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無鐵

雄關漫道真無鐵

9、

伍子胥一個人留在原地咒罵了許久,可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應該咒罵誰。是咒罵自己的身世還是咒罵吳王的糊塗或者是咒罵范蠡的刻毒?

作為一個楚國貴族,伍子胥原本應該為楚國效力的,可是他卻帶領吳國人攻佔了楚國國都,掘開楚平王的墓地,憤怒地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他以為,他活着的最大願望就是報仇,只有報了仇,他的生命才有意義。可是最後他發現,當他報上父兄之仇后,他實際上沒有了任何選擇,因為他不再是以楚平王為敵,而是以天下為敵,因為他的倒行逆施,最終讓他無顏面對父老鄉親而從此遠離楚國。當然,他的結局,也和父親伍奢驚人地相似,最後被當政者謀害。

這,也許也是許多有功於社稷的重臣無法逃避的悲慘命運。

攻佔郢都,伍子胥興奮地舉刀第一個沖了進來,他勇猛異常,無人能敵,可是伍子胥所一直想排泄的憤怒,他所想要的快感,並沒有隨着攻佔郢都,鞭屍楚平王而到來。原本他家世代為之效力的郢都成了一片廢墟,他以前的朋友與他在戰場上拚死廝殺,他從他們的表情里,知道他們無法理解他這樣的報仇,且對他恨之入骨。他們都朝他衝殺過來,不要命似的沖向他,想親手斬殺他,他眼見以前因為他父兄被殺而同情他幫助過他的朋友被吳兵所殺害,他們死前,無不咬牙切齒地咒罵他不得好死,他痛苦得心如刀割,卻無能為力。這是他沒有想到的,他沒有想到為了自己復仇,會是這樣的後果。

郢都在混戰了一個時辰后,在楚國的兵士撤出郢都后,吳兵開始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伍子胥原以為,他帶兵攻進郢都只是為了殺了楚平王的後代,只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他想像過戰場場面會有些難以控制,但是沒有想到有這樣混亂。他制止他們的軍令因為吳兵已進入巷戰都無法送達,而那些吳兵早已衝進了平民家中進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剎那間郢都火光衝天,百姓們在街道上四散奔逃,有的在大刀下被士兵故意殺死,有的因為躲閃不及在馬蹄下喪生。街道上喊聲震天,孩子因為失去了母親而嚎叫,母親因為丟失了孩子而哭喊,城裏屍體遍佈各個街道,血流成河,這一切都是他為了報仇而造成的。

那以後,他成了楚國人民的公敵,他成了天下罪人。

儘管他的祖上有功於社稷,那又怎樣呢,沒有人再記得他們伍家為楚國所做的一切,除了他自己,以自己祖上對楚國的功績來相抵自己的罪過,也沒有幾個人會記得,他父兄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並為之送命。

他的父親伍奢,與當朝重臣費無忌當時同為楚國太子的老師,因為太子尊重伍奢而嫌惡費無忌,就放費無忌長假,不讓費無忌接近自己,更莫說為他傳道授業解惑了。太子嘴上說是讓費無忌回去休息,不用這麼辛苦在他宮裏陪伴自己,因為有伍奢就夠了,實際上,太子嫌惡費無忌,太子身邊的人無人不曉,俗話說牆倒俗人推,太子的下人都跟着太子嫌惡費無忌,見面都不打招呼,這讓費無忌感覺蒙羞且記恨在心。可費無忌有什麼辦法呢,他是太子,想把自己怎樣就怎樣。費無忌不敢不天天去太**中找太子,而太子呢,竟然有時候讓他的侍衛在門口擋住他,讓他回家。這樣尷尬的局面,讓費無忌生不如死,他發誓要改變以贏得生機。

費無忌清楚,太子的地位,是當朝皇上楚平王給的,如果皇上不重用太子,甚至對太子猜忌的話呢。費無忌天天在找尋這樣的機會。一個人想要報復一個人,總是能找到機會的,這個機會,不是上天製造的,而是自己想方設法找到的。

機會終於來了。

秦國的秦哀公答應了楚平王的求婚,要把自己的大妹妹孟嬴嫁給太子,可是在回楚國的路上,這個絕代佳人被迎親的費無忌調了包。費無忌無恥地攛掇楚平王霸佔了孟嬴,而把其中一個陪嫁的很有姿色的宮女嫁給了太子。這一切雖然在費無忌看來是神不知鬼不覺的,但是宮裏卻是謠言四起,這讓費無忌寢食難安。

費無忌害怕太子發現他的陰謀而對自己不利,並且為了拔掉伍奢這顆眼中釘,於是他又唆使楚平王把太子調到宮廷外面去鎮守城父,並讓伍奢去輔助太子。這樣,他一舉兩得,讓太子和伍奢遠離了自己,如果守城失利,秦哀公還會降罪他們。

可是上天彷彿故意與費無忌作對,太子和伍奢在城父干出了很好的成績,百姓安居樂業,對太子和伍奢非常的擁護和愛戴,並且,這些還傳到了宮裏,讓太子和伍奢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這樣一來,費無忌更加擔憂為了自己做的壞事擔憂,他生怕將來太子繼承王位后對自己不利,於是他又找了個機會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子的壞話,且說得頭頭是道,他說,「太子知道了孟嬴的事,對大王懷恨在心,他已和伍奢暗中勾結了齊晉兩國,意圖謀反,在城父厲兵秣馬很有些日子了。太子現在在宮中的呼聲和皇上齊平,一旦謀反,這是很危險的。大王如果不能當機立斷廢了太子,年深月久恐怕會生事端,到時一切就會晚了。大王何不效仿穆王,廢長立幼,這樣才能子孫昌盛安享晚年。」

楚平王正想立孟嬴生的兒子為世子以討她的歡心,如今費無忌的話正中下懷,他果真信了他的話,先召回了伍奢,然後打算派兵捉拿太子。

伍奢被召回來后,楚平王連掩飾自己的醜惡用心都不耐煩了,而是直截了當地問他:「太子有謀反之心,你難道不知道嗎,怎麼遲遲沒有報告本王?」

伍奢早在楚平王招他回來的路上細細想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知道無論怎樣都無濟於事,他瞧不起楚平王了,一個以莫須有的罪名要殘害自己親生兒子的人,他也毫不掩飾他對楚平王的輕蔑,「大王身為人父,卻沒有父親的慈愛之心,霸佔了兒媳不思悔改,還要污衊太子,不知道大王是怎樣為父為君的。」

楚平王無言以對。

伍奢長嘆一聲,「大王做錯了一件事,本來可以悔改而把錯誤降到最低或者一切猶未為晚,可是大王卻不是這樣,而是做更多的錯事以遮掩。殊不知許許多多的事情,你自認為做得天衣無縫實際上卻是欲蓋彌彰,那些你自以為別人不知道的醜聞,其實早就在宮裏宮外傳得沸沸揚揚,太子也早就知道這事,只是太子宅心仁厚,並沒有半點怨恨之心,也沒有想過因為這事謀反。太子說,皇上娶孟嬴時,他又沒有見過她,也不存在愛不愛孟贏,為什麼要因為她而父子不和呢?大王你有一個好兒子,他本來可以繼承你的千秋偉業,可是大王卻如此對太子,大王的錯,不知道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你胡言亂語,不怕我殺了你。」

「連自己的兒子都能以莫須有的罪名捉拿的人,我還對他抱什麼希望呢,我之所以沒有逃跑,只是盡人臣之道而已。」

楚平王很慚愧,不知道怎樣處置這樣一個正直的臣子。費無忌立馬又給他進獻讒言,「他只是想博得大王的同情才這樣說的,身為太子的老師,他的口才大王不是不知道,他什麼話說不出來,所以千萬不能聽信於他。一旦大王放了他,他勢必懷恨在心,將來定會更加不遺餘力的鼓動太子謀反。大王如今已沒有了退路,只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楚平王完全沒有了主見,他明明知道自己走錯了路卻不能回頭,只能昧著良心昂首挺胸地走下去,「那麼我應該怎麼辦呢?」

「殺了伍奢,再捉拿太子。」

楚平王一時無言,他畢竟知道自己錯了,而且,也畢竟是自己的兒子。

「伍奢還有兩個兒子,他死後,他們肯定會找大王報仇,那樣定會讓楚國生靈塗炭。」他附在楚平王的耳邊,說了一條「妙計」。

楚平王於是再次來到伍奢關押的牢房中,假惺惺地為他鬆了綁,說:「你鼓動太子謀反,按理應該斬首示眾,但我念及你祖上有功,你身為臣子也對本王忠心耿耿,我不忍心判你的罪,但從此後不會再啟用你,你回家養老去吧。但是,作為君主,我想做到仁至義盡。我聽說你有兩個兒子,都是能文能武的將才,我想封官給他們,一來讓他們為國效力,二來也可以為你消除罪孽,所以你務必召回他們。」

伍奢知道這是楚平王為自己設下的圈套,想把他們父子一網打盡,「可是他們現在都已知道我被大王抓捕了,他們如何會肯來?」

楚平王說:「你不是說你是一個忠臣嗎,現在就是驗證你是不是忠臣的時候了,你只要按照我說的做,他們來或者不來,與你無關。」

「我怎樣做才能召回我的兒子?」伍奢聲音顫抖地問,他的心被一種悲壯的情緒左右著,完全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意味着什麼,是想成就伍家一門忠烈的名聲嗎還是對楚平王命令的聽從?或者他還對楚平王抱有幻想,希望他真的會封官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他就會放過太子了吧?是或者不是,他只能試試了,這樣,太子可能還有一點點生機。

「這個不難,你只管提筆按照我說的寫就是。」

不久,信使見到了伍奢的大兒子伍尚,給他道喜,伍尚不快地問信使喜從何來。信使於是把信交給伍尚,那信是經過楚平王親自驗證封好了的,沒有絲毫差池。伍尚打開信,熟悉的筆墨讓他彷彿看到父親就在他的眼前,他不由淚流滿面,痛哭失聲。

「伍尚伍員,父親犯有謀反之罪,罪大惡極,本應立時斬首示眾。然大王念及我祖上和我均有功於社稷,決定網開一面讓我回家養老,給你們兄弟封官賜爵,以替為父將功贖罪。收到莫誤,速速回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用熱血寫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你用熱血寫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雄關漫道真無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