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大捷(一)

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大捷(一)

再說日軍這邊,平津戰役的大勝極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擴張野心,他們沒有想到中國人這麼好忽悠,那麼明顯的緩兵之計都沒有識破,任由他們在劣勢的情況下將援兵送達。

也有人說中國人其實早就知道了他的目的,但是懾於大日本皇軍的強大戰力,所以不敢動手而已。

但不管是那一種情況,這都讓大本營的那些日本高級將領們產生了一個錯覺,那就是中國軍隊以及國民政府並沒有和日軍決戰的決心。

在日軍眼裏,中國軍隊就是一隻紙老虎,根本不足為懼。

不少人甚至於將眼下的華北駐軍看做了當年的東北軍,將中國駐屯軍看成了關東軍,認為華北戰局很可能會演變成當年的九一八事變。

想想當年九一八事變對日本的影響,日本高層的野心便按捺不住了。

於是乎,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日軍統帥部最終決定,按預定的侵華計劃,向華北增派部隊。

而且為了一舉打到打服中國軍隊的目的,日軍除了在華北地區集結的六七萬人外,再向華北增兵三個師團。

而接到調令增援華北的全都是日軍有名的野戰部隊,包括第5師團、第6師團以及剛剛調回國休整的第10師團。

與此同時,日軍大本營還再次制定了「對華作戰計劃大綱」,指導此次侵略戰爭。

根據這個作戰大綱,日軍方面決定在擊潰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並保持該地區的安定之後,將作戰地域擴大到保定、獨流一線以北。

根據這一情況,大本營決定以一部兵力在青島及上海附近地區作戰。

在作戰任務與兵力使用上,平津地區將會以「中國駐屯軍」以及4個師團為骨幹為主力,擊潰當面的中國軍隊,再以1個師團佔領青島地區。

名義上,日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僑民,但是實際上就是要佔領華北地區,謀求更大的在華利益,甚至於達到蠶食中國的目的。

當然了,日本方面也考慮到了國際上的反應,畢竟在中國境內有相關利益的可不僅僅只有日本,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以及蘇聯等,都在中國有不小的權益。

日本侵略中國,第三國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阻礙,所以日本政府決定根據戰爭情況發展和第三國的關係,謀求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長期佔領平津地區,這是他們此戰最終的目的。

因此大本營方面要求前線的部隊,務必要對第三國要嚴加警戒,這裏警戒的對象自然不是天津租界區的那些列強,以日軍在華北的兵力還沒有將美英等國那點兵力放在眼裏,他們警戒的對象實際上專門指的是蘇聯遠東軍區。

近幾年,蘇聯和日本在邊境問題上衝突不斷,多次打的不可開交。

雖然說雙方誰都沒有對誰宣戰,但是小規模的衝突幾乎每個月都在進行,日本方面不敢確定蘇聯方面在得知日本和中國在華北地區開戰之後,蘇聯人會不會突然南下。

所以,必要的警戒還是要做的!

當然了,大本營方面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根據形勢需要,將逐次動員所需兵力派往滿洲,而所派部隊預定為駐紮在朝鮮的第19師團。

與此同時,日軍方面還另以5個師團由中央直轄以備應付形勢的變化,畢竟這次戰爭對於日本來說可以說是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絲毫馬虎不得。

儘管有些人已經喊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但是真正參加過戰爭的人卻知道,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一個有着廣大的戰略縱深的國家,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非是這個國家的政府太過於懦弱了,只要是對方政府有堅持抵抗的決心,戰爭就不會那麼容易結束的。

所以,很多人已經預料到,這次戰爭很可能會演變為一場抗日持久的消耗戰,且時間不會少於一年。

既然是長時間的作戰,那就要有足夠的部隊,多幾個師團的預備隊沒什麼不好的。

..........

下定了決心之後,日軍便快速行動起來!

派遣來華的部隊也紛紛集結,其中第5、第6師團,從8月1日至4日由廣島的吳港上船至朝鮮的釜山港上岸,然後以火車輸送經平壤、安東、瀋陽、山海關,最後到達平津地區。

而後第5師團集結在丰台以南一帶;第6師團集結於楊村、落垡、廊坊的鐵路沿線,成為侵華日軍此次作戰的主力。

而第10師團於8月10日至14日從其駐地姬路至附近以東的神戶港上船,到達塘沽上陸,然後即按命令向天津西南地區進攻。

除此之外,大本營還決定從關東軍抽調一支部隊入關作戰,以作安撫!

「七·七事變」后,關東軍曾以多種形式企圖直接出兵華北,但日軍統帥部對華北的侵略作戰卻一直委之於「中國駐屯軍」。

關東軍出兵華北的目的,是企圖趁此機會解決它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內蒙問題。它除企圖掠奪內蒙的畜產、礦藏外,更重要的是內蒙的戰略地位。

因它如果到達河套及其以西地區之後,在對蘇戰備上一旦有事,則可向北越過外蒙而到達后貝加爾,與由滿洲里、赤峰向西進攻之多路部隊遙相呼應,佔領外蒙和蘇聯的東部地區。

所以盧溝橋事變以後的一個時期,關東軍曾不止一次地向其統帥部建議,由其經多倫出兵攻佔張家口、大同、平地泉、歸綏、包頭等地。

經幾次反覆,日軍統帥部終於在8月7日批准了關東軍這一要求,並決定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為首,組建察哈爾派遣兵團。

與此同時,大本營也給華北的兩大日軍指揮部下達了奪取張家口、南口的作戰命令!

在接到大本營的作戰命令之後,東條以及香月清司不敢怠慢,當即開始準備起來。

經一番準備之後,南路的中國駐屯軍於8月11日開始,對平綏路東段出擊,攻向中國軍隊,而此戰他們的戰略目標是攻佔要地南口。

南口,位於長城八達嶺腳下,眼下雖是個僅有幾百戶人家的不大的小鎮,但它卻是進入察、綏的必經門戶。扼住南口,張家口即為安全之地。

而南口——張家口地區,又是冀、察、晉、綏四省和陰山、燕山、太行山三山交界之地。佔據此地,一可佔據察哈爾,二可西進綏省、迂迴大西北,三可洞開入晉大門,控制山西進而俯視華北大平原,如此戰略要地無不為兵家所爭。

對日軍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原因,征服中國乃其全盤構想,征服平津、征服華北也不過徒擴大一塊地盤而已。

但如果打通綏察通道,使華北日軍與關東軍連成一片,則日軍戰略態勢頓時能有重大改觀。

依據中國北方的基地——東北、華北為後盾,日軍便有了鞏固的後方,有了碩大無比的戰略基地。

下一步往小了說南下太原、西進包頭,往大了說可沿平漢線南下直取武漢,迂迴東南,那時日軍就將贏得全盤主動,還可以切斷中國北方經外蒙至蘇聯的重要通道,一舉多得啊。

如果說南口、張家口是遏止日軍宏大戰略企圖得以實現的第一道大門戶,那麼南口則成了這第一道門戶的前哨陣地。

背靠長城的南口,頓時成了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一場血戰勢在難免。

.......

由於南口、張家口以北,是中國北方經外蒙至蘇聯的重要通道,一旦戰爭爆發,這裏關係到中國的外援問題,因此國民政府對這裏也極為重視,做了相當的佈置。

中國方面也清楚,戰爭爆發后,日本的海軍很可能會封鎖中國所有的出海口。

而日本海軍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名頭可不是吹出來的,想當年這支海軍輕易打垮中國北洋艦隊,還將沙俄的太平洋艦隊殲滅在了遠東地區,那可是戰功赫赫。

這些年,日本從政府到民間,都勒緊褲腰帶支持海軍的發展,造就了這支擁有兩百五十多艘大小戰艦,近60萬噸排水量的強大海軍。

相比而言,國民政府的海軍僅僅只有四萬噸不到的艦船,且大多數都還是老舊型號,兩者完全不在同一級別上。

然而,一旦對外通道被封鎖調,那麼只能靠陸上的對外通道了,且蘇聯也是中國目前最有可能爭取到的外援,國民政府不會輕易放棄的。

經過一番調兵遣將之後,眼下在南口、張家口地區的部隊,有的是經石家莊、太原、大同、張家口鐵路運送到達該地的在南口湯恩伯兩個師;在赤城、懷來、延慶有高桂滋的兩個師;在宣化有騎兵第13旅;在張家口有兼察哈爾省主席劉汝明的一個師及其它部隊。

當北平、昌平,日軍邁著新的征服者得意而狂妄的腳步向南口撲來的時候,國民政府也對南口一線的部隊做了調整,命令王仲廉的89師前往南口至青龍橋的鐵路兩側,以西至蘇林口、羊圈子,而直達長城的石匣駐紮;李仙洲的21師,位於89師以西山區的白楊城、吊明湖、黃老院、禾於澗長城以南地區。

而王萬齡的第4師,開始作為集團軍的預備隊,則被部署於李仙洲師以西的東台、橫嶺城、鎮邊城、永定河以東長城以南的山區。

高桂滋的84師、朱懷冰的94師,擔任長城外延慶、赤城、龍關地區的守備。

只是戰鬥還沒有開始,國軍內部便起了摩擦和紛爭,引起摩擦的不是別的部隊,正是中央軍嫡系湯恩伯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超級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超級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大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