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安從進意圖不軌

第214章 安從進意圖不軌

在李仁罕的要挾下,孟昶批准了李仁罕的請求,任命其判六軍。但是同時他又任命后蜀軍界另一元老,與李仁罕一向不和的趙廷隱為六軍副使,以牽制李仁罕。

即便如此,為了防備李仁罕萬一發難,孟昶又馬上在皇宮新設了一支護衛親軍,號稱「殿直四番」。為了讓只服父親不服自己的諸位元老相信,新君是體恤老臣的,他們已經獲得的權力不會受到挑戰,孟昶特別挑選李仁罕的兒子李繼宏、趙季良的兒子趙元振、張業的兒子張繼昭、侯弘實的兒子侯令欽、趙廷隱的兒子趙崇韜等功臣子弟擔任殿直四番的指揮官,一時間皆大歡喜。

后蜀的昭武節度使李肇,原本對孟知祥就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此時他聽說新君即位,便按常規離開利州,前往成都朝見新君。一路上,李肇心存觀望,一路走走停停,光在漢州停留了十幾天,與親戚朋友歡宴聚會,順便探聽成都傳出的各種消息。

孟昶最初的表現讓他放心,新君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小孩子而已,對自己毫無威脅。在得意忘形之餘,李肇大搖大擺地來到成都,晉見新主孟昶,聲稱自己有足疾,所以拄著拐杖,不肯跪拜。

李肇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眼中的小孩子孟昶,向所有元老功臣們示好,顯得無害的同時,其內心卻十分清楚。元老功臣雖然強大,但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是可以被分化的。有些需要嚴加防備,儘早清除,比如現在最冒頭的李仁罕。有些可以暫時依靠或暫時利用的,比如與李仁罕不和的趙季良和趙廷隱。

孟昶不動聲色地派了一個與自己關係親密,但又不容易引人注目的醫官韓繼勛,藉著給老幹部們看病的名義,在私下穿針引線,秘密聯絡趙季良和趙廷隱,取得這一文一武兩大佬的明確支持。然後,孟昶在二趙支持下,於一日上朝時,突然逮捕了毫無防備的李仁罕,向天下公佈其謀逆罪狀,與此同時,李仁罕剛剛被升任殿直軍官的兒子李繼宏也被同時拿下,父子倆一併被誅!

還在成都的李肇突然聽到李仁罕被殺的消息,頓時大驚失色。他急忙趕來,晉見孟昶請罪。第二次見面的時候,李肇將手中的拐仗扔到了一邊,頭叩得又響又標準!公的足疾好得這麼快!孟昶的左右彈劾李肇:對君上倨慢無禮,其罪當誅!

但是孟昶很明智,知道過猶不及,下詔說鑒於李肇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就不再用昭武節度使的繁重工作來辛苦老臣。任命了他一個沒有實際工作的高官太子少傅,全家搬到成都旁邊的邛州養老。就這樣,又一個可能潛在的危險被孟昶清除。

雖然相較之下,二趙比較忠誠,李仁罕比較跋扈。但是讓一派重臣獨大,顯然不符合平衡原則。所以,孟昶又不計前嫌地優待了李仁罕的外甥,另一員大將張業。張業雖然是李仁罕的至親,但確實沒有參與謀逆。孟昶便提升張業為武信節度使兼同平章事,讓他重新整合被大大削弱之後,危險性沒那麼大的李仁罕派系,以便平衡趙季良和趙廷隱在朝中的影響力。

對趙季良和趙廷隱兩位大功臣,孟昶表現的雖極為尊敬。但對於能夠減輕二人工作負擔的機會,也從不放過。趙季良是聰明的一代賢臣,看出新主想幹什麼。於是主動請求,將由自己獨掌的三司,也就是戶部、鹽鐵、度支,大權分攤給孟昶提拔的另兩位新宰相張業、毋昭裔。

其中戶部掌管國家稅收收入,鹽鐵掌管國家專賣的收入,度支掌管國庫的支出,三司合起來就是國家的財政權。

孟昶順水推舟,讓趙季良繼續管理戶部,讓毋昭裔判鹽鐵,張業判度支,實現了財政的三權分立。

對於趙廷隱,孟昶將其尊為太傅。每遇國有大事,孟昶都會親自到趙廷隱府上徵求老將的意見。但換句話說,如果國家沒遇上大事的話,老將軍也就不必太辛苦了。

後來,等趙季良病逝,孟昶又遂步設計除掉了張業,罷免了王處回,安排趙廷隱退休,將元老功臣們的權力全部收回到自己手中,再分配給自己提拔的新人。孟昶的整個重新集權的過程長達十五年,其間竟沒有發生一次大的變亂,手腕可以說是極其高明。

不過在安從進向後蜀請求結盟反晉的時候,這個進程才進行了不到一半。對於此刻的孟昶而言,當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後晉作戰,且不說勝負難料,就算勝了,難道讓趙廷隱、張業這些人再建大功?那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於是,孟昶以出川的路途遙遠而險峻,無法保障軍隊供給為由,拒絕了安從進的結盟請求。安從進不肯就此罷手。拉不到大的外援,那就拉個小一點的,他再派使者到江陵,請求與南平王高從誨聯手。安從進認為這麼做是有道理的,因為此前高從誨曾主動派人來襄陽,與他有過私下聯絡,還拍過胸膛說過有道是遠親不如近鄰,你有事儘管說,咱倆誰跟誰?

但這位兵微將寡的近鄰,一看安從進送來的密信,不禁大吃一驚,咱說的有事裏邊可不包括這種要命的事,這不是給自己招禍嗎?何況南平剛剛才與後晉強化過雙邊關係。

不久前,石敬瑭曾派翰林學士陶谷出使南平,給高從誨祝賀生辰。高從誨在長江邊上的望沙樓上宴請後晉使臣。同時他舉行了一次水上閱兵,讓南平的戰船都駛到樓下,排成戰陣,請陶谷觀看。他暗示咱南平雖小,還是有些武力的。當然,暗示不能讓大國理解為示威,要不然真引來討伐,會讓小小的南平國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高從誨又解釋道:「江南和蜀地一直不肯向大國臣服,我很義憤填膺,故而在此整修武備,就是為了在大囯興師的那一天,出兵助戰。」

陶谷回報石敬瑭,石敬瑭裝作對高從誨的「忠貞」深信不疑,大喜,賞賜南平王盔甲一百套、戰馬一百匹。高從誨也進貢金器一百兩,御衣錦緞一百五十匹,白銀五百兩,還有白龍腦香、金花手劍等回禮謝恩。此時後晉與南平的關係,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十分融洽的。

此次出訪的後晉使臣陶谷,其實原姓唐,字秀實,是邠州新平縣人。他雖早年喪父,但是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十幾歲時已以文章知名,自負甚高,對功名富貴充滿了渴望。後晉建立之後,因為新皇帝叫石敬瑭,其中「瑭」字與其姓氏「唐」同音,雖然按常理這不用避諱,但為了最大限度避開有可能阻礙自己仕途的隱患,他拋棄了自己的祖姓,改名陶谷。

然後,改了名的陶谷主動寫信給當朝宰相李崧,自我推薦。李崧發現這個年輕人很有才華,也願意當伯樂,就將其提拔為集賢校理,官雖然不算大,但容易接近高層。同時,李崧還常常向石敬瑭提起這個很有前途的新人,使其在皇帝心中留了一個好印象。陶谷遇上他的貴人李崧,從此走上人生的快車道。

南平王高從誨雖然並不是什麼至誠君子,但人家賴也就是賴點兒小錢,絕不敢拿自己小命開玩笑。權衡利弊之後,高從誨認為安從進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接近於零,於是寫信給安從進,幫他分析天下大勢,力勸其不要造反,尤其是不要把南平拖下水。

安從進大怒,那姓孟的叫不動到也罷了,反正我和他原本也沒交情。但是你姓高的可和我拍過胸脯的,怎麼一到關鍵時候也掉鏈子?一怒之下,安從進上奏石敬瑭,反過來誣告高從誨企圖背叛大晉!

高從誨與安從進的兄弟情就這樣走到了頭,也將安從進企圖謀反的事密奏後晉,並表示:如果朝廷要討伐叛徒,南平願出兵相助!

如果說,石敬瑭對安重榮的再三寬容,還可以說成是厚待有功之臣,那麼像安從進這種對後晉朝毫無寸功的大刺頭,行事如此囂張,意圖謀反的證據又已經如此確鑿,是不是該到重拳出擊,修理修理他的時候了?

然而,既使收到高從誨的密奏,石敬瑭依然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他對安從進的策略,仍然是執行了多年的姑息養奸的方式。難道皇帝不知道應該防患於未然?非要等到叛亂髮生才想起動手嗎?當然不是這樣的。石敬瑭的智商雖然不高但以至於很低,在桑維翰等智謀之士的輔佐下,石敬瑭做出的各項決策、選擇,如果站在他自身的立場,一般還是算得上最優的。

石敬瑭之所以一直有意無意地縱容安重榮與安從進,既是因為後晉朝得國不正,對外軟弱,導致軟實力偏弱,不敢輕易對藩鎮用強。更是因為在他眼中,還有一個比二安更具危險性的藩鎮大帥,需要優先對付。而那個人就是在平定范延光之亂中,為後晉朝立下大功的楊光遠。

早在討伐軍仍在圍攻廣晉,范延光尚未開城投降之時,石敬瑭就已經從楊光遠的一些作為中嗅到了讓人不安的痕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4章 安從進意圖不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