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戰前準備(中)

第七百三十五章:戰前準備(中)

除了在調整正規部隊外,國民政府還在大規模的組建特種兵!

所謂的特種兵和後世實施特種作戰的部隊並非是一個概念,這個時代的特種兵實際上指的是配合步兵作戰的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部隊。

長城抗戰之後,德國軍事總顧問弗采爾就深感中日兩軍裝備懸殊,指出中國軍隊「步兵必須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於攻擊及防禦時有良好成績」,「兵器不良,實為陸軍自趨滅亡途徑」。

為改變現狀,國民政府多次派人出國考察軍事,聘請外國顧問來華訓練特種兵,購買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多次研究制定中國陸軍發展計劃草案。

1935年後經過整理建設,特種兵的系統才初步形成。

眼下國民政府的特種兵分騎兵、炮兵、高射炮兵以及裝甲兵等等,其中尤以騎兵和炮兵為主。

國軍的騎兵分為軍、師配屬騎兵和中央直屬騎兵,按照國民政府不久前下達的調整命令,整個兵種的調整分兩期進行。

第一期整理軍、師所轄騎兵,因為有的軍、師屬騎兵僅是虛名,有兵而無馬。

為適應作戰,逐漸充實與健全,並將有馬者改編為搜索隊,無馬者編為徒步騎兵。

第二期整理中央直屬騎兵,軍事委員會原有直轄騎兵7個旅,即騎第1旅,騎第2、第11、第12、第13旅,騎第14、第24旅,另騎兵學校所屬騎兵。

經過整理,除保留第14、第24旅外,其餘與東北騎兵混合編成第3、第4、第6、第7、第10騎兵師,並任命東北軍出身的何柱國為騎兵軍軍長,負責編訓。

接着,又將騎第24旅編為團,隸屬騎第2師。駐察哈爾、綏遠新編騎兵第10師,山西騎兵第1、第2、第3旅以及甘、寧、青各騎兵部隊因經費和歷史原因,仍保持舊制,未予整編。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在武昌行營設立炮兵整理處,專負整理炮兵之責。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嚇一跳,南京方面原以為國內兩百萬軍隊,這炮兵少說也有能搞出幾個師來。

結果整理之後才發現,此時現有堪用的火炮457門。

且因歷史、人事等關係,編製不一,炮種複雜。

整理時,按炮種統籌編成,並補充器材、馬匹。共編成兩團制的獨立炮兵旅4個,獨立團5個,獨立山炮營、獨立野炮營、獨立重迫擊炮營各3個。

高射炮兵和裝甲兵也在此次整編以及擴編的名錄當中,但是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不僅僅如此,國民政府還對海軍和空軍都進行了建設,作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二八」淞滬抗戰後,國民政府曾制定了一個五年造艦計劃。該計劃以日本在華海軍軍力7萬噸為對象,建造各種艦艇,計5.6萬噸;后又根據將來戰場之位置而又適于海洋根據地之條件,劃分海軍和軍港等。

此後,海軍為抵禦日本,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盡最大的努力新建和改造艦艇及飛機,建設軍港,增設炮台,勘測航道,更換部分槍炮,培養抗戰人才等,取得一定的成果。

中國的空軍從1929年起才正式成為1個軍種,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東北空軍所屬新舊飛機200餘架全部被日本搶去。

到1932年,國民政府中央空軍僅有50架飛機、200名飛行員。當時的空軍「散漫而又微弱」,「只是作了軍閥們政爭的工具,對於整個國防,不曾有過些微的建樹和功績」。

因此,從「一·二八」抗戰到長城抗戰,制空權完全為日本掌握,中國軍隊的活動盡在日軍的監視之下,在其轟炸、掃射下的傷亡更不知其數。

為此,國民政府着手規劃建設空軍,計劃到1937年主要達到的目標是:建設高級航空學校1所、初級航校2所、機械學校和參謀學校各1所,培養飛行員700人、機械人員2000多人。

此外還要建設空軍27個中隊,常備作戰(驅逐、偵察、轟炸)飛機375架,加上教練救護機117架,總共432架。

建設航空製造工廠3所、修理工廠6所。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還結合敵情、地形和武器裝備進行大規模的演習,而這也是國民政府對日準備抵抗作戰的一項重要內容。

早在1935年冬,陸軍在南京東南地區進行了實兵對抗演習,參加部隊為國民政府最精銳的第87、第88和第36師。演習分為東、西(紅、藍)兩軍,狀況空前。

另外,各地區也進行了局部演習。特別是各地要塞防守區,演習在防守區內就地進行。

演習科目為對敵艦射擊、各台之間的聯絡、步炮協同及聯絡、戰場內追擊、對上陸之敵攻防以及夾江臨時封鎖等。

海軍的演習只是演練封鎖江面的佈雷,技術性比較強,規模不大。

比較而言,防空演習的規模較大。

國民政府根據防空需要,在全國劃分9個防空區。各區內設情報所或分所,所下轄防空監視哨。

防空監視哨是1934年秋首都防空演習時成立的,由於沒有雷達預警設備,就在各交通要道、重要設施地等處設立監視哨。

監視哨人員攜帶通信工具,配置在各大城市周圍100至250公里的地境內,不分省界。

當敵機飛臨時,情報員即將敵機數量、飛行方向乃至機種逐次傳遞,以使預警區做好防空或作戰準備。

此項監視業務后又擴大,由防空區內的交通、通信機關,如鐵路、船舶、公路、電報、電話及警察局、鄉鎮區公所等兼任,由成立的防空情報所或分所進行領導指揮,這樣就在全國形成了一個比較嚴密的防空監視情報網。

按照國民政府的整體規劃,到1938年,中國的國防實力將有一個全面的提升,屆時便有能力與日本一較長短,最不濟不會一點反制的能力也沒有。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骨感的。

國民政府如大規模的行動怎麼可能瞞得過日本人無孔不入的情報機構,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日軍方面自然是不願給南京政府喘息的時間。

因此,在西南事變后不久,日本人就意識到了危險,他們一面在外交上對南京政府頻頻施壓,以謀求更多的在華權益,一面在華北、在這片日本人涉足最深的地方加緊戰備。

首先是在日軍軍部的命令下,關東軍大批越過長城各口、虎視關內,虎視華北。

而日本朝鮮駐屯軍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維持朝鮮的統治,也在鴨綠江畔蠢蠢欲動,幾個師團的演習方案總是以華北、以中國內地為背景。

到四月份,日本國內各港口也多為軍方徵用。一船船士兵、裝備及軍用物資裝上卸下,煞是忙碌。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正馬不停蹄地開始向戰時體制轉變。

1937年4月,日軍中國駐屯軍開始在華北頻繁地舉行演習。

演習從最初的白天發展到黑夜,直至後來的徹夜不斷。

演習環境也由一般的室內發展到室外,直至直接以宛平城等為攻擊目標進行演練,槍彈也由最初的虛彈發展到實彈。

丰台、宛平一帶,一時槍聲不絕、殺聲不斷。

平、津其他地帶,日軍非法演習等軍事活動也是日甚一日,平津、華北,一時像是被置於一隻碩大的火藥桶上,隨時都有天崩地裂般爆炸的可能。

山雨欲來風滿樓!

日軍在中國東北停止大規模侵略戰爭后不足6個年頭,又把戰爭的巨大炮口瞄向了平津,瞄向了華北。

華北上空一時戰雲蔽日,硝煙翻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超級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超級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五章:戰前準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