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三)

三十六計(三)

第五套------並戰計

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終日乾乾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註釋】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註釋】

①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於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採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假裝痴獃,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①。靜不露機,雲雪屯也②。

【註釋】

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寧可假裝着無知而不行動,不可以假裝假知而去輕舉妄動。

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為雷,坎為雨,此卦象為雷雨並作,環境險惡,為事困難。「屯,難也」。《屯卦》的《彖》辭又說「雲雷,屯。」坎為雨,又為雲,震為雷。這是說,雲行於上,雷動於下,雲在上有壓抑雷之象徵,這是屯卦之卦象。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后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按語】

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痴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痴;若假癲,則不但露機,則亂動而群疑。故假痴者勝,假癲者敗。或日:假痴可以對敵,並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面也。左右諫止,儻不如意,恐沮師,青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一擲,百錢旨面。於是舉兵歡呼,聲震林野,青亦大喜;顧左右.取百丁(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丁(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其後平邕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面錢也。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

【註釋】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威嚴得很。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嚴明結合,故封名為「噬嗑」,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兌爻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入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穫。語出《蕩寇志》。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①。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②。

【註釋】

①借局布勢,力小勢大:句意為藉助某種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陣勢,兵力弱小但可使陣勢顯出強大的樣子。

②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語出《易經.漸》卦。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艮為山。卦象為木植長於山上,不斷生長,也喻人培養自己的德性,進而影響他人,漸,即漸進。本卦上九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為儀,吉利,」是說鴻雁走到山頭,它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藉某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之後,自己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按語】

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綵貼之,不細察者不易發,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后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①,漸之進也②。

【註釋】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把準時機插足進去,掌握他的要害關節之處。

②漸之進也:語出《易經.漸》卦。(漸卦解釋見前計②)本卦《彖》辭:「漸之進也。」意為漸就是漸進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易經.漸》卦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要循序漸進。

【按語】

為人驅使者為奴,為人尊處者為客,不能立足者為暫客,能立足者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為賤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為主矣。故反客為主之局:第—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足;第四足須握機;第五乃為主。為主,則並人之軍矣;此漸進之陰謀也。如李淵書尊李密,密卒以敗;漢高視勢未敵項羽之先,卑事項羽。使其見信,而漸以侵其勢,至垓下—役,—亡舉之。

第六套------敗戰計

處於敗軍態勢之計謀。潛龍勿用。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以美女誘人的計策。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①。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②。

【註釋】

①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對兵力強大的敵人,就攻擊他的將帥,對明智的敵人,就打擊他的情緒。

②利用禦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漸》卦。(卦名解釋見計「樹上開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辭:「利禦寇,順相保也。」是說利於抵禦敵人,順利地保衛自己。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

【按語】

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體,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乃可轉敗為勝。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①;剛柔之際②,奇而復奇。

【註釋】

①虛者虛之,疑中生疑: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

動詞,使動,意為讓它空虛。全句意: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他在疑惑中更加產生

疑惑。

②剛柔之際:語出《易經·解》卦。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

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蕩滌宇內,萬象更新,萬物萌生,故卦

名為解。解,險難解除,物情舒緩。本卦初六.《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是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難。

【按語】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洶懼。以張守歸圭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復筑州城。版干(築城牆用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

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鋌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陣寇百姓多反。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鋌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后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

【註釋】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中再布疑陣。

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本紛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按語】

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

【註釋】

①人不自害,受害為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麼離間計就可實行了。

②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蒙》卦(卦名解釋見第十四計注)。本卦六五.《象》辭:「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本意是說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

本計用此象理,是說用採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着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按語】

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並戮關其思;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后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①。

【註釋】

①在師中古,承天變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講釋見前第二十六計注)。本卦九二.《象》辭:「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按語】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賞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註釋】

①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因為紮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第五套------並戰計

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終日乾乾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註釋】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註釋】

①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於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採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假裝痴獃,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①。靜不露機,雲雪屯也②。

【註釋】

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寧可假裝着無知而不行動,不可以假裝假知而去輕舉妄動。

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為雷,坎為雨,此卦象為雷雨並作,環境險惡,為事困難。「屯,難也」。《屯卦》的《彖》辭又說「雲雷,屯。」坎為雨,又為雲,震為雷。這是說,雲行於上,雷動於下,雲在上有壓抑雷之象徵,這是屯卦之卦象。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后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按語】

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痴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痴;若假癲,則不但露機,則亂動而群疑。故假痴者勝,假癲者敗。或日:假痴可以對敵,並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面也。左右諫止,儻不如意,恐沮師,青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一擲,百錢旨面。於是舉兵歡呼,聲震林野,青亦大喜;顧左右.取百丁(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丁(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其後平邕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面錢也。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

【註釋】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威嚴得很。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嚴明結合,故封名為「噬嗑」,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兌爻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入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穫。語出《蕩寇志》。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①。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②。

【註釋】

①借局布勢,力小勢大:句意為藉助某種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陣勢,兵力弱小但可使陣勢顯出強大的樣子。

②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語出《易經.漸》卦。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艮為山。卦象為木植長於山上,不斷生長,也喻人培養自己的德性,進而影響他人,漸,即漸進。本卦上九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為儀,吉利,」是說鴻雁走到山頭,它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藉某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之後,自己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按語】

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綵貼之,不細察者不易發,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后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①,漸之進也②。

【註釋】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把準時機插足進去,掌握他的要害關節之處。

②漸之進也:語出《易經.漸》卦。(漸卦解釋見前計②)本卦《彖》辭:「漸之進也。」意為漸就是漸進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易經.漸》卦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要循序漸進。

【按語】

為人驅使者為奴,為人尊處者為客,不能立足者為暫客,能立足者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為賤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為主矣。故反客為主之局:第—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足;第四足須握機;第五乃為主。為主,則並人之軍矣;此漸進之陰謀也。如李淵書尊李密,密卒以敗;漢高視勢未敵項羽之先,卑事項羽。使其見信,而漸以侵其勢,至垓下—役,—亡舉之。

第六套------敗戰計

處於敗軍態勢之計謀。潛龍勿用。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以美女誘人的計策。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①。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②。

【註釋】

①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對兵力強大的敵人,就攻擊他的將帥,對明智的敵人,就打擊他的情緒。

②利用禦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漸》卦。(卦名解釋見計「樹上開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辭:「利禦寇,順相保也。」是說利於抵禦敵人,順利地保衛自己。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

【按語】

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體,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乃可轉敗為勝。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①;剛柔之際②,奇而復奇。

【註釋】

①虛者虛之,疑中生疑: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

動詞,使動,意為讓它空虛。全句意: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他在疑惑中更加產生

疑惑。

②剛柔之際:語出《易經·解》卦。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

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蕩滌宇內,萬象更新,萬物萌生,故卦

名為解。解,險難解除,物情舒緩。本卦初六.《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是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難。

【按語】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洶懼。以張守歸圭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復筑州城。版干(築城牆用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

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鋌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陣寇百姓多反。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鋌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后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

【註釋】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中再布疑陣。

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本紛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按語】

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

【註釋】

①人不自害,受害為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麼離間計就可實行了。

②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蒙》卦(卦名解釋見第十四計注)。本卦六五.《象》辭:「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本意是說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

本計用此象理,是說用採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着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按語】

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並戮關其思;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后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①。

【註釋】

①在師中古,承天變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講釋見前第二十六計注)。本卦九二.《象》辭:「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按語】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賞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註釋】

①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因為紮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第五套------並戰計

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終日乾乾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註釋】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註釋】

①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於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採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假裝痴獃,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①。靜不露機,雲雪屯也②。

【註釋】

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寧可假裝着無知而不行動,不可以假裝假知而去輕舉妄動。

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為雷,坎為雨,此卦象為雷雨並作,環境險惡,為事困難。「屯,難也」。《屯卦》的《彖》辭又說「雲雷,屯。」坎為雨,又為雲,震為雷。這是說,雲行於上,雷動於下,雲在上有壓抑雷之象徵,這是屯卦之卦象。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后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按語】

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痴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痴;若假癲,則不但露機,則亂動而群疑。故假痴者勝,假癲者敗。或日:假痴可以對敵,並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面也。左右諫止,儻不如意,恐沮師,青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一擲,百錢旨面。於是舉兵歡呼,聲震林野,青亦大喜;顧左右.取百丁(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丁(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其後平邕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面錢也。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

【註釋】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威嚴得很。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嚴明結合,故封名為「噬嗑」,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兌爻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入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穫。語出《蕩寇志》。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①。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②。

【註釋】

①借局布勢,力小勢大:句意為藉助某種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陣勢,兵力弱小但可使陣勢顯出強大的樣子。

②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語出《易經.漸》卦。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艮為山。卦象為木植長於山上,不斷生長,也喻人培養自己的德性,進而影響他人,漸,即漸進。本卦上九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為儀,吉利,」是說鴻雁走到山頭,它的羽毛可用來編織舞具這是吉利之兆。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藉某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之後,自己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按語】

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綵貼之,不細察者不易發,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后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①,漸之進也②。

【註釋】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把準時機插足進去,掌握他的要害關節之處。

②漸之進也:語出《易經.漸》卦。(漸卦解釋見前計②)本卦《彖》辭:「漸之進也。」意為漸就是漸進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易經.漸》卦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要循序漸進。

【按語】

為人驅使者為奴,為人尊處者為客,不能立足者為暫客,能立足者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為賤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為主矣。故反客為主之局:第—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足;第四足須握機;第五乃為主。為主,則並人之軍矣;此漸進之陰謀也。如李淵書尊李密,密卒以敗;漢高視勢未敵項羽之先,卑事項羽。使其見信,而漸以侵其勢,至垓下—役,—亡舉之。

第六套------敗戰計

處於敗軍態勢之計謀。潛龍勿用。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以美女誘人的計策。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①。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②。

【註釋】

①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對兵力強大的敵人,就攻擊他的將帥,對明智的敵人,就打擊他的情緒。

②利用禦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漸》卦。(卦名解釋見計「樹上開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辭:「利禦寇,順相保也。」是說利於抵禦敵人,順利地保衛自己。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

【按語】

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體,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乃可轉敗為勝。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①;剛柔之際②,奇而復奇。

【註釋】

①虛者虛之,疑中生疑: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

動詞,使動,意為讓它空虛。全句意: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他在疑惑中更加產生

疑惑。

②剛柔之際:語出《易經·解》卦。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

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蕩滌宇內,萬象更新,萬物萌生,故卦

名為解。解,險難解除,物情舒緩。本卦初六.《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是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難。

【按語】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洶懼。以張守歸圭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復筑州城。版干(築城牆用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

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鋌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陣寇百姓多反。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鋌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后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

【註釋】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中再布疑陣。

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本紛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按語】

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

【註釋】

①人不自害,受害為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麼離間計就可實行了。

②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蒙》卦(卦名解釋見第十四計注)。本卦六五.《象》辭:「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本意是說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

本計用此象理,是說用採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着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按語】

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並戮關其思;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后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①。

【註釋】

①在師中古,承天變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講釋見前第二十六計注)。本卦九二.《象》辭:「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按語】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賞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註釋】

①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因為紮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念天下醉紅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心念天下醉紅顏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六計(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