒茶之法。並利用大齊鐵騎強行推廣,使得炒茶快速的代替了繁瑣的蒸茶。並收購了杭州西湖茶園,蘇州太湖內洞庭山,製成了杭州的龍井茶、蘇州的嚇煞人香,以及福建的鐵觀音等名茶茶園。

同時利用北方戰亂方平,前唐幾大名窯都已經暫停生產的機會。大勢招募北方窯工南下,在兩浙開發了龍泉窯,在福建路開發了莆田窯,在江南西路開發了景德鎮窯。其龍泉窯開發的青瓷,一問世便大受歡迎,迅速擊敗飽受戰火摧殘,實則已經衰敗不堪的北方諸窯。

而在金統十一年平定嶺南后,這位隴右郡王以嶺南地廣人稀,又是諸夷雜處、臨近外藩,需朝廷派重臣前往安撫、鎮守為名,自請鎮守新設之廣南西路。在太子的斡旋之下,太祖皇帝幾經考慮最終同意,將其隴右郡王的封號改封為桂林郡王,允許其世鎮廣南西路。

不過自西漢鹽鐵專賣以來,鹽稅便是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這位桂林郡王手中控制着天下近半的鹽利,每年單單是其所經營的各個鹽場帶來的暴利,讓本就對他有些不放心的朝廷更加的不放心。

陳州之戰後,此人在軍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威望,手中在握著天價的財富,那太祖皇帝這個皇位還坐的安穩嗎?所以太祖皇帝在同意了其鎮守廣南西路的要求后,作為交換將其手中的鹽場全部收歸戶部,並在沿海諸路設置鹽運使。

不過因前唐末年太祖皇帝攻打廣州的時候,廣州的大食和波斯商人協助唐軍守城,給太祖皇帝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使得太祖皇帝對這些番外之人很討厭,甚至是相當排斥。再加上太祖皇帝雖說是私鹽販子出身,可眼光着實沒有那麼長遠,始終認為農耕才是治國之本。

除了天朝上國的思想很嚴重,整天幻想着像前唐太宗皇帝那樣萬邦來朝之外,對出洋貿易卻是一點興趣皆無。而且這位太祖皇帝,對海上貿易如此排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擔心前唐餘孽流散到海外,積蓄力量重新打回來。

如果不是那位桂林郡王苦勸,恐怕就要下達禁海令,將前來貿易的外邦商賈一律趕走了。為了收回他眼中對朝廷更加重要的鹽場,也是為了安撫重要財源被奪走的功臣。這位對外很排斥的太祖皇帝,乾脆將前唐在廣州、泉州二市舶司,交給了他的桂林郡王府經營。

這位眼皮子並不是很寬的太祖皇帝,還規定了一些極其刻薄的定製。比如說外邦商人在廣州停留不許超過三個月,一旦風向到了即可出海離開。二市舶司一年的利潤,要上繳朝廷四成。也就是說他的大齊朝什麼都不做,就要佔四成的利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定河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定河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