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王欽若入朝為相

第312章 王欽若入朝為相

王欽若從前入朝的時候,都會預備好幾本不同內容的奏章,然後根據趙恆的意旨,拿出符合趙恆意思的奏章,其他的就藏在懷裏帶回。樞密副使馬知節一向嫉恨王欽若,曾經在趙恆面前,對王欽若說道:「你懷中的其他奏章,為什麼不拿出來呈閱?」王欽若聽了,自然大驚失色,說馬知節誣陷他,馬知節也是抗爭不屈。兩人因此結下嫌隙,經常在趙恆面前爭吵。

馬知節字子元,是幽州薊縣人,江州防禦使馬全義之子。馬知節八歲時,馬全義因病去世。馬知節自幼孤苦,後來因父親的恩蔭被補授為供奉官,被賜名為知節。馬知節十八歲時,奉命於彭州監兵。他嚴厲監視眾兵,大家像敬畏老將那樣敬畏他。後來他又監潭州兵,當時何承矩任守臣,以文雅整飭吏治。馬知節仰慕何承矩的處事,開始折節讀書。

雍熙年間,馬知節出任博州監軍。雍熙三年,遼軍大舉入侵,在君子館之戰中擊敗了宋軍。在此之前,馬知節修治城池修補戰具,儲積糧草,官吏百姓認為他是多此一舉。不久,遼軍果然到來,因為馬知節有準備,只得避開而去。

朝廷要調發河南十三州的百姓運輸糧餉,河北轉運使樊知古剛好到定遠軍商議事情,馬知節道:「軍少粟多,除去腐爛的粟米,還可得十分之六七。」樊知古同意,果然獲得粟米五十萬斛,分發給各駐屯大軍,省卻了河南的工役。當時百姓為了躲避敵人而進城,有士兵趁機盜竊婦女首飾,護軍只是將其鞭笞遣走。馬知節說道:「百姓躲避外患而來,反而遭受內寇之禍,這樣可以寬恕,那麼何以整肅其他的違紀軍士呢?」即刻將這些軍士處死。

青城王小波、李順等造反,趙光義命馬知節與宦官王繼恩共同討伐。王繼恩依仗權勢,放任行事,厭惡馬知節不肯依附自己,派他去守彭州,只交給他三百名弱卒。馬知節屢次請求增加兵員,沒得到同意。李順率十多萬人攻打彭州,馬知節率部從清晨到黃昏,士兵大多死亡。他感慨地嘆息說道:「死於賊人手裏,不是勇士。」就拿着長矛突圍而出。

將近天亮,援兵來到,他又吶喊入城,敵軍於是潰退。趙光義聽說后,感嘆地說道:「賊眾我寡,馬知節不容易抵擋。」於是加封他為益、漢九州都巡檢使,升忍內園使。恰逢韓景祐部將劉旰脅迫官兵作亂,接連攻佔州縣,人數超過二千。馬知節率領三百軍隊,追到蜀州,與之戰鬥,劉旰逃往邛州。

馬知節說道:「賊人攻破邛州,必定乘勝渡江逼迫我軍。如果等到休息之後再戰,官軍雖然是賊人的兩倍,追擊它也勞累,不如趁其困敝加緊攻擊,這樣必然擊破它。」於是出發。官軍在方井鎮停留,與劉旰遭遇,殺得賊人無人倖存。

咸平初年,擔任秦州知州。秦州曾把羌人酋長支屬二十多人為人質,超過二十四年。馬知節道:「羌人也是人,難道不想回家?」將其全部遣回。羌人感激,自此以後,不再進犯邊塞。當時秦州有銀礦,年代久遠礦物竭盡,但稅額沒有廢除,負責的官吏破產,不足以償還這筆稅額。馬知節請求朝廷免除稅額,三上奏章,才得到允許。

馬知節後來升任西上閤門使、知益州兼本路轉運使。從乾德年間以後,每年漕運蜀州物資,動輒超過萬計。當時征籍富民負責船運,因漕船沉沒而破產的人很多。馬知節請求代督漕運以便察看實地而考核漕事,從此蜀人賴以免去禍患。

其後,馬知節移知延州兼鄜延駐泊部署。邊敵將到,正好是元宵節,他就命令張燈啟關,接連幾晚宴飲歡樂,敵人不能探知底細,就此退去。恰逢知鎮州程德玄政事弛廢,趙恆於是調馬知節接任。朝廷詔令調發澶、魏六州糧食輸往定武,當時軍隊交戰於邊境上,馬知節說道:「糧食到來,這是資助盜竊。」令船車到地方收取,敵人無所得而逃走。

趙恆在澶淵時,大將王超擁重兵屯駐真定,逗留不前。馬知節移書譴責,王超才出兵,還是以中渡無橋為借口。馬知節預先準備渡河的材料,一晚而完成,王超只得率軍前進。不久,他被授為東上閤門使、樞密都承旨,升任簽書樞密院事。

澶淵之盟簽訂后,天下平安無事,大臣言符瑞吉祥之事,馬知節不以為然,說道:「天下雖然安定,但不可忘戰去兵。」自己陳述年紀未衰,五七年間還可以被使喚,如果邊地有警,願意參預行動,只要得到副都部署名及幾匹良馬、一隊輕便部隊就足夠了。趙恆表示肯定,命令製造鋼鐵鎖子甲賜給他。

後來他升任宣徽北院使,加兼樞密副使。馬知節厭惡樞密使王欽若的為人,遇事敢於直言,從未不屈服。每次在朝廷議事,得知王欽若不公正,就當面辱罵。

馬知節見到王旦,依然恨恨地說道:「本來想用笏打死這奸賊,只是怕驚動了皇上,才不敢妄行。此賊不去,朝廷沒有寧日。」趙恆因為兩人時常爭執,索性把兩人一起罷免。王欽若出了樞密院,馬知節調任彰德留後。

因為王旦免相,趙恆又念及王欽若,仍拜他為樞密使,進任同平章事。王欽若貌狀短小,項上有附瘤,被人稱為癯相,他卻對人說道:「因為王旦,我遲了十年為相。」王旦聽說王欽若入相,更加悔憤,病情加劇。趙恆遣使詢問,每日有三四次。有時親自臨問,動手調葯。

王旦沒有什麼奏對,只說辜負了陛下之恩。等到彌留時,邀楊億入室,托他寫遺表,說道:「我忝為宰輔,抱歉甚多。表中止敘我生平遭遇,感謝隆恩,請皇上日親庶政,進賢黜佞,可少減焦勞,切不可為子弟求官。君是我多年好友,所以托辦此事。」

楊億按照他的意思寫好,請王旦自閱。王旦還是改了幾句,並召子弟等囑咐道:「我家世清白,你們不要遺忘!此後要保持儉素,共保門楣,我自問尚無大過。只是天書虛妄,我不能諫阻,卻有愧疚,死後可削髮披緇,依僧道例殮葬,或許可以面對我的祖考。」說完,閉目而死。

原來王旦父欽王祐,曾事太祖、太宗,為兵部侍郎,平生頗有積德。他曾經在庭中種下三棵槐樹,並說後世子孫,應作三公,故王氏稱為三槐堂。王旦後來果然貴為宰相,應了此話。家人因為王旦有遺囑,就想立即遵行,楊億以為不可。遺表上聞,趙恆臨喪哀悼,追贈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停朝三日。

再說王欽若入相之後,毫無建樹,只是奉祀神仙,引用奸佞之人。王曾也被他進了讒言,外放出忍應天府。次年春天,西京謠言忽起,說有妖物像一頂帽子,夜間飛入人家,又變作犬狼的模樣,經常傷人。百姓們頓時惶恐不已,夜夜閉戶深居,拿着兵器自衛。

謠言漸漸傳到京城,全城也喧嘩到天明。趙恆於是下詔懸賞捉妖,漸漸傳到南京。王曾下令夜間大開府門,如果有人敢說妖物,立刻抓捕治罪,妖物最終沒有到來,民居也得以安寧。

趙恆見皇子漸漸長大,自己又經常得病,於是立皇子趙受益為太子,改名為趙禎,大赦天下。這年十月,參知政事張知白,又被王欽若所排擠,出任天雄軍。次年永興軍巡檢朱能,秘密勾結內侍周懷政,偽造了一份天書,偷偷放在乾佑山。

當時寇準剛剛任永興判官,因為朱能一向沒有依附自己,於是寇準把偽書上奏,說奸臣妄誕,熒惑聖聰。知河陽軍孫奭,也請速斬朱能,以謝天下,但是兩疏都沒有得到回復,反而召寇準回京。

寇準奉詔即回,有門生勸說道:「先生如果到了河陽,就稱病不去,請求外任,這才是上策。如果入朝覲見,就面奏乾佑天書,不能當真,這是中策。如果再入中書,自墜志節,恐怕就是下策了。」

寇準不以為然,依然入朝朝見。可巧這時商州抓到一個道士譙天易,自稱能驅遺六丁六甲各神。王欽若因為與他往來很密,以致被免去相職。寇準受命代任,用丁謂為參知政事。寇準素一向和丁謂交情不錯,曾經說丁謂有才。雖然他也略知丁謂是姦邪之人,但依然有些交往。

寇準與向敏中,都加授右僕射。寇準一向生活豪侈,賀客甚多。寇準平時喜歡聽歌,酒余茶后,經常叫歌女唱歌排憂解悶。有一次,一個妙齡歌女來相府清唱,寇準見她面目姣好,歌聲圓潤,一時興起,就賞了她一匹綾緞。想不到歌女嫌賞賜少,一臉不高興。

當時寇準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見到這個情形很是氣憤,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熒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寇準讀了蒨桃的詩,很是感動。默默想道:蒨桃說的對,這一匹一匹的綾緞,都來之不易,隨心所欲揮霍不應該,這才改了,從此以後保持勤儉樸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2章 王欽若入朝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