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述律平掌控契丹

第3章 述律平掌控契丹

原來高繼興已經去世,繼任荊南節度使的是他的兒子高從誨。高從誨繼位后,拋棄了高季興稱臣吳國的做法,改為繼續臣服於後唐。同時主動釋放了李廷規,向楚國示好。馬殷也就不為己甚,放棄了進攻荊南的打算。

再說李嗣源即位以後,把惡政都廢除了,重新任命百官。新宰相任圜,盡心輔佐,朝綱簡介漸漸恢復,軍民也慢慢安定了下來。對殺主的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李嗣源非常忌憚。因此任命他為景州刺史,解除了郭從謙的軍權。隨後,以弒君之罪將手裏沒兵的郭從謙處死,並夷其族。

接着李嗣源下詔,調禍亂之首、魏博節度使趙在禮任義成節度使。趙在禮卻公然抗命,最終迫使李嗣源撤銷了詔令。趙在禮怕得罪了李嗣源,又秘密上書,說是皇甫暉和趙進都不同意。於是李嗣源升皇甫暉為陳州刺史,升趙進為貝州刺史,將趙在禮調到滄州當節度使。

李嗣源讀書不多,因此把四方的奏報,統令心腹左領衛大將軍、樞密使、中書令安重誨在一旁朗讀給。但是安重誨一樣文墨有限,不能全部明白意思。因此奏請李嗣源選用文士,以供應對。李嗣源於是命翰林學士馮道、趙鳳,充當端明殿學士。李嗣源因為有了侍讀之人,便讓安重誨兼領山南東道節度使。安重誨卻上奏說襄陽是一個重地,不能沒有統帥,自己不便兼領。李嗣源這才收回成命,但是安重誨自恃功高,挾權專恣。

再說契丹的阿保機,自從沙河大敗之後,未再也不敢南犯。因此阿保機採取南和東戰的策略,出擊渤海國,進攻扶余城。這時唐廷派遣使者姚坤,到契丹通告新主繼位的消息。阿保機還在東征中,沒有回來。因此番官帶着姚坤東行,去見阿保機。姚坤進入大帳,但見阿保機錦袍大帶,與妻子述律平相對而坐。

等姚坤行過禮之後,阿保機問道:「聽說你們河南、河北各有一個天子,真的如此嗎?」姚坤答道:「天子因為魏州發生叛亂,命總管去征討。不幸洛陽發生變故,皇帝意外駕崩。李總管率兵返回京師,平定了叛亂。李總管由眾人推舉,已經繼位很多天了。」

阿保機聽了,起座仰天大哭,說道:「晉王與我結為兄弟。河南天子,就是我兄弟的長子。現在果然是因為叛亂而亡的嗎?我聽說中原大亂,正想率領五萬鐵甲騎兵,去相助我兒。只因為渤海國還沒徹底消滅,才拖延了下來,那知我兒竟然逝去了!」說完又哭,哭完了,又說道:「就算我兒已死,他留下的家業由誰繼承,也該和我長輩商量,李總管豈能自立為帝!」

姚坤正色道:「吾皇統領兵馬二十年,位至大總管,麾下精兵三十萬,深負眾望。當時萬眾一心,都擁戴總管為帝。如果不順從眾意,則大禍立至!所以不是我們不想來通知,實在是民心不可違!」

阿保機身旁的耶律倍,問道:「僅僅因為人家的牛踩了你的田,就把人家的牛搶走,這樣合適嗎?」姚坤坦然對道:「應天順人的大道,豈能拿匹夫小事作比?就像以前貴國的痕德堇可汗過世,天皇也不姓遙輦,並非老可汗的親族,卻繼承了可汗之位,難道靠得不是天意眷顧,萬民擁戴嗎?」這句話正中阿保機的軟肋。

阿保機楞了一會兒,臉色一變,轉而說道:「是啊,這麼說也有道理。我兒遭逢此難,也是自作自受。我聽說他有宮女兩千,樂官一千。整日放鷹走狗,沉溺於酒色,不在意民間疾苦,又任用小人。我和我兒雖是世交,關係也沒那麼好,彼此打過不少仗。不過,我和你們的新天子也無冤讎。你們只要將黃河以北的地方給我,我願與你們永結盟好,今後再也不南侵!」

姚坤推脫道:「我不過是一個使臣,沒有這樣的權力!」阿保機大怒,將姚坤關入了牢房。姚坤被囚了十餘天之後,阿保機又一次接見了他,說道:「黃河以北畢竟太大,要你們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有些困難。這樣吧,咱們各退一步,只要把成德、義武、盧龍三鎮讓給我就行了!」說完,阿保機命人遞給姚坤紙筆,讓他簽字。

姚坤很硬氣,誓死不簽。阿保機大怒,要殺掉姚坤,經臣下勸諫才沒動手,又將姚坤囚禁起來。在姚坤被扣期間,阿保機得知了中原沒有陷入四分五裂的大亂局面。對於新繼位的李嗣源,阿保機也頗為了解,知道這是一個不好對付之人。阿保機只得放棄了南侵的計劃,還是先平定渤海國再說。

等到阿保機奪得扶余城之後,改名東丹國,留長子耶律倍鎮守,稱號為人皇王。他自己帶着次子耶律德光回國,稱號為元帥太子。不料途中得病,竟然死去。於是由皇後述律平護喪返回京城,耶律倍也回來奔喪。述律平即召集群臣,商議由哪個人繼承帝位。

述律平一向喜歡次子耶律德光,不喜歡長子耶律倍。於是她命令兩個兒子上馬,都站立在帳前,對群臣說道:「兩個兒子都是我喜愛的,因此我不能決定立誰為好。還是請你們來選擇一人,你們想選誰,就上前握住誰的馬韁。」說完,她把把目光投向了耶律德光。

群臣一向畏懼她的雌威,瞧著述律平的形狀,已經猜出她的心意,於是都來到耶律德光馬前,握住了他的馬韁。述律平大喜道:「眾志相同,我怎敢有違?」於是立耶律德光為契丹之主。令耶律倍回去東丹,一面釋放了姚坤,令他歸國報喪。姚坤回到洛陽,報明了李嗣源。李嗣源見使臣回來,不便翻臉決裂,於是遣使前去弔問。

耶律德光尊述律平為太后,準備送阿保機歸葬木葉山,廟號太祖。到了舉葬禮的那天,述律平突然對哭泣的眾臣問道:「你們一定很思念先帝吧?」群臣齊聲說道:「我們受先帝的大恩,怎麼可能不想?」自然沒有人敢說「不想」。讓眾臣沒想到的是,述律平接下來說道:「我想先帝在下面一定也想念你們!不如你們現在就去找先帝,你們就可免去思念之苦。」

頓時述律平的親軍涌了出來,將她選好的目拿下,全部殺死,給阿保機陪葬。先後被這位皇太后殉葬的宗親、大臣多達百人。群臣的妻妾們皆嚇得花容失色,痛哭不已。述律平卻說道:「你們也不要這樣痛哭,我現在寡居了,你們難道不應該效仿我嗎?」群臣的妻子無法違拗,只好退去。只有兩個人比較幸運,得以死裏逃生。

一個是前義武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的兒子王郁。當年王處直為救張文禮,派王郁向契丹求救。結果阿保機來了,卻被李存勖打敗。王處直被乾兒子王都篡位,王郁與弟弟王威從此就留在了契丹。他是耶律倍的屬下,自然不是述律平的親信。到阿保機的葬禮之時,王郁的妻子一看情勢不對,跪倒在述律平面前放聲大哭,哀求太後放了自己丈夫。自己夫婦願意南回中原,絕不給太后添亂!

述律平命人把王郁拉過來,故意問道:「你想回中原嗎?如果想回去的話,我可以放你們夫婦回去。」王郁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機會,要是說錯一句話就必死無疑。於是他答道:「臣本來是唐主的妹夫,現在唐主都被害死,臣哪裏還能回去?我只願侍奉太后,效犬馬之勞!」述律平很滿意王郁的回答,於是赦免了他,當眾誇獎道:「漢人之中,只有王郎最為忠孝。」

另外一個是在進攻渤海的扶余城中,立下戰功的漢將趙思溫。述律平又一次故技重施之時,趙思溫被拿下。但趙思溫不肯去死,於是述律平對趙思溫道:「你在扶余城受傷之時,先帝親自為你調葯療傷,對你恩重如山。你怎麼能不想念先帝?」趙思溫也豁出去了,對述律平說道:「如果說先帝最想念的人,哪裏輪得到我們?自然是太后。太后如果肯下去陪伴先帝,那我馬上跟着去!」

述律平神色自若的說道:「其實不是我不想追隨先帝,只是孩子們還太小。現在國家無主,所以我不便前去。」話音一落,她取劍砍斷了自己左腕,令左右把斷腕放入了墓中。趙思溫竟然得以免死。

於是述律平以太后的身份臨朝,大小國事,都是由她裁決。她令韓延徽為政事令,把侄女嫁給耶律德光為皇后。耶律德光也很孝順,當然他也不敢不孝順。每遇太後有病,他都是憂急異常。述律太后素有智謀,德光也是勇略過人,所以契丹依然雄長北方,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耶律德光繼位三年後,在太後述律平的壓力下,孝子耶律德光被迫立自己的三弟,太后最喜歡的小兒子耶律李胡為皇太弟,還加封弟弟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倍得知之後,感到了極度憤慨與絕望。讓給老二倒也罷了,老二畢竟也有能力。這老三算什麼東西,他也配當皇太弟!

於是耶律倍決定出走,離開母親和弟弟給他安排的大牢。他找了個借口,要去渤海邊釣魚。然後他乘身邊的衛兵不注意,乘船渡海。臨走之前,他在海邊的一塊木牌上留下了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耶律倍渡過渤海,最終在登州上岸,投奔後唐。李嗣源大喜,以天子的儀衛迎接耶律倍來洛陽,賜名「東丹慕華」,授職懷化節度使。稍後又賜姓「李」,改名李贊華,改任虔州節度使。

李嗣源繼位之後,政策是儘可能保持現有,與民休息,同時向藩鎮做出有限的退讓,緩和與他們之間的矛盾,一切以穩定局面為主。然而,他想穩定,卻偏偏麻煩找上門來。

此時雄踞成都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讓李嗣源感到很不安。孟知祥是李克用的侄女婿,李存勖的堂妹夫,與他們自然關係密切。而且素有賢名,知人善任。孟知祥同時還掌握非常雄厚的實力,有錢有糧有軍隊。

在平定康延孝之亂的時候,孟知祥就已擁有騎兵三千,步兵二萬四千,軍力不弱。得知李存勖死後,孟知祥馬上佔領了蜀國武庫,得到武器盔甲二十萬套,然後大肆擴軍。他增設左右沖山等步軍三十營,編製兵力二萬六千,沿長江增設左右飛棹等水軍六營,編製兵力六千,並提拔了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人為大將,分別統領。至此,西川鎮步、騎、水三軍齊全,擁兵共計五萬六千之眾。

當初滅蜀之後,李繼岌和郭崇韜除了搜刮蜀國國庫之外,還向蜀中的富戶攤派,強令他們捐資助餉,得到了大量的金銀、絹帛,總計約五百萬貫。這錢一部份犒賞給了軍隊,一部分輸送給了朝廷,還剩約兩百萬貫留在成都,被孟知祥用來擴軍了。

任圜曾一度接替被殺的郭崇韜掌管蜀中事務,因此深知內情。他一回到洛陽,就將這個情況告訴李嗣源。於是李嗣源任命太僕卿趙季良為三川都制置轉運使,負責將蜀中的錢物轉運到中原,實際就是就是孟知祥手中的那兩百萬貫。

趙季良是個有見識、有能力之人,與孟知祥也有交情。趙季良帶着李嗣源的詔書來到成都,孟知祥得知之後,勃然大怒道:「蜀國的庫府,是以前王家人留下的,可以運往中原。但是西川百姓繳納的稅賦,是要用來養活十萬鎮兵的,這錢不能拿走!」孟知祥還勸趙季良留下來幫助自己。趙季良也一口應承,於是孟知祥保薦趙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當自己的副手。

李嗣源自然不爽,問計於自己的頭號謀士,時任樞密使的安重誨。安重誨說道,蜀中共有九個藩鎮。實力以西川為第一,東川為第二,其餘七鎮皆不足為道。西川孟知祥如果有反意,那麼最直接的簡單的辦法,就是扶植東川的董璋與他對抗,讓兩鎮在蜀中形成平衡,那麼就誰也不敢輕易造反。安重誨還安排董璋的兒子董光業為宮苑使,在洛陽皇宮任職。董璋如有不軌舉動,董光業就是人質。

曾經勸降王衍、為滅蜀立下大功的泗州防禦使李嚴,也看出李嗣源的憂慮,他認為自己與孟知祥交情深厚,又通曉蜀地情況,便自告奮勇,願前往成都擔任西川監軍。自李嗣源繼位,已經將這些監軍全部都撤銷了。李嗣源欣然同意了李嚴的請求,任命他為西川監軍。

李嚴的母親聽說之後,非常擔心,勸他道:「以前是你首先提出滅蜀的計劃,蜀人對你恨之入骨,現在你還主動去成都,想給蜀人報仇的機會嗎?」李嚴卻沒有聽進去。

孟知祥聽說李嚴來監督他的軍隊,因此非常憎恨他。有人請說要上奏李嗣源阻止他來成都,孟知祥說道:「何必這樣呢,我有對付他的辦法。」於是派遣官吏到綿州、劍州去迎候他。正好遇上武信節度使李紹文去世,孟知祥自稱他曾接受過庄宗皇帝的秘密詔令,允許他見機行事,即任命自己的部將、西川節度副使、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李敬周為遂州留後。並催促他上路赴任后,才上表告訴李嗣源。

李嚴事先派遣使者到達成都,孟知祥自認為對李嚴有舊恩,希望他懼怕而自己返回,於是陣列重兵給李嚴看,李嚴卻不介意。孟知祥頭幾天對李嚴的禮節待遇,十分優厚,他希望李嚴主動離開。李嚴卻完全沒有這個打算,孟知祥於是動了殺心。

有一天,李嚴去拜見孟知祥,孟知祥對他道:「你從前奉詔出使,見了王衍。回去以後又請求出兵討伐蜀國,庄宗聽了你的話,致使兩國都滅亡。今天你又來到這裏,蜀中的人感到十分害怕。況且天下都已經廢掉了監軍,你單獨來監督我軍,這是為什麼呢?」李嚴聽后十分恐懼,苦苦哀求。孟知祥說道:」我是想饒了你,奈何眾怒難犯!」話音剛落,衛士湧出,將李嚴拿下斬首。看見上司死於非命,丁知俊嚇得魂不附體。孟知祥對他說道:「以前李嚴出使王衍時,你就是他的副手,也算他的老朋友了,就幫我把他埋了吧。」

之後,孟知祥上疏李嗣源,說道:「李嚴假傳聖旨,謊稱陛下召我入朝,由他來接任西川節度使。他還擅自許給士兵重賞,想收買軍心,圖謀不軌。我當機立斷,已經將這個賊子處決了!」

李嗣源得知之後,還是想以恩信收服孟知祥。於是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孟知祥的妻子瓊華公主以及兒子孟昶,此時都還留住都中。李嗣源便命李仁矩乘機送去,孟知祥總算厚待了李仁矩。孟知祥把李仁矩遣回洛陽,並上表稱謝,但是心中開始藐視唐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述律平掌控契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