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李存勖出兵伐蜀

第148章 李存勖出兵伐蜀

曾經在科考時抨擊朝政,被官員陷害,得到王衍親自營救並且提拔的蒲禹卿,此時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抱着必死決心,上了一篇長達兩千多字的著名奏疏。奏疏中,蒲禹卿提醒王衍:「我們雖然與後唐剛締結了友好盟約,但我方大軍北上,豈能不引起他們的懷疑?」又警告道:「昔日劉禪向鄧艾投降,李勢向桓溫屈膝。足以證明,僅據山河之險,是靠不住的!」

蒲禹卿的上疏並未送到王衍面前,到韓昭那裏就被扣下了。韓昭惡狠狠地對這個眼中釘說道:「我收下你的奏疏,等陛下西巡歸來,自然會派獄吏一個字一個字地追究你的罪行!」於是,誰也阻止不了王衍大軍北上了。王衍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在數千裏外,另外一支大軍已經從洛陽出發,與他相向而來。

雖然蓄謀已久,但是李存勖將唐蜀戰爭正式排上日程表的時間,其實比王衍還要晚一些。同光三年六月,李存勖下詔,向民間收購戰馬,當官員的可以保留一匹自乘,一匹之外,敢私自藏匿馬匹者均要論罪處治。等準備工作完成,伐蜀之戰已是箭在弦上。九月七日,李存勖召集各宰輔重臣,舉行御前會議,討論出兵的具體事宜。

第一個重要的議題,是由誰來擔任大軍的統帥。鑒於這次戰爭的重要和難度,遠低於當年與後梁的戰爭。而且中原受災,人心不穩,北方又有越來越強大的契丹在虎視眈眈,所以李存勖肯定是不能親征,主帥人選,只能從眾臣中挑選。

此時,在後唐眾宦官中,資歷排名第一的是宣徽使李紹宏。他與威勝節度使李紹欽私交甚好,關係極為親密。他便建議道:「李紹欽乃當今蓋世之軍事奇才,我看就算孫武、吳起複生,也比不上他!完全可以擔當此次大任。」參會的郭崇韜,聽到李紹宏這肉麻的炒作,噁心地差點兒沒把飯吐出來。

郭崇韜想的,是由自己去伐蜀,好建下大功,修復一下自己與李存勖之間,因羅貫等事件已經傷痕纍纍的君臣關係。所以,就算李紹欽真是什麼軍事天才,也不能讓他去。何況就他那兩把刷子,幾年前又不是沒見識過。

於是,郭崇韜很不客氣地扒下李紹欽這張馬甲,一點面子也不給地反對道:「段凝就是一個亡國敗將而已,根本沒什麼本事。而且他奸詐無恥,只擅長溜須拍馬,絕對不能信任!」李存勖顯然也覺得太不靠譜,這個提案馬上被否決了。

到會的多數人認為,不論才能還是威望,要擔當伐蜀之任,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此時後唐軍界的第一人,蕃漢馬步都總管李嗣源。郭崇韜自然也不能讓這個提案通過,馬上提出了一條非常有說服力的反對意見:「如今契丹的凶焰正囂張,怎麼能讓李總管輕易離開河朔?」

否決了前兩個提案之後,郭崇韜順勢提出了自己深思熟慮的第三個提案:「魏王殿下雖然是國家的儲君,但是從未立下過什麼大功。最好依照本朝先例,讓殿下掛帥伐蜀,以便培養在軍中的威望。」

自唐朝中期以後,就有一個俗成的習慣:任命皇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然後再任命一個副元帥擔任實際總指揮。在安史之亂時,肅宗李亨就任命皇子李豫,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為大元帥,實際總指揮郭子儀當副元帥。昭宗李曄也曾經任命長子李裕為大元帥,朱溫為副元帥。結果副元帥不滿意,一句話就逼得昭宗將李裕撤掉,改任另一皇子李祚,即後來的昭宣帝為大元帥。儘管都做到這一步了,朱溫也仍然沒去搶那個大元帥的位子。

郭崇韜的建議,最關鍵的部份,是由誰來擔任副元帥。雖然是出於私心,但郭崇韜這個建議,站在李存勖的角度考慮,也極為合理。只是方案中最重要的另一半,郭崇韜不能自己說,要等李存勖自己將其補充完整。

果不其然,李存勖順着郭崇韜的思路發話:「我的兒子還小,怎麼能獨自擔當此任?得給他安排一個有能力副手。」嗯,陛下聖慮極是!」郭崇韜只負責點頭,不發表意見。按道理來說,既然軍界第一人不能去,自然就輪到自己這個軍界第二人。只是這時候,不管他多麼想當毛遂,也不能自薦。李存勖停頓了片刻,還是說出了郭崇韜盼望的那句話:「再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

郭崇韜得償所願,臨出發前,又向李存勖推薦兩個和自己關係不錯的朋友:「北都留守孟知祥為人忠信厚道,又多謀善斷,此次出征如果拿下西川,那麼鎮守成都的節度使人選,我看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另外,鄴都部留守張憲,做事謹慎持重,且有膽有識,可召其入朝為相。」李存勖沒有反對,也同意了。

九月十日,李存勖正式向天下頒佈伐蜀檄文,痛批王建辜負唐恩,王衍昏庸無道,還不知道自我反省,居然懷有「北顧秦川,東窺荊渚」的侵略野心。宋光葆的計劃就是鐵證!自己雖然不喜歡戰爭,但也不得不仗義興師,弔民伐罪!

不過,檄文中真正重要的內容是這一段:「三川範圍內,有以藩鎮投降的人,即可授之為節度使。有以州郡投降的人,即可授之為刺史。有以鎮、縣投降的人,即可任命其為當地官員。有能見機行事,誅殺偽命節帥,以藩鎮城池投降的,同樣可以任命為節度使。除此之外,有率軍五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大郡;三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次郡;一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主將。大軍此次出征,所要追究罪責者,只是僭竊大號的偽帝一人,所要拯救的,是蜀中的萬千百姓!」

對於本就不看好王衍的前景,對大蜀天子缺乏忠心的大多數蜀軍將帥而言,檄文開出的這些歸降條款,無疑極具吸引力。在出兵的具體安排上,李存勖特任命愛子魏王李繼岌為討伐西川的四面行營都統,名義總領東北、東南兩路伐蜀大軍。

其中,東北路軍是後唐討伐軍的主力,兵力為六萬,將從洛陽出發,經關中,越秦嶺,走陳倉古道南下,李繼岌本人也在這一路。雖然總指揮親臨,但此路大軍的實際總指揮還是由郭崇韜擔任,匡國節度使李令德為副,保義節度使李紹琛為先鋒。

另外還有西京留守張筠、感化節度使毛璋、靜難節度使董璋等大將,以及客省使李嚴、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等文臣從征。大軍所需的糧草輜重等後勤物資,就近由鳳翔節度使李繼曮負責一路提供。

挂名主帥李繼岌,還是初歷戎行的紈絝少年,在軍中既無經驗也無威望,性格有些軟弱。實際總指揮郭崇韜,足智多謀,在滅梁戰爭中有過卓越的表現,算是當時的名將。不過郭崇韜此前主要是在李存勖身邊出謀劃策,獨當一面的機會不多,雖有過節度使的頭銜,但每次都是挂名不上任,缺少陪養屬於自己嫡系武力的機會。

副總指揮李令德,原名朱令德,是舉河中之地背叛後梁,投靠李存勖的西平王李繼麟的兒子。李令德帶來的軍隊,就是朱友謙從自己軍隊中挑選出來,交給兒子的。朱令德與朱友謙的軍隊從沒有過什麼優異戰績,也就守城的能力還可以。每次渡過難關,都要靠李存勖發兵來救。無疑,在後唐軍隊中,李令德算不上猛將,他的軍隊也算不上精兵。

先鋒李紹琛,說主動歸附的後梁降將,在滅梁戰爭中起到過關鍵作用的康延孝。此人智勇皆有過人之處,是配得上猛將之名。西京留守張筠,是後梁的老將,朱溫討乏時溥收降過來的,在後梁滅亡后投降。年輕時,張筠在戰場上有過不錯的表現,但說他是位名將,略顯過譽。李存勖伐蜀時,張筠已老邁,已經很多年沒上過戰場了。

感化節度使毛璋,也是後梁降將。毛璋原為梁將戴思遠的部將,當初梁將劉鄩大敗於故元城,尚在滄州的戴思遠急忙率部南逃,讓毛璋給他斷後擦屁股。毛璋不想當戴思遠的替死鬼,就投降了李存勖。毛璋作戰英勇,算得上一員戰將。

靜難節度使董璋,原後梁將領,在後梁臨近滅亡前,在王彥章幫助下曾攻陷澤州,殺死了忠於李存勖的裴約。後梁滅亡,董璋也隨大流入朝歸降。李存勖待董璋很優厚,郭崇韜也十分賞識他。在伐蜀期間,凡有軍機大事,郭崇韜都召其共商決定,親厚在諸將之上,使一向看不起董璋的李紹琛十分不滿。根據董璋的實際戰績,其雖驍勇敢戰,但粗疏少謀,算不上什麼良將。

鳳翔節度使李繼曮,是岐王李茂貞的世子。一次他出訪洛陽,就變成了李存勖的仰慕者。李茂貞死後,他主動歸附後唐。李繼曮此人性格柔弱好文,沒有武夫氣質。因此後唐伐蜀大軍的將領中,除了李繼岌和郭崇韜外,都是後梁與岐國的降臣。算得上名將的,僅郭崇韜、康延孝二人,其他都很一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8章 李存勖出兵伐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