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李嗣源繼任唐帝

第37章 李嗣源繼任唐帝

話說李嗣源和諸軍會合之後,因為李紹榮大軍在衛州駐防,所以謀划從白皋渡過黃河。他派出三百名騎兵讓石敬塘率領,作為前頭部隊。李從珂率部跟在後面,軍勢一時大盛。李嗣源的侄兒李從璋從鎮州率領部隊向南進軍,經過邢州時,邢州人推崇他為邢州留後。

李存勖得知,急忙下詔懷遠指揮使白從暉率兵扼守河陽橋,拿出一些金帛賞賜給軍士們。軍士大罵道:「我等的妻子,都已經被餓死,還要這金帛有什麼用?」李存勖聽了,後悔不及,詔李紹榮回洛陽。李紹榮從衛州回到洛陽,李存勖到鷂店去慰勞他。李紹榮說道:「鄴都的叛亂士卒己經派出翟建白佔據了博州,打算渡過黃河來襲擊鄆、汴,希望陛下巡幸關東來招撫他們。」李存勖接受了他的意見。

於是在三月十九日,李存勖命李紹榮為先鋒,率領二萬五千人馬從洛陽出發。一路上,軍中那些與李嗣源有交情的人紛紛逃走,去投奔李嗣源。軍隊越往前走,人數越少。有人在逃走之前,悄悄來找李繼璟,就是李嗣源的長子李從審,勸他一起逃走。但李繼璟已下定要當李存勖的忠臣,拒絕了所有的勸說,留在了李存勖身邊。

憂慮萬分的李存勖看見身旁的李繼璟,便對李繼璟說道:「你還是去見你父親吧。」李繼璟淚流滿臉,指天發誓道:「我誓死忠於陛下,如果您還是信不過我,我願意現在就死在您面前!」李存勖忙阻止道:「我不是信不過你,而是現在只有你,還有可能勸說你父親回心轉意!」

李繼璟無奈,只得帶着李存勖的囑託,再次上路。不料他運氣不好,在路上又遇到了李紹榮。李紹榮才不管李繼璟是不是李存勖的使者,馬上把他抓了起來,當場處死!

三月二十五日,李嗣源率軍到達黃河邊上的白皋渡口。正好遇上幾艘向洛陽輸送絹帛的大船,李嗣源把船隻給截留下來,將船上絹帛賞賜給士兵,大船則用來幫助大軍渡河。隨後,李嗣源大軍進入滑州,直逼胙城。三百騎比兵在石敬瑭帶領下,向著百裏外旳汴梁疾馳而去。

此時,汴梁城守將是孔循。他眼看李存勖和李嗣源的軍隊都在向汴梁推進,而且距離都不太遠。孔循猶豫了半天,決定兩頭下注。他隨即派出兩撥使節,一撥往西去迎接李存勖,一撥往北去迎接李嗣源。孔循然後對手下眾官員說道:「這樣吧,誰先到,我們就開門迎接誰。」

不久,石敬瑭率領的三百輕騎就到了汴梁城北的封丘門。孔循統領的汴梁守軍根本沒有抵抗,直接開門迎降,汴梁被石敬瑭輕鬆奪取。

汴州北面的王村寨,由指揮使潘環駐守,寨內儲存着大量糧草。李存勖搶先派出使節去慰問潘環,希望得到這批糧以供軍需。不想潘環卻向李嗣源投降,並獻出糧草。

李存勖得到各種軍報,心中着急,特別招來了龍驤指揮使姚彥溫,對他說道:「你和你的部下都是汴州人,現在大軍馬上要進入汴州境內,我想讓你當先鋒,如果讓其他軍隊當先,可能會騷擾你們的家鄉。」然後重賞了姚彥溫和他的三千士卒,讓各軍稍緩,由姚彥溫部先走。

姚彥溫一到汴梁,立即率部向剛剛入城的李嗣源投降,並且討好地說道:「京城方面的情況已經糟透了,陛下被讒言迷惑,大勢已去,不能再替他做事了!」李嗣源對姚彥溫沒什麼好感,斥責道:「這是你自己不忠,怎麼還能說這麼忤逆的話。」即剝奪了姚彥溫的兵權。

三月二十六日,李存勖前進到距離汴梁約七十里的萬勝鎮,得知了孔循、潘環、姚彥溫等盡皆背叛,李嗣源已經進入汴梁,不禁大驚失色。李存勖登上山崗,向著汴梁望了一眼,喟然長嘆:「我大事不成了!」

李存勖只得下令班師。這支軍隊出征數日,沒有交戰,但是人數已經由兩萬五千人減少到了一萬五千人。回師途中,李存勖極力鼓舞士氣,沿路巡視各軍。每遇到手持武器的衛兵,李存勖都對他們說道:「魏王從西川運來金銀五十萬貫。回到京城,統統都賞給你們!」有大膽的衛兵答道:「陛下的賞賜來得太晚了,不會再有人感激聖恩!」

李存勖一愣,頃刻間已是淚流滿面。接着他對負責內庫的宦官張容哥,說道:「還有什麼東西,都拿出來,賞給大家!」張容哥答道:「沒有了,都已經發完。」一旁的衛士勃然大怒:「讓陛下丟失江山的,就是你們這些閹貨!」抽刀要殺他,幸得旁人勸解,才逃出一命。

暫逃一命的張容哥對其餘的宦官們哭訴道:「明明是皇后一毛不拔,外人把過錯推到我們頭上。一旦形勢有變,我們必被碎屍萬段。我不能等到那一天再死!」然後,乘人不備,張容哥投河自盡。

三月二十八日,李存勖到達洛陽城東的石橋,命擺下酒宴,招待從征眾將。李存勖看着眾將,痛哭流涕,對眾將說道:「你們自從追隨我以來,我們都是有福同享,有難共當!我今天落難至此,你們難道就沒人願意設法相救嗎?」

李紹榮泣道:「臣本來只是一個小人物,蒙陛下的厚恩,才位極將相。在這危難之時,我一定殺身成仁,報效皇恩!」說完,李紹榮拿刀斬斷自己的頭髮,誓言死忠!有李紹榮帶頭,其餘一百多位將領也紛紛效法,哭着表示一定誓死效忠。見眾將誓死效忠自己,李存勖稍稍安心,起程回到洛陽。

數日後,樞密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韋說等向李存勖奏報道:「叛軍前鋒石敬瑭已經逼近汜水關,不過魏王的征蜀大軍也快要回來。陛下最好出師控制住汜水,讓叛軍不得深入。等征蜀之師回來,一切還有轉機。」李存勖想了想,覺得有理。於是,下令集結各軍,準備明日出師汜水關。

次日一早,李存勖還在皇宮中吃早餐。受命前往汜水關禦敵的禁軍,正在集合,準備出發。禁衛騎兵的在宣仁門集結,由朱守殷統領。這時,李存勖手下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就是早有反心的從馬直士卒。他們拿到武器后,並沒有按照命令前往宣仁門外集合。而昰在郭從謙的筞劃下,趁機造反。

郭從謙和他的從馬直將士們,在趕往宣仁門的途中,突然發動兵變,沖向宮城的南門興教門,準備從這裏殺進宮去。

聽到南面傳來的喊殺聲,李存勖情知不妙,急召集身邊諸將、各位親王以及宮中的護衛騎兵殺出。叛軍剛剛撞開興教門,沖入宮城,就與李存勖的隊伍迎頭相遇。看着衝來叛軍,李存勖又怒又驚。當即迎戰,經過一番惡鬥,李存勖還是率部將叛軍殺退,趕出了興教門。

李存勖登上城樓,指揮衛士與叛軍對射。叛軍見攻不進去,即縱火燒門,用繩鈎鈎住城頭,攀城而上。激戰中,李存勖得知宣仁門朱守殷統領的騎兵還保持平靜,沒有出亂子。李存勖趕緊派了一名宦官急奔宣仁門,向朱守殷傳旨,要他率軍火速趕到興教門參戰,平滅叛軍!

見到聖旨,朱守殷卻帶着兵馬,向北跑出洛陽城,來到北郊的邙山腳下,隱藏起來。聽說朱守殷背叛了李存勖,在李存勖身邊的將軍也紛紛乘人不備,棄甲逃生。只有十幾個軍官沒有逃,他們保持着忠誠,護衛在李存勖身邊,拚死戰鬥。

以李存勖身邊剩下的這點人馬,自然不可能阻擋住叛軍的進攻。儘管李存勖等人拚死苦鬥,使叛軍死傷數百人,叛軍還是佔領了興教門。李存勖沿着宮城城牆且戰且走,突然,一箭射來,李存勖應弦而倒。鷹坊人善友扶著李存勖從門樓上走下來,到了絳霄殿的屋檐下把箭拔出來。

李存勖口渴煩悶想喝水,劉皇后沒有親自過來看望,只是派宦官送去乳漿。很快李存勖就死去。李彥卿等痛哭而去,左右大臣也都離去,善友收拾了屋檐下的樂器。蓋住李存勖的屍體,舉火焚燒。劉皇后裝好金玉珠寶,繫上馬鞍,和申王李存渥、李紹榮領着七百騎兵焚燒了嘉慶殿以後,從師子門出逃。通王李存確、雅王李存紀逃奔到南山,宮裏的人大多數都逃跑了。

朱守殷得知之後,急忙率軍進入宮內,挑選了三十多個宮女,讓她們拿了些樂器和珍貴的玩物,放在他家。此時各路軍隊把都城洗劫一空。這時,李嗣源率軍到達子谷。聽說李存勖己死,他痛哭了一場,對諸位將領說道:「聖上平時很得人心,被一群小人蒙蔽迷惑才到了這種地步,現在我將到哪裏去呢?」

次日,朱守殷派使者飛報李嗣源,說道:「京城大亂,諸軍燒殺搶掠,希望你趕快來解救京城。」李嗣源進入洛陽,住在自己的宅里,禁止焚燒搶掠,在灰燼中拾了一些李存勖的遺骨,把他安葬。李嗣源進入鄴都的時侯,前直指揮使平遙人侯益擺脫李嗣源回到洛陽。到了現在,侯益自縛來請罪。李嗣源說道:「你作為一個大臣,盡忠盡節,有什麼罪呢?」使他官復原職。

李嗣源又對朱守殷說道:「你好好地巡迴檢查,等待魏王到來。淑妃、德妃都在宮中,她們的供給應當格外豐富齊備。等聖上陵墓修好,國家有了繼承人,我就回到我的藩鎮真定,去為國家保衛北方領土。」

次日,豆盧革率領百官送上書,勸李嗣源即皇帝位。李嗣源告訴他們說道:「我奉聖上的命令去討伐亂賊,不幸部隊叛背逃散。我本想入朝,親自訴說情況,但被李紹榮所阻隔。我沒有其他想法,諸君突然來推舉我,是不了解我,不要再說了。」豆盧革等堅決請求,李嗣源沒有答應。

李紹榮想投奔河中去靠攏永王李存霸,跟從他的部隊漸漸逃散了。到了平陸,只剩下幾個騎兵,被人抓獲,並打斷雙腳,送到了洛陽。

憤怒的李嗣源親自審問道:「我什麼地方對不起你,為什麼要殺我的兒子?」李紹榮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便反問:「先帝什麼地方對不起你!」李嗣源不再廢話,下令將他處斬首。

李存霸率領一千多人棄鎮,逃奔到太原。魏王李繼岌率軍來到興平的時候,聽說洛陽叛亂,李嗣源已經佔據京城。他怕李嗣源不能容他,急忙退守鳳翔。

此時鎮守太原的有四人:留守張憲和北都巡檢李彥超,還有兩位監軍宦官,呂公公監督軍隊,鄭公公監督物資收發。這四人關係很不融洽,尤其是李彥超與兩位監軍宦官之間芥蒂極深。

得知李存勖已死,李彥超向張憲進言,說天下大勢都已經倒向李總管,咱們不能太落後,也擁戴李總管為皇帝。張憲嘆息道:「我不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書生,我無軍功而致身高位。又以一介布衣到身披金紫,這都是來自先帝的恩典。怎能忍心背棄舊主,苟且偷生?」

不久,李存霸狼狽逃至太原。他從河中出發時還有從騎一千餘人,到太原時只剩他一人。李存霸隨即被李彥超扣押了起來,準備送去洛陽。李存霸剃掉頭髮,披上袈裟,向李彥超請求出家為僧,從此不問世事。李彥超手下士兵情緒激動,已經不能容許李存勖的弟弟再活下去。眾軍一擁而上,將李存霸斬首。李彥超一看軍心如此,順便把那兩位監軍宦官也一併殺了。

李存渥逃到太原之時,李彥超拒不接納。他只好繼續北逃,行至嵐谷,李存渥最後的幾個手下起了異心,直接把他殺了。劉皇后沒有再和李存渥一起逃,她把隨身攜帶的錢財捐給一家佛寺,然後在寺里出家為尼。不久,監國李嗣源派來使臣,就在寺院中賜她自盡。

不久后,李存勖最後一個忠臣張憲被押解回太原,以棄城失守的欲加之罪,與兒子張凝一起,被賜死於太原千佛院。

再說李繼岌命大軍返回鳳翔,行動卻異常拖拉,好幾天才從興平退到武功,行軍竟不足百里。宦官李從襲見情形不對,向李繼岌建議道:「現在是福是禍已經不可預測,我看退不如進。大王最好急速號令三軍東進,擊破洛陽的叛賊,或許還能解除大難。」李繼岌接受了李從襲的建議,讓軍隊掉頭,開向長安。

大軍進到渭水,長安的守將已經歸順李嗣源,事先砍斷了渭水的浮橋。李繼岌找不到足夠的渡船,便命軍士們游水渡河。軍士們自是不肯,頓時嘩變。驚慌的李繼岌與李從襲,為躲避亂兵,好容易渡過河。到達南岸,左右已經沒有幾人。

眼見眾叛親離,李從襲對李繼岌說道:「大事已去,大福不會再來!殿下最好還是自己了斷。」李繼岌長吁短嘆,涕淚交流。最後叫來數月前替自己殺死郭崇韜的忠僕李環,讓他用繩子將自己勒殺。

稍後,任圜收集了潰散的軍隊,率軍投降了李嗣源,又配合李衝殺了李從襲等宦官。百官得知李繼岌已死,於是上表勸進。

李嗣源這才鬆口,大行賞罰,先斥責租庸使孔謙奸佞苛刻,將他處斬。廢除了租庸使名目,以及其他苛政。又罷免了道監軍使,曆數宦官的劣跡,令各地一概加以誅殺。李紹真總攬大權,擅自收押李紹欽、李紹衝下獄。

安重誨對李紹真道:「溫韜、段凝等人的罪惡,都是在梁朝的時候。現在監國新平內亂,想着的是要安撫各國,豈能是專門為你報仇?」李紹真於是稟告了監國,恢復兩人的姓名為段凝、溫韜,逐出朝堂,放歸田裏。

李嗣源又召孔循為樞密使。孔循與李紹真,於是向李嗣源上奏,請改國號。李嗣源道:「我十三歲時候,就跟隨獻祖。獻祖因我是宗屬,視我如親子,又事太祖近五十年。經營攻戰,沒有不參與的。太祖基業,就是我的基業,先帝天下,就是我的天下,那有同家異國的道理?」

禮部尚書李琪,說道:「若改國號,是先帝成為路人。不但殿下不忘三世舊君,就是我輩人臣,也自覺不安!前代以旁支入繼,不一而足,請在柩前行即位禮,才算情義兩全。」李嗣源應承。

過了兩日,李嗣源自興聖宮轉赴西宮,到柩前即位。改同光四年為天成元年,只留了後宮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百人,鷹坊二十人,御廚五十人,其餘全部遣出宮去。

接着封賞百官,進任圜同平章事,恢復李紹真、李紹虔、李紹英等人原來姓名霍彥威、房知溫、杜晏球。又有河陽節度使夏魯奇,洺州刺史米君立,本是由李存勖賜名為車紹奇、李紹能,至此也復原姓名。讓郭崇韜歸葬,賜還朱友謙官爵,安葬先帝李存勖在雍陵,廟號庄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李嗣源繼任唐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