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說

五行說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所謂五行學說,即是古人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為代表來歸類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來論述和推演事物之間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複雜的運動變化規律。五行學說亦是我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範疇。

五行學說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自然界各個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在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剋的順序。生成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剋中,並不只存在順克,如旺克衰,強克弱,有時也會出現逆克,衰克旺,弱克強的現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這叫反侮。

從季節而言,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而在每個季節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後十八天,則是屬於四季土。

方位分為東南西北中,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氣候分為風寒暑濕燥,風屬木,寒屬水,暑屬火,濕屬土,燥屬金。

顏色分為青紅黃白黑,青屬木,紅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其他顏色亦不過是青紅黃白黑的變奏。

味道分為酸苦甘辛咸,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咸屬水。

人體分為五臟五腑,五臟是心、肝、肺、脾、腎,五腑是小腸、大腸、胃、膽、膀胱,心和小腸屬火,肺和大腸屬金,脾和胃屬土,肝和膽屬木,腎和膀胱屬水。

情緒分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屬木,喜屬火,思屬土,悲屬金,恐屬水。

中醫學很早就從唯物辯證的觀點出發,明確地把五行學說作為宇宙的普遍規律來看待,認為宇宙的運動變化,都不能脫離五行的規律。根據五行學說的觀點,古人認為宇宙自然界都是由這五種屬性的物質所構成,各種事物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屬性物質進行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中醫學理論體系在其形成過程中,同樣受到了五行學說的極其深刻的影響,因之同陰陽學說一樣亦成為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術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失流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迷失流雲
上一章下一章

五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