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安重榮意圖造反

第213章 安重榮意圖造反

南來的遼國使團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吃拿索要之餘,稍不如意,還會指著石敬瑭鼻子破口大罵。後晉皇帝脾氣極好,不惱不怒,總是端著笑臉賠禮道歉,盡最大可能讓契丹使者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結果遼國使臣的好心情保住了,但是與此同時,後晉皇帝在臣民中的形像又一次下跌。

形像下跌可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儘管在五代諸帝中,石敬瑭的私德算是相對較好的一個。他堅守承諾,待人較寬,慎於殺戮,不事奢華。但是天下臣民對其政策的不滿,還是在不斷積累著,使得他的統治,看起來比後唐三朝都顯得要弱勢一些。

天福三年十月,遼國派使者南來,祝賀後晉平定內亂,賜給石敬瑭一個新的光榮稱號:英武明義皇帝!石敬瑭當然不敢怠慢,趕緊派兵部尚書王權回訪遼國,代表自己叩謝父皇的大恩大德。

這位王權出身仕宦名門,從曾祖起四代為官。他本人在唐末任右補闕,梁朝的時候任御史中丞。後唐朝升任戶部尚書,後晉朝轉任兵部尚書。到此時他已是七十二歲的老翁,侍奉過六個皇室的足足十位皇帝!

王權就是一位混日子的官僚,不是什麼忠義之士。但是王權覺得,此前不管怎麼換皇帝,都是中原王朝內部的事,要是向胡人屈膝叩頭,還要被那些胡人和降胡的失節漢官們呼來喝去,那才真是斯文掃地。

接到詔書之後,王權對身邊人說道:「我都這把年紀了,怎麼能再去契丹受辱?就算違詔被治罪,我也心甘情願!」於是王權上疏稱自己病了,堅決不上路!石敬瑭大怒,斥責他道:「要是嫌路遠,朕的宰相剛剛才出使契丹回來。要是說身體不好,你不剛剛去了鳳翔嗎?」但是不管皇帝怎麼發火,王權已鐵了心,他的病情就是不見好轉,氣的石敬瑭只好將他革職了事。

但不管王權去不去,父皇的好意是必須回報的。石敬瑭只好把好脾氣的馮道找來,說道:「怎樣?能不能請馮公再辛苦一趟。」馮道當即說道:「陛下受契丹的大恩,臣受陛下的大恩。讓臣去契丹報恩,有何不可?」

文官對石敬瑭做法的心懷不滿,自然掀不起什麼大亂。武臣對其皇權的輕視,就藏着不容忽視的巨大危險。

安重榮是朔州人,從祖父起三代在沙陀軍中為將,他本人也膂力過人,善於騎射。他與石敬瑭在戰場上有過交情,曾經是石敬瑭的心腹。當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叛的時候,他就悄悄派人去聯絡當時任巡邊指揮使的安重榮,邀他加入自己的隊伍。

那時,石敬瑭還沒向契丹借兵,天下大勢看起來還是李從珂的朝廷更有優勢,故而安重榮的母親和哥哥都強烈反對安重榮加入石敬瑭叛軍。但安重榮更願相信偶像的實力,他仿照呂布玩過的遊戲,豎起一隻箭,走到一百步外,對母親說道:「石公如果能當皇帝,我當一箭射中。」果然一箭中的。然後他又豎了一隻箭,說道:「如果我能當節度使,當一箭射中。」當然又中了。

既然證明天意如此,他的母親和哥哥這才表示同意。於是安重榮率先帶所部一千餘名騎兵反叛,進入太原,成為了後晉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但是隨着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安重榮對石敬瑭漸漸失望了。

後晉王朝初定中原,石敬瑭**行賞,提拔安重榮為成德節度使,取代兵變自立的秘瓊。但是在讓安重榮出發之前,又悄悄囑咐他說道:「如果秘瓊不願意離開,以武力阻止你到任的話,我自然會另外給你安排一個藩鎮,不要輕易與他開戰,以免釀成大禍。」

安重榮一聽,感到愕然不已。他後來常常對人提起此事,並感嘆道:「就秘瓊那個乘亂搶錢,啥能耐都沒有的小毛賊,當今天子居然會怕他!以我今天將相之高位,手下統領的士民之眾多,還用得着說嗎?」

安重榮不同於多謀而不善斷的石敬瑭,他是一位簡單粗暴、善斷但從不多謀的糾糾武夫。他認為天下事,沒有什麼是一大**解決不了的。如果真的一**沒能解決,那大不了再來一**。

曾有一對夫婦到安重榮面前,狀告他們的兒子不孝。安重榮沒聽兩句,便勃然大怒道:「當兒子的人,怎麼可以不孝!」於是抽出劍遞給那人父親,讓他將兒子殺了!那父親一驚,流淚不忍動手道:「我兒子罪不至死啊!」不想,卻是那當媽的大罵當爹的沒用,搶過劍,就要去殺兒子。

安重榮非常奇怪,怎麼當媽的比當爹的還狠?再一問,原來爹是親爹,媽是后媽。安重榮怒了,頃刻間他的判決便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馬上將這后媽斥罵而出,接着一箭射殺了她!

安重榮原先以為石敬瑭英明神武,是一個天降的猛男,必能順應天命,重建太平!誰知道他當上皇帝,還要向契丹人借兵,接受契丹人的冊封,出賣中原的國土人民給異族!而且,如果只是權宜倒也罷了,得到中原了,還是對內對外都軟弱!

於是,安重榮在自己統轄的成德鎮內,處處與石敬瑭的國策反著來。朝廷對遼國的使者有多恭敬,他對遼國的使者就有多麼無禮。他每見遼使,一定用最不禮貌的坐姿破口大罵,有時甚至派騎兵截殺遼使。

不僅如此,安重榮還在私下裏資助十六州內的反契丹力量,收留不願受契丹統治而南逃的軍民。安重榮所做的事情,讓耶律德光極為憤怒,多次派人到汴梁痛罵石敬瑭道:「你這個皇帝是怎麼當的?忘恩負義不說,還有沒有一點兒孝心?」

石敬瑭自然有苦難言,他不是不想管安重榮,而是他已經管不動安重榮了。何況范延光與張從賓的叛亂雖已平定,但後晉內部不把他這個皇帝當皇帝看的藩鎮,大有人在。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其囂張跋扈,與對朝廷的不臣之心,較之安重榮甚有過之。

與安重榮不同,安從進是前任皇帝李從珂的大功臣,一開始就不是石敬瑭的人,對後晉王朝充滿了天然的不信任。為防備新朝皇帝對前朝功臣有可能的清算,坐鎮襄陽的安從進苦心經營自己的地盤。憑藉地利,他一面大量招募亡命之徒擴充軍力,一面截流南方各國送往後晉的貢賦充實自己的財力,甚至有客商途經襄陽,都被抓了壯丁,刺字當兵。

石敬瑭對安從進的做法深感憂慮,擔心遲早會引發大亂,便想試試能不能用比較溫和的手段,削弱這個危險的策源地。他派人去對安從進說道:「王建立入朝,請辭退休,現在已經回上黨老家,把平盧節度使的位子空了出來。卿如果有意,朕馬上下旨。」安從進回答道:「好啊,只要陛下把青州搬到漢水南岸來,我馬上就去上任!」

面對安從進近乎挑釁的答覆,石敬瑭害怕引發新的叛亂,只好聽之任之,不敢責備。但就是這樣,也沒有讓安從進暫停自己準備造反的腳步。他開始四面尋找盟友,試圖組建對抗朝廷的同盟。

安從進看中的第一個潛在盟友,是與其轄區相鄰的后蜀帝國。然而,此時的后蜀,根本沒有資助中原內亂、進而擴張領土的念頭。這不是因為後蜀對國土毫無興趣,而是因為它的內部正在經歷著一輪持續了很長時間的大規模權力鬥爭。富有實戰經驗的開國元勛,有的被逐步架空,有的甚至被消滅,他們留下的空位正由缺少軍事歷練的新人填補中。

創建后蜀的一代英主孟知祥,在李從珂當上皇帝的當年七月便已病逝。臨終之前,孟知祥曾召見由宰相趙季良、武信節度使李仁罕、保寧節度使趙廷隱、樞密使王處回等重臣,命他們輔助自己的太子,年僅十五歲的孟仁贊繼位。

當晚,孟知祥病死,還沒有得到主上死訊的李仁罕卻已在私第集結軍隊,似有異心。趙季良和王處回便決定暫時封鎖消息,安排佈置。在孟知祥死後的第三天,將剛改名為孟昶的孟仁贊,擁立登基,成為後蜀的第二位皇帝。

心高氣傲的李仁罕,這才發現自己被老同事們算計,錯過了最佳的奪權時機,頗為懊惱。但他還是看不起皇座上那個十五歲的大孩子,又仗着自己在後蜀諸武將中排名第一的戰功及老資格,便帶着幾分氣勢凜凜的威壓向皇帝提出,要求皇帝加授自己為判六軍諸衛事,統領全體皇家禁軍。讓忠心耿耿的老臣來保護陛下的安全,陛下是同意呢?還是不同意呢?

孟昶是孟知祥的第三子,生母為貴妃李氏。除去早夭的兄弟,孟昶其實至還有一個由李皇后所生的哥哥,論嫡、論長都比孟昶更有資格繼承孟知祥的大位。但那個人被留在中原當人質,之後便下落不明了。孟知祥來到蜀地的其他兒子,都比孟昶小。

不過,李仁罕不太了解的是,孟昶能毫無爭議地當上孟知祥的繼承人,除了排行原因外,還由於他非常聰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3章 安重榮意圖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