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柴宗訓繼位為君

第41章 柴宗訓繼位為君

話說趙匡胤以王洪為嚮導,率軍直抵益津關。遼國的關中守將終廷輝,登上城樓朝南觀看,但見河中敵艦,一字兒排開,旌旗招展,戈戟森嚴,不覺大驚失色。他正在徬徨失措之時,忽然聽到關下有人大聲叫道:「快快開關!」

終廷輝低頭一看,來人卻是寧州刺史王洪。終延輝驚訝地問道:「你來此有什麼事?」王洪道:「我是為了關內的百姓,特地單騎到此,想和你商議大事。」終廷輝於是下了城頭,把王洪迎接進城。相見之後,王洪便說道:「周兵來勢兇猛,無法迎敵,你不如投降周軍為好。」終廷輝猶豫許久,想不出什麼好的方法迎敵,只好依了王洪的話,跟着王洪出城投降。

趙匡胤自然大喜過望,急忙好言安慰,又問終廷輝之後的進軍路線。終廷輝當即說道:「此去到瓦橋關,只有數十里。但是水路狹隘,不便於行船,大帥如果想要前行,必須下船上岸,才可以繼續前進。」趙匡胤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派遣裨將,與王洪返回去守衛寧州,又留下數百名士卒,協助終廷輝守護益津關。趙匡胤暗想韓通還沒有來到,自己不應該久等,索性乘勢前進,直接攻打瓦橋關。於是趙匡胤傳令,所有將士一齊上岸,擊鼓西進。

不一日,趙匡胤率軍來到瓦橋關下。遼國的守將姚內斌,率着數千兵馬出來交戰。但是不敵趙匡胤,內斌只得逃回關中。趙匡胤揮軍猛攻了一個日夜,卻不能得手。次日一早,韓通也率軍來到,報稱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暉都已經投降周軍。

趙匡胤大喜,便親自來到關下,請姚內斌答話。內斌得報,即來到城頭和趙匡胤相見。趙匡胤告聲說道:「守將聽着!天軍到此,瀛、莫各州以及寧州益津關等處的守將,都已經望風投降。唯獨你據守此關,不肯歸降,難道以為我不能攻破關隘嗎?但是我念及南北的百姓,都是一樣。如果因為你一個人,害使得玉石俱焚,你於心何忍?我勸你還是早日投降為好,免得生靈塗炭。」

內斌猶豫不定,說道:「請你等到明日,我再回復你,如何?」趙匡胤說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如果明日不投降,我管教你粉骨碎身,悔無可及。」趙匡胤說完返回。這時都指揮使李重進等人,帶領禁軍,呼喝着前來。趙匡胤得知是柴榮親自來到,便與韓通出營接駕。

柴榮進營巡視,慰問勞苦,三軍無不歡欣雀躍。當夜,柴榮留宿營中。到了次日,姚內斌親自來到營前,奉上表書請求投降。趙匡胤帶着他面見周主柴榮,內斌拜跪參見柴榮自然大喜,嘉獎了他的效順,和顏悅色的褒獎了他。內斌叩首謝恩,隨即起身,引著柴榮進關。

柴榮在關內設宴,招待群臣。席間商議進取幽州,諸將說道:「陛下離京不過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就得到了燕南各州。這是陛下的威靈遠播,所以得此奇功。但是遼主一旦得知丟失了燕南,勢必召集大批軍隊,扼守幽州。還望陛下謹慎從事,不要輕易攻入遼國腹地。」柴榮默然不答。臉上早已露出不悅之意。

散宴之後,柴榮召先鋒都指揮使李重進入帳,並對他說道:「朕志在統一天下,如今已出兵到此,又得了燕南各州,難道就此罷手不成?朕令你率兵萬人,明日就出發。朕統軍在後面接應。此番不直搗遼都,決不回師!」李重進見柴榮心意已決,只得唯唯而退。柴榮又傳諭旨給散騎指揮孫行友,令他帶令五千騎兵,立即去攻打易州。孫行友奉命而去。

次日一早,李重進率兵先行出發,到了固安,守城官吏早已逃走一空,城門大開,任由周兵一擁而入。李重進下令休息,轉眼間柴榮也到。當下隨柴榮一起前進。行至固安縣北,只見一條長河,流水潺潺,細望過去,深不可測。詢問當地居民,才知道此河名叫作安陽河。

這河水中本來是有渡船,但是因為對岸的遼人聽說有敵軍要來,於是把船全部收藏了起來,眼見得只是一片汪洋,不容易渡過。柴榮於是下令各軍砍伐樹木,準備架橋了,並限期完成告。然後柴榮率領親軍回到瓦橋。不料夜間柴榮竟然突發寒疾,到了次日凌晨,還沒有痊癒。柴榮接連卧床兩日,孫行友的捷報已到,並押送遼刺史李在欽過來。

柴榮帶病升帳,見左右綁入囚犯,便問他是願降還是願死?李在欽怒目說道:「要殺就殺,又何必多言!」柴榮大怒,即喝令斬首。又自覺頭暈目眩,急忙退回寢室。又過了兩日,柴榮的疾病仍然沒有痊癒,諸將便想請柴榮回都,又擔心觸動柴榮發怒,於是無人敢上奏。

趙匡胤奮然說道:「主上疾病未愈,不能長久羈留在這裏。如果遼兵突然來到大,必定不妙。你們等我入內,請主上回去便是。」於是趙匡胤徑自進入柴榮的寢室,來到御榻之前,先問了安,然後談及當前軍事。柴榮說道:「朕本想乘此平定遼國,不想朕的身體不好,以致延誤了戰機,如何是好?」

趙匡胤說道:「這可能是天意還不讓滅遼,所以聖上身體不適,不能蕩平。不如陛下順天行事,暫時回去,臣想上天必定降福,聖踢自然康泰。」柴榮遲疑了半晌,方才說道:「卿言也是,朕暫時回都。卿可調回各處兵馬,明日就啟程回京!」趙匡胤遵命退出,即傳旨調回李重進、孫行友等人,一面準備回去。

到了次日,柴榮起床,下令改瓦橋關為雄州,命韓令坤留守;益津關為霸州,命陳思讓留守,然後乘轎南行。自趙匡胤以下,都隨駕南歸。周主柴榮在路上,病勢略好,就從囊中取出文書披閱。忽然看到一個木牌,長約三尺,上面寫着五個大字:「點檢作天子」。

柴榮當下把玩了一回,又收入囊中。等到柴榮回到大梁,便免除了都點檢張永德的官職。張永德的妻子是郭威的女兒,張永德與柴榮是郎舅的關係。柴榮怕他暗蓄異心,要效仿石敬瑭的故事,所以將他免職。柴榮改用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柴榮此舉,卻使得趙匡胤的威名日盛。

柴榮打算任命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參預商議的人認為魏仁浦不是從科舉及第,不可以擔任宰相。柴榮說道:「自古以來,任用有文才武略的人作為輔佐,哪裏全是從科舉及第的呢!」於是柴榮給王溥加官為門下侍郎,與范質都參預樞密使院事務。又任命魏仁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之職照舊。

魏仁浦雖然處身於權力要津,卻能謙虛謹慎。柴榮性格嚴厲急躁,周圍官員有違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將罪過歸於自己來拯救他們,所保全救活的佔十分之七八。所以他雖然出身於辦理文書的小吏,官至宰相,但當時人們並不認為恥辱。

柴榮曾經問兵部尚書張昭,大臣中何人可為宰相,張昭便舉薦了李濤。柴榮驚愕地說道:「李濤為人輕薄,又沒有大臣的風度。朕問宰相人選,而愛卿首先薦舉他,為什麼?」張昭回答道:「陛下所指責的是小事,臣下所薦舉的是他的大節。從前晉高祖之世,張彥澤濫殺無辜,李濤屢次上疏請求殺他,認為不殺必定成為國家禍患;到漢隱帝之世,李濤也上書請求解除先帝的兵權。國家的安危還沒有形成便能預見,這才是真正宰相的人材,臣下因此薦舉他。」

柴榮說道:「愛卿之言很好而且極為公正,然而像李濤這樣的人,終究無法安置在中書省。」李濤喜歡說笑逗樂,不拘小節,與弟弟李浣以文章博學而著名,雖然互相很友愛,卻常常調笑放浪,沒有長幼的規矩,柴榮因此很輕視他。

宰相范質等人,因為柴榮久病痊癒,請求立太子以正國本柴榮於是立子柴宗訓為梁王。柴宗訓當時僅七歲,不知國事,不過是徒掛虛名而已。這年柴榮的皇后符氏去世,改冊立皇后妹妹為繼后。小符后入宮不久,柴榮病情加劇。

數日之後,柴榮急召范質等人入內受命,重言囑託,令他沒善輔儲君。柴榮說道:「翰林學士王著,是朕的藩邸故人。朕如果一病不起,當召他為相,不要忘記!」范質等人應承。出了宮門,大家相互私語道:「王著日日在醉鄉之中,不過是一個酒徒,豈可為相?此必主子亂命,不必遵行,我們彼此不要泄露此言。」大家各點頭會意。當夜,柴榮駕崩於寢殿。范質等人奉梁王柴宗訓即位,尊小符後為皇太后,一切典禮,一概遵照舊制。

只有趙匡胤改受為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仍任殿前都點檢,以慕容延釗為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與趙匡胤,一向相交莫逆。至此,兩人又同在直殿同事,因此格外親密。平素兩人往來密議,人不能知。轉眼間便是元旦,是柴宗訓年號的第一日,文武百官,朝賀如舊。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章 柴宗訓繼位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