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李璟遷都洪州城

第98章 李璟遷都洪州城

保境安民是留從效治理泉、漳兩州的基本政策,儘管他臣服南唐,但和吳越國,留從效也相處的比較融洽。至於他的另外一位南方鄰居南漢,雙方之間沒什麼來往,但總體來說,是以和平相處為主。

有了和平的外部環境,才能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留從效驚奇的發現,柴榮居然是一位百年難遇的賢明英主。在他身上散發出一統江湖的曙光變得愈加的光亮和耀眼,在稱帝之後的所作所為,毫不客氣地說,不遜色於漢武、唐宗!

柴榮繼位后,在養父郭威的基礎上,加大了各項改革的步伐。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通過各項改革措施,使得後周王朝政治清明、國家富強、軍事強大,已具備了一統天下的資本和實力。

柴榮在進攻后蜀的時候,對南方諸國也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他選擇的目標是南方諸國之中最為強大的南唐。自從滅亡閩國之後,南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福建的戰爭泥潭中抽身出來。但是好了傷疤,又忘了痛。李璟很快又陷入了一場類似的戰爭泥潭之中。

保大九年十月,南唐任命邊鎬為主帥,率領南唐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楚國。由於楚國內亂比閩國還要混亂,邊鎬沒費什麼力氣,輕鬆進入潭州城,楚國宣告滅亡。但是朗州的將士推舉劉言為武平軍節度使留後,在楚國滅亡后,不接受南唐統治,繼續和南唐搞軍事對抗。

短短一年多時間,郎州軍展現了強悍無比的戰鬥力,把南唐軍打了個落花流水,收復了原楚國的地盤,然後向後周稱臣。面對如此慘不忍睹的局面,李璟欲哭無淚,閩國攻滅戰,好歹還得了到建、汀兩州。楚國之戰,南唐損兵折將、寸土未得!

保大十三年十一月,柴榮任命李谷為淮南道行營都部署,發動了對南唐淮南的軍事進攻。面對後周軍隊的進攻,李璟驚惶失措,焦頭爛額,只能調動淮南地區的精兵強將進行抵抗。

閩國降臣潘承祐關鍵時刻挺身向李璟建議,到原閩地的建、汀、漳、泉一帶,招募士兵、將領,支援淮南戰場。在潘承祐的推薦下,以林仁肇、陳德誠、鄭彥華、許文稹為代表的一大批原閩國將領走出福建,踏上南唐的軍事舞台,展現了他們自己的軍事才能。

林仁肇是建州建陽人,原閩國的知名將領,後來成了南唐的頭號名將。閩國滅亡后,林仁肇曾經隱居了一段時間。在潘承祐的極力推薦下,林仁肇終於走出福建,任偏將,率兵增援淮南壽州。淮南戰場上,林仁肇率兵攻城南大寨,又破濠州水柵,升淮南屯營應援使。

身處大好和平環境的留從效沒有高枕無憂,他一直居安思危,一直為泉、漳兩州軍民百姓的命運着想!當李璟派遣潘承祐到泉、漳招募將士支援淮南前線的時候,留從效沒有設置障礙。他表示支持和同意,但是留從效自己沒有派兵出戰。

幫助南唐同中原王朝作戰,留從效還沒那麼傻。從後周軍隊展現出的強悍戰鬥力來看,留從效認為南唐基本沒戲,派兵去淮南前線,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保大十五年,當李璟派遣弟弟李景達,會同邊鎬、許文稹、朱元等諸多將領屯兵十萬於壽州紫金山。他們採取築甬道餉,步步為營的戰略方針,留從效以一位久經沙場的目光對此提出了質疑。留從效反覆上書李璟道:「頓兵老師,形勢非便」。指出採取步步為營、屯兵不前之策,會導致軍隊疲憊,不利於戰事的發展。

結果數月之後,留從效的擔憂成了現實。後周在紫金山擊潰了十萬南唐大軍,邊鎬、許文稹被俘,朱元投降,南唐敗得一塌糊塗、損失慘重!南唐盡失在淮南的地盤,敗局已定。

留從效開始感覺到,南唐這個江湖老大已不是那麼牢靠了。說不定哪天他就會被實力超強的後周王朝所吞併,為了確保泉、漳兩州軍民百姓的安居樂業,必須尋找新的政治靠山和大樹來倚靠。毋庸置疑,後周就是留從效所選擇的政治靠山和大樹!

當然,干這種腳踩兩隻船的事情,講究的是隱蔽秘密。自然不能讓南唐發現,留從效任命衙將蔡仲贇扮作商人,暗藏帛書文件,取道湖北,至汴梁,向後周皇帝柴榮送禮示好。

從公元958年五月之後,南唐和後周停戰,並達成議和。李璟將所有淮南土地全部割讓給後周,並取消帝號,自稱國主,甘願成為後周的附庸國。從此之後,南唐再也沒有皇帝、沒有年號,只是一個國家而已,所有年號均用中原王朝的年號。

連南唐都成了別人的附庸、小弟,留從效從內心深處鄙視李璟。看來到了徹底改換門庭的時侯。黃禹錫,是福建惠安縣人,王審知妃子,龍啟皇太后黃氏之族人。王氏閩國時期,他曾擔任過校書郎,德高望重,名聞於閩國和南唐。

留從效當上清源軍節度使之後,看中了黃禹錫的名望,特地請黃禹錫到泉、漳任職,授檢校尚書兵部員外朗。凡是重要的軍國大事,他都和黃禹錫商議,黃禹錫儼然成了留從效手下的頭號幕僚。

留從效和黃禹錫都認識到:大統一的歷史趨勢已是不可避免。為了泉、漳百姓的命運考慮,不可逆天而行,必須迅速向後周王朝依附稱臣。後周顯德六年,黃禹錫親自出馬,持上表奏章,從偏僻小路繞道南唐至後周汴梁,代表清源軍向後周柴榮表示稱藩稱臣,同時希望可以在汴梁設置清源軍的府邸。

柴榮對於留從效的自覺態度十分滿意,豐厚賞賜使者黃禹錫,賜書給予留從效嘉獎。但是對留從效依附稱臣的要求,柴榮卻選擇了溫柔的拒絕!他的理由是:你原本是南唐的臣子,而南唐剛剛和我們後周達成停戰協議,又是割地、又是送禮。如果我們這個時侯接受你們的要求,等於不守信用,挖人牆角,所以你們還是繼續臣服南唐,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

在柴榮那裏碰了個軟釘子,留從效無可奈何,只能繼續選擇南唐稱臣。顯德六年六月,黃禹錫從後周出使回歸清源軍后不久,英明神武、年富力強的柴榮居然去世了,年僅三十九歲。繼承後周皇位的,是柴榮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留從效密切關注著後周王朝的皇位政權交替,郭威和柴榮連續讓他看走了眼。年幼的柴宗訓,顯然不具備一統江湖的能力。留從效突然間對後周王朝是否有能力一統天下,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當然,中原的皇位更替和留從效關係不大,留從效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原則:表面臣服南唐,暗中示好中原王朝。只要出現一統天下的英主,便選擇主動歸順,保障泉、漳兩州百姓的命運。

留從效的疑慮很快便煙消雲散,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般,小柴宗訓管理的龐大後周王朝,果然出事了!顯德七年正月,正當大家忙着慶賀新年時,後周的北方邊境突報緊急軍情:北漢勾結契丹,準備大舉侵犯後周。

既然北漢和契丹來犯,大將趙匡胤作為後周的臣子,自然應該守土保國,征戰沙場。於是,越匡胤率領他手下的將士們踏上了北征的路途。當大軍行軍至汴梁開封附近的陳橋驛,就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越匡胤手下的將士突然把皇袍披在了越匡胤身上,逼迫趙匡胤稱帝,取代後周王朝。

後周汴梁城的文武百官全體默認和接受事實,小柴宗訓被迫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在汴梁登基稱帝,改元建隆,國號宋。

留從效不會忽略北宋取代後周的大事,在趙匡胤的身上,同樣散發了一統江湖的曙光。於是在建隆元年十二月,留從效再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取道吳越國,到達北宋汴梁城,向北宋王朝稱臣稱藩。當然伴隨著稱臣稱藩的,自然是定期的進貢物品。

趙匡胤沒有拒絕,很滿意的接受了留從效的稱臣稱藩請求。並允許留從效在山東青州設置官邸,從此清源軍便正式成為北宋王朝的附庸藩臣。

建隆二年二月,李璟害怕北宋王朝強悍的軍事實力,覺得淮南丟失之後,都城金陵離北過於接近,決定遷都,南遷洪州。南唐的這次遷都聲勢浩達,堪稱五代時期規模最大的遷都,持續了一個多月。

建隆二年三月,李璟終於成功的從金陵搬家搬到了洪州,改名為南都。原本這次遷都,只不過是南唐國內部的事務,和留從效的清源軍並無多大關係。但是精明謹慎的留從效卻判錯了李璟的遷都意圖,間接改變了整個清源軍的命運!

留從效認為:丟失了淮南大片地盤的南唐,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為了補充地盤、補充損失,李璟極有可能實施「北邊損失南邊補」的方針,發兵清源軍,徹底吞併泉、漳兩州,遷都洪州,也許這就是李璟為進攻泉、漳做的準備工作。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98章 李璟遷都洪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