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袁天印頓了頓,神色複雜地看着她。

「丹波已趕往長安。」在洛陽傳來捷報之時,他也同時收到了個噩耗,一個,不但打擊軒轅營軍心,更令此番內戰充滿變數的噩耗。

「為什麼?」她臉上寫滿了焦急,「長安不是已有樂浪?」軒轅營的樂浪,戰功不亞於余丹波,難道連樂浪也不敵年輕氣盛的晉王?

不知該如何告訴她的袁天印,緊屏著唇,同樣他也不知該怎麼將這消息告訴九江城內的人們,尤其是軒轅營那邊,自南國亡國后,由樂浪一手安撫帶入營中的前南軍們。

一直以來,軒轅營之首即是元麾將軍余丹波,余丹波雖是在戰技與軍階上高人一等,卻為人不夠圓融易得非人,向來軒轅營的大小事就是由能夠填補余丹波缺點的樂浪所發落的,軒轅營愛戴樂浪者甚於余丹波,因余丹波或許是無敵,但在兵士們的眼中,樂浪有若父母。

袁天印伸出一掌輕按住她的肩,在她疑惑的目光下,啞聲低吐。

「樂浪死了。」

冬卿怔怔地看着他,許久,她難以置信地搖首,兩手緊掩著顫動的唇。

「聽說,晉王刀上有毒。」先前,他還為了樂浪的性子,擔心樂浪對晉王恐會心軟於舊日之情,可他萬萬沒料到,樂浪這個戎馬一生的軍人,不是敗在親情手中,而是死於暗算。

她惶惶地拉着他的衣袖

「玄玉他……」樂浪在玄玉心中佔有何地位,不需玄玉來告訴她,她更知道,視樂浪為兄長的玄玉,在樂浪死於親兄弟手中,將會多恨多自責。

「在與丹波會合后,他定會率兵親討晉王。」袁天印最擔心的就是這個,「樂浪之死,玄玉之痛恐甚於丹波。」

不能死得其所、死得其法,這或許是所有戰士們心中最深的痛,而對樂浪施以狡計的又是晉王,不要說這對樂浪來說有多痛心,對與晉王有着血緣關係的玄玉而言,這是個再怎麼做也無法弭平的愧疚,這場這痛,恐深深烙在玄玉的心頭,終其一生,也無法撫平這傷口。

自鳳翔兵變前,發生在九江之事,就已到了玄玉忍耐的底限,太子與霍天行之死接踵而來,無異是給玄玉另一個更深的打擊。就在樂浪死於晉王手中后,他想,玄玉此刻心中或許再無忍耐二字可言,拋開身後楊國太子之責后,等待迎戰晉王的玄玉,只是頭受傷過深急於反噬的猛虎而已。

冬卿緊咬着唇,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一來是因戰況出乎意料的棘手,二則是因她深知玄玉為何會在樂浪死後,不顧九江安危命余丹波兵援長安。只是,長安是玄玉的掌心肉,九江亦是她的骨血,在戰況這麼吃緊的情況下,要她兩者擇其一,她辦不到。

「眼下晉王逼近長安,長安形勢岌岌可危,故玄玉才會急召丹波回長安。」袁天印邊為玄玉找著借口邊安慰她,「你放心,他二人若聯手,定能擊退晉王。」

「那九江怎麼辦?」心中充滿矛盾的冬卿,顫著聲,低首直視着地面問。

袁天印怔了征,在她抬首時看着她充滿不安的眼眸。

「長安雖危,九江亦然啊!」九江若破,就等於是加深了長安的威脅,若是趙奔善用九江的資源,將九江據為信王之地,狄萬歲雖敗,但到時信王若再捲土重來發兵北上,只怕將會更陷長安於水火之中。

雖然她言之有理,但袁天印還是不能不為另兩人着想。

「冬卿,咱們不能在此時要玄玉或是丹波任何一人回九江,若咱們這麼做了,他倆其一雖必會兵援九江,可在日後,他倆也定會生悔。」若是不能親手為樂浪報仇,就算日後玄玉與余丹渡都能壓下這份傷痛,可後悔的印子,也將永遠存在

她難忍地揭緊了雙手,「我不是不明白……」換作她是玄玉,若不敗晉王,她也勢不罷休,只是……!

「就讓他倆任性一回吧。」袁天印嘆了口氣,雖知這麼做很自私,可還是希望她能夠成全。

「那九江呢?」她撫著兩臂,深深覺得孤立無援的處境是如何艱難,「難道咱們要放棄九江,助趙奔北上與益州大軍合攻軒轅營嗎?若是因此而讓玄玉兩面受敵,進一步拖垮了玄玉怎麼辦?」

聆聽着她哽咽的語調,袁天印清楚的聽見了舍與不舍之間的為難,這般看着她,他恍惚的覺得,在她身上,他看見了當年在江邊見他最後一面的玉權,那個,舉弓對準了他,卻是射與不射皆為難的玉權。

「以眼下的情勢來看,燕子樓無法擊退趙奔,長空又受了傷,就算短期內我們守得住九江,九江也禁不起趙奔如此輪番猛攻,而城中糧草也總會有吃盡的一日……」冬卿無奈地低語,「我怕,我們等不到玄玉回來……」

袁天印拉來她顫抖的兩手,小心握緊后,下定決心地問。

「冬卿,你信我嗎?」

她不解地看向他,「信。」

「若你信我,不妨就將趙奔交給我。」玉權的兩難、玉權的後悔,皆是由他一手所造成,而現下,在玄玉與冬卿之間,他不願再棄其一保其一,因他不想再見到另一個玉權。

交給他?

對他的請求,冬卿有些訝然,在她將希望全部寄托在燕子樓他們這些武將身上時,她從未考慮過袁天印,因袁天印雖智謀,卻非出身沙場,可當她在看着袁天印這雙眼眸時,她卻見着了自信的光芒,一種很類似常在余丹波身上見着的光芒。

「如何?」決定不藉助軒轅營力量的袁天印,低首問她的決斷。

有何不可?既然手中無半點希望,為何不就自己創造希望?反正就算死守在這,若是等不到軒轅大軍趕至,九江城也必破,何不就放膽一試?就算九江日後終將遭破,好歹他們也能為玄玉他們拖延住趙奔,不讓趙奔在此時北進,如此下來,玄玉在長安對付益州大軍時,也不需撥兵來對付趙奔,而造成兵力分散的風險。

她收緊了掌心,牢牢握住袁天印的。

「我願賭。」

長安。

堯郡城外,由玄玉自長安調派來的太原兵馬,在最短的時間內納入袁樞麾下加入戰局。被任為行軍總管的袁樞,在整合兵員后,立即率軍將原本已快兵臨城下的益州大軍逼退出另一段敵距。

此後月余,軒轅營嚴密編成攔堵敵軍逼近堯郡城的軍陣,據在堯郡城外一動也不動,縱使軒轅營已加入了太原兵馬,袁樞仍舊是堅持把守着敵距,不時派出一波又一波的游擊小隊,藉以防堵敵軍的偷襲或越界,並未在敵軍的挑釁下大舉反擊。

坐在馬背上的袁樞雙目直視着敵軍的方向,他知道,此時在肩負守城重任的他身後,有着兩雙正瞧着他的眼睛,一是坐鎮城內等待余丹波到來的太子玄玉,另一,是停靈在堯郡城內的樂浪,因此他絕不允許敵軍揮兵近抵城下,或是攻陷需郡城使得軒轅營守不住最後三十里敵距。

風沙吹掠過眼帘,聲音聽來很孤寂,此處戰場上的黃沙,原本是欲往長安的商隊所途經的黃土官道,那顆顆飛揚在風中的沙塵,就像他們武人的人生,起風時,飄無定根,風停時,落在異地里無人問聞。

這些風沙令他想起樂浪。

當年亡國后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裏,是樂浪拉着他們每個人的手,一塊跨過罪疚與背叛的陰影,親自領着他們步入軒轅營安身立命,讓他們不致流離在外,被前南民視為叛國的叛徒倍受歧視,或是被迫得放下刀槍,遠離他們唯一賴以為生的出路。他們這些長年來活在軍中的軍人,一日離開軍隊、失了沙場后,就沒有別的出路謀生了,是領他們至軒轅營的樂浪,讓他們不致於無所適從、無處生根,他始終都忘不了,體恤他們心情的樂浪,在一安頓好他們后,就立即拋下公務親自領着他們回去與親人團聚的景況。

他是多麼懷念樂浪的背影,他不似嘴上倔強的袁衡,總是不肯承認自己其實很佩服余丹波,他從不否認他景仰胸懷寬大卻又心細如髮的樂浪,南國亡國時,樂浪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並讓他有了追隨的機會,而這回,在晉王的刀下,樂浪更給了他第二次活下去的機會,他欠樂浪的,已不只是還不還得清。

當玄玉親手將樂浪的陌刀交至他手中的那個瞬間,他知道,玄玉等於是把樂浪的一切全都交給他繼承,他得代為他而死的樂浪守護住長安,他必須保護好玄玉,因為他比誰都清楚,樂浪心中最掛意的人就是玄玉,他欠樂浪的恩情,或許他此生都還不盡,但至少,他可以還玄玉。

「將軍。」身後的副官低聲稟報,益州大軍又將進行另一回合的突圍。

無時無刻都在等著爾岱的袁樞,只是朝副官頷首,要手底下的人就照已安排好的計劃再次進行攔截,而後袁樞扯過手中的韁繩,領着身後的前軍朝前方滾滾沙塵處前進。3

再次領軍而辨的爾岱,一手扯緊馬韁,遠望着敵方領軍的袁樞。

「憑你,真以為會是我的對手?」不過是個樂浪手底下的人,也敢不自量力?這一回它就將那個叫袁樞的給逼進堯郡城裏,與玄玉一塊待城破后受死。

密集的戰鼓再次在黃沙里揚起,跟在盛長淵與樂浪麾下多年的袁樞,戰法融合了兩者長,一處重攻一重守!在爾岱再次派出前軍欲強行突破攔阻的大軍時,袁樞命配掛着弩弓與長形陌刀的騎兵伍出陣,疾快的馬蹄聲,在沙嘯陣陣的風音里,似斷了弦的出塞曲。

聆聽着城外再次揚起的戰鼓聲,堯郡城內的玄玉抬首看向行轅外,不斷在心中祈禱著這回袁樞亦能夠把守住陣地,若非他身旁這些將軍們極力勸阻,他很想親自率軍前去助袁樞一臂之力,這不是因他信不過袁樞,而是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在長安那邊,聽令奉派執行長安守城任務的盤古營,已做好堯郡城若破即得接手迎戰的準備,軍員數不多的盤古營正等着他回長安,父皇亦每日派員傳旨要他回長安避險,偏偏堯郡城的戰局仍舊是僵持不下,若非到最後關頭必須得孤注一擲,他實在是不想撤走長安最後的防線盤古營,命盤古營前來兵授。

「殿下,元麾將軍率軍趕到了!」難得出聲的堂旭,拉大了嗓門自行轅外一路衝進裏頭,一臉興奮地對着他大喊。

剎那間,所有糾纏在玄玉心頭的憂心與焦急,全都煙消雲散,苦等這麼久,也讓袁樞咬牙獨自撐了這麼久,他總算是等到了軒轅營兩軍會合,一舉反擊益州大軍的時機。

率軍日夜兼程趕來的余丹波,趕到此地時在聽聞益州大軍全軍出動后,並未命大軍在城中稍做休息或是停留,必須得先去見玄玉的他,對身後的蒙汨交待。

「即刻率軍兵援我軍,我隨後就到。」

「得令。」

兩腳方踏入行轅內,等候他已久的玄玉立刻迎上,余丹波還未行禮,迫不及待想知援兵有多少的玄玉已開口先問。

「你手中的軒轅營損失如何?」

「回殿下。」余丹波脫去頂上的盔甲,低首拱手以覆,「兩軍合一后,我軍對付晉王,綽綽有餘。」

「你可擬好敗益州大軍之計了?」

透過玄玉的肩后,余丹波方抬起頭即瞧見後頭玄玉為樂浪所設的臨時靈堂,他怔看着牌位上那再熟悉不過的人名,一想到他是為何趕來此地后,頓時一涌而上的岔意,隨即覆蓋過了連日以來的疲憊。

玄玉催促着他,「丹波?」

「末將可即刻出城接手戰局。」他振了振思緒,重新打起精神。

「好。」得了他這句話后,玄玉立即朝堂旭揚手,堂旭很快就捧來他的鏜甲和戰弓。

「殿下要親征?」在玄玉開始穿戴時,余丹波注意到了他臉上那份急於報仇的神情。

「你要攔我?」玄玉在穿妥后,邊接過堂旭遞來的帥劍邊問。

「不。」他也同樣非親自手刃仇人不可,「末將這就去安排。」

「丹波。」在他欲走出行轅前,玄玉叫住他。

他側過身,靜候下文。

「把他留給我。」玄玉走至他身旁,決定與他一塊出城。

即使不問,余丹波也明白玄玉話里指的是誰,他看了玄玉那雙充滿壓抑的眼眸一會,同意在此事上退讓。

「末將明白。」

袁天印頓了頓,神色複雜地看着她。

「丹波已趕往長安。」在洛陽傳來捷報之時,他也同時收到了個噩耗,一個,不但打擊軒轅營軍心,更令此番內戰充滿變數的噩耗。

「為什麼?」她臉上寫滿了焦急,「長安不是已有樂浪?」軒轅營的樂浪,戰功不亞於余丹波,難道連樂浪也不敵年輕氣盛的晉王?

不知該如何告訴她的袁天印,緊屏著唇,同樣他也不知該怎麼將這消息告訴九江城內的人們,尤其是軒轅營那邊,自南國亡國后,由樂浪一手安撫帶入營中的前南軍們。

一直以來,軒轅營之首即是元麾將軍余丹波,余丹波雖是在戰技與軍階上高人一等,卻為人不夠圓融易得非人,向來軒轅營的大小事就是由能夠填補余丹波缺點的樂浪所發落的,軒轅營愛戴樂浪者甚於余丹波,因余丹波或許是無敵,但在兵士們的眼中,樂浪有若父母。

袁天印伸出一掌輕按住她的肩,在她疑惑的目光下,啞聲低吐。

「樂浪死了。」

冬卿怔怔地看着他,許久,她難以置信地搖首,兩手緊掩著顫動的唇。

「聽說,晉王刀上有毒。」先前,他還為了樂浪的性子,擔心樂浪對晉王恐會心軟於舊日之情,可他萬萬沒料到,樂浪這個戎馬一生的軍人,不是敗在親情手中,而是死於暗算。

她惶惶地拉着他的衣袖

「玄玉他……」樂浪在玄玉心中佔有何地位,不需玄玉來告訴她,她更知道,視樂浪為兄長的玄玉,在樂浪死於親兄弟手中,將會多恨多自責。

「在與丹波會合后,他定會率兵親討晉王。」袁天印最擔心的就是這個,「樂浪之死,玄玉之痛恐甚於丹波。」

不能死得其所、死得其法,這或許是所有戰士們心中最深的痛,而對樂浪施以狡計的又是晉王,不要說這對樂浪來說有多痛心,對與晉王有着血緣關係的玄玉而言,這是個再怎麼做也無法弭平的愧疚,這場這痛,恐深深烙在玄玉的心頭,終其一生,也無法撫平這傷口。

自鳳翔兵變前,發生在九江之事,就已到了玄玉忍耐的底限,太子與霍天行之死接踵而來,無異是給玄玉另一個更深的打擊。就在樂浪死於晉王手中后,他想,玄玉此刻心中或許再無忍耐二字可言,拋開身後楊國太子之責后,等待迎戰晉王的玄玉,只是頭受傷過深急於反噬的猛虎而已。

冬卿緊咬着唇,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一來是因戰況出乎意料的棘手,二則是因她深知玄玉為何會在樂浪死後,不顧九江安危命余丹波兵援長安。只是,長安是玄玉的掌心肉,九江亦是她的骨血,在戰況這麼吃緊的情況下,要她兩者擇其一,她辦不到。

「眼下晉王逼近長安,長安形勢岌岌可危,故玄玉才會急召丹波回長安。」袁天印邊為玄玉找著借口邊安慰她,「你放心,他二人若聯手,定能擊退晉王。」

「那九江怎麼辦?」心中充滿矛盾的冬卿,顫著聲,低首直視着地面問。

袁天印怔了征,在她抬首時看着她充滿不安的眼眸。

「長安雖危,九江亦然啊!」九江若破,就等於是加深了長安的威脅,若是趙奔善用九江的資源,將九江據為信王之地,狄萬歲雖敗,但到時信王若再捲土重來發兵北上,只怕將會更陷長安於水火之中。

雖然她言之有理,但袁天印還是不能不為另兩人着想。

「冬卿,咱們不能在此時要玄玉或是丹波任何一人回九江,若咱們這麼做了,他倆其一雖必會兵援九江,可在日後,他倆也定會生悔。」若是不能親手為樂浪報仇,就算日後玄玉與余丹渡都能壓下這份傷痛,可後悔的印子,也將永遠存在

她難忍地揭緊了雙手,「我不是不明白……」換作她是玄玉,若不敗晉王,她也勢不罷休,只是……!

「就讓他倆任性一回吧。」袁天印嘆了口氣,雖知這麼做很自私,可還是希望她能夠成全。

「那九江呢?」她撫著兩臂,深深覺得孤立無援的處境是如何艱難,「難道咱們要放棄九江,助趙奔北上與益州大軍合攻軒轅營嗎?若是因此而讓玄玉兩面受敵,進一步拖垮了玄玉怎麼辦?」

聆聽着她哽咽的語調,袁天印清楚的聽見了舍與不舍之間的為難,這般看着她,他恍惚的覺得,在她身上,他看見了當年在江邊見他最後一面的玉權,那個,舉弓對準了他,卻是射與不射皆為難的玉權。

「以眼下的情勢來看,燕子樓無法擊退趙奔,長空又受了傷,就算短期內我們守得住九江,九江也禁不起趙奔如此輪番猛攻,而城中糧草也總會有吃盡的一日……」冬卿無奈地低語,「我怕,我們等不到玄玉回來……」

袁天印拉來她顫抖的兩手,小心握緊后,下定決心地問。

「冬卿,你信我嗎?」

她不解地看向他,「信。」

「若你信我,不妨就將趙奔交給我。」玉權的兩難、玉權的後悔,皆是由他一手所造成,而現下,在玄玉與冬卿之間,他不願再棄其一保其一,因他不想再見到另一個玉權。

交給他?

對他的請求,冬卿有些訝然,在她將希望全部寄托在燕子樓他們這些武將身上時,她從未考慮過袁天印,因袁天印雖智謀,卻非出身沙場,可當她在看着袁天印這雙眼眸時,她卻見着了自信的光芒,一種很類似常在余丹波身上見着的光芒。

「如何?」決定不藉助軒轅營力量的袁天印,低首問她的決斷。

有何不可?既然手中無半點希望,為何不就自己創造希望?反正就算死守在這,若是等不到軒轅大軍趕至,九江城也必破,何不就放膽一試?就算九江日後終將遭破,好歹他們也能為玄玉他們拖延住趙奔,不讓趙奔在此時北進,如此下來,玄玉在長安對付益州大軍時,也不需撥兵來對付趙奔,而造成兵力分散的風險。

她收緊了掌心,牢牢握住袁天印的。

「我願賭。」

長安。

堯郡城外,由玄玉自長安調派來的太原兵馬,在最短的時間內納入袁樞麾下加入戰局。被任為行軍總管的袁樞,在整合兵員后,立即率軍將原本已快兵臨城下的益州大軍逼退出另一段敵距。

此後月余,軒轅營嚴密編成攔堵敵軍逼近堯郡城的軍陣,據在堯郡城外一動也不動,縱使軒轅營已加入了太原兵馬,袁樞仍舊是堅持把守着敵距,不時派出一波又一波的游擊小隊,藉以防堵敵軍的偷襲或越界,並未在敵軍的挑釁下大舉反擊。

坐在馬背上的袁樞雙目直視着敵軍的方向,他知道,此時在肩負守城重任的他身後,有着兩雙正瞧着他的眼睛,一是坐鎮城內等待余丹波到來的太子玄玉,另一,是停靈在堯郡城內的樂浪,因此他絕不允許敵軍揮兵近抵城下,或是攻陷需郡城使得軒轅營守不住最後三十里敵距。

風沙吹掠過眼帘,聲音聽來很孤寂,此處戰場上的黃沙,原本是欲往長安的商隊所途經的黃土官道,那顆顆飛揚在風中的沙塵,就像他們武人的人生,起風時,飄無定根,風停時,落在異地里無人問聞。

這些風沙令他想起樂浪。

當年亡國后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裏,是樂浪拉着他們每個人的手,一塊跨過罪疚與背叛的陰影,親自領着他們步入軒轅營安身立命,讓他們不致流離在外,被前南民視為叛國的叛徒倍受歧視,或是被迫得放下刀槍,遠離他們唯一賴以為生的出路。他們這些長年來活在軍中的軍人,一日離開軍隊、失了沙場后,就沒有別的出路謀生了,是領他們至軒轅營的樂浪,讓他們不致於無所適從、無處生根,他始終都忘不了,體恤他們心情的樂浪,在一安頓好他們后,就立即拋下公務親自領着他們回去與親人團聚的景況。

他是多麼懷念樂浪的背影,他不似嘴上倔強的袁衡,總是不肯承認自己其實很佩服余丹波,他從不否認他景仰胸懷寬大卻又心細如髮的樂浪,南國亡國時,樂浪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並讓他有了追隨的機會,而這回,在晉王的刀下,樂浪更給了他第二次活下去的機會,他欠樂浪的,已不只是還不還得清。

當玄玉親手將樂浪的陌刀交至他手中的那個瞬間,他知道,玄玉等於是把樂浪的一切全都交給他繼承,他得代為他而死的樂浪守護住長安,他必須保護好玄玉,因為他比誰都清楚,樂浪心中最掛意的人就是玄玉,他欠樂浪的恩情,或許他此生都還不盡,但至少,他可以還玄玉。

「將軍。」身後的副官低聲稟報,益州大軍又將進行另一回合的突圍。

無時無刻都在等著爾岱的袁樞,只是朝副官頷首,要手底下的人就照已安排好的計劃再次進行攔截,而後袁樞扯過手中的韁繩,領着身後的前軍朝前方滾滾沙塵處前進。3

再次領軍而辨的爾岱,一手扯緊馬韁,遠望着敵方領軍的袁樞。

「憑你,真以為會是我的對手?」不過是個樂浪手底下的人,也敢不自量力?這一回它就將那個叫袁樞的給逼進堯郡城裏,與玄玉一塊待城破后受死。

密集的戰鼓再次在黃沙里揚起,跟在盛長淵與樂浪麾下多年的袁樞,戰法融合了兩者長,一處重攻一重守!在爾岱再次派出前軍欲強行突破攔阻的大軍時,袁樞命配掛着弩弓與長形陌刀的騎兵伍出陣,疾快的馬蹄聲,在沙嘯陣陣的風音里,似斷了弦的出塞曲。

聆聽着城外再次揚起的戰鼓聲,堯郡城內的玄玉抬首看向行轅外,不斷在心中祈禱著這回袁樞亦能夠把守住陣地,若非他身旁這些將軍們極力勸阻,他很想親自率軍前去助袁樞一臂之力,這不是因他信不過袁樞,而是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在長安那邊,聽令奉派執行長安守城任務的盤古營,已做好堯郡城若破即得接手迎戰的準備,軍員數不多的盤古營正等着他回長安,父皇亦每日派員傳旨要他回長安避險,偏偏堯郡城的戰局仍舊是僵持不下,若非到最後關頭必須得孤注一擲,他實在是不想撤走長安最後的防線盤古營,命盤古營前來兵授。

「殿下,元麾將軍率軍趕到了!」難得出聲的堂旭,拉大了嗓門自行轅外一路衝進裏頭,一臉興奮地對着他大喊。

剎那間,所有糾纏在玄玉心頭的憂心與焦急,全都煙消雲散,苦等這麼久,也讓袁樞咬牙獨自撐了這麼久,他總算是等到了軒轅營兩軍會合,一舉反擊益州大軍的時機。

率軍日夜兼程趕來的余丹波,趕到此地時在聽聞益州大軍全軍出動后,並未命大軍在城中稍做休息或是停留,必須得先去見玄玉的他,對身後的蒙汨交待。

「即刻率軍兵援我軍,我隨後就到。」

「得令。」

兩腳方踏入行轅內,等候他已久的玄玉立刻迎上,余丹波還未行禮,迫不及待想知援兵有多少的玄玉已開口先問。

「你手中的軒轅營損失如何?」

「回殿下。」余丹波脫去頂上的盔甲,低首拱手以覆,「兩軍合一后,我軍對付晉王,綽綽有餘。」

「你可擬好敗益州大軍之計了?」

透過玄玉的肩后,余丹波方抬起頭即瞧見後頭玄玉為樂浪所設的臨時靈堂,他怔看着牌位上那再熟悉不過的人名,一想到他是為何趕來此地后,頓時一涌而上的岔意,隨即覆蓋過了連日以來的疲憊。

玄玉催促着他,「丹波?」

「末將可即刻出城接手戰局。」他振了振思緒,重新打起精神。

「好。」得了他這句話后,玄玉立即朝堂旭揚手,堂旭很快就捧來他的鏜甲和戰弓。

「殿下要親征?」在玄玉開始穿戴時,余丹波注意到了他臉上那份急於報仇的神情。

「你要攔我?」玄玉在穿妥后,邊接過堂旭遞來的帥劍邊問。

「不。」他也同樣非親自手刃仇人不可,「末將這就去安排。」

「丹波。」在他欲走出行轅前,玄玉叫住他。

他側過身,靜候下文。

「把他留給我。」玄玉走至他身旁,決定與他一塊出城。

即使不問,余丹波也明白玄玉話里指的是誰,他看了玄玉那雙充滿壓抑的眼眸一會,同意在此事上退讓。

「末將明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百年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百年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