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趙光義繼位為帝

第109章 趙光義繼位為帝

錢俶的欲擒故縱之計獲得了成功,在趙匡胤的主動要求下,錢俶決定聽從老大的詔令,準備返回吳越國。不過為了表示他的誠意,世子錢惟睿還是留在了汴梁城。啟程之時,趙匡胤又進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賞賜大量的錢物,並安慰錢俶道:「南北風土異宜,漸及炎暑,卿宜早發。」錢俶非常感動,涕泣言道為:「願三歲一朝!」

三月初七,錢俶終於離開汴梁,踏上了返回吳越國的征途。心情舒暢的錢俶連回家的步伐都相當輕鬆,一個月後,錢俶終於回到了杭州。三個月的北上征途如三年般漫長,現在一切熟悉的景象又展現在面前,錢俶覺得格外的心曠神怡!

錢俶的一切生活似乎都恢復了正常,至於臨行前的那句「三歲一朝」的誓言,就不要去多想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三年後的事就三年後再說了!錢俶正在盡情享受他的吳越國王的幸福生活時,北宋王朝出事了!

自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以來,北宋王朝就沒有像之前的五個王朝那樣短命。趙匡胤一個人就已經當了十七年的皇帝,他的皇帝生涯已經遠遠超越了之前五個中原王朝的皇帝。眾人驚奇地發現,天子遍地生、皇帝輪流做的時代終於結束了!但趙匡胤是皇帝也是人,是人總會生老病死的!

開寶九年十月,五十一歲的趙匡胤突然病死,北宋王朝經歷了建國之後的第一次動蕩。北宋王朝最終沒有走上那些短命王朝的老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順利地接過趙匡胤的接力棒,成為北宋的第二代君主,北宋王朝一如既往地強大和穩定,沒有任何的不穩定因素。

再說陳洪進得知了錢俶去朝見趙匡胤的消息之後,他感到十分不安。南方僅剩吳越和平海軍兩個割據勢力,陳洪進一直關注著錢俶的態度。如果錢俶都選擇了主動投降,他就更沒什麼選擇了!

現在,唯有主動入朝進貢,去面見趙匡胤納土歸宋,才能保全自己,才能保全泉、漳兩州的軍民百姓。但是精明的陳洪進給自己留了一手,先安排長子陳文顯和功曹參軍劉昌言,以進貢為名,去開封見趙匡胤。他們先去探探趙匡胤的口風,如果一切順利,自己再親自去開封!

陳文顯和劉昌言踏上了北上道路,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開封,見到了趙匡胤。對陳文顯等人的到來,趙匡胤十分高興。他熱情款待了這些人,又問陳文顯道:「為何你的父親不親自來開封?」接着,趙匡胤下詔要求陳洪進到開封和他會面,精明的陳洪進只得遵旨而行!

開寶九年十月,陳洪進一切準備妥當,懷着極其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開封之路。一路之上,陳洪進思緒萬千。因為他很清楚,此次離開家鄉,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以趙匡胤的行事風格,即使自己能夠在北宋撈個一官半職,估計也不可能再回泉、漳。

胡思亂想不知不覺之中,陳洪已經行進至南劍州一帶,當陳洪進在南劍州小憩片刻,準備再度前進時,突然傳來了一個令人十分震驚的消息:英明神武的江湖霸主、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因病去世了!

得到趙匡胤突然去世的消息,陳洪進的心情是極其複雜。他不知道是應該喜悅,還是悲傷抑或其它感受。經過短暫的思考,陳洪進決定不再前進,返回了泉州城。趙匡胤突然死亡,北宋的政壇將發生動蕩。內亂有可能發生,這種時侯再去開封府,純粹沒事找死!

與其前往開封,還不如儘快返回泉州。為了防止北宋王朝對此不滿,可以在返回泉州之後,迅速為死亡的趙匡胤大辦喪事,以表達自己和平海軍軍民百姓對趙匡胤去世的悲傷之情!精明的陳洪進把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考慮到了:不是我不聽聖旨,不想進京。實在因為皇帝去世,我們十分悲傷。所以先辦理喪事,等喪事辦理完成,再考慮進京事宜。

陳洪進於是率隊返回了泉州城,隆重地為趙匡胤辦理喪事,沉重哀悼趙匡胤。在表面上,陳洪進對趙匡胤之死,顯得十分悲傷痛苦。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陳洪進不可能有多大的悲傷和痛苦。陳洪進和趙匡胤素未見面,又不是什麼親戚朋友,實在談不上十分痛苦。

趙匡胤之死,令陳洪進的內心突然間產生了一絲喜悅的感覺。十七年前,柴榮英年早逝的那一幕又在陳洪進眼前浮現。如果趙匡胤在皇位**人的問題上處理不當,王朝更替的舊事將再次上演。各地節度使起兵叛亂的情節將重現,這種局面的出現,對於陳洪進來說,絕非壞事。如此一來,他可以再當數十年的平海軍節度使,可以再當數十年的泉漳土皇帝、地頭蛇。

所以,陳洪進沒什麼動靜了。他一直靜悄悄地關注著北宋王朝的最新局勢。但北宋傳來的消息徹底打破了陳洪進的種種幻想,讓陳洪進絲毫沒有任何喜悅的感覺。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成為了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雖然有關他的繼位存在着種種疑案,但趙光義還是成功的登基稱帝了。他迅速牢牢掌握了北宋的國家機構,北宋居然沒有發生一起節度使叛亂的事件。

這場皇權交接進行得波瀾不驚、異常平靜,平靜的讓大家都有些不太習慣。陳洪進也有些不太習慣,但不習慣也得習慣,陳洪進再次面臨納土歸順北宋的問題。此時的陳洪進又進行了新的思考,對於納土歸順北宋一事採取了拖延的態度。

趙光義雖然當上了北宋的皇帝,但在陳洪進眼中,他只不過是個沒有戰場征戰經驗的年青人、皇二代,是否有能力在他大哥的基礎上一統江湖,還是個未知數。因此,他沒必要急着向趙光義表示忠心、大獻殷勤。他打算還是觀望一段時間,再做決定,至於兒子陳文顯,只能被當人質留在北宋了。

對陳洪進這種猶豫不決、繼續觀望的態度,平海軍的幾位官員十分憂心焦慮,紛紛規勸陳洪進。陳應功是莆田人,陳齊鶻也是莆田人,陳仁壁同樣是莆田人。同樣來自莆田,同樣姓陳的三位官員,在勸說陳洪進納土歸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尤以陳應功最為知名。

陳應功在弱冠之年,便以忠義自許。陳應功正好出生在閩國滅亡的時候,所以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領導者分別是留從效和陳洪進。雖然陳應功在平海軍中只不過是一個中下級官員,但對於形勢的分析判斷卻極為準確。他極有遠見的預料到,長達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國亂世即將終結,如果陳洪進再不選擇主動納土歸宋,整個平海軍將有戰亂和災禍。

於是陳應功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向陳洪進陳述天下分久必合、人心所歸之道理。陳洪進傾耳聽之,深為感動,最終接受了陳應功的勸說。這位陳應功非等閑人物,他還是當時「曬鹽法」的發明者。

當時福建沿海一帶出產食鹽,但提取的方法都是用柴草煮海水來提取,十分麻煩。陳應功寫字,經常用海水研磨。有一次,他驚奇地發現硯池經過太陽暴晒之後,居然遺留一些白色的晶體。他品嘗過後,發現竟然就是食鹽。於是,曬鹽提取食鹽的方法在莆田一帶流行。

由於曬鹽法免去了柴草煮海水的很多麻煩,因此很快在福建沿海乃至其它地區廣為流傳。陳應功也因為發明了曬鹽法而被北宋朝廷封賞,他自己本人則被莆田的百姓稱之為「莆田食鹽之神」。

在陳應功、陳齊鶻、陳仁壁三人努力勸說下,陳洪進終於拋棄了自己頭腦中的那些雜七雜八、不切實際的幻想,下定決心,向趙光義納土歸順。既然決定了納土歸順北宋,那就必須妥善地把這件事情辦好。

其實,所謂的納土歸宋就是把泉漳兩州直接送給北宋,宣佈投降北宋。至於趙光義會如何對待陳洪進等人,就不得而知了。精明的陳洪進在納土歸宋問題上,打算為自己和平海軍爭取更大的利益。

從北宋王朝建立以來,還沒有哪個南方小國主動納土歸宋。從荊南到湖現,從后蜀到南漢,再到南唐,無一不是北宋靠武力征服而得來。陳洪進打算做第一個納土歸宋的割據領導者,只有爭取成為第一,才能博得新皇帝趙光義的歡心和滿意,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目前看來,這個任務極有可能成功,吳越國是唯一可能的競爭者!吳越國的錢俶一向對北宋王朝十分謙恭,說不定錢俶早已打算納土歸宋。所以他必須趕在吳越納土歸宋前,率先向趙光義投降。

再說錢俶原本已到了開封,也和趙匡胤進行了交談。如果趙匡胤就此不放錢俶回吳越,吳越國恐怕早就舉手投降了。但趙匡胤卻放錢俶回吳越,把錢俶感動的激動萬分,發誓每三年到開封入朝一次。

趙匡胤之死,讓錢俶也有點不知所措。但是趙光義的繼位,讓錢俶同樣斷絕了非份的念頭。到了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錢俶必須履行自己的諾言,必須再度北上開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9章 趙光義繼位為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