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東西兩川結盟約

第178章 東西兩川結盟約

不久,後唐第一重臣安重誨得知吳王竟然稱帝,認為這是南蠻狂妄自大,無視天命,便驅逐了吳國派來的使節,徹底中斷了自李克用與楊行密,為對抗朱溫結盟以來,持續了幾十年的友好關係。

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七十一歲的高季興,在江陵逝世,其職位由長子高從誨繼承。高從誨在很多方面的看法,都與父親高季興有很大不同。在高從誨看來,小小的南平與強大的後唐決裂,而去依附弱小的吳國,就是作死之舉。

因此,高從誨一上台,南平的基本國策就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他公開對手下眾文武批判自己父親的外交方針:「唐朝離我們近,吳國離我們遠,捨近求遠,豈是立國安邦的好辦法?」高從誨馬上派人出使楚國,主動向楚王認錯。不過,那些都是我父親時代的錯誤,今後由我來做事,那樣的錯誤不會再發生了。

取得楚王的諒解之後,高從誨再請求楚國幫助自己傳書給後唐,表答南平國承認錯誤,只要中原赦罪,便願意脫離吳國,重新歸附的誠意。同時,高從誨還寫書信給後唐的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請他上疏代為求請。

到了這時,後唐和楚國都有了台階下,本來就打得三心二意、停滯很久荊南戰爭就這樣結束了。經過雙方協商,高從誨向李嗣源上表稱臣,進獻贖罪銀三千兩。李嗣源則承認高從誨為荊南之主,撤銷了對南平國的討伐。

然後,高從誨再派使節出訪吳都揚州,用十分無辜的理由提出分手:由於高家歷代祖墳都在中原,如果向吳國稱臣,可能會禍及祖墳,對不起祖先,所以實在沒辦法,只好請吳國體諒一下南平的難處,咱們還是停止往來吧!

對南平討伐戰的結束,同樣給李嗣源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就是以後要拿什麼理由來消耗孟知祥的錢糧,以及牽制孟知祥的軍力!

其實,早在高從誨剛一繼位,開始向後唐、馬楚搖晃橄欖枝,但還沒正式臣服前,孟知祥就向李嗣源上書:既然夔、忠、萬三州已經收復,討伐的南平的戰事已經基本平息,那麼是不是應該將從西川抽調至夔州駐防的軍隊調回來了?李嗣源當然不同意,本來打南平的弦外之音就是為了防著點兒你的西川。只是這話不能明著說,只好回應:討伐戰還沒打完,各軍不能撤兵!

既然不能通過合法手段來解決問題,孟知祥也不介意用不那麼合法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悄悄下令給派駐夔州的西川軍將領毛重威,讓他煽動士兵鬧事,就像昔日的龐勛,或幾年前的皇甫暉,自行離開駐防地返回鄉。放在當時士卒驕縱的背景下,幹這種事有極大的風險,搞不好弄假成真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但孟知祥敢於鼓動屬於自己的士兵兵變,是因為他有信心控制住軍隊。

於是,夔州發生兵變,軍營炸鍋,西川軍士無視朝廷軍令,自行解散回了西川,導致西線討伐軍軍心動搖。好在高從誨已經決定要當後唐附庸,這起兵變才沒有引發嚴重後果。不過,這還是引起李嗣源的憤怒,既而下詔:要嚴懲毛重威,和他手下那擅離職守的亂兵!

可是,這些人都已經回到西川。在孟知祥的庇護下,後唐皇帝實際上已經管不了他們,詔書淪為了一紙空文。為了不與後唐皇帝徹底撕破臉,孟知祥也不想公然抗命,就出來裝好人,為士兵請命。他上書李嗣源,強調種種原因,西川將士的實際困難等等,請求赦免毛重威等人。

冷靜下來之後,李嗣源與安重誨不得不重新考慮現實。很顯然,能否懲辦鬧事的西川軍士,與洛陽的朝廷是否赦免毫無關係。孟知祥的反叛看來已經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此時後唐在蜀中尚無應對叛亂的足夠兵力,那就不妨先安撫孟知祥,為重新佈置爭取時間。於是,李嗣源賣給孟知祥一個人情,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不再追究夔州兵變的事。

接着李嗣源宣佈:將在南郊舉行隆重的祭天大典,但是國庫缺錢,所以向各藩鎮攤派這筆額外支出。蜀中富庶,理應出大頭。於是安重誨派自己的心腹,客省使李仁矩入蜀,傳達這項朝廷旨意。具體要求西川孟知祥捐錢一百萬貫,東川董璋捐錢五十萬貫。

孟知祥接到指令之後,表示對朝廷的困難十分理解。但是今年西川遭災,米價狂漲,稅賦都收不上來,本鎮經費開支已非常窘迫,軍餉都不能按時發放!不過,即便如此困難,西川仍然會咬緊牙關,勒緊褲帶,排除萬難,為國分憂!這樣吧,西川認捐五十萬貫!

孟知祥一口砍掉了一半,不過西川本來就不太可靠,也就只能如此了。那位被安重誨誇獎為「忠義之士」的東川董璋會不會好說話一些呢?李仁矩又來到東川總部梓州傳詔,董璋先將他安置於館驛,然後於第二天設下宴席,為其接風洗塵。至於捐錢的事么,等明天到了酒桌上再談。

等到第二天,東川的文武官員都到齊了。眾人在宴會廳等了很久,卻一直不見李仁矩出現。董璋感到奇怪,親自趕到驛站找他,卻見李仁矩抱着美女,玩得正高興,把今天該幹什麼事都忘了。董璋勃然大怒,馬上命衛士上前,將李仁矩從床榻上糾下來,然後指着他的鼻子大罵道:「你是不是只聽說過西川殺李嚴,難道東川就不能殺個李仁矩!」

李仁矩嚇得涕淚直流,急忙跪下磕頭如搗蒜,哀求饒命,董璋沒把自己的威脅變成實際行動。過了兩天,董璋一想,李仁矩畢竟是朝廷派來的特使,還是不得罪的好,於是派人向他道歉,還送了數量可觀的紅包。不過說到正事,我們東川比西川還困難,只能認捐十萬貫。

雖然董璋砍價砍得比孟知祥還狠,但李仁矩哪裏還敢留在梓州同他討價還價?一得到答覆,便趕緊逃也似地奔回洛陽。回到朝中,重獲安全的李仁矩狠批董璋,說這位東川節度使囂張跋扈,無視國法,簡直比孟知祥還壞!用東川牽制西川是不現實的,國家應該儘快做出討伐的準備!

於是,後唐朝廷決定先對董璋下手。李嗣源任命著名猛將夏魯奇為武信節度使,進駐遂州。又割出閬、果二州設保寧鎮,以李仁矩為節度使,圍繞着東川,形成一個半包圍。但李仁矩畢竟不是沙場老將夏魯奇,就這樣塞給他一個節度使的職務,去和董璋做鄰居,感覺還是太冒險。

夏魯奇去了,他沒敢去。最好還是和安重誨說說,多拉點人帶着軍隊一起上任。於是,安重誨又推薦自己的大舅子武虔裕當綿州刺史,讓他和李仁矩一道,帶着中央禁軍去巴蜀上任。等武虔裕到綿州站穩腳跟,他那位位高權重的妹夫就要從東川割出綿、龍二州,重新設立一個藩鎮,讓武虔裕也當上節度使。

董璋感覺不妙,朝廷近期這一樁樁安排,明顯就是沖着自己來的,絞索正在慢慢收緊,決不能等勒到自己脖子上才作反應!同樣感到不安的,是西川的孟知祥。夏魯奇鎮守的遂州,李仁矩鎮守的閬州還罷了。武虔裕鎮守的綿州可是緊挨着西川,距成都只有二百餘里,朝廷往那裏調兵,醉翁之意不可能僅僅是一個董璋。

原本董璋就是安排來牽制孟知祥的,所以之前東、西兩川的關係並不友善。之前,董璋利用東川鹽井眾多,產量豐富,便組織鹽商們向西川傾銷食鹽,破壞西川的食鹽收益。為此,孟知祥在兩川交界的各主要交通道口,設置關卡,重重地徵收關稅,直到把東川的鹽商們嚇跑為止。

但事到如今,同樣的危機感使得兩人不得不摒棄前嫌,團結互助。董璋率先派出使節前往成都,替自己的兒子向孟知祥的女兒求婚。這種婚姻自然是百分百與愛情無關的,對兩位家長來說,它要保障的東西比子女愛情重要多了。所以孟知祥馬上答應下來,並派副手趙季良出使梓州,正式締結了兩川同盟。

後唐長興元年二月一日,趙季良從梓州締約完畢回到成都,悄悄對孟知祥說了一段話,充分證明什麼叫作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董璋這個人貪婪、殘暴,志向很大,智商卻不高。我看我們和他的同盟不會維持太久,他終究會翻臉,成為我們西川的大患!」

當然在盟約撕毀之前,兩川同盟對雙方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孟知祥和董璋聯名上疏李嗣源,口氣也強硬了許多:「兩川軍民,聽說朝廷要在閬州建立藩鎮,在遂、閬、綿三州派駐軍隊,都感到這是朝廷對我們的不信任。因此人人憂心忡忡,軍民不安。希望朝廷能夠撤銷上述決定,將夏魯奇、李仁矩等人調回朝廷,好安撫軍心!」

李嗣源當然是下詔撫慰:你們想多了,那些完全是正常的人事調動,和你們沒關係,你們的忠誠,朝廷一直是絕對信任的!與此同時,朝廷調兵的腳步沒有停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8章 東西兩川結盟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