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包大人剛直不阿

第340章 包大人剛直不阿

范仲淹任饒州知州的時候,官妓中有一位小歌妓,范仲淹非常喜歡。後來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因這位小歌妓年紀太小,不便攜行,就給他的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詩。他在詩中說道:「慶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開。年年長有別離恨,已托東風乾當來。」魏介心領神會,就把這位小歌妓買下,轉送給了范仲淹。范仲淹曾以胭脂寄給她,題詩「江南有美人,別後常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可見范仲淹也是性情中人。

范仲淹憂國憂民,不貪圖榮華富貴,經常慷慨直言,結果三次被貶。范仲淹因進諫劉太后,還政給趙禎,第一次被貶。趙禎廢郭皇后的時候,范仲淹上奏反對,第二次被貶。范仲淹上《百官圖》彈劾宰相,第三次被貶。他第一次被貶,人稱他為「極光」,第二次稱他為「愈光」,第三次稱他為「尤光」。

趙禎既然罷免了陳執中,當然要另外挑選人來當宰相。這時樞密直學士王素因別的事情來奏報,他說完之後,趙禎說道:「你是故已故宰相王旦兒子,和朕算是世交故舊,不是他人可比,朕所以與你商量。現在要選擇宰相人選,你認為誰可勝任?」

王素答道:「只要是宦官宮妾們不知姓名的人,便可擔任。」趙禎說道:「據你所說,只有富弼一人。」王素拜賀道:「臣慶陛下得到合適的人了。」趙禎又問文彥博如何,王素回答說他也是一個宰相之才。趙禎於是下詔召二人進朝,並授他們同平章事,士大夫都額手稱慶。

過了至和二年,改稱嘉祐元年,趙禎到大慶殿上朝,忽然得病。文彥博因此趁機請立儲君,趙禎含糊答應。一個月後,趙禎病癒,親御延和殿。只是立儲一事,又被擱置。知諫院范鎮,多次請求立太子,竟被罷職。學士歐陽修、知制誥吳奎等上奏力請,也沒得到回應。殿中侍御史包拯也上疏進諫,說得非常懇切。趙禎也把他調出,權知開封府。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他生於咸平二年,於天聖五年考中進士,被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知縣。因為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於是被改授和州監稅。父母不想他離開,包拯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

二十三歲時,包拯受到出知廬州的劉筠嘉許,聲名大盛。家鄉有一豪富之家曾邀請他赴宴敘談,一位李姓同學欣然欲往,包拯卻嚴肅地道:「他是一個富人,我們將來或許會當鄉郡的官員。現在如果隨意和他結交,將來可能會被他連累。」他為官之前,就確立了不徇私情的志向。

父母去世后,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知縣。在這裏,包拯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

一日,一個農夫到縣衙,狀告歹徒割去了他家耕牛的舌頭,請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無利可圖,所以包拯推斷此事必是仇家的報復。包拯將計就計,對農夫道:「牛的舌頭已被割去,不能復活,你速回去,乾脆烹宰了這頭牛,免得不值一錢!」農夫說道:「小民是來追究割牛舌的人。」

包拯佯裝大怒道:「一個牛舌,值得甚什麼,你也要來告刁狀,快快出去!」農夫只得忍氣吞聲回去,把牛殺了,賣肉換錢。不久,有人來告農夫私宰耕牛。包拯忽然問道:「你為什麼要割了他家耕牛的舌頭?」那人不禁失色,當即認罪。從此,包拯善於斷案的名聲廣為流傳。

慶曆元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端州的端硯是士大夫們最珍愛的時髦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凡在這裏當知府的,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此舉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了這則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

包拯會公開表態,自己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朝廷任職,他果然沒拿一方硯台回家。

慶曆三年,入京任殿中丞。不久,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包拯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為了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知州任弁,以及監守自盜的趙禎親信太監閻士良等人。

王逵曾數任轉運使,巧立名目盤剝百姓錢物。激起民變之後,又派兵捕捉,濫用酷刑,慘遭其殺害者之人不計其數,民憤極大。但是王逵與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關係密切,又得到趙禎的青睞,所以有恃無恐。為此,包拯連續七次彈劾。最後一次,他更直接指責趙禎說道:「現在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剛直,朝野震動,輿論洶洶,趙禎只得罷免了王逵。

包拯還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人。任御史中丞時,包拯又彈劾利用職權賤買富民邸舍的張方平及「在蜀燕飲過度」的宋祁,使朝廷罷免了二人的三司使之職。由於包拯敢於彈劾權貴,時人凡是見到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彈矣。』『包彈』之語名滿天下。

包拯又曾建議道:「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財物,不是抵禦戎人的計策。朝廷應該操練軍隊、挑選將領,致力於充實邊境守備。」請求重視門下封還駁正的制度,以及廢黜的貪官污吏不得做官,選擇郡守縣宰,推行考核試用補任恩蔭子弟的方法。當時各道轉運加按察使,他們上奏彈劾官吏,大多指責的是細小過失,注重苛刻嚴察而相互標榜,因此官吏自覺不安,包拯請求免去按察使。

慶曆五年,包拯任契丹正旦使,出使遼朝。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道:「你們不久前在雄州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答道:「你們的涿州城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人無言以對。

包拯完成使命回朝後,根據自己在遼國的觀察,上疏建議朝廷挑選「素習邊事的將領守邊,並重視駐守代粥的將領選擇,以應對邊境突發的情況。

包拯任三司戶部副使時,秦隴斜谷務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徵收索取;又七個州交納河橋竹索的賦稅,一般有幾十萬,包拯奏請加以廢除。遼朝在鄰近邊塞集結軍隊,邊境州郡漸加戒備。趙禎命包拯去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種。邢、沼、趙三州農田一萬五千頃,一概用來牧馬,請把這些全都分給百姓。」趙禎聽從他的意見。

包拯受任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又多次斥責權貴得寵大臣,並請求免去一切由內廷施予的曲意恩賜。他依次遞上唐魏徵的三條奏疏,希望趙禎放在座位右側,作為借鑒。他還上言天子應當分辨朋黨,愛惜人才,一共有七件事;並請求廢除苛刻不寬厚的做法,抑制僥倖投機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興建勞作,禁丘妖言妄說。他的建議,趙禎大多加以施行。

當時,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被任命為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包拯一起上奏討論此事,認為應追奪對張堯佐的任命,或者選擇宣徽、節度中的一個授予。最終,張堯佐辭去宣徽使、景靈宮使之職。

皇祐四年,包拯擔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他曾提議太平無事時,把軍隊調到內地,沒有答覆。到了此時,他請求道:「解除河北駐守軍隊,把他們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兗、鄲、齊、濮、曹、濟各郡。如果有緊急情況,就會沒有誤時的憂慮。如果說駐守軍隊不能立刻削減,請求訓練民兵,稍加供給乾糧,每年的費用,不到駐守軍隊一個月的開支,一個州的賦稅,那麼供給的人數就多了。」卻沒有得到答覆。後來,因為喪子,包拯請求任政務清簡的州郡任職,於是轉知廬州,並加刑部郎中。

廬州是包拯的家鄉,他到任后,他的親朋故舊多以為可得其庇護,幹了不少仗勢欺人,甚至擾亂官府的不法之事。包拯決心大義滅親,以示警戒。當時,恰好他有一個從舅犯法,包拯不以近親為忌,在公堂上將其依法責打一頓。自此以後,親舊皆屏息收斂,再不敢胡作非為。

嘉祐三年,包拯升為右諫議大夫、任御史中丞。包拯上奏說道:「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為此感到擔憂,陛下這麼久不作出決定,是為什麼呢?」趙禎問道:「你認為立誰為好?」

包拯答道:「臣下無能,還沒考慮。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宗廟萬世之大計着想。陛下問臣想立誰,這是懷疑臣。臣是六十歲的人了,又沒兒子,並不是為自己和後代邀寵考慮!」趙禎說道:「這件事還要慢慢商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0章 包大人剛直不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