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王延鈞治理福建

第42章 王延鈞治理福建

天成三年十二月,王延鈞一次性度兩萬福建閩國普通百姓為僧人,搞得福建的寺院一時間人丁興旺、僧滿為患。大規模度民為僧的後續動作自然也就是大規模興建寺院。對於那些在福建居住的高僧們,王延鈞同樣的敬重有加。

當然,光是度民為僧、興建寺院、敬重高僧,似乎還不足以表達王延鈞對佛法和僧人的喜愛,王延鈞在大規模度民為僧之後,又一次做出了針對僧人們的驚人之舉措。王延鈞又別出心裁的在全國各地搞弓量田土法,將所有的土地按肥沃膏腴程度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田地全部分給寺廟和僧人,中等田地則分給當地豪強,下等田地分給無地流民。總而言之,不管品質好壞,大家都有田地可種。

分田方案剛剛出爐,王延鈞又迫不及待地開始對賦稅制度進行大規模改革。原本在王潮、王審知的執政下,閩國的賦稅一向是比較輕的,王氏兄弟畢竟經歷過打拚江山的辛苦,知道要體恤百姓。

但王延鈞卻急着要向福建百姓證明自己的超強能力,既然自己是閩國的皇帝,那就要按新的標準來管理百姓,唐朝頗有爭議的兩稅法再次被王延鈞提及。

王延鈞覺得向百姓收取的賦稅金額太少,不利國家的正常運轉和發展。所以稅制的改革必須有利於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兩稅法於是在閩國開始實施,百姓的生活壓力驟然猛增。

從雅重佛法、弓量田地、改革稅制三件事上,沒看到王延鈞在治理國家方面有多麼超強的能力。但他的表現比王延翰強,王延翰是胡亂折騰,而王延鈞好歹是一直在努力工作。

對於王延翰所犯的錯誤,王延鈞必須拚命的吸取。王延翰為何如此輕易的被幹掉?王延鈞經過認真分析,得出結論:並非王延稟作戰能力有多強,關鍵在於王延翰沒有組建自己的親信衛隊,沒有培養自己的心腹保鏢。

唐末五代時期的藩鎮,都信奉兵強馬壯者,就能當老大的信條,地盤來也容易,丟也容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自己在奪取老大寶座的時候,必須隨時提防自己的下屬奪位。即使親生兒子有時候都不可靠,朱溫便是典型的例子。

鑒於這種事情層出不窮,藩鎮都會豢養一支心腹親兵隊,也就是唐朝時期的牙兵牙將。專門負責在內亂時期負責保護主人的安全,有些也會派上戰場廝殺。這些心腹親兵都是從軍隊中精心提拔,個個身體強健、悍勇善戰,而且待遇極其優厚。

比如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的銀槍效節都,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的黑雲都,吳越錢鏐的勇武都等,都是當時私人保鏢的典型代表。

王延翰顯然沒有意識到組建私人保鏢隊的重要性,所以被王延稟輕輕鬆鬆地摘取了腦袋。王延鈞為了鞏固穩住自己來之不易的寶座,自然要費盡心機,確保自己的生命不會再受到威脅。仿效那幫藩鎮組建私人保鏢武裝隊,是必須實施的重要步驟。

長興元年十月,王延鈞從父親王審知的軍隊中精心挑選出一群身體強健、悍勇善戰的士兵,組建了拱宸都、控鶴都兩隻親兵隊。他們駐守福州城,專門負責他的安全保衛工作。至於兩都軍隊的將領,王延鈞精心挑選了兩位猛將擔任。

朱文進是福建永泰人,早年是王審知的親兵,被王延鈞任命為拱宸都將。連重遇是河南光山人,光壽軍將士後代,被王延鈞任命為控鶴都將。當然,此時的王延鈞根本想不到,他精心挑選的這兩位將領,居然都陰謀家和野心家。十年之後,他們在閩國掀起了一場禍及王氏家族的腥風血雨之叛亂,最終導致了閩國的消亡。

不過,目前看來他們還比較溫順聽話,沒有顯露出任何的野心和慾望。外加王延鈞給予的薪資待遇十分豐厚,他們也對王延鈞似乎十分忠心。組建了拱宸、控鶴兩隻保鏢隊,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足夠的保障。但在王延鈞心中,還有一個無法釋懷的心結,那就是王延稟的問題。

作為王審知的養子,王延鈞的干兄長,王延稟在閩國的第一輪軍事政變中,表現出了與世無爭,不願出頭當老大的姿態,而且還高風亮節地把已經唾手可得的閩國老大寶座謙讓給了王延鈞,毫無疑問是王延鈞的頭號恩人。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王延鈞原本是打算對王延稟報恩的,但是王延稟返回建州時所說的那番話,讓王延鈞心情極為不爽,不爽的後果便是心生怨恨,怨恨的後果便是欲除而快之。

還是那句話,王延翰的教訓必須吸取。王延稟已經在攻佔福州城的戰鬥中,充分顯示出了建州軍的超強實力,王延鈞不敢貿然招惹王延稟。但是王延稟已經成了王延鈞最有威脅的眼中釘,根除是必須的。王延鈞決定採取以退為進、隱忍偽裝的策略。

既然王延稟是自己登基的頭號功臣,那麼自然要大加封賞。王延鈞很快任命王延稟為奉國軍節度使、知建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延稟在福建軍政方面的地位和權勢節節高升,僅次於王延鈞。

王延稟也不傻,王延鈞的這種反常表現令他極為疑惑。離開福州時所說的那番酒後醉言,王延稟記憶猶新。以王延鈞的正常智商,不可能對這番醉言毫無反應,既然應該有反應,就不應該如此大搞賞賜,實在有些困惑不解。

所以無論王延鈞拋給王延稟什麼誘人的官職,王延稟的原則是絕不離開建州,「再煩老兄來福州」,只不過是酒後吹牛的狂言罷了,真去,早就被王延鈞幹掉了。王延稟決定配合王延鈞的表演,也開始搞以退為進的把戲。

天成四年十二月,王延稟以年老體衰為由,主動要求辭去建州刺史的職務,退居家鄉養老。如果王延稟真的打算就此退休歸隱,也許王延鈞會放過這位干兄長,讓他當平民百姓頤養天年。但是關鍵問題在於,王延稟並不是真的打算離開閩國的歷史舞台。

王延稟的辭官,沒有向自己的真正領導王延鈞彙報,而是越級向王延鈞的老大後唐李嗣源彙報。王延稟雖然提出辭官,卻同時推薦自己的長子王繼雄擔任建州刺史,把建州的軍政大權牢牢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對王延稟的「辭官歸隱」,王延鈞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辭官歸隱這麼重要的大事,不向自己彙報,擅自越級向李嗣源申請。既然歸隱那就老老實實滾回老家當個平民百姓,還頗有心計地把建州的軍政大權轉交給親生兒子,還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擅自行事。這叫什麼辭官歸隱,完全是裝模作樣。

王延鈞於是更加怨恨王延稟,更加想剷除王延稟。問題是王延稟遠在建州,很難被王延鈞騙到福州城來。而且目前建州的軍政大權依然掌握在王延稟手中,貿然出兵建州,王延鈞沒有必勝的把握。

但已經在閩國老大的寶座上,坐了將近五年的王延鈞已經成熟,決定用計對付王延稟。長興二年春,表面上已經辭官歸隱的王延稟突然接到了來自福州城的一個重要情報:王延鈞身染重病,極有可能就此一命嗚呼,福州城的政壇有可能再次發生動蕩。

面對如此一個好消息,已經辭官歸隱的王延稟再次爆發出了興奮而猛烈的青春活力。五年前的那個夜晚,王延稟決定將閩國老大的寶座交給王延鈞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的猶豫和遲疑。他自認為權力的慷慨交付,必然會使自己遠離權力鬥爭的漩渦,必然會使自己永保平安。

但就在他離開福州城的那一瞬間,王延稟又有些依戀曾經到手的權勢,有些後悔。在餞行離別時,他才酒後狂言,得罪了王延鈞。回建州后,王延稟一直在暗中關注王延鈞的表現。發現王延鈞並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優秀,沒有很好的繼承父輩的遺志,王延稟開始有所想法。

而隨即發生的一件事,使王延稟深信,王延鈞非但不準備對他報恩,相反準備對他下手。王延稟早年跟隨王審知南征北戰,有一次,他率兵在建州作戰時,曾經闖入一座寺廟搶掠。

寺廟中有位僧人,面對王延稟的帶兵闖入,絲毫沒有任何慌亂,十分平靜地在念誦法華經,完全忽視氣勢洶洶的王延稟存在,還不時起來,若無其事的來回走動。王延稟畢竟是武將出身,一怒之下把這位僧人給殺了。

殺一位普通僧人也不是什麼大事,王延稟也沒把這當回事。他數十年戰爭生涯殺的人也不少。自從王延鈞執政之後,王延稟晚上突然開始經常做惡夢,惡夢的內容居然和當年那位死於他刀下的僧人有關。惡夢中,王延稟經常看到那位僧人的背影。當王延稟仔細觀看時,卻發現那位僧人居然變成了王延鈞。這太可怕了,那位陰魂不散的僧人居然附身於王延鈞向自己索命,這對王延稟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夢。

既然如此,王延稟自然不會再對王延鈞有任何好感。於公於私,他都要幹掉王延鈞。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王延鈞治理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