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安重誨大搞陰謀

第181章 安重誨大搞陰謀

李嗣源雖然對寫詩一竅不通,但對兒子文才的判定,比李從榮自己還要客觀。他說道:「以前庄宗皇帝就愛作詩。但我覺得,練武長大的武將家孩子,比不得那些書生,寫些自己不拿手的詩,白白讓人家暗地裏恥笑,你最好不要仿效。」李從榮當然是沒把父親的話當回事,這是個逆反心理很強的孩子,長輩越希望他怎樣做,他就越不肯怎樣做。

舞文弄墨並沒有讓李從榮變得溫文爾雅,相反他性情粗野,動輒對左右打罵甚至殺戮。他與大多數朝臣關係惡劣,這些做法使得他在朝野人望很低。很多大臣認為:李從榮如繼位,定是一代暴君!所以,更多人希望他的弟弟能代替他當皇位繼承人。

李嗣源的第三子李從厚,與年輕時的李嗣源長得很像,因此深得父親寵愛。李從厚是一個好脾氣的人,表現得低調內斂,謹慎孝順,敬老尊賢,在朝野的名聲比李從榮好得多。以至於李從榮的手下勸諫李從榮時,都常常說道:「您要再不好好表現,皇儲便會是李從厚了。」為了防止二哥的嫉恨,李從厚對李從榮也極為恭順,從不做違逆兄長的事,使得兩兄弟之間,在表面上關係還不壞。

對李嗣源而言,他對兩個皇子都不太滿意。李從榮過於粗暴,不孚人望固然讓他擔心,李從厚過於順從人意,缺乏主見,同樣不利於在亂世之中坐穩江山。結果李嗣源一直拖着,沒有明確誰是自己的繼承人。

於是在私下裏,李從榮、李從厚都竭盡全力討好父皇的第一重臣安重誨,希望安重誨能為自己美言助力。這樣看來,將來登位的不管是李從榮還是李從厚,都得感安重誨的恩。但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不能忽視,他就是李嗣源的養子、安重誨的眼中釘,此時官拜河中節度使的李從珂。如果**績,論在軍隊中的威望,那麼前面李嗣源所有的兒子,包括已經去世的李從審在內,都比李從珂差得遠。

在正常情況下,李嗣源有這麼多皇子在,皇位不管怎麼傳也傳不到李從珂手裏。但是,在當時不那麼正常的時候,很多不正常都可能轉化為正常。如果養子真的沒有機會當皇帝,當今天子又怎麼可能是李嗣源。萬一李從珂憑藉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如果他將來成為了新天子,對安重誨而言,肯定是一場災難!

因此,為了李嗣源一脈的皇統不受挑戰,更為保住自己在李嗣源死後的權力別不至於失去,對李從珂這個潛在的危險,應該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徹底將他解決掉!

這樣的計劃是不能讓李嗣源知道的,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這個計劃不能明目張膽地干,安重誨只能瞞着皇帝,暗中使用陰謀詭計。他從孟知祥策動毛重威兵變一事,獲得了靈感。安重誨也準備製造一次兵變,拿掉李從珂!

安重誨利用自己身居樞密,勾通內外的便利,假借皇帝的名義,下了一道密詔。他悄悄發給李從珂的手下,河中牙內指揮使楊彥溫,內容高度保密。

長興元年四月的一天,李從珂出城,到郊外馬場檢查戰馬的飼養情況。楊彥溫隨即宣佈奉旨接管河中軍政,並關閉城門,阻止節度使李從珂回城。李從珂大吃一驚,回到城下,敲打城門,叫楊彥溫出來。雖然把長官坑了,楊彥溫還是保持着禮貌,登上城樓與李從珂見面。

李從珂勃然大怒,問道:「我一向待你不薄,你為什麼要造我的反?」楊彥溫向李從珂下拜道:「我怎麼敢忘記公的大恩?只是樞密院發來詔書,命您速去洛陽朝見,由我代管河中,我只是依旨辦事。」

這個時候,李從珂身邊沒帶着幾個兵,要反攻河中有困難。而且如果這的確是天子的詔書,自己更不能公然違抗。於是,李從珂退到河中東面的虞鄉縣,派人將河中發生的突變上報朝廷,等候處置。

李嗣源收到李從珂的報告,頓時起疑,問安重誨道:「楊彥溫說他接到樞密院發出的詔書,這是怎麼回事?」安重誨面不改色心不跳,說道:「這明顯就是反賊在胡說八道,胡亂攀扯,不值一駁!我看應該馬上出兵討伐,決不能招安,助長這些叛逆的囂張氣焰!」

李嗣源雖然是一個實誠人,可又不傻。在安重誨的一再堅持下,他雖然同意出兵討伐河中叛軍,但還是留了個心眼,囑咐出征的副將葯彥稠道:「等收復河中,切不可殺死楊彥威。一定要將他活捉送到洛陽,我要親自審問。」

然而,安重誨遣人給討伐河中的主將索自通,打了相反的招呼,使李嗣源的命令變成一紙空文。索自通率領着討伐軍,用了幾天時間就攻克河中,俘虜了楊彥溫。然後他在第一時間將這大呼冤枉的叛軍首領砍頭,傳首洛陽!李嗣源見自己的旨意被公然違抗,十分憤怒,將失職的葯彥稠大罵了一頓。

當然冷靜之後的李嗣源自然清楚,這件事不能怪葯彥稠,也不能怪索自通。很明顯在他們背後,有一個比他們更重要,更有權勢的人,正在設法將自己架空!

這時,李從珂已經回到洛陽請罪。李嗣源責備了他一番之後,命他回家閉門思過,其實是讓他先避避風頭。已經取得了第一步成功的安重誨,自然要乘熱打鐵、猛追窮寇,不能輕易放過目標。要不乘機徹搬倒李從珂,那前面的勝利有什麼意義?於是,他讓兩位宰相馮道、趙鳳出面彈劾李從珂。

馮道在天成元年丁憂期滿,回到洛陽。對他印象極好的李嗣源親自提名,先任端明殿學士,在罷免了豆盧革、韋說后,與崔協一道升任同平章事。升到宰相的馮道,保持了他一貫的忠厚長者之風。有一次,李嗣源與馮道閑聊,說這幾年年景不錯,也沒有發生特別大的戰亂,天下之事總算能讓人稍稍放心了。

馮道聽罷,就給李嗣源講了個小故事,說道:「以前我在先帝幕府,受命出使中山。經過井陘口時,見道路崎嶇難行,生怕摔倒,就緊緊抓着馬轡,一步也不敢大意,終於平平安安出了谷口。等到了平地,我覺得已經安全了,就放開轡頭任意平治,結果沒跑多遠就摔了下來。我認為對治理天下者也是這個道理,千萬不能因為形勢有所好轉,就放鬆自己的警惕。」

李嗣源深以為然,又問道:「今年豐收,百姓的日子應該過得不錯吧?」剛剛從鄉間回來,並將自己家產分給鄉民的馮道,很鄭重地答道:「農民的日子很苦,遇上災年,忍飢受凍,甚至淪為餓殍;遇上豐年,谷價又會大跌,賣糧完稅,根本攢不下錢。所以不論災豐,農民的日子都不會太好。臣記得先朝進士聶夷中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詩雖然寫的並不高雅,但道盡了農家的艱辛,掌管天下之人,不能不對此有所了解!」

李嗣源聽了,感嘆良久,命人將聶夷中的詩記下來,時時念誦給自己聽。李嗣源執政時,着力整頓吏治,酌情減免稅賦,盡量節約用度,不肯發動大的戰爭等等減輕百姓負擔的做法。或多或少,都與他和馮道的這次對話有關。

不過馮道雖然是位好人,卻不是寧折不彎、錚錚鐵骨的硬漢。自從在劉守光刀下死裏逃生之後,馮道面對強權,就只會委屈求全,明哲保身。這次他接到安重誨的密囑,也不管他的要求合不合理,只知道權傾天下的安樞密,是得罪不起的!

另一位宰相趙鳳,雖然曾力勸安重誨不可殺任圜。但那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並非與安重誨有什麼矛盾。實際上,趙鳳與安重誨交往頗深,是安重誨推薦他任端明殿學士,參與撰寫詔書,長期在安重誨領導下工作。崔協死後,經安重誨推薦,趙鳳接任同平章事。因此,對於安重誨,趙鳳非常尊敬,非常維護,他要求的事,自然義不容辭。

於是,楊彥溫傳首洛陽的當天,馮道、趙鳳聯名上疏,指控河中節度使李從珂:治軍無方,釀成兵變,以致喪城失地!對於這樣嚴重的失職行為,如果不加以懲處,豈不是給其他藩鎮樹立一個極壞的榜樣?

李嗣源召見了兩位宰相,很嚴厲地對他們道:「我兒只是被奸人陷害,現在是非曲直還沒有搞清楚,你們怎麼就能把罪責都算在他的身上?天地之大,就不能給我兒留一條活路嗎!我想,奏疏上的話應該不是你們兩個人的本意吧!」馮道聽出了輕重,不敢再說了。趙鳳卻是撞了南牆也沒回頭,第二天他再上疏,請求嚴懲李從珂。結果,自然是再次被李嗣源駁回。

眼見李從珂打而不死,安重誨有些坐不住了。第三天,他顧不得避嫌,親自對李嗣源說道:「聽說馮道、趙鳳都提議要處理李從珂,我認為他們的建議是非常正當合理的。陛下既為天下之主,就應當大公至正,不能因為私情就對某些人從寬發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1章 安重誨大搞陰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