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寇準病死於雷州

第317章 寇準病死於雷州

再說丁謂被貶去崖州的時候,要經過雷州。寇準派人送了一隻蒸羊,作為贈品。寇準含冤負屈離開道州,到雷州赴任。到任之後,卻連像樣的住房也沒有,當地官員、百姓素來仰慕寇準的為人,於是主動替他蓋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了少數政務之外,主要是讀經釋書,閑暇時寫字、會友。每逢客人來到,寇準笑臉相迎,毫無權貴大官樣子。

寇準在被貶雷州期間,傳播中原文化,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州音,促進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促進經濟發展。他還向群眾解說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文學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對雷州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丁謂道謝后,想見寇準一面,寇準推辭不見。寇準的家僮想刺殺丁謂報仇,寇準不肯答應,關閉府門,讓家僮們一起飲酒賭博,等丁謂去遠了才停下來。有人因為此事,寫了一首詩道:「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次年,寇準專任衡州司馬,還沒有赴任,忽患重病。他遣人至洛中取來通天犀帶,沐浴更衣,穿戴整齊,向北而拜,然後叫僕役擦乾淨卧具,就榻而思。這通天犀帶是趙光義所賜,夜間有光,被稱為至寶,寇準因此想用於殮葬。

寇準年輕時曾寫詩道:「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沒想到這首詩中的句子便「一語成讖」了。因為寇準死於被貶地,就是離海岸只有十里遠的雷州,而家鄉確實遠離他山萬重,路萬里。

寇準死後,雷州百姓護送寇準靈樞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大作,驟雨滂沱。大家無法北上,只好停下來,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沖走,大家就在靈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過天晴的時候,護棺之竹竟然長出新芽。為了悼念這位賢相,於是把此渡命名為「寇竹渡」。

寇準少年富貴,喜歡豪華奢侈,經常帶妓飲酒,不拘小節。有一個小妾蒨桃,以能寫詩出名。寇準死後十一年,才奉詔復官,賜謚忠愍。丁謂在崖州三年,轉任雷州,後來又轉到道州。以秘書監的職務退休,病死光州。朝廷還賜錢十萬,絹百匹。

乾興元年十月,趙禎葬趙恆於永定陵,用天書殉葬,廟號真宗。次年改元天聖,趙恆罷錢惟演為保大節度使,知河南府,馮拯也因病免職。趙禎又召王欽若進京,擔任同平章事。王欽若復相兩年,毫無建樹,只是上奏道:「皇上初政,用人當循資格,不應該胡亂升職」。他還編成一幅官次圖,獻入宮廷,便算盡職,不久病死。

趙禎後來對輔臣說道:「朕觀王欽若的所為,實在是一個姦邪之人。」王曾答道:「誠如聖諭。」趙恆於是擢升參政張智為同平章事,召知河陽軍張旻為樞密使。從前劉太后貧窮之時,曾經寄寓在張旻家。張旻待她甚厚,因此才得到了這個任命。樞密副使晏殊卻上奏道:「張旻沒有什麼功績,不堪重任」,大拂了太后本意。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晏殊從小聰明好學,五歲就能寫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次年,十四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色毫不膽怯,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趙恆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他的真誠與才華更是受到趙恆的讚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

大中祥符元年,任光祿寺丞。父親去世,他回到臨川服喪。服喪期沒有滿,就被召回任職,跟從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編修寶訓,做了同判太常禮院。不久,母親去世,他請求等服期結束后,再擔任官職。皇上沒有允許。皇上每次向晏殊詢問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后,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皇上對他的謹慎嚴密,非常欣賞。

乾興元年,年僅十二歲的趙禎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

晏殊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各擇勝景之處宴飲,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於市樓酒館,都大設帷帳提供宴飲遊樂的方便。晏殊當時很窮,沒錢出門遊玩宴飲,就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

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御點晏殊上任。執政大臣不知為什麼皇上選中宴殊,轉天上朝復命,皇上說道:「聽說館閣大臣們都嬉遊宴飲,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的人,正可教太子讀書。」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聖的機會,皇帝當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說「為臣我並非不喜歡宴遊玩樂,只是家裏貧窮沒有錢出去玩。臣如果有錢,也會去宴飲,只是因為沒錢出不了門。」皇上因此更欣賞他的誠實,懂得侍奉君王的大體,眷寵日深。

後來晏殊從幸玉清昭,家人持笏遲來。宴殊接笏之後,怒打家人,以致折斷了笏齒。劉太后就以此為借口,把宴殊外放擔任宣州知府。劉太后令學士夏竦繼任。

夏竦從四年時開始讀書,年少時就很有才華,超邁不群,出類拔萃,寫詩作賦,非常敏捷。十二歲時,夏竦作《放宮人賦》,援筆立成,而且賦也做得好。夏竦十七歲的時候,隨父在通州狼山,作《渡口》詩:「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猶喜夕陽天。殘雲右倚維揚樹,遠水南回建鄴船。山引亂猿啼古寺,電驅甘雨過閑田。季鷹死後無歸客,江上鱸魚不值錢。」王辟之稱讚道:以後的題詩,沒有超過他的。

景德元年,遼國入侵中原。夏竦的父親夏承皓率領宋兵抄近路前往抵抗,晚上與遼國軍隊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領宋兵,向遼國軍隊發起攻擊。在戰鬥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傷,死於戰場。朝廷撫恤夏承皓家屬,賞夏竦一個名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

一天,夏竦拿着他創作的詩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左等右等,終於看見宰相李沆一隊人馬退朝往回走,於是攔住宰相李沆的馬頭,躬身拜下,將詩集恭恭敬敬地獻給李沆。李沆讀到詩中的「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很讚賞,繼續看下去,都是好詩句。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將夏竦的詩集呈給趙恆看,並說夏竦父死家貧,請給他換個文職。趙恆就任命夏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

景德年間,夏竦應試賢良方正科,對策廷下。剛出殿門,翰林待讀學士楊徽之看他年輕且詩文小有名氣,於是上前對夏竦說道:「老夫它則不知,唯喜吟詠,願丐賢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並掏出吳綾手巾攤展在夏竦面前,夏竦乘興題詩一首:「簾內袞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動龍蛇。縱橫落筆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楊徽之一看,點頭稱讚道:「真宰相器也!」

夏竦的詩很有名氣,為人看重。江休復說道:「夏英公少年作詩,語意驚人,有『野花無主傍人行』之句。」又說:「江州琵琶亭詩板甚多,李卿孫惟留夏英公詩:『年光過眼如車轂,職事羈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須涕淚滿青衫。』」

大中祥符年間,夏竦任玉清昭應宮判官,丁謂任玉清昭應宮使,是夏竦的上司。一天,丁謂在齋廳宴請官僚,當時有雜技表演助興。丁謂於是對夏竦說道:以前沒有詠雜技的詩,你可做一篇。他即席吟詩道:「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旁人冷眼看。」丁謂一聽,知道夏竦是在諷刺他,氣得臉都白了。

大中祥符年間,丁謂擔任參知政事,請大治城西炮場,釃金水,作後土祠。三司使林特提出在上林苑中修建復道,用來連接玉清昭應宮。發遠使李溥提出將海上巨石,搬運到會靈觀池中建三神山。朝廷群臣都迎合趙恆皇帝講符瑞、神仙,沒人提出異議。只有時任戶部員外郎的夏竦上疏反對,他認為這些工程過於闊遠,並不是秉承上天之意,阻止了這項耗費巨資的工程實施。

天禧元年十二月,夏竦被調任黃州知府。龐籍是他在黃州的下屬,官任司理參軍,夏竦對他異禮優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7章 寇準病死於雷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