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彭士愁舉兵造反

第18章 彭士愁舉兵造反

中原大亂之時,楚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天福四年(939年)八月,位於楚國西部的溪州,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叛亂。

溪州(今湖南永順一帶)刺史彭士愁率領一萬餘蠻族士兵,攻城略寨、焚掠村鎮,對楚國辰、澧兩州發起攻擊。

楚國的蠻族問題,早在馬殷時就一直存在。從楚國的西部,至黔州東部,在這片崇山峻岭中,生活着大量的蠻族部落。這些蠻族部落的居住地區,方圓數千里,到處都是崇山峻岭,山水險阻,交通不便,車船不能通行。

唐朝對這些蠻族實施的是羈縻式管理,給予蠻族一定的權益。只要這些蠻族部落表面臣服,適當的交稅和進貢,朝廷並不去干涉他們的內部事務,因此蠻族還是那些部落酋長說了算。唐朝衰落,朝廷連藩鎮都管不了,更無暇管理這些蠻族。

自黃巢起義之後,楚國西部的蠻族部落擺脫了朝廷的控制和管理,成了一塊獨立的地區,各部落的事務均由部落酋長說了算。這塊區域內的部落十分眾多,大大小小的酋長有上百。他們大多桀驁不馴,又各自為戰。論軍事實力,自然不可能對朝廷構成威脅。

馬殷在佔據湖南之後,不可避免地和這些蠻族發生軍事衝突。早在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十一月,蔣勛便曾經勾結飛山、梅山一帶的蠻族叛亂,攻打衡州和湘鄉。之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裏,馬殷的楚國和境內的數十蠻族發生過數次大戰。

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辰州的宋鄴和漵州的潘金盛,率蠻族兵侵犯楚國邊境。楚國名將呂師周率兵討伐,大破潘金盛,痛擊宋鄴,最後迫使辰、漵兩地的蠻族部落投降楚國。

貞明四年(918年)八月,梅山的蠻族部落率兵騷擾邵州,被守將樊須擊退。龍德元年(921年)七月,辰、漵兩州的蠻族再次叛亂,率兵攻打楚國的州縣,被姚彥章率兵討伐鎮壓。

天成四年(929年)三月,橫山蠻族騷擾邵州。此戰馬殷的大將王仝戰死。馬殷的楚國和這些蠻族部落經常發生軍事衝突,但這些衝突規模都不大。同時每次都是蠻族首先挑事,楚國再發起反擊。幾次戰爭,楚國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幾乎每戰必勝。

這些蠻族部落名義上屬於楚國,但也只能算是鬆散羈縻式管理,要想真正掌控深山老林里的這些蠻族,楚國似乎還沒這個能力,當然馬殷也沒有這個想法。只要這幫蠻族表示臣服、繳納賦稅,和平相處,馬希范延續了馬殷的管理方式。

馬楚不想多事,但蠻族卻連這種鬆散的羈縻管理都覺得很不爽。溪州的刺史彭士愁,就是其中的實力最大的。彭士愁是原吉州刺史彭玕之弟彭瑊的兒子。開平三年(909年),彭玕投奔馬殷,被馬殷任命為郴州刺史。

開平四年(910年)六月,楊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攻彭瑊於赤石,馬殷遣兵擊敗敖駢救出彭瑊以及他的兒子彭士愁。隨後馬殷任命彭瑊為溪州刺史。

彭瑊死後,彭士愁繼任了溪州刺史之位。彭士愁驍勇善戰、善於聚攏百姓、籠絡人心、在溪州的經營十分成功,就連附近的蠻族,也願意聽從彭士愁的管轄。到了天福年間,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彭士愁實力逐漸強盛。鼎盛時期,居然已經擁有了一支數萬之眾的蠻兵,成為當時湘西地區實力最為強悍的蠻族部落。

實力強大了,彭士愁自然會有想法,便開始醞釀脫離楚國控制的行動。馬殷當政之時,雖然不斷有各地各種的蠻族出兵騷擾楚國,但大多被楚軍痛揍一頓,基本上是損兵折將,得不償失。此時的蠻兵遠不是楚軍對手,因此彭士愁在這段時期內,倒是老老實實,很少出兵騷擾楚國。

彭士愁很精明,一則他的實力還不夠強大,二則是馬殷實力強大,三則馬殷對他有救命之恩。因此彭士愁不敢存異心,他在等待一個合適機會。

馬殷的死亡,讓彭士愁感覺時機成熟,可以發動擺脫楚國控制的軍事戰爭了!天福四年(939年)八月,彭士愁集合數萬蠻族士兵,發動了蠻族部落對楚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彭士愁發動戰爭的口號十分冠冕堂皇:反抗楚國的苛政、反抗楚國繁重的苛捐雜稅。

馬希范表面上統治著溪州的蠻族,自然向這些部落徵收過某些賦稅。馬希范在楚國的統治雖然有些殘暴,但也是發生在彭士愁的堂姐彭夫人去世之後的事。彭氏在世的時候,馬希范表現還算不錯。溪州一帶的蠻族部落,內部事務基本上是由部落酋長說了算。

楚國對這些地區,鞭長莫及,也賴得去管理。溪州一帶,是在深山老嶺、崇山峻岭之中,蠻族百姓們的生活水平相當之低下。蠻族百姓過的也是農耕生活,深山地區,可耕種之農田不多,也就意味着糧食產量不多。

糧食一少,蠻族們自然吃不飽。於是蠻族們就要想辦法吃飽,於是到楚國去搶劫掠奪,就成了簡單、有效的方法。很多蠻族部落的生活方式就是春秋耕種,夏冬搶掠。

之前各地蠻族的幾次出兵騷擾,名義上是反抗楚國的統治,其實是為了吃飽肚子,掠奪資源。作為蠻族的領導,馬希范不給經濟援助,相反還要收取什麼賦稅,實在很可惡。於是彭士愁鼓動蠻族,出兵攻打楚國。

一方面,彭士愁希望快速擺脫楚國的統治,自己去當蠻族的土皇帝。另一方面,他想通過戰爭,掠奪些楚國的物質資源,並擴充自己的地盤。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彭士愁還派遣使者到蜀國,要求蜀主孟昶,聯合出兵攻打楚國。

王建的蜀國被李存勖消滅后,唐廷沒有對蜀地進行有效的控制。先是滅蜀功臣郭崇韜被李存勖冤殺,導致蜀地一片混亂。郭崇韜被殺引起了唐境的各種叛亂,魏州將士率先叛亂,開國重臣李嗣源不久后也加入了叛亂的行列。不久,李存勖在叛亂中被亂軍所殺,李嗣源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一任的唐帝。

但李嗣源同樣沒有解決好蜀地的狀況。郭崇韜死後,孟知祥擔任西川節度使,董璋擔任東川節度使,成為兩川的兩大藩鎮。孟知祥素有大志,打算不聽從新帝李嗣源的管理,暗中有了割據稱王、脫離後唐的想法。經過幾年大戰,他在吞併東川節度使董璋的地盤后,孟知祥佔據了整個兩川,開始和李嗣源較勁。

吞併董璋后,孟知祥正式宣佈起兵反唐,並多次擊敗李嗣源對蜀地的進攻,最終成功在兩川蜀地站穩腳跟。應順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建國稱帝,史稱后蜀。孟知祥在稱帝的當年,便因病去世,繼任皇位的是他的兒子孟昶。

后蜀和楚國之間並不接壤,中間相隔的就是這些湘西地區的蠻族部落,誰能控制這些蠻族,誰就能佔得軍事先機。但孟昶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似乎對於聯合出兵沒興趣,因此找了個路途道遠的借口,拒絕了彭士愁的請求。

雖然後蜀不答應出兵,這也沒有動搖彭士愁攻打楚國的決心!面對數萬蠻族士兵的大規模進攻,馬希范毫不慌張,立即安排軍事部署。昔日跟隨馬殷打天下的那幫開國元勛都已過世,馬希范便提拔楚國年輕一點的武將。

天福四年(939年)九月,左靜江指揮使劉勍、決勝軍指揮使廖匡齊被馬希范任命為主帥,率領五千衡山兵出征,負責平定彭士愁的叛亂。廖匡齊是廖爽之子,廖匡圖的弟弟,他作戰勇猛,已在之前荊南的戰爭中得以展現,這讓馬希范十分放心。

不過,廖匡齊作戰勇猛。但也有不少缺點。他性格直爽,嗜好喝酒。他因為某次酒席行酒令,居然把同事痛打了一頓,結果被貶為邵州教練使。馬希范當然不會忘記這位當年代替自己單挑高從嗣的猛將。於是馬希范一紙詔令,廖匡齊又官復原職任決勝軍指揮使,負責率兵討伐彭士愁。

重新受到馬希范重用的廖匡齊十分感動,決心以死報效馬希范的知遇之恩。另一位出征主帥劉勍,曾經跟隨李瓊和呂師周數次征戰嶺南。劉勍在楚將之中,屬於毫不顯山露水的將領,知名度無法和廖匡齊相提並論。

用並沒有什麼名氣的將領率兵出征,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也許會大獲全勝、也許會慘敗而歸,馬希范似乎就是在進行一場戰爭賭博。他希望劉勍不會讓他失望。馬希范帶兵數量方面,似乎也少了一點,僅僅只有五千衡山兵。要以這點兵力對付來勢洶洶的數萬蠻族士兵,好像有點不對勁。不過,馬希范倒是信心十足。

這群衡山兵是楚國的精銳之師,常年在山地作戰。二十多年前,曾經跟隨呂師周大敗過潘金盛和宋鄴兩支蠻族軍隊。對蠻族軍隊的實戰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因此在馬希范看來,有五千人足夠了!

一日,一向和平寧靜的溪州一帶,突然戰鼓喧天、旌旗飄揚、鼓聲大振。溪州蠻軍同楚軍展開正面激戰。雖然蠻軍人數佔優,但彭士愁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楚軍的戰力。

蠻軍雖然看起來兇悍,但平時一直忙着耕種,缺乏實戰經驗。正面野戰,蠻兵根本不是久經沙場的衡山兵對手。劉勍和廖匡齊在溪州附近,大敗蠻軍。

彭士愁損失慘重,只得率部撤入深山老嶺。在劉勍和廖匡齊的大軍壓境下,彭士愁沒有像之前的宋鄴那般,向楚國舉手投降。初戰失敗,彭士愁毫不氣餒。既然在平原的野戰不是對手,他即決定率兵深入溪州腹地,準備和楚軍打游擊戰。

常年生活在溪州深山老嶺的蠻族軍隊,對於溪州一帶的地理地形自然十分熟悉。這是他們的天然優勢,彭士愁相信楚軍在溪州深山中會寸步難行。

天福四年(939年)十一月,彭士愁率兵撤退至溪州山林的一個山寨之中。這個山寨建造在地勢十分險峻的山地上,四周全部是幾不可攀登的懸崖峭壁。只要把上山之路封堵,任憑敵人有千軍萬馬,也無何奈何!彭士愁打算死守山寨,讓楚軍無計可施,知難而退!

當劉勍和廖匡齊率兵深入山林,來到彭士愁退守的山寨時,地勢的險峻陡絕讓劉勍和廖匡齊,一籌莫展。如果對山寨圍而不攻,效果似乎不大,彭士愁既然選擇了這個山寨,肯定準備了充足的物資,堅持個一年半載,問題不大。

楚軍卻是孤軍深入,他們不可能攜帶大量的補給物資,和彭士愁消耗時間,楚軍自然不願意。但是如果就此放棄,撤兵返回楚國,再向馬希范解釋的困難非常大,無法完成任務,估計要被馬希范嚴懲!對於劉勍和廖匡齊兩位將領來說,已經沒有退路了,唯有勇往直前,攻破山寨。

關鍵時刻,劉勍和廖匡齊沒有辜負馬希范的信任和厚望,他們統一打算,決定強攻山寨。至於戰術方法,劉勍決定就地取材,用山裏的樹木、藤蔓編織成可以攀爬的藤梯,用於攀登懸崖峭壁。藤梯編織完成後,劉勍和廖匡齊立即下令衡山兵利用這些藤梯作攀登工具,沿着懸崖峭壁艱難的向山頂攀登。

楚國的這些衡山兵都是十分精銳的士卒,又長年在山區中作戰,因此都毫不畏懼地沿着藤梯攀登向上。攀登懸崖作戰自然十分危險,既要防備山頂上的進攻,又要主意腳下的步伐,沖在最前線的楚軍士兵幾乎九死一生。

作為主將的廖匡齊,原來是不需要他親自沖在戰場的最前沿,但他非但作戰勇猛,還喜歡身先士卒,和手下的將士沖在戰場的最前方。這次攀登懸崖作戰,廖匡齊又一次身先士卒,習慣性地和將士們一起沿着藤梯向山頭進軍。

劉勍和廖匡齊搞出那麼大動靜,當然會驚動彭士愁。面對楚軍瘋狂式攀登懸崖的進攻,彭士愁必須嚴防死守。他發動所有蠻族士兵,晝夜防禦監視,在山頂用箭矢、滾木、礌石等各種武器對攀岩而上的楚軍展開攻擊,一時間,各種慘叫聲、喊殺聲震耳欲聾,硝煙瀰漫於整個戰場。

廖匡齊和普通士兵一起衝殺在最前方。他雖然很勇猛、很表率,卻很倒霉,不幸戰死沙場之上。廖匡齊是楚軍中知名的猛將,他的戰死,讓楚軍士氣大落,只能停止了對山寨的進攻。作為廖匡齊的搭檔,此時的劉勍自然很悲傷。

主將戰死沙場,全軍士氣低落。同時碰到超難攻打的山寨,劉勍猶豫不決。作為一名在楚並不知名的將領,選擇撤兵返回楚國,也許是劉勍明智的選擇,否則可能連他都要死在溪州了!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勍必須作出他的選擇!

劉勍決定絕不退兵,繼續攻打山寨!如果劉勍這個時刻選擇撤兵,等於是向彭士愁低頭認輸,也辜負了楚王馬希范對他的信任。廖匡齊的犧牲便會得毫無價值,自己也會因為這場戰爭的失利而身敗名裂。

於是劉勍化悲痛為力量,再次進行全軍動員,要求眾人重新振作,繼續對山寨展開攻勢!但劉勍吸取了之前第一次進攻失利的教訓!經過對山寨的偵查,劉勍決定用計策來奪取山寨。他心想道,你躲在山頂的山寨不出來,但總要喝水吧!山寨日常所飲用的水,都是來自溪州山林中的溪流。

天福五年(940年)正月,劉勍秘密派人找到流經山寨的溪流,然後在溪流的上游水中下毒藥。下毒之計,毒辣損人。但是在戰場之上,下毒的計策經常被使用。為了攻克山寨,劉勍只能下此毒手。

下毒之事當然是秘密進行的,彭士愁和山寨中的蠻族士兵根本不知道河水被投毒。結果喝水之後,出現大量的人員身亡,或嘔吐生病現象,戰力大減。

劉勍立即抓住這一良機,實施第二輪攻勢,用火箭攻擊山寨。彭士愁的山寨,大多是草木結成,根本不能防火。劉勍早已注意到了這一點,溪流下毒之後,劉勍一直在等待風向的變化。

一天夜晚,風向轉為有利於楚軍的南風,劉勍立即下令弓弩手們利用火箭攻擊山寨。一瞬間,整個山寨處於一片火海之中,火勢在風向的作用下,到處燃燒房屋、樓閣,燒死蠻兵者無數。又是中毒,又是被火焚燒,山寨一片混亂不堪,根本沒有防禦能力。這種絕佳機會,劉勍是絕對不會放過的。他一聲令下,楚軍將士再次沿着藤梯勇敢地攀岩而上。

這次,楚軍沒有遭遇太多抵抗,順利來到山頂,對已經被搞得驚慌失措、混亂無序的蠻兵展開無情的殺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章 彭士愁舉兵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