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章 前車之鑒,南吳現在還滅不了

四百六十八章 前車之鑒,南吳現在還滅不了

按說本來是應該在成汭敗亡之後意圖趁火打劫,曾一時佔據江陵,然而到底還是讓出了地盤由朱溫佔據分封於高季昌,只得擄掠人口和貨財而去的楚國兵馬,這一次則是連江陵的城門都未曾入,由於忌憚李天衢的強勢試探過後,便知難而退了。

畢竟李天衢知道成汭一意孤行,必要統領他麾下水陸十萬兵馬去征討楊行密,那麼不免會撞見李神福這個南吳第一名將,自是必敗無疑,而且也極有可能不會保住性命再逃回荊南軍。

李天衢心說按原本的打算,且先留着成汭荊南軍一段時日,不但讓他這一方割據政權做為南面與蜀、楚、吳等國的緩衝地帶;有朝一日等到與南吳打響全面戰爭的時機成熟時,再利用他的荊南舟師也不遲。

到底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成汭還真就不聽勸...所以在李天衢聽聞過他出兵的消息之後,心說荊南軍的地盤就不能再落入他人之手,便立刻下旨命山南東道方面的部曲陳兵於荊南軍北境。楚王馬殷反應再快,當然也就無法趕上早做部署的李天衢。

此時此刻,位於瞿塘峽口,處於荊楚上游為巴蜀東面門戶所在的夔州府署當中。本來已經點兵揮軍,正要東進的那員蜀軍主將聽聞以江陵為中心的荊南三州為李天衢迅速佔據,也不住扼腕嘆息。

這個人,是如今官居蜀國分封出來的武信軍節度使,身為蜀帝王建義子的王宗壽,他皺眉深思,口中正喃喃說道:

「成汭戰死的消息傳至我境,自然也不及佔據山南東道的魏帝李天衢,以及統掌湘楚之地的楚王馬殷反應更為及時...何況還須由父皇下旨,方可東進趁機奪下江陵要隘。

從荊南到巴東、再從巴東至成都傳遞聲息耽擱了時日。荊南三州既已為魏國所取,這也就不宜出兵了......」

本來成汭覆亡之後,他的基業立刻便被朱溫、馬殷、王建、雷彥恭幾方勢力瓜分的乾乾淨淨。如今卻是李天衢搶先出手,震懾退了蜀、楚兩國。至於留守藩鎮的成汭舊部幕僚,倒也都樂意接受李天衢的收編。

畢竟成汭雖然頗得民心,可是對於他手下屬將幕客而言,可絕對談不上是個明主。因猜忌逼得原本嫡系將領許存出走,還曾擅殺頗有才名的幕僚鄭准,在時而偏激愛走極端的成汭手下做事,往往也都很沒有安全感。何況自己的骨肉子嗣,都被成汭親手殺盡了,哪裏還有什麼荊南軍節度使的繼承者?

留守荊南軍的,又是以賀隱、李珽等文人謀臣為主,他們這類人通常投從一方君主出謀劃策,普遍都不會打算自立門戶。

李天衢知道賀隱本是荊南軍的智囊,

將這一片本來遭受秦宗權禍害的荒蕪之地,而打理得治下百姓以後能安居樂業、愈發繁榮,他也是居功至偉;

至於藩鎮掌書記李珽則本來應該是力諫成汭不可莽撞出兵的謀士,按正史線他便曾於荊南軍主動攻打時諫言「今舳艫容介士千人,載稻倍之,緩急不可動。吳人剽輕,若為所絆,則武陵、武安皆我之仇也,將有后慮;不如遣驍將屯巴陵,大軍對岸,一日不與戰,則吳寇糧絕,而鄂州圍解矣」...成汭聽不進去,結果吳軍水師果然剽疾輕快,也正如李珽所言的那般......

似賀隱、李珽這等聰明人,都很清楚如今要投靠誰,以後的前程才能更為遠大。所以舊主既亡,他們也就順理成章的歸從了李天衢。接管荊南軍藩鎮的領土、人口、錢糧...期間也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至於鎩羽敗逃回來的荊南軍殘兵敗將,汴京皇城御書房內,解青正向李天衢稟說道:

「僥倖從彭澤脫離按原路逃返的舟師水軍,連同得丁會丁節帥統領鄂岳軍牙兵部眾接應,而能得以重返荊南的水路部眾合計兩萬三千人上下,尚存巨艦三座,以及中小舟船二百餘艘,其餘戰艦非是於彭澤一役被焚毀,便是為吳軍所獲。

而荊南敗軍士氣消沉,成汭身死,又是由我軍接應安頓。是以接受我朝收編重新整頓,也無人抵觸生事......」

解青報說着,忽然頓了一頓,隨即便道:

「那成汭一意孤行,不聽陛下勸告,終究是咎由自取。而近十萬大軍,卻只有兩萬多人逃返了回來,成汭兵敗身死,貽笑大方,看來他也不過如此。」

李天衢卻搖了搖頭,說道:

「時至今日,能打下一片領地自據一方,而還不曾被周邊諸藩吞併覆滅的,也必然都有過人之能。那成汭不但能施仁政愛民,當年他於草莽間東山再起,襲歸州、奪江陵,得封荊南軍節度使之後與西抗王建、南據馬殷,還有雷滿、雷彥恭父子屢屢率洞溪蠻、武陵蠻襲掠犯境。

可成汭不但能打理得荊南幾州民生富庶,還組建起十萬部眾與諸國各藩周旋,也足見其的確也有雄主之才。而成汭不滿於現狀,固執己見、自取其禍,這次貿然出兵卻落得個慘敗身死,基業也為我朝所取的下場...倒也不是因為他不堪大用,而是因為吳國非但將才倍出...那個李神福,也的確是難以對付。」

與吳國決裂之後,李天衢心說我最需要忌憚小心的,甚至楊行密都可以排在後面。畢竟李神福按史載交出的戰績實在太過恐怖,設計輕易殺敗五千敵軍,還趁勢生擒吳越首席猛將顧全武;一舉盪滅成汭十萬水師,相當於直接滅了一方割據勢力;完全能壓制住本來楊行密最為仰仗的叛將田頵,打得他連連敗逃,直至兵敗被殺......

李天衢心說自己除非祭出葛從周、符存審等頂級水準的帥才,應該能與李神福一較長短。可更讓人頭疼的是,人家可還是水陸指揮作戰兩項全能,若是打水戰,李天衢還真就想不出在同一時期,還會有哪個將才能夠與李神福抗衡。

李天衢也知道就算如今己方國力遠要比吳國強盛...有長江天險倚仗的割據政權,諸如東吳的周瑜;南唐的劉仁瞻、林仁肇...他們能憑藉着自己的指揮能力,在面對曹操、後周、宋朝那些北方更為強大的勢力侵攻,能夠力挽狂瀾,為他們所效命的政權強行續命。以李神福統兵御將的本事而言,他無疑也是具備那個能力的。

而先前李神福奉旨北上,意圖速取討滅田頵,結果卻因半路遭遇安仁義揮軍阻截而立刻撤兵,這反而說明他分析勝算,而預判戰局走向的眼光也十分毒辣。形勢大大不利於己方,便果斷選擇收手,而避免無謂傷亡,李神福若是主動敢打,那幾乎也說明他已有克敵制勝的把握了。

所以成汭按他原本的命途軌跡敗亡身死,李天衢自知這也未嘗不是自己的前車之鑒。倘若急於發動全力猛攻吳國,有李神福這等敵手,必定將會付出巨大的的代價不說,而且還很有可能會得不償失。畢竟水戰的打法,與陸戰截然不同。單憑兵馬數量、勢力規模便能吃定對手的話,那曹操在公元二百零八年便已該滅了劉備和孫權了......

有些事無論是出自於以防萬一,還是發展軍力的目的,也的確應該早做準備...李天衢躊躇沉思,忽的又對解青吩咐道:

「宣鄭璠入宮覲見,關於水師所備置火器改良的進度,朕還要與他好好計議一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末大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末大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四百六十八章 前車之鑒,南吳現在還滅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