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四章 另外幾路敵軍,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五百四十四章 另外幾路敵軍,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杜晏球知道李天衢是動了惜才的心思,也很清楚以現在的處境倘若還要執迷不悟,畢竟兩軍交戰,對方已是仁至義盡了,也早無饒過他性命的理由。然而杜晏球仍是面露難色,並有些遲疑的說道:

「非是末將不識好歹,而要拂了魏帝的好意...只是當初於宣武軍之時,末將從戎投軍,奉朱家為主,時至今日,倘若背梁投魏,唯恐惹世人恥笑......」

「杜將軍,你我有話不妨直言便是。如今你為梁國已是窮力盡心,只是妻兒家小尚在梁國治下安住,倘若降從於我朝,朱溫御下又十分嚴酷...故而杜將軍就算是有意投效,卻也要顧忌自己的家眷安危吧?」

李天衢直接插口說道,隨即又打量著杜晏球的反應,就見他神色立變,一時沉默不語,便大致能夠確定現在他的糾結,不是在於到底是忠臣不事二主,還是良禽擇木而棲,也必須要考慮到如果降了,自己的家眷又會落得何等下場?

畢竟朱溫是殺人不眨眼的主,杜晏球會因脫離梁朝而遲疑猶豫,現在估計他與朱溫之間的君臣情分是其次,他甚至已經不算是死忠於梁國,更為主要的還是為家人考慮。

所以按杜晏球史載的軌跡,他做為梁國將領抵抗後唐大軍,雖然奮戰到了最後,但是后國滅歸降后廝殺征戰反而更為活躍,是以深得李存勖、李嗣源兩代帝君器重。

既然大致了解杜晏球顧慮為難的因由所在,李天衢也很快拿定了主意,遂又勸道:

「朕敬佩杜將軍為人品性,又怎能害了你家眷災禍臨頭?若是將軍應允,便要委屈你至汴京暫住一段時日,夏縣內梁軍余部,朕也自知差人好生安頓...將軍本是洛陽出身,而後又遷居汴京,這些年來卻是離鄉時日甚久,也正可重返故地一解鄉愁。

而朕自會差人傳開聲息,宣稱夏縣為我朝復奪回來,城內梁軍或被殲滅、或被擒俘,至於杜將軍則在混戰中不知蹤跡,一時生死不明,也將嚴防走漏了將軍到汴京暫住的消息。期間朕也將用盡一切手段,安排人手接引將軍家眷至汴京團聚。到了那時,不知你是否願意投順我朝,而為朕所用?」

聽李天衢侃侃而談說罷,杜晏球實則心裏面也是大為意動。如果魏帝暗中部署,而朱溫眼下焦頭爛額,也顧不上戰事中不知蹤跡的軍將家眷...而把自己的家人接到汴京團圓,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但是反過來想,期間也未嘗不會出現任何變數...畢竟杜晏球也不知道李天衢麾下巡院侍衛司的密諜,已有不少就潛伏在長安城中,如此也不能確定自己的妻兒家小必然會安安全全的接到汴京。

所以杜晏球躊躇了片刻,

便又問道:

「末將何德何能,而勞動魏帝如此關護?只是...倘若末將家眷無法接引至汴京,屆時卻又當如何?」

李天衢聞言嘴角一翹,既然杜晏球有此一問,就說明他其實已經傾向於投誠歸順了。退一萬步講,就算短期內無法促使他與家人團圓,那大大方方的讓你回去卻又何妨?有朝一日滅了梁朝,那你還會有什麼顧忌?

早一時更好、晚一時也罷,只要確保你杜晏球會是死心塌地的肯效力於我朝,這便足夠了。

「倘若如杜將軍所言,朕自會放還你回長安去,絕不強留。自是一言九鼎,絕無反悔之理!」

又聽李天衢擲地有聲的說罷,杜晏球臉上所流露出來的更多是慶幸與感激之色。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他也自知再沒有任何理由婉拒李天衢的提議,畢竟若是視死如歸,非要為了盡忠於梁國而在此與李天衢拼得個你死我活,而落得個枉死陣亡的下場,對於現在的杜晏球而言,他這還真就做不到......

※※※※※※※※※※※※※※※※※※

繼杜晏球之後,還有楊師厚與張存敬、王檀那幾路侵襲到中原地帶的梁軍部眾。李天衢可就不打算手下留情,而試圖再招降他們投順歸附了。

畢竟他們三人襲殺王重師,重挫淄青軍之後又攻破諸處城郭鎮坊,更有大批的百姓慘遭屠戮,這也使得李天衢乃至魏軍眾多將領早就動了殺心。

康延孝先是奉李天衢旨意,統領幾撥殿前司軍旅迅速收復虢州以南失陷的疆土,又迅速佔據熊耳山要隘地域。以此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也開始逐步收縮可供楊師厚等三路梁軍流竄肆虐的空間。

而先前符存審揮軍南下遏制楊師厚、張存敬、王檀三路梁軍侵襲本國疆土的攻勢,也將敵軍牢牢牽制在汝、許一隅。而名將之間的博弈,便如兩個絕世劍客那般,不會急於出招,而暴露出自己的破綻,兩相對持之際,他們會專註的觀察對手的動向,伺機而動,而準備發動一劍封喉的致命一擊。

本來楊師厚用兵,會儘可能把握先機,爭取牽着敵軍的鼻子走,在打亂對方的部署之後再猛攻命門制勝;而符存審拿捏戰機的能力恰到好處,不但也能出奇制勝,能打出以數百騎兵駭退朱溫十幾萬大軍的戰例,指揮大軍團作戰時也極為穩健,幾乎不會暴露出任何破綻...是以經過幾番試探性的交鋒,兩軍僵持不下,都沒有機會一舉重挫對方。

當楊師厚意識到眼下與他對決的魏朝宿將符存審,當真可說是自己生平所遇到最難對付的勁敵之一,便立刻又與張存敬、王檀二將進行軍議相商。

畢竟符存審再是善於用兵,他的職責到底是要阻止梁軍襲掠禍亂魏國治下疆土的勢頭。張存敬遂率領所部軍旅攻襲東南面的蔡州,王檀則向南往山南東道的方向襲掠,沿途不斷燒殺屠戮,就是要加劇中原方面的亂勢,以逼迫得符存審顧此失彼,而難免忙中出錯后再試圖一舉擊潰其敵軍部眾。

然而朱溫敗退潼關,李天衢分兵收復虢州,並佔據熊耳山要隘的戰報傳來...反而是楊師厚、張存敬與王檀所統領的梁軍部眾一下子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首先是分兵往蔡州殺去的張存敬,在得知朱溫退返至潼關的消息之後,他麾下部眾已是一片嘩然。畢竟他們這三路殺入中原的軍旅,與同僚部眾的聯繫被徹底截斷,形勢也將變得極為嚴峻起來。

然而正當張存敬正思量是否能改儘快收兵,與楊師厚、王檀再合兵一處,而圖謀協力突破魏國大軍的封鎖再殺回梁國治下疆土之時...他麾下的先頭部隊便已感受到大地就開始震顫起來,遠處有大批的馬步軍眾疾速逼近。一時塵土漫天,幾撥打頭陣的騎兵們便如決堤的洪水般湧來,而後方又想響起震徹雲宵的喊殺聲,那般場面也是格外的驚心動魄......

起先主要採取守勢的符存審,當然也已得知己方大軍迅速收復失地的消息。他也立刻意識到轉守為攻的時機也已然成熟,諸部同僚部眾也將陸續急行而來,協力殲滅侵犯如中原的敵軍部眾...眼下也再無後顧之憂,正是時候發動全力反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末大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末大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五百四十四章 另外幾路敵軍,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