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全方位訓練(求訂閱!)

第四百三十三章:全方位訓練(求訂閱!)

不等下面的軍官們回答,馬錚就說出了答案:「日軍之所以能吊打中國,甚至於還能在幾十年前擊潰沙俄,靠的並不是這些武器裝備,而是其高程度的系統化水平。」

「日軍裝備技術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業水平落後於美英蘇等國,眼下其軍工生重心放在飛機、艦艇方面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地面裝備則放在次要發展位置,陸軍武器的質量相對於中國軍隊也沒有絕對優勢。數量少於中國軍隊的日本陸軍能用性能並不絕對佔優勢的裝備在中國橫行,重要原因在於其系統化程度高。」

「發達工業國家軍隊裝備優勢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系統配套、標準化強。日本從明治維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建立起完整配套的軍事工業,裝備基本是自產。與中國軍隊在武器方面自制力差,外購也混亂無序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中國國內各派軍閥分頭購械,僅槍支便來自十幾個國家,戰時常出現件不配槍、彈不對膛,還受制於出售國能否及時供應彈藥。當時日軍的槍械性能雖不佔優勢,卻因實現了標準化、系列化而便於組織火力,而且能保障彈藥供應。」

「近代特別是一戰以來的武器對抗,除了單項性能對比外,還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戰要求力爭達成最優化。日本作為一個實現了近代系統工業化的工業國,在侵華戰爭前已基本跟上國際戰爭水平的要求,從而對軍隊裝備進行配置,在陸海軍之間、航空兵與地面部隊及艦艇之間、陸軍的步、炮、騎、裝甲兵之間的武器使用能達成有機結合,戰時有較好的火力協同。從這點上說,日軍在武器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遠強於當時的中國軍隊。」

接着馬錚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日軍的強大還在於其素質和訓練,一句話,普遍受過基礎教育的日本兵在受到長時間嚴格訓練后,對技術兵器的操作、保養水平更是遠優於中國士兵。」

「德川幕府末年的日本,識字率就相當高,據統計當時的日本人,男子有45%識字,女子有15%識字。到明治維新大興教育之後,1872年,日本公佈《學制令》,到35年之後的1907年,日本的小學就學率達到97.83%,基本做到了小學教育的普及。」

「受到過基本教育的兵源基礎之上,日軍的訓練也相當嚴格。據昭和十五年日軍頒發的《步兵操典》規定,步兵單兵及大隊以下步兵分隊訓練的內容非常的豐富。眼下關東軍參戰的士兵,從訓練上大體上要接受將近三年的軍事訓練。」

「前5個月是新兵集訓,訓練課目包括隊列、刺殺、射擊及拉練。在這期間最少要有一次在嚴冬條件下的五天野營拉練,訓練士兵嚴寒耐力及夜間應戰能力。接下來2個月是常規單兵綜合素質訓練,強調小隊、中隊一級作戰協調。在這期間每天必須有30公里以上行軍耐力訓練。並由教官掌握其中強行軍比例,但不得低於每日5公里的強行軍。」

「新兵在轉入小隊、中隊級協同戰術訓練時,大都加入該部隊老兵的「私貨」。這些「私貨」練起來都很苦,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槍長瞄,打夜間100米外香火頭,避彈奔跑及針對避彈奔跑的射擊方法,狙擊與反狙擊術,突發情況下防守與反擊的動作等,都是在戰場上非常實用的技術。」

「再接下來的1個月是中隊、大隊級作戰訓練。新兵從這個月開始接受野戰射擊訓練,游泳訓練及強化刺殺訓練。除此之外,另有每天40公里的行軍。」

「再後來,各部隊就是搞大隊、聯隊級作戰協同,高級技戰術動作及火線機動。經此訓練,大部分的日本普通士兵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單兵作戰技能。」

隨後馬錚繼續說道:「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以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訓練的子彈,步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每年用於訓練的步兵子彈則為1800發。在這種嚴格要求和訓練條件下,日軍射擊水平普遍較高,通常每個中隊優秀射手佔到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我給日本軍隊軍事素質的評價是:裝備一般,戰術水平還算不錯,單兵射擊技術極佳。」

「相比而言,我們中國就差遠了,不管是中央軍還是各個地方部隊,士兵不是靠騙就是靠拉壯丁,大多數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有錢有勢的誰來當兵?再加上訓練等其它方面的問題,直接導致我們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小鬼子!」

「但是,這並不等於日本鬼子就是天下無的了,就是不可戰勝的了!接下來我們就講講,如何戰勝日本鬼子......」

.........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的時間裏,參加軍官培訓的這些精英每天都要進行半天的文化和謀略方面的學習,與此同時,則是進行戰術指揮方面的學習。

除了教他們怎麼打鬼子,馬錚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日軍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他一次次將日軍擺到枱面上,當着所有人的面進行剖析!

他要讓麾下的這些年輕的軍官們認清楚自己的對手,讓他們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

在剖析日軍的時候,馬錚盡量用客觀公正的眼光和態度來描述日軍,不黑不吹!

他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青年軍官們認清楚自己的對手,更需要他們將這樣的作戰態度傳承到下面的部隊,讓每一個士兵都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敵人。

眼下鐵血團的士兵們大致分為三種心理,第一種就是那些跟着馬錚打了兩年的老兵,由於在馬錚的指揮下敗少勝多,所以在他們眼裏日本鬼子並不可怕,甚至於有點蠢有點笨,兩個字形容一下——飄了!

第二種是那些新招募的新兵蛋子,他們對於日軍一無所知,所有的了解都是道聽途說,所以無知無畏,也覺得小鬼子並不可怕。

第三種是那些轉化過來的的偽軍,由於和日軍接觸的時間長,對日軍可謂是相當的了解,所以在他們心裏日軍是強大到了極致,完全不可戰勝。

然而不管是那一種心態,都不是馬錚想要的。

就說第一種,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為了維護自我意識和心裏平衡,人類的記憶會主動地對以記憶進行修改、扭曲。

對破壞心理平衡、造成自我否定的部分進行遺忘、改造、合理化的處理而對增加自豪感、自信心的榮譽、成功,則加強記憶,甚至誇飾、虛構。

更重要的,這一切,往往是生物本能的無意識行為。

個人如此,族群如此,大到國民群體,也是如此。

比如後世關於這場國運之戰的記憶就曾出現過偏差,一方面是全民抗戰的偉大,另一面卻是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中國飽受列強侵略的屈辱與苦難。也正因為其屈辱與苦難的一面,有太多讓這個民族的每一員不願提起和想起的東西。

然而幾十年後,國民記憶中的抗日戰爭卻變了樣。

隨着中國的崛起和強大,民眾的心理逐漸發生著改變,更願意回憶起那些曾經光榮的、強大的、意氣風發的內容,這也符合崛起中國的向上氣氛。

於是,記憶也在逐漸向這方向扭曲。

抗日神劇的出現是這種扭曲的典型體現,在這些收視率頗高,反映「抗日戰爭」的影視劇里,要麼神功蓋世的「中國人民」玩弄日軍如虐/殺螞蟻,一個中國人輕鬆滅掉成片的日軍。

要麼日軍愚蠢猥瑣,無能弱智,被普通中國百姓愚弄於鼓掌之間。

如果說抗日神劇是一種極端典型的話,那麼越來越多對抗日戰爭「溫情脈脈」的描述是另一種體現方式。

在這些描述中,中國軍隊無論屬於哪方勢力,都是英勇善戰的;各地軍閥都是深明大義盡忠報國的;作戰戰果都是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老兵」的回憶總是英勇無畏的……

看完之後讓人感到:這居然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了八年,而不是中國遠征日本了八年,真是世間的奇聞。

但是真正的戰爭卻絕不是這樣的,當我們觸摸那些抗戰親歷者的記憶,上至領袖將軍,下至士兵百姓,對此的記憶卻是如此辛酸。

真正的抗戰,中國很弱小,日本很強大,為了抵抗他們的侵略,中國軍民付出了高出對手數倍的慘痛代價。

期間有各種失敗,有漢奸叛徒,有勾心鬥角……只能各種的屈辱,不堪和慘痛。

馬錚覺得自己麾下的部隊不能飄,必須正視自己的對手,無畏但不能無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超級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超級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三章:全方位訓練(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