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李存勖內憂外患

第162章 李存勖內憂外患

李嗣源還沒想好究竟要不要造反,而且像他這樣的人即使要造反,也不能當個木偶,在這些亂兵的操縱下造反。所以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設法恢復自由,回到自己能夠控制的軍隊中。

李嗣源決定忽悠一下趙在禮,便對他說道:「既然你們願意擁戴我做大事,那做大事需要的軍隊自然越多越好,光靠城裏這點兒兵力是遠遠不夠的。好在城外還有很多散兵,就由我出去把他們召集起來吧!」李嗣源是此時後唐軍隊中的偶像,他說的話,在趙在禮眼中句句在理,他連連點頭道:「好,好,那就按您說的辦。」於是他放李嗣源出城。

在皇甫暉出擊之時,霍彥威見機快,脫離了亂兵的裹挾,奔回西北大營。西北大營各軍大多四散,唯有曾經是李嗣源親軍的那五千成德軍保持完整。霍彥威就帶着這支軍隊,等待城中的消息。

再說李紹榮在兵變發生之時,他毫無作為,錯過了唯一有可能平息兵變的機會。等他得知李嗣源進了魏州城,李紹榮深感自己料事如神。於是他開始積極行動。他一方面率南大營軍隊南撤,與魏州叛軍脫離接觸;另一方面趕緊上疏李存勖,以部份事實為依據,說李嗣源包藏禍心,已經進魏州與叛軍合謀造反。

這時的魏州城外,李嗣源出了城,身邊親衛已經不足百人,而且連兵器都沒有。好在西北大營中的五千成德親軍,得知追隨多年的老帥出來了,立即趕來護衛,李嗣源身邊這才算有了一支可靠的軍隊。李嗣源召集留在這裏的眾將領,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諸軍已散,繼續攻打魏州,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李嗣源流淚對眾人道:「我明天就回成德,然後上表待罪,要接受怎樣的處罰,但憑主上治裁。」

回成德避禍,這是朱守殷不久前給李嗣源的建議。不過那時的李嗣源就是洛陽城裏的籠中鳥,根本不可能飛回自己的窩。但是現在不同,李嗣源已經離開了籠子,這個方案也就變得有可行性了。

但是霍彥威與安重誨表示反對,他們說道:「回成德不是什麼好辦法。您身為三軍統帥,不幸被叛軍劫持,李紹榮卻見危不救,不戰而退。他回去之後,肯定把所有罪責都栽到您頭上,好洗刷自己。您如果回鎮州,不就成了『據地邀君』?正好坐實了那些小人們的讒言嗎?不如咱們晝夜兼程,趕快回到洛陽,面見天子,也許還可以辯明是非。」

霍彥威與安重誨的話可謂堂堂正正,但是如果真照這樣不打折扣地執行,這肯定是比回成德更糟糕的結果。看看朱友謙就可以知道,他沒有做過任何與反叛相關的事,然後親至洛陽,面見天子,自證清白。結果呢?不但自己被滅門,連幾個心腹部將都被牽連滅門!

而李嗣源現在已經與叛軍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就算是順利見到了天子,李存勖已經是不可能耐下性子聽解釋,並且相信解釋的。以霍彥威與安重誨的聰明才智,不可能連這點兒淺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何況李嗣源如果回洛陽送死,他們不可能沒事,必然是被牽連的對象。他們也不能出賣李嗣源,他們只是有另外的打算。

李嗣源當時遲疑再三,還是很快做出了決定,他說了一句艱難的話,說道:「好吧。」於是,魏州城外這支小小的軍隊,掉頭西南,向著洛陽的方向前進。李嗣源雖然在口頭上說好,但他們這一行人根本沒有「晝夜兼程」地趕往洛陽,只是向西走到相州,就停下來,好幾天沒有再行動。

因為李紹榮率領他的軍隊從澶州移到衛州,封鎖了黃河上的渡口,堵住了從相州去洛陽的道路。當然,李嗣源選擇經相州去洛陽這條道路的目的,本身也不夠單純。

當時,後唐在境內設置了三個官方牧馬場,用於放牧軍馬,分別在太原、代州、相州。李嗣源一到相州,掌管相州牧馬場的小馬坊使康福,就主動獻出了馬場內的數千匹戰馬,全部給了李嗣源。於是騎兵出身的李嗣源,將他那小支軍隊,統統改成了騎兵。

但是他們沒有因為機動能力提高,便繞開衛州,前往洛陽。李嗣源雖然不識字,但智商一點兒也不低。他聽懂了霍彥威與安重誨的弦外之音,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共同維護著那層薄薄的窗戶紙。

在取得相州的戰馬後,一連數天,李嗣源並沒有為造反做出什麼實際的準備工作。他只是讓人寫了很多份奏疏,送往洛陽,向李存勖解釋情況,表示忠心。只不過,李嗣源派出的信使,全部被嚴防死守的李紹榮在中途截住,沒有一封奏疏送到了李存勖的面前。

與此同時,天下大勢正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迅猛地向天下面臨崩潰的情形發展!李存勖為加強對天下各藩鎮的控制,恢復了唐朝向各鎮派遣自己信得過的宦官擔任監軍的做法。由於利益衝突,這些監軍和當地軍人的關係大多不好。

在李存勖強有力的時候,各鎮軍人只能忍耐,敢怒不敢言。但是現在天下已亂,於是原先的矛盾開始全面爆發。這種衝突的結果,失去朝廷有力支持的監軍,自然會輸給當地軍人,使各藩鎮紛紛脫離了李存勖的控制。

原王鎔部將平盧節度使符習,率本鎮兵馬前往魏州,準備加入李嗣源的討伐軍。途中他得知了魏州兵變的事,急忙掉頭準備返回平盧。誰知平盧監軍宦官想乘機驅逐符習,他帶兵攻擊回來的符習。符習進退無路,只好再掉頭,去投奔李嗣源。但這位公公也沒能高興太久,被他認為可以信任的青州指揮使王公儼發動兵變,斬殺了。

在安州,安義節度使孔黥與監軍宦官楊繼源相互算計,最終還是孔黥棋高一招,殺了這位監軍。在徐州,武寧監軍宦官得知本鎮節度使霍彥威已夥同李嗣源一起反叛,便掀起大清洗,準備殺光霍彥威留在徐州的心腹。但是這個計劃一實施,便激起了徐州軍人的反抗。由將軍淳于晏帶頭,斬殺了本鎮監軍宦官,自任留後。

後唐朝廷的處境,隨之越來越糟糕。由於河北叛亂,各藩叛離,使得物流受阻。掌管財糧稅賦的孔謙雖然竭盡全力,也做不好這道無米之炊。首都洛陽原本就存在的糧荒問題,加速惡化。駐守京城的禁軍士卒們無法領到足額的糧餉,被迫忍飢挨餓,士兵的家屬們已經開始有人餓死。

為了填補巨額虧空,孔謙請李存勖下令:在京畿提前徵收下半年稅賦。可在大災之年,百姓手裏本來就沒有積蓄。他們需要的是救濟,不是掠奪。於是不管孔謙如何嚴令催討,不管稅吏們如何如狼似虎,稅也沒收上來多少,反而使京畿之民備受其害。洛陽的大街上,處處能見到走投無路的平民號哭於途,無數的悲哀與悲憤籠罩着帝都。

儘管路有凍死骨,李存勖夫婦和其心腹之人,由於有以前積攢下的巨額財富,仍能享受朱門酒肉臭的奢侈生活。如此強烈的反差,自然讓軍心格外不服。於是人人思變,謠言四起。

宰相豆盧革、韋說察覺到形勢嚴峻,便率文武百官聯名上表,勸說李存勖道:「如今,國庫已然一空,發不出軍餉。很多皇家禁軍的將士,已經困難到養不活自己的父母、妻兒。如果再不救濟,難保不發生新的兵變!好在宮中內庫的儲藏,還比較豐富。請陛下發放內庫金帛,讓禁軍將士們能夠渡過眼前的難關,救他們父母妻兒不死!等災年過去,朝廷有了正常收入,原先從內庫散出去的錢財,自然還會回到內庫。」

李存勖還是相對好說話,你們說的有道理,那就照此辦理。但是還沒等李存勖把口頭承諾變成正式的聖旨,就被劉玉娘攪黃了。此時後唐的皇家內庫被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歸皇帝李存勖所有,另一部份歸皇后劉玉娘管理。

由於李存勖平日大手大腳,揮霍無度,對身邊人很慷慨,隨到隨賞,所以屬於皇帝的那部份內庫也就沒多少余錢。真正有錢的,是只管收錢不負責花錢的劉皇后。劉玉娘最近的心情不太好,因為她的乾爹張全義死了。

侍奉了四個朝代八位君主的騎牆高手張全義,在聽到了李紹榮的奏報,說他推薦的平叛主帥李嗣源與叛軍聯合造反之後,驚恐過度,一下子病倒。想到張家可能會像李存乂、朱友謙遭到株連,絕望的張全義選擇了絕食,於魏州兵變后的第七天在洛陽逝世,享年七十四。

張全義有一點仁愛心,卻無忠貞之節。他對強者委屈求全,沒有一點兒骨氣。他對弱者多有提雋,卻也黨同伐異,排斥異己,坑害賢良。一生行過大善,也做過大惡。雖然劉玉娘與她的乾爹張全義之間,沒有什麼父女之情。

但是張全義死了,無疑減少了劉玉娘的財路。對愛財如命的皇後來說,的確是噩耗!讓這位皇后更悲痛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2章 李存勖內憂外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