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覆水難收

第1142章 覆水難收

諸子百家百花齊鳴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那個時代真的是一個思想爆發的時代,什麼樣的學派都有。

隨着時間的流逝,在優勝劣汰的選擇下,最後聲息的那都是華夏精神文化的精髓。

秦國用法家治國,用墨家造兵器農具,用農家生產糧食,用縱橫家破壞六國合縱。

可以說,秦國的成果並非是一家之功,而是許多人才一起努力的結果。

只不過是因為法家治國,所以大家都當秦國是法家當道。

秦末天下大亂,整個國家幾乎都被逐鹿中原的諸侯所摧毀。

高皇帝劉邦在廢墟之中建造大漢的時候,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方式來治癒傷痛與損失。

因為當時的人口數量,經濟能力,糧食產量等等方面都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繼續橫徵暴斂,又或者窮兵黷武的話,結果只能是直接崩潰。

從那之後,無論是呂雉臨朝稱制,還是文景之治都是儘可能的保守。

諸子百家之中,講究無為而治的黃老派,很是契合這種現象,所以也就很自然的被當做了國策。

黃老派已經吃了幾十年的紅利與好處,早就是讓其他諸子百家們羨慕妒忌恨到了極致。

沒有哪個國策是能永遠不變的。

大漢沒有實力的時候,縮起頭來韜光養晦,自然是黃老派說啥就是啥。

可現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大漢重新站起來了,黃老派的那一套自然也就會被拋棄。

所謂的黃老派,實際上就是道家的其中一個分支。

而道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並非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那樣,真的清靜無為什麼都不在乎。

在外來教派傳入之前,道家的勢力極大。

就像是此時的大漢,就是標準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

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也不過是在模仿黃老派而已。

歷史上的小豬,用儒家推倒了黃老派的掣肘。

而到了王霄這裏,他選將黃老派在高層的根基一網打盡。

沒有了從太後到勛貴們的龐大支持力量,向來都是走上層路線的黃老派,那就等於是被挖掉了根基,再無翻身的可能。

全天下的諸子百家們,都看到了這一點。也是知道現在天子需要一個全新的治國之策,所以他們都是瘋了似的趕過來,想要為自己的學派爭取機會。

從此之後,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派與道家,算是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他們轉而去走X教向發展,可他們也沒有想到,幾百年之後居然又被外來光頭和尚們給撞的頭暈眼花。

「陛下。」朱買臣上前行禮說「公孫弘,主父偃,董仲舒等人在外求見。」

正在處理公務的王霄,頭也不抬的揮手「誰也不見。告訴他們,不把心思用在為朕做事上面,那就都滾蛋。」

越來越多諸子百家的人匯聚長安城,千方百計的想要影響到王霄的抉擇。

主父偃和董仲舒他們,都是來為自己的學派做說客的。

「喏。」

暫時出任中侍的朱買臣,告退出去把王霄的原話轉告幾人。

等他回來的時候,卻是看到王霄不停的打量着他。

「陛下?」朱買臣下意思的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儀容,沒什麼毛病啊。

「你前妻的喪事,已經辦完了?」

朱買臣面色一紅,急忙回應「有勞陛下關心,已經辦完了。」

王霄跟着追問「你真的把一盆水潑在地上,讓你前妻全都收回去?」

朱買臣低下了頭「是。」

他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其妻受不了這種苦逼的日子,要求與他和離。

朱買臣說,自己發達的日子就在眼前,你可別在這個時候放棄啊。

他妻子不聽,與他和離之後另嫁他人。

後面的事情就是王霄開考試,朱買臣咬牙賣掉了家中的祖屋和田地,換了盤纏一路風塵僕僕的走到長安城參加考試,隨後一舉被錄用,成為了吃皇糧的大人物。

這個時代的信息交流極差,朱買臣封爵都好幾年了,他家鄉的人對此事依舊是一無所知。

之後還是王霄弄出來了報紙,分發到了朱買臣的家鄉。

他家鄉人聽念報紙的人說了報紙上朱買臣的名字,這才讓當地人震驚之餘開始去打聽。

這一打聽,還真是那個他們認識的窮小子朱買臣!

然後就有人把這事兒告知了朱買臣的前妻。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買臣的前妻猶如被人當頭一棒,腸子都要悔青了。那叫一個悔不當初,早知道當年就該聽朱買臣,再堅持一段時間才是。

之後不甘心的朱買臣前妻,一路風塵僕僕的從老家找來了長安城,一路找到了朱買臣那奢華的大院子去。

面對前妻表示想要複合的意思,朱買臣拿來了一盆水,然後潑在了地上說『你若是能把這些水原樣裝回去,那就複合。』

潑出去的水,自然沒辦法原樣回來。

他的前妻又羞又愧,最終選擇了自殺。

而這件事情,就是著名的『覆水難收。』

王霄對於這件事情沒有看法,那是人家朱買臣自己的家事。

他只是好奇這個故事的過程,這就是真正的見證歷史了。

朱買臣很是尷尬,天子居然關心這種事情,這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不好還在王霄看完熱鬧就轉回了正題「你喜歡說『春秋』解『楚辭』,這麼多人都在為走門路想要說服我,你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

朱買臣恭敬行禮「陛下乃是天下至尊,想用哪家學派就用哪家。我等自然不可置啄。」

「你倒是挺會說話。」

對於朱買臣的話,王霄自然是不會相信的。

大漢的這些大臣們,其實大體上都是差不多。

沒出頭之前,那叫一個勤奮能幹,真心是把自己的本事給用到了最大。

可是一旦出頭了,那心思立馬就不一樣。

歷史上的張湯,朱買臣等人都是如此。出頭之後就陷入了爭權奪利的階段,自己內鬥的厲害,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不再糾纏這些事情,王霄轉而談論正事「新五銖錢的事情,弄的怎麼樣了。」

「回陛下話,新錢已經出爐。少府那邊說,已經鑄好了數千萬錢。」

「不錯。」王霄滿意點頭「質量如何,是否是嚴格按照比例來做的?」

大漢的貨幣非常混亂,開始的時候繼承秦國的半兩,後來劉邦搞了個小半兩,呂雉的時候又搞了個八銖錢,可實際上質量奇差,而且因為價值太高,對於小額貿易極為不方便。

這個時代哪裏來的那麼多大宗貿易,更多的花費用處都是日常生活的小開銷。

呂雉當初弄面值這麼大的八銖錢出來,本質上是想要進行經濟掠奪。

只不過大漢的百姓們雖然淳樸,可卻不是傻子。

開頭吃虧之後,立馬就不認這粗製濫造的玩意了。

呂後為了搞錢,在百姓們不認八銖錢,又弄了個五分錢出來。可惜換湯不換藥,本質上還是屬於貨幣掠奪的一種。

文景時期,又弄出來了四銖半兩。

這次稍微良心了一些,可架不住諸侯與劉氏諸侯王們一起開爐子鑄造私錢。用劣錢驅逐了良幣。

等到王霄上位,天下間流通著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錢幣。

這些錢幣的大小,輕重都不一樣。不但交易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的生產與物資交換。

所以王霄非常乾脆的選擇拋棄前邊的這些脫胎於秦半兩的半兩錢,另起爐灶搞了五銖錢出來。

他讓少府做的這些五銖錢絕對是良心製作,最起碼銅的份量十足。

古代銅錢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含銅量的多少。

因為銅在華夏這兒,屬於稀缺資源。而且越是稀缺,還越是被製作成各種銅器,用來祭祀與陪葬。這就更進一步的增加了缺銅的困擾。

錢幣含銅量高,那就是良幣,有良心的貨幣。

而錢幣含銅量低的話,那自然就是劣幣。專門用來坑人的劣幣。

大漢從立國開始到現在,歷朝歷代從天子太後到劉氏諸侯王與勛貴們不停的開爐鑄幣,幾乎都是劣幣。

倒不是說他們的心都是黑的,而是因為缺銅啊。

華夏曆來缺銅,鐵礦石倒是不少,哪怕含鐵量不高,可總量實際上卻是很大。

缺銅的事情,對於王霄來說並不算什麼困難。

因為他知道哪裏是銅礦,哪裏有露天銅礦,哪裏有比較容易開採的銅礦。

早在上位之初,王霄就安排少府的人去那些容易開採的銅礦建礦修路。幾年下來,那些地方已經開始大規模產銅。

當然了,這裏說的大規模是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

要是和後世相比,那真的是連人家手指頭縫裏露出來的渣滓都比不上。

王霄從未想過拿這些銅去做什麼銅器用來祭祀,或者是送進陵墓之中。

這幾年積攢下來的銅,他全都拿去鑄錢了。

王霄已經下定決心,要重整大漢那混亂的貨幣市場。

大漢這裏沒人能比他更加清楚,經濟體系是多麼的重要。哪怕大漢只是小農經濟,也得首先把貨幣市場給整頓妥當。

至於說有人收集大量銅錢,融了之後做銅器賺取差價什麼的。

早早收回全國鑄幣權的王霄,早就有了應對方式。

「融錢者斬,舉報者獎勵一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千世界許願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萬千世界許願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42章 覆水難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