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柴榮勤政治天下

第257章 柴榮勤政治天下

話說柴榮率軍回到京城之後,立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后,備禮冊命。柴榮於是進封符彥卿為太傅,改封為魏王。郭從義兼任中書令,劉詞鎮守長安,王彥超鎮守許州,與潞州節度使李筠一起,兼任侍中。李重進鎮守宋州,加同平章事銜,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張永德加封檢校太傅,兼滑州節度使;葯元福鎮守陝州,白重贊鎮守河陽,加檢校太尉。韓通鎮守曹州,加檢校太傅。這這些人都算上從征有功,所以遷官加爵。

高平一戰,周軍殺退了強敵,不算是無功。但是後來進攻太原,卻是有損無益。周主柴榮耗費了無數糧餉,結果是空手而歸。此後,柴榮連日視朝,政無大小,都由他親自決斷。

文武百官只是從他那裏接受成命,就可以了。河南府推官高錫上書勸諫,勸說柴榮道:「天下四海之廣大,日常政務之繁多,即使是唐堯、虞舜也不能獨自治理,必定要選擇賢人來任用他們。如今陛下全部親自處理,但天下人並不認為陛下聰明智慧足以兼負百官的重任。卻都說陛下狹隘多疑,全不相信朝廷群臣!

陛下不如選擇能夠知人善任、公正無私的人作為宰相,選擇能夠愛護百姓、善理訴訟的人作為州守縣令,委派能夠增加財富、豐衣足食人掌管金銀糧食,委派能夠推究實情、遵守法制的人掌管刑法監獄。

那麼陛下只須在朝廷垂衣拱手,根據他們的功過而進行賞罰,天下何愁不能太平!何必降低國君的尊嚴,而代替臣子的職責。枉屈高貴的地位,親理低賤的事務。這不是丟失為政的根本了嗎?」柴榮卻不肯聽從。

當初,宮禁挑選警衛士兵,只是歷朝相承,只求息事寧人,不想檢查挑選,恐怕傷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佔據多數。但他們又都驕橫傲慢,不聽命令,實際無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敵,這些人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之所以喪失國家,也大多由於這個原因。

柴榮通過高平一戰,知道了它的弊端。一日對侍從大臣說道:「大凡軍隊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個農夫也未必能供養得起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怎麼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養活這批無用的東西!況且勇健懦弱不加區分,用什麼去激勵士眾!朕只有檢查諸軍,留強汰弱,方能振作軍心,以免重蹈覆轍!」侍臣們都大力贊成,於是命殿前都虞侯趙匡胤,大閱軍士。

柴榮同時命令各軍嚴格檢查、挑選兵員,精銳的提升到上軍,瘦弱的逐出軍隊。又因為強健勇猛的戰士大多被藩鎮所收養,於是下詔徵募天下壯士,全部遣送到京城。柴榮命令趙匡胤挑選其中最好的組成殿前諸班,其餘騎兵、步兵各軍,分別命令將帥挑選士兵。由此士兵精幹強壯,近代以來沒有比得過的。後來柴榮征伐四方,所到之處頻傳捷報,就是他挑選兵員的功效!

柴榮親自理政后,賞罰分明,各鎮無不敬畏。河西節度使申師厚沒有等到詔令,擅自離棄鎮所,進京入朝,安排他的兒子作為留後。柴榮得知,當面斥責,直接免去了他的節度使之職,改為東宮率府副率。

柴榮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范質為司徒,又任命樞密直學士、工部侍郎景范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樞密使、負平章事鄭仁誨加官兼任侍中,任命樞密副使魏仁浦為樞密使。范質既已擔任了司徒,原司徒竇貞固便回歸了洛陽老家,當地的府縣都按平民看待他,賦稅徭役全不減免。竇貞固向留守向訓訴說,向訓卻根本不不予理睬,竇貞固也無可奈何。

柴榮與劉崇在高平大戰的時候,曾經命令前澤州刺史李彥崇領兵扼守江嶺,阻斷劉崇的歸路。但是李彥崇聽說樊愛能向南逃跑,便領兵撤退。後來,劉崇果然從這條路逃跑離去。柴榮回京之後,立刻貶李彥崇為率府副率。

當初,後周太祖郭威因為建雄節度使王晏有抵抗北漢軍隊的功勞,王宴的故鄉在滕縣,於是調任王晏為武寧節度使。王晏年輕時曾經做過強盜,到達鎮所,他便召集所有舊日同黨,贈送金錢絹帛、鞍子馬匹,對他們說道:「我們家鄉素來以強盜多出名,從前和諸位都曾經干過,料想後來的強盜沒有能勝過諸位的。諸位替我告訴其他強盜,讓他們不要再干,再乾的人我必定滅他的家族。」於是全境強盜絕跡。於是徐州人請求為王晏樹立衣錦碑,柴榮也慷慨准許。

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因交納藁稅時,場院的官吏侵擾百姓,多取「耗余」而被定罪。柴榮大怒,賜他自殺。有關官員奏稱孟漢卿的罪還不至於死,柴榮說道:「朕知道這些,只不過想是藉此,以告戒眾人罷了!」孟漢卿最終被殺,其他大臣和武將頓時大為收斂。

柴榮又對侍從大臣說道:「各道的盜賊很多,討伐搜捕終究不能絕跡,這是由於歷朝都是另外命令使臣巡視檢查,致使藩鎮主帥和州守縣令都不肯再努力。應該全部召回使臣,專門委託藩鎮節度使、州守縣令,責成他們肅清盜賊。」眾臣都深以為然,當即實施。此後,搜捕盜賊的責任主要轉到了各地藩鎮州縣。

再說黃河從楊劉至博州有一百二十里,連年在東面沖潰堤防,分成兩個支流,匯合為巨大湖澤,河水瀰漫達數百里。黃河又向東北沖毀古堤而流出,灌淹齊、棣、淄各州,直至海邊,漂流淹沒百姓田地房屋不可勝計。流民們只好採集茭白稗子、捕撈魚蝦來充食,朝廷屢次派遣使者沒能堵塞住。柴榮得知情形之後,派遣李谷到澶州、鄆州、齊州檢查監督堤防決口的堵塞。接着徵發了役徒六萬,三十天完工。

因為漕運自從後晉、後漢以來不給「斗耗」,負責運送的官吏不少因為損耗,造成糧食虧欠,而抵了死罪。柴榮知道其中的弊端之後,下詔命令從今開始每斛糧食給損耗一斗。柴榮又命令翰林學士、門下和中書兩省官員薦舉縣令、錄事參軍人選。授官之日,同時記下薦舉人的姓名,倘若被薦人貪婪、污穢敗壞公務,薦舉人一併連同坐罪。

這年冬季,北漢主劉崇憂憤成疾,將國家大事全部委託給他的兒子侍衛都指揮使劉承鈞。不久,劉崇去世,北漢派遣使者向遼國報喪。遼國派遣驃騎大將軍、知內侍省事劉承訓冊立劉承鈞為皇帝,劉承鈞於是改名為劉鈞。劉鈞生性孝順謹慎,繼承皇位之後,勤理朝政,愛護百姓,禮賢下士,境內基本平安。他每次向遼主上表自稱為「男」,遼主回賜詔書,叫他「兒皇帝」。

劉鈞在太原創立七廟,尊劉崇為世祖,改年號為天會,又向遼國請求派兵替他報仇雪恨。遼主於是派遣高勛為大將,率兵來助劉鈞。劉鈞即令部將李存瑰與高勛攻上黨,結果久攻不下,只得撤軍。

此時,已是顯德二年,柴榮仍用舊時年號,不再改元。忽然聽說夏州節度使李彝興,不肯聽從朝廷的命令,拒絕接納後周的使者。原來李彝興是因為折德也當了節度使,與自己地位相同,感到羞恥,便阻塞道路不與後周互通使者。

柴榮得到稟告,便和宰相商量。宰相答道:「夏州是邊關重鎮,朝廷歷來格外從寬優待。府州地方偏僻狹小,利害得失不關輕重,暫且應該安撫李彝興,可以保全大局。」柴榮說道:「折德多年以來,盡忠報國,努力作戰來抵禦北漢劉氏,怎麼能一下子拋棄他呢!況且夏州只出產羊馬,交易其他百貨,全部仰仗中原。我如果斷絕和他的關係,他還能有什麼作為!」於是派遣供奉官齊藏珍帶着詔書責問李彝興,李彝興驚惶恐懼,連忙認罪道歉。

再說遼國從後晉、後漢以來,頻繁地侵犯河北地區。輕騎兵長驅直入,沒有任何屏障的阻隔。郊區野外的農民,經常陷入燒殺搶掠的困境。向朝廷陳述政見的人說深州、冀州之間有胡盧河,綿延橫亘幾百里,可以疏通河道來阻截契丹騎兵的橫衝直撞。

於是柴榮令忠武節度使王彥超、彰信節度使韓通率領士兵、民夫疏通胡盧河,在李晏口築城,留駐軍隊守衛。又召見德州刺史張藏英,詢問邊疆防備的對策,張藏英具體陳說地理形勢、軍事要塞,請求部署戍邊軍隊,招募邊疆百姓中矯健勇猛的,多給軍餉,自己請求率領他們,隨時根據情況征討攻擊契丹騎兵。

柴榮大喜道:「卿熟知地勢,盡心規畫,定能為朕控御邊疆。朕准卿所請,可前去調度,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柴榮當即任命張藏英為沿邊巡檢招收都指揮使。張藏英赴任幾個月,招募到一千多人。王彥超等巡視疏通河道的工程,曾被遼國軍隊包圍。張藏英帶領所招募的士兵馳馬出擊,大敗敵軍。

從此遼國的軍隊不敢再過胡盧河,胡盧河以南的百姓開始得到休養生息。於是朝廷改大堰口為大宴口,號屯軍為靜安軍,即令張藏英為靜安軍節度使。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7章 柴榮勤政治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