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懸掛的問題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懸掛的問題

「如果要採用輕型坦克的設計方案的話,那麼可以使用美國創造的克里斯蒂懸掛。」馬三寶在一旁建議道。

克里斯蒂懸掛是一種擁有大直徑負重輪,使用螺旋彈簧的獨立式懸掛裝置。以它的發明人,美國工程師克里斯蒂命名。這種懸掛的結構是前後兩個互相連接的圓柱形螺旋彈簧。前方的為可調式水平螺旋彈簧,後方的則是垂直螺旋彈簧,這種設計有更長的避震行程,可強化越野性能。

說的簡單點,這就是一種使用螺旋彈簧做出來的負重輪的懸掛方式。坦克在行進的過程中,靠的是履帶。負重輪就是壓在履帶上的,負重輪就和汽車的輪子一樣,它是用來承擔坦克的重量的。當然,也就需要有緩衝。這種負重到緩衝形式,直接決定了坦克的性能。

克里斯蒂懸掛是30年代大名鼎鼎的懸掛方式,用在了很多車輛上。但是發明他的美國工程師克里斯蒂,卻沒有什麼好結果,因為他把這種懸掛賣給了蘇聯。蘇聯最出名的T34坦克使用的就是這種懸掛方式。這種經典的坦克成為了蘇聯的中堅力量,而把這種懸掛賣給了蘇聯的克里斯蒂,也受到了美國政府的敵視。

這些恩恩怨怨,就不用馬三寶去說了,總之現在聽到秦寶山想要打造這種坦克,他就覺得用這種最經典的懸掛方式應該是最合適的。至於什麼專利權的問題,現在都不用管那些東西。

在美國,除了有經典的M-4謝爾曼坦克之外,他們也有輕型坦克。用的也都是螺旋彈簧的固定方式。和克里斯蒂湯懸掛大同小異。

聽到馬三寶的話,秦寶山搖搖頭:「咱們八路軍這裏,做不出那種彈簧來。」

想要採用克里斯蒂懸掛,那就得有大型的螺旋彈簧。想要製造螺旋彈簧,那得需要特殊的鋼材,八路軍這裏,目前還沒有合適的鋼材。

聽到了秦寶山的話,陸達在那裏點點頭:「是的,如果需要這種大型的螺旋彈簧的話,那我們還需要研發特殊的鋼材,可能研發鋼材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秦寶山可是打了保票的,三個月就要把這種坦克給造出來。如果他們要是在材料上浪費了時間,那可是會耽誤了秦寶山的大事的。

馬三寶是從技術焦慮上考慮,畢竟在美國那裏要什麼材料就有什麼材料,直接採購就行了,但是到了八路軍這裏,那就換成了要什麼沒什麼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製造這種坦克,那就更需要從多角度上考慮了。

秦寶山這樣說,馬三寶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不快,他只是在擔心:「如果不使用這種懸掛的話,那麼你打算用什麼懸掛?總不能直接把輪子插在車體上吧?」

這可是坦克,是必須有懸掛的,又不是馬車,直接把車軸和車體硬結合在一起。否則的話,顛簸肯定會非常的劇烈。

聽到馬三寶的問話,秦寶山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懸掛方面,我計劃使用扭桿懸掛。」

在坦克懸掛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多種懸掛方式,有使用螺旋彈簧的,有使用鋼板彈簧的,但是大浪淘沙,這些懸掛最終都被淘汰掉了,只剩下了扭桿懸掛成為了主流。當然了,那種更高大上的油氣懸掛,那就是高科技產品了,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總之,在二戰結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坦克用的就是扭桿懸掛,哪怕就是在二戰這個時代里,也有相當多的坦克使用的都扭桿懸掛。

顧名思義,扭桿懸掛其實就是一根桿,這根桿可以扭曲,通過這種扭曲來進行緩衝。它就像是一個特大號的發動機的啟動搖把,橫插到了車體底部。兩邊各自露出一個搖把的手柄來,在這個手柄的位置上安裝負重輪。這個手柄的水平的,所以當車輪上下顛簸的時候,就會帶動着這個搖把轉動。搖把在車體底部的橫著的那一段桿就會扭曲。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緩衝。(如果沒有解釋清楚,還是請百度吧,一看圖片就知道了。)

扭桿懸掛最大的特點,當然就是製造簡單。只要精心鍛打出來質量合格的扭桿就可以了,現在八路軍的技術是能夠達到的。而且它也沒有浪費寶貴的車體側面的空間,直接塞在了車體的底部,不怎麼佔地方。而且敵人想要從側面打擊履帶部位,也不會損壞到扭桿。要是螺旋彈簧話,那麼一枚炮彈過來,把這個彈簧打壞了。坦克的行走機構就不動彈了。

現在這種扭桿懸掛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哪怕就是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到後期也換裝上了扭桿懸掛。

聽到秦寶山這樣說,馬三寶點點頭,對他的意見表示支持。

秦寶山繼續把自己的思路說出來了:「扭桿懸掛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缺點是能夠提供的緩衝行程不夠,所以配套的都是大直徑的負重輪。我們生產的雖然是輕型坦克,但是我也計劃裝備五個直徑超過半米的負重輪。這樣爬山涉水,都可以如履平地。」

在坦克的研發歷史上,有過很多種的選擇,有的使用的是一排小直徑的負重輪。數量非常多,行駛比較平穩,但是因為數量多,所以結構非常的複雜,很容易損壞。有的則使用的是幾個大直徑的負重輪,這樣緩衝不夠,所以導致坦克非常顛簸,但是結構簡單可靠。

雖然是輕型坦克,秦寶山也計劃使用大直徑的負重輪,這樣行走機構就算是說完了。秦寶山繼續介紹傳動系統。相比行走系統,傳動系統同樣具有挑戰性。

「我計劃採用發動機後置的方案。動力直接傳遞給後面的兩個驅動輪,動力系統就不向前傳遞了。」秦寶山繼續說道。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坦克的動力系統都是一樣的。發動機佈置在坦克的後部,然後通過一根長長的傳動軸,把動力傳到前面來。在前面駕駛員的部位,有巨大的變速箱,然後再傳遞給兩邊的驅動輪,就可以把動力傳遞到履帶上了。可以發現,動力傳遞路線很長,雖然比較累贅,但是因為各國的設計師都這麼搞,所以幾乎就已經搞成熟了,大傢伙都這麼干,秦寶山卻提出來了一個不同的方案。所有的動力和傳動系統全部都是放在後面,驅動輪也放在了後面。

PS:驅動輪,也叫做主動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軍工為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軍工為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懸掛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