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堂課 科幻小說:如何在天馬行空的同時邏輯自洽

第17堂課 科幻小說:如何在天馬行空的同時邏輯自洽

第17堂課科幻小說:如何在天馬行空的同時邏輯自洽

這節課我們來說說類型文學中的科幻小說:如何在天馬行空的同時邏輯自洽。

科幻小說,在我們看來往往是天馬行空的,所以,在這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中找到邏輯並說服讀者,其實是很有難度的。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問題。天馬行空:也就是要發揮作者最大可能的想像力。而邏輯自洽主要指三個方面:故事的情節中不產生相互矛盾的地方;人物的行為符合在故事情勢下的一般選擇;故事的矛盾和懸念的解決,要建立在已有的科學知識條件上,而不是訴諸超自然力量。

換言之,我們主要探索的是,如何做到將想像力和已有科學體系進行巧妙地嵌合,如何將腦洞限制在不讓讀者產生矛盾的要求下進行創作。我認為,如果要實現故事邏輯自洽,首先要考慮的是時空問題。因為無論作者要展開什麼樣的故事,首先,需要設計和考慮的都是一個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時空背景所規定的法則,將是故事中所有人物行動,都必須遵循的條件。

按照時空和現實的關係,我覺得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題材:

第一,時空穿梭。作者至少需要設計兩種以上的時空,並且為時空穿梭虛構一個在現有的科學假說體系下,自洽的技術條件。時空穿梭的題材,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威爾斯的《時間機器》,按照現在科幻小說讀者的標準來看,小說中男主角設計的時間機器是一個比較粗糙的設定。因為在威爾斯創作的年代——1985年,相對論還沒有發表,因而對於時間機器的工作原理,威爾斯語焉不詳。但威爾斯的邏輯自洽體現在,他為這個機器的理論可能性提供了一個四維知識。也就是讓男主角向他的觀眾,解釋時間作為空間的第四維是可以向不同方向移動的。這個知識在當時的年代裏,尚不是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常識,因而具備了較強的科學專業性,顯得比較高級。這說明,如果要增加邏輯自洽性,我們創作中所需要依託的技術條件,最好不是隨便哪個普通讀者都知道的科學常識,而是有一定知識門檻的東西。

關於時空穿梭的第二個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宇航員主人公,在小說的結尾部分由於神石的作用開始了神奇的時空穿梭。這個神石的設定看上去非常天馬行空,但作者將其設定為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遺留下來的「僕人」,而這種外星文明已經擺脫了物質的束縛,通過在光的點陣中將自己轉化為純粹的能量。這個神石就是這批外星文明在並未成為銀河系主宰前的試驗品。在這裏,克拉克將神石的設定,訴諸為人類無法理解的高級文明,這一背景使得他可以自由地想像,神石如何使得主角進行時空穿梭。這說明,對於邏輯超越現有科學體系的設定,訴諸高級文明是非常實用的自洽方法。

第二,未來社會。如果我們創作的是未來社會,那麼就需要沿着現有的科學學科體系,進行技術進步的想像。以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為例。首先,需要對世界格局做出一個合理想像。比如,幾十甚至幾百年後,隨着我們對火星探索得越來越深,火星殖民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因而,可以根據兩個行星之間的殖民關係,設計世界格局。《仿生人》就是設計了在地球受到末世大戰的影響,地球深受放射塵危害,地球人不得不開始大規模移居火星的設定。同時,人工智能、仿生人、機械人顯然是按照現在的科技趨勢,在未來世界一定會出現的東西。因此,如果小說背景是未來社會,也要讓這三者中至少有一種出場。而既然出場,我們就需要思考,是否要設計出讓這些人工智能遵循機械人三定律?同時,隨着這些人造機器的出場,小說應該重新分配整個經濟模式中的勞動力,所有勞動型、體力型工作顯然不再應該由人類來做,而應該安排這些人工智能來做。隨着科技愈發升級,技術對人的控制力也一定會越來越強,比如《仿生人》中就有情緒調節的機器。總而言之,當小說出現了人工智能的時候,就需要不斷地讓自己重新想像,在這樣一個有人工智能的時代,人類衣、食、住、行的便捷度會出現怎樣的提升。否則,這種技術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匹配就會顯得邏輯不順。

第三,現實社會。我們的創作背景是依託目前科學水平的現實社會。在世界的設定上,可以將故事的想像內核建立在科學前沿中還沒有實證檢驗的假說之上。比如《三體》第三部,是將想像內核建立在高維空間文明對低維文明的降維打擊上。劉慈欣所依據的多維空間文明,目前正處在物理學前沿的假說階段,儘管科學家能夠根據諸如黎曼幾何等理論,對高維空間進行描繪,但我們並不能在現實的天文學資料中找到實證證據。換言之,這種降維打擊是否可能,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推演。這意味着,劉慈欣既確保了對科學定律的遵守和邏輯自洽,又可以自由地想像降維打擊的具體方式。比如,他最後就設定了高維文明留下的一張「紙條」,作為降維的武器。如此一來,降維的武器、動態過程以及降維的體驗、結果,都成了可以自由想像的對象。

同時,我們也可以設計一個生態環境、自然秩序和地球完全不同的外星文明形態。比如《三體》中的三體星球。由於物質基礎和自然規律完全不同於地球,因而這個星球的文明形態、外星人的身體結構、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社會制度、語言也都可以完全不同於地球,使得作者可以將人物心理上的不合理的地方,歸因到文明形態的差異中去。比如小說中,劉慈欣就設計了三體人在遇見地球人之前是不懂得說謊的這樣一個設定,因而保證了邏輯作為執劍人的威懾力。

最後,我想談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自洽法。比如:增加第一人稱敘述。第一人稱敘述的好處在於,非常取決於敘述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如果敘述者對某種現象的觀察,最後被證明是完全錯的,反常的,不自洽的,我們完全可以將原因訴諸緊張的心理狀態、身體知覺的紊亂或是精神疾病等等。再比如,針對同一個事件的應對模式,在小說的各個群體中,依照不同的政治派別設計不同的方案。這樣的好處在於,不必設計一個齊全而完美的解釋體系,允許每一種方案中有缺陷和漏洞。事實上,由於人類的文化多元性,分化出不同的方案也是最接近現實的。比如,面對三體人毀滅性行動的理解,往往會因文化、宗教、知識結構、階層等產生分化,大劉便在《三體1》中,設計了科學家因面對三體人的政治觀點不同而形成的三個派別。《三體2》中,對三體人的應對方案也有四種。再有,增加小說中的科學術語、科學知識點和說明文語體。這樣會讓讀者在感性上產生一種你的小說很硬的感覺。比如,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火星三部曲,幾乎每一頁都有科學術語,並且這種科學術語並非作者自己生造的,而是和當代物理學、生物學、工學、材料學、氣象學、地理學、天文學等有着很好的嵌合。最後一點,無論是哪一種時空,每一種生命行為的最基礎動機,就是儘可能地保存自己。所以,在設計小說人物或是外星文明的動機的時候,儘可能從種族繁衍、文明保存、優生學、宏觀生命數據的角度出發進行建構。

本節課的腦洞題:

有一個很經典的科幻腦洞題,假如你被困在了同一天,如何跳出時間循環?期待你的答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堂課 科幻小說:如何在天馬行空的同時邏輯自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