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張居正慷慨論軍(求訂求票啊!)

第1166章 張居正慷慨論軍(求訂求票啊!)

「陛下有心與日本一戰?」張居正聽到這消息時不禁愣了一愣。

「是的,爹。」張簡修確定地道,「看陛下的態度還非常堅定。所以此番出使他國的任務,除了學習與貿易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訓練海軍,提高軍隊的海上作戰能力。」

「哦,我明白了。」張居正點頭,「訓練海軍的任務沒有在奏疏上明說,想必是因為陛下一來沒有摸清大明的真實軍力,二來擔心掀起一股反戰的情緒,這樣不利於朝廷的穩定。」

「陛下讓爹心裏也裝着這事兒呢,就是要與小日本一戰。」張簡修將朱翊鏐的話如實傳達給他父親。

「我心裏有數。」

「你與鄧將軍也要加倍努力。」繼而張居正又補充一句。

「孩兒知道。」張簡修忽然問,「那爹清楚大明到底有多少軍力嗎?陛下為了這件事好像很頭疼。」

張居正搖了搖頭,感慨地說道:「爹也不清楚啊,大明的軍戶與衛所制,的確已經落後,該放棄了,而代之以先進的募兵制度,零碎的地方補給也早應該由中央集中管理。」

說到這個,張簡修感覺懵逼一頭黑線,因為實在知之甚少。不過對擔任了十年首輔的他爹居然說也不清楚大明有多少軍士頗感詫異。

鄧子龍則津津有味地聽着,他自然知道張居正在內閣十六年期間,都與兵部有着不解之緣,主持兵部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張居正手裏湧現出一大批讓他望塵莫及的大將,比如譚倫、戚繼光、李成梁、殷正茂、王崇古、梁夢龍、方逢時、凌雲翼等。

只聽張居正緩緩言道:「依本朝的軍制規定,常備軍由兩百萬軍戶提供,每戶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變。」

「設立軍戶的目的,既在於保證兵員的來源,又在於保障民戶不因戰爭動員而受到徵兵的騷擾。」

「然而,這制度自開創伊始,流弊即隨之而來。因為民戶被編入軍中,大部分出於強迫,即便出於自願,也常常只是基於權宜之計,時過境遷,當初的應諾自然不能矢守不渝。」

「以致於各個駐兵的衛所剛剛成立之時,士兵逃亡和換籍的事件就屢見不鮮層出不窮。時經兩百來年,各衛所的土地,不少都為各軍戶抵押和出賣。」

「再加上長年以來,除了北方,絕大部分地區都承平無事,所以一個衛所的實際兵員往往較規定的編製要少。」

「在退化較為嚴重的地方,衛所里的兵員竟只有規定編製的百分之二三,而且那些有限的士兵還常常被軍官當作營造和運輸的勞工,再不然的話,就乾脆留在自己家裏充當僕役。」

「你說,就這樣一個情況,我還不是像陛下一樣,也摸不清楚大明現存可用的軍力到底有多少。」

哦,經這樣一解釋,張簡修終於算是聽明白了一點點,喃喃地道:

「難怪陛下說,他都不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可用的軍士呢,這樣說來,那恐怕天下間誰也不清楚吧?」

「然而數量只是一方面。」張居正接着說道,「組織上也落後,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權力交迭,加上對軍隊的補給又仰賴於互不相屬的地方機構,缺乏一個能夠統一調度人力和物資的組織,自然也就談不上有效的分工。」

「而組織上的低能又勢必造成裝備上的落後。本朝並不完全缺乏這方面的能工巧匠,但他們都被集中到皇城裏,為禁衛軍製造精美的甲胄。」

「地方上的軍士,只能服用襯以小鐵片的棉布襖,或者由紙筋搪塞而成的`紙甲`,至於士兵們用的武器也大多是由各地府縣作為賦的一個部分製造繳送,質量有欠精良,規格也談不上標準。」

「在軍官的選拔與任免方面也存在着致命的弱點,多數是以`世蔭`的形式繼承父業,任命的程序相當複雜,大致是高級將領的子孫需要降幾級繼承。」

「從本朝中期開始推行武舉,比如鄧將軍便是武舉出身,推行武舉的用意是讓任何有志於成為軍官的人只要考試及格就可以取得進身之階。」

「但實際上由考試及格充當軍官並上升為高級將領的可謂絕無僅有,鄧將軍能坐到副總兵的位置上,是他一步一步靠實力打拚出來的,對軍事、對`武學`又涉獵多少呢?」

「武舉考試重在考察刀槍弓馬是否嫻熟,由文官主持筆試,其要求不過是粗通文字而從未涉獵軍事、`武學`,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高級將領,鮮少有人具備運籌帷幄的謀略。」

張居正這毫不客氣的一番言論,讓鄧子龍聽得臉色一陣赤紅。

儘管他清楚張居正並非有心針對他而論,但說到他的痛點了。

他已經快六十歲,卻還只是一位副總兵,升到總兵的位置已經無望,更不可能像吳兌一樣被調到中央。

有時候他也想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武官被文官打壓的現實,被調到中央的都是進士出身,這是體制;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感覺自己在運籌帷幄的謀略上有所欠缺,這正是張居正指出的問題,不承認不行。

只聽張居正接着說道:「當然這也或許是文官集團所預期的目的,既然將領大多屬於勇夫而缺乏謀略,就有必要任用文官作為總督,讓他們來指揮各級武官,這其實是畸形的發展。」

「因為這種軍事體,其重點顯而易見不在於對付他國的全面入侵,也不打算全面進攻他國。早在土木堡之役中,正統皇帝被瓦剌所俘擄,就已經暴露出了軍制中致命的弱點。」

「然而這樣讓人震驚的事件似乎並沒有引起當政者的重視與改革,武備繼續廢弛,軍事組織繼續衰退。文官們只要在他們的任期內保持平靜無事,一切有關軍制改革的問題大可束之高閣。」

「直到東南沿海倭寇的入侵,不僅屢次攻破被視為固若金湯的東南海防,而且長驅直入,視守軍為無物,這才使得文官們驚醒地發現,低能的軍制將危及大明以及大明子民的安全。」

「海盜與倭寇肆無忌憚的活動,迫使朝廷不得不採取強硬的對策,然而衝突對峙一展開,本朝在軍制上的虛弱便暴露無疑。」

「高級指揮官無法確知部下軍士的實際數額,也弄不清究竟有多少戰船可以調配使用。下級軍官在部隊出發前先要向地方富戶勒索兵餉給養,否則就不保護他們的利益。」

「而一旦發生戰鬥,有的部隊乾脆望風而逃,有的部隊雖然敢於應戰,但因為組織與裝備的落後,通常也很難抵抗他們的襲擊,尤其是面對嚴格紀律管理管制的日本軍士。」

「陛下並沒有把與日本一戰的決心寫進奏疏里,想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應該可以肯定,就是對本朝的軍隊是否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敗日本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然也不會花那麼大的精力致力于軍事改革。」

「但從陛下的態度與舉措中,明顯能夠看出他不願意守舊,而且不願意只保守地防禦,適當時候會進攻他國,只是眼下他拿不準本朝真實的軍力。」

「總之,這條路任重道遠,此次藉著出使他國的機會,陛下讓你們有意識地訓練海軍的海上作戰能力,只是軍制改革的其中之一環節。」

張簡修聽完沉默半晌,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浩如煙海。

而鄧子龍儘管號稱身經百戰,但在眼光與謀略上深感是自己的短板,聽完后忍不住感慨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有幸聽張先生論軍,真箇是讓卑職醍醐灌頂獲益匪淺啊!」

「鄧將軍過獎!」張居正確實也是有心給他們上一課。尤其是當得知朱翊鏐有心訓練海軍誓與日本一戰,讓他感覺整頓軍備的迫切性,每個環節都顯得尤為重要,包括出使他國。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負大明不負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不負大明不負卿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66章 張居正慷慨論軍(求訂求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