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八章 另1路使臣,肯定沒安好心

四百五十八章 另1路使臣,肯定沒安好心

「唐末大軍閥新()」查找最新章節!

以賜封王爵為條件,促使劉隱提前對付統掌靜海軍的曲承裕,按李天衢尋思此事想必能成。

不同於王建、劉守光那些急不可待而要稱帝稱王的一方君主,劉隱算是穩健派,由他打下五代十國當中南漢政權的根基,然而最終登基稱帝,卻是他的兄弟劉陟。

即便如此,劉隱苦心經營,佔據嶺南不斷的壯大實力、擴張領土,他必定是有稱霸一方的野心的。而你要的名分,我現在就可以給你。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進而謀求稱王建國,這還真就是劉隱一直在走的路線。所以承諾會奉他王爵,劉隱不可能不動心。

至於李天衢促使劉隱要儘快攻打安南諸地的理由...如今統掌靜海軍藩鎮的節度使曲承裕,雖然與五代十國時節諸方雄主相較,他完全是個不入流的小人物。可是這曲承裕在後世的越南國被稱為「曲先主」,完全被當做英雄人物看待。

畢竟按那邊宣稱,曲承裕是讓越南人民「擺脫中國統治的枷鎖」,而引導民族獨立的奠基人之一.....

李天衢心說若不是因為鞭長莫及,什麼朱溫、秦宗權、李罕之之流甚至都可以往後稍一稍。我第一個會打算滅了的,便是那廝。

雖然走史載線,南漢劉家兄弟後來也會出兵吞併安南,估計卻也是二三十年後的事了。到了那個時候,靜海軍本地權貴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意圖擺脫中原王朝控制野心也會變得愈發強烈,當地還會出現楊廷藝、吳權等受唐朝節度使官職,卻被後世越南捧為建國奠基先人的軍閥興風作浪,也標誌着按安南建立獨立政權,而自此脫離中原王朝的開始。

更何況劉隱那繼位的兄弟劉陟,後來建立南漢政權稱帝后又改名為劉?,不但是五代十國時節另一個大變態,還是迷信卜卦的神棍。而後又有交趾吳權發動兵變,再佔據靜海軍自稱節度使,那廝會認為出兵征討「不祥」,遂放棄收復失地,這也是致使安南以後獨立的一個重要因由。

所以現在便要剷除靜海軍藩鎮已有獨立意向的勢力,還需要由劉隱出手,否則討伐拖耗的時間久了,要費的周折便會越多。就算以後當地仍會有軍閥相繼發動叛亂,李天衢心想到了那時,也不必再由清海軍節制安南諸地,因為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內,我差不多也該打過去了......

至於清海軍來使楊洞潛,他固然無法似李天衢那般通過後世的視角,能預先察覺這段時日屬於根除安南脫離中土隱患的最佳時機。他完全站在自家君主劉隱的立場上設想...能得到稱王建國的名分,

而且靜海軍藩鎮治下領土,早晚也會是己方勢力所要覬覦的目標,雖說不知魏帝與那曲承裕結得是什麼仇、什麼怨,這隔着天南海北的,怎麼就非要促使我清海軍兼并安南之地?

但是如果由魏帝出面調停,北面楚國馬殷想必也會有所忌憚。主公如若無須顧忌北境邊患,也盡可揮軍西進,取靜海軍十二州之地,不但能與中原修好,還能得賜封建國自據一方...這卻不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楊洞潛腦筋轉得極快,又立刻朝着李天衢施禮道:

「鄙鎮能為陛下分憂,那曲承裕既不肯臣服於上朝,吾主佔據兩廣之地正與靜海軍鄰近,自當出兵討伐,收服安南之地,招撫當地民眾,而奉陛下天朝為正朔!」

李天衢笑着答應了,心裏卻暗付道說到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劉隱若不是有利可圖,也絕對不會枉自出兵去取靜海軍。也必須許以他足夠多的好處,才能促使清海軍提前對安南之地動手,到時又能夠實際掌控那一片疆域,也不過是名義上向我稱臣,他劉隱又何樂而不為?

然而正是因為唐末五代亂世,中土諸國各藩一個個人腦袋都快打成狗腦袋了,這也就給了安南獨立建國的機會。直到後來交趾丁部領遣使向宋朝請封,那時的趙匡胤正在為兼并北漢、南唐,乃至北伐遼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等國事勞心費神,自然也就無暇顧及西南邊陲實質上早已分離獨立五六十年的割據政權,所以才承認安南丁朝為自治的藩屬而非是應由中原王朝統轄的領土...從法理上而言,那塊領土也就此從中土分離。

不過既然到了這個時代,李天衢矢志終結亂世,而要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疆域,也必須要囊括唐時所設立安東、安西、安北、安南、北庭、單於六大都護府在內的全部領土。

既然與清海軍劉隱一方勢力很快便達成共識,來使楊洞潛歡天喜地的拜別回去復命。李天衢倒不禁自嘲還真就要操兩份心,不但要為當下的時局考量,關乎中土疆域得失的千秋大業,也同樣不能忽視。

然而等到另一方勢力的使臣也已抵達汴京,而啟請開啟交涉事宜,李天衢則立刻能斷定對方純屬黃鼠狼給雞拜年,絕對不會安什麼好心。

因為那個來使,是被朱溫派來的。

這一次李天衢沒有親自接見梁國派來的使臣,而仍是由李振前去與之交涉。聽稟說來使名為馬嗣勛,當初也正是由他單人匹馬趕赴鎮國軍治所,說服韓建放棄抵抗直接降從於朱溫。

李天衢也知道這麼一號人物,按史載這馬嗣勛不但特意提及他有口辯之才。走正史線魏博牙軍內亂之時,也正是由此人先是忽悠得一眾跋扈牙將放鬆了警惕,而促使梁國順利清洗魏博嫡系舊部,繼而直接掌控魏、博、相、貝、衛、澶六州之地,鄴王羅紹威不得已,也只得上表內附,相當於完全交讓出魏博軍的兵權。

只不過這馬嗣勛按原本軌跡本來斬獲大功,卻在誅殺魏博軍內部跋扈將領的戰事中受重傷不治,旬日身亡,而追贈他太師這等榮勛官職,可見其還是很受朱溫青睞的。

而李天衢也有些好奇,朱溫與我早已是勢如水火,他也是心知肚明。然而會派這馬嗣勛前來交涉,我與他,又有什麼好談的?

而第一輪交涉過後,李振前來向李天衢報道:

「朱溫發付馬嗣勛前來與陛下談判,表說願與年年進奉歲幣,而與我朝修好。嘿嘿...那馬嗣勛不但說如今梁國退守關中,只求能延續國祚,望能與我朝化干戈為玉帛......

卻又刻意言及當年梁強而晉弱,陛下與朱溫相爭,故而助晉國與他為敵。可方今梁國勢墮,晉王趁勢做大,也必然不肯屈居人下,早晚也必然要與陛下反目為敵,既如此,那馬嗣勛邊說既然當初我朝會聯晉攻梁,如今卻又為何不可聯梁討晉?」

李天衢聽了不由一樂,說道:

「與朱溫共謀,不啻於與虎謀皮。好歹朕與晉國聯手共討他梁國,晉王雖也有心機,但也不至於同朱溫打交道那般爾虞我詐、勞心費神。朕與晉王哪怕日後無法和平共處,然而現在之所以仍為同盟關係,就是因為梁國尚未被盪滅...朱溫老謀深算,朕又為何與晉王聯手至今的因由,他不可能看不透吧......」

然而李振聽罷略作躊躇,隨即他那對三角眼中也似有一抹精光流露:

「臣以為梁國遣使而來,說要議和...也正如陛下所言,朱溫的用意,應該還另有后招,也絕對不會是要試圖與我朝修好,而共討晉國那麼簡單。」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58章另一路使臣,肯定沒安好心)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末大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末大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四百五十八章 另1路使臣,肯定沒安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