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陳洪進興修水利

第104章 陳洪進興修水利

陳洪進非常清楚天水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他組織泉州的軍民對天水淮重新修築疏通,保證**水可以繼續灌溉天水淮的農田。天水淮工程翻新完成之後,陳洪進免不了也要為自己貼金。他將天水淮改名為節度淮,表示這個工程是由他這個節度使來修建的。

從陳埭至天水淮,陳洪進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興修各地的水利工程。但他的家鄉仙游縣連江里的父老鄉親們,耕種的土地貧瘠,得不到河水的灌溉,所以還在過着貧苦窮困的生活。從小在連江里長大的陳洪進,自然對這裏懷有深厚的感情。陳洪進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家鄉的百姓儘快擺脫貧苦的生活。

關於陳洪進幫助連江里百姓擺脫貧困的故事,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陳洪進有個女兒,名叫陳磯,又叫陳十八娘。陳磯雖然出身富貴家庭,卻是一個仁慈寬懷、心底善良的姑娘。她經常看到家鄉的很多耕田得不到河水的灌溉,因而連年歉收,楓亭的百姓生活十分貧苦。

陳磯便大膽地向父親陳洪進建議:引水灌溉,開渠灌田,造福百姓。為了能使開渠工程能夠順利實施,陳磯甚至把自己多年來保存的金銀首飾全部變賣,當作工程經費。被女兒的舉動所感染,陳洪進於是發動楓亭的百姓開展挖渠灌田工程。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一條深約八尺、寬約一丈二尺,長度達十五里的溝渠很快竣工。

這條溝渠的成功開挖,使楓亭附近十五里的農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百姓們年年豐收。為了表達對陳磯的感激之情,楓亭的百姓把這條溝渠命名為「金釵溝」。

雖然陳磯賣釵開渠之事未必真實,但是陳洪進和陳磯父女幫助楓亭百姓解決農田灌溉的事卻是真實存在。據說,陳磯除了熱衷興修農田水利之外,對於閩南水果的種植也有研究,尤其是對荔枝的培養和種植。陳磯曾經利用泉州的荔枝品種和留從效之前從越南帶回來的荔枝品種,進行嫁接培植,最終居然培養出了一種全新的荔枝品種。

這種新荔枝品種,果型碩大、色彩艷冶、核小肉腴、晶瑩剔透、潤若脂玉、甜若飴蜜,深得眾人喜愛,於是把這個新品荔枝命名為為「十八娘紅」。「十八娘紅」荔枝很快廣為傳播,後來作為平海軍的貢品被送到北宋。

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時任清源軍都巡檢官的林願,在莆田湄洲島的家中,焦急等待着妻子王氏的臨產。林願是福建望族九牧林氏的後裔,原已生有一子四女。但是他唯恐一子無法承擔傳宗接代的重任,所以已經四十多歲的林願決定再生一子。

在王氏臨盆的當晚,天空出現了異常情況。一顆流星化作一道紅光,從西北落入湄洲島上,晶瑩奪目,照耀得島上的岩石都變成了紅色。不久,王氏便產下一個女嬰!儘管沒能如願得到兒子,但這個女嬰出生前的異狀,讓林願覺得自己的這個女兒肯定不是等閑之人。

這個女嬰出生后,居然數月中不曾啼哭。林願更加覺得不可思議,於是給她取名為林默。從出生就與眾不同的林默在各種與眾不同中,逐漸成長。兒童時代的林默就十分聰明,比她的那些姐姐聰明百倍。父親林願對這個小女兒十分疼愛,所以林默很早就讓她到私塾讀書學習。

林默八歲時便入私塾學習,她不但過目不忘,且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儼然就是一個女神童,讓眾人對她刮目相看。在五代時期,女子即使再有才能,也無法像男子那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女子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路徑似乎只有嫁給皇帝!

林默當然知道這個殘酷的現實,成年之後,她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就是終生不嫁,以行善救人、扶危濟貧、造福百姓為終身事業。做這事的人,從古至今,都十分稀少。大多數人畢竟是在江湖中混飯吃的,總得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偶爾做做好事的人自然不在少數,但完全沒有任何回報的好事,還是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林默的這種選擇在古代的女子中間十分罕見,按照道理,多半會遭到父母的責罵和訓斥。但是林願和王氏卻尊重女兒的選擇,因為從林默出生之日起,他們就已經明白,這個女兒必然與眾不同。

林默非但聰明穎悟,還十分勤奮好學。十多歲的時候,她便已精通醫學,洞曉天文氣象,了解航海知識,熟悉海面水性。有了這麼強的能力,想要當投身慈善事業的志願者,那就變得是相當簡單。

莆田湄洲一帶的平民百姓,如果誰家有人生病受傷,林默就會主動上門為人治病。同時她教授防疫消災的方法,林默不收取任何費用。莆田湄洲的百姓大多靠出海打漁為生,出海打漁,主要依賴的便是海面的天氣!

林默從小在海島上長大,對於海面上的天氣狀況十分熟悉,加上虛心好學,因此積累了很多預測天氣狀況的方法和經驗。她對於莆田湄洲一帶海面天氣狀況的預測,十分準確。每當漁民出海捕魚,林默便會提前對天氣進行預測,並告知即將出海的漁民們,是否可以順利出航,幫助漁民避凶趨吉。當然,這種預測的工作也不收取費用。

湄洲島至莆田大陸間的海上航線路上,有不少的暗礁險灘。林默因為常年來往於海島和大陸,對這些暗礁險灘的位置十分熟悉。有對海面狀況不熟悉的漁船或商船需要出海,林默便主動充當航海嚮導,幫助船隻安全的往返大陸和海島之間。

如果有漁船或商船在莆田一帶的海面上遭遇險情,林默便會主動駕駛船隻出海,在驚濤駭浪之中救助遇險的人們。由於林默平時善良溫和、熱情助人,於是莆田、湄洲島一帶的平民百姓凡是遇到困難或疑難之事,便會主動找到林默,希望林默可以給予幫助和建議。

對於這樣一位只知道行善救人、扶危濟貧、造福百姓,卻不求任何回報、任何收益的年青女子,莆田的百姓們當然是對她極為尊敬和愛戴的。由於林默能夠預測天氣,又常年在海面上奔波,於是很多百姓便傳說她能夠「預知休咎事」,稱她為「龍女」或「神女」,又有百姓們說曾看見林默「乘席渡海」。

在莆田一帶的百姓心中,林默逐漸被他們神化。這位深受莆田百姓尊敬和愛戴的林默卻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八歲。公元987年,林默在一次出海救援遇難船隻的時候,不幸遇難,死於海上。

林默死了,死後的她卻萬萬沒有預料到,她在死後的知名度遠遠超越和她同時代、同家鄉的那些帝王將相們,諸如王潮、王審知、留從效、陳洪進等人。雖然在歷史上也留下過他們的赫赫大名,但要和林默相比,簡直無法相提並論。

林默生前,知名度僅限於莆田湄洲一帶。但是在她死後,她的名聲廣為傳播,從莆田傳遍了整個福建,又從福建又傳到了浙江和廣東,之後又傳遍了東南沿海,甚至傳播到了東南亞一帶。

在林默海上遇難的當年,湄洲島的百姓為了紀念她,在湄洲島上自發修築了一座廟宇,來祭祀祭拜。在福建泉州一帶,德高望重者女性的最高尊稱號是媽祖,所以後來湄洲的百姓便把這座紀念林默的寺廟稱之為湄洲媽祖廟。

在林默死後的數十年時間裏,傳說湄洲一帶的漁船或商船出海時,經常能看到身穿紅裝的林默飛翔在海面上,救助援助遇險的船隻。大家都相信,她已經升入天堂成為海上女神,在海上繼續保護著大家的安全。

於是,在東南沿海一帶,無論是漁民、船員、商人、旅客,都把媽祖當成民間的航海保護神,紛紛在東南沿海各地修建媽祖廟,供奉祭祀媽祖。只是此時的媽祖,還只是民間的一個神仙,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

北宋宣和四年,北宋使者路允迪出使高麗,航船在航海途中遭遇狂風暴雨,最終幸運脫險。當時很多水手都來自莆田,他們都認為這是媽祖在保佑,朝廷終於也對此發話。宋徽宗賜「順濟廟額」於莆田媽祖廟,媽祖這個民間的航海保護神由此被朝廷認可,升級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

自此之後,媽祖的名聲開始迅速傳播,遍及東亞以及東南亞沿海地區。從北宋首次官方冊封開始,到南宋、元朝、明朝、清朝,皇帝們對媽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冊封,總計達36次,因此媽祖在神仙界的地位越來越高。

媽祖的尊稱,從最早的順濟廟額,到後來的各種稱號的「夫人」,再到各種稱號的「妃子」,再到各種稱號的「天妃」,最後是「天後」的稱號。

清康熙年間,媽祖被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媽祖由此成了三大由國家祭典的神明,另外兩個是黃帝和孔子。媽祖能和黃帝以及千古文聖孔子相提並論,足見其地位之高。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4章 陳洪進興修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