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趙曙病重立太子

第345章 趙曙病重立太子

到了此時,富弼接連上奏請求離職。趙曙這才命富弼出判揚州,封鄭國公。樞密使張昪,已被加封為太尉,也上章告老回鄉。趙曙說道:「太尉勤勞王家,怎可突然離去?如果說是因為筋力衰老,可以不必每日到院,但五日一趟就是。」張昪總是不願再留,仍然求去,於是出判許州。

韓琦、曾公亮見富弼、張昪都已外調,樞密院不能無人主持,想升遷歐陽修為樞密使。歐陽修聽到了這個消息,便對韓琦等說道:「皇上親政,任用大臣,自有他自己的權衡。公等雖然蒙皇上信任,但未免有上凌主權之嫌,此事如何行得?」韓琦等於是停止了這個行動。

果然趙曙別有安排,召來了文彥博,令他為樞密使。同時擢升三司使呂公弼,擔任副樞密。呂公弼字寶臣,壽州人,是呂夷簡的次子。明道二年賜進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將作監,遷直史館,后升遷河北轉運使。

從寶元、慶曆年間以來,一直駐紮軍隊防備邊患的發生。西北方向的軍情解除以後,卻仍一如既往地把軍隊屯紮在那兒,百姓因供給糧餉很睏乏。呂公弼先是疏通了御河,漕運大批軍糧到邊塞,然後通過冶鐵收益來補充軍餉;把接近邊塞駐紮的屯兵移撤到京東生活;增加建城的士兵,供給他們建城的工具讓他們修建城池;免除了多餘的賦稅並減免了百姓拖欠的數百萬債務。

後來,他改任同群牧使,憑樞密直學士的身份掌管渭、延二州,又改任成都府。他治理州郡崇尚寬厚,有些人懷疑他缺乏威嚴、不夠果斷。有一個營卒犯了法,判處杖刑,這個營卒強橫地不願接受,說道:「我寧願被劍殺死,也不受杖刑。」呂公弼說道:「杖刑是按國法,你該承受的。劍殺是你自己要求的!」施行杖刑后殺了他,這使得軍政各方的人都對他恭敬謹慎。

趙曙罷免了三司使蔡襄,召呂公弼取代他。當初,呂公弼在群牧司時,趙曙還是藩王,得到皇上賞賜的馬很不好,想要換一匹好的,呂公弼沒有同意。到來這時,趙曙對呂公弼說道:「愛卿先前不給我換馬,那時我就了解你。蔡襄主管三司使政事,訴訟案件不能及時決斷,所以留下很多事情不能及時處理。愛卿接替他的工作后,將會用什麼樣的手段對待這種情況?」

呂公弼叩頭辭謝,回答道:「蔡襄對政事很勤勉,從來沒有荒廢和失誤,恐怕這樣評論他,並不妥當吧。」趙曙因此認為他是一個寬厚仁愛的人。

當時,有彗星在營室星出現。趙曙對此很憂慮,同朝官員請求整頓邊境防務以備戰。呂公弼說道:「彗星出現不是小變,陛下應當心有戒懼,修養德性,以此回應上天的警戒,我擔心禍患不在於邊境。」

趙曙又召用涇原路副都部署郭逵,授檢校太保,同簽書樞密院事。郭逵字仲通,祖籍鉅鹿。其先人徙居京師,后安葬於洛陽,於是定居在此。寶元、康定年間,西夏元昊擾宋朝沿邊州郡,郭逵兄郭遵為延州西路都巡檢使,被西夏殺死,宋廷優恤,錄郭逵為三班奉職。當時范仲淹正任陝西都部署,郭逵歸於他的麾下,待他如子侄一般。

郭逵年輕時就身材魁梧,每天懷揣兩塊餅,在汴京的州西酒樓上讀《漢書》。他餓了就食餅,買一升酒喝,然後再讀書。日落才回家,經常如此。酒樓主人頗感奇異。郭逵從軍后,范仲淹命他看管府庫,他端坐終日不出門,范仲淹因此愈加信任他。

郭逵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很有戰略眼光,為眾佩服。當時,軍中議論攻西夏取靈武。郭逵表示反對,他說道:「地遠而食不繼,城大而兵不多,未見其利。」結果出師不久,涇原任福全軍覆沒。眾人都佩服郭逵有先見之明。陳執中任京東安撫使時,奏請調郭逵任駐泊將。陳執中曾與賓客助手談論當代名將,他們都推崇葛懷敏。

郭逵卻說道:「葛懷敏這樣的人太容易對付,有一天必會壞了朝廷的大事。」陳執中聽后,很生氣。過了幾天,問他道:「你憑什麼說葛懷敏不是名將,而會敗壞了朝廷的大事?」郭逵說道:「僥倖取勝,好大喜功,有勇無謀,因此可以斷定。」陳執中嘆道:「你真的精通軍事啊,葛懷敏已經兵敗了。」由此郭逵被眾譽為知兵者。

保州士兵叛亂,田況派郭逵前去招撫叛軍。郭逵與叛亂的侍其臻曾經同為范仲淹部下,他騎馬飛馳到保州城下,用舊時佩戴過的紫袋讓侍其臻看。侍其臻識得此物,便與同黨韋貴、史克順等來拜見,邀請郭逵登城。見過之後,郭逵向他們申明利害,眾人有的疑惑不決,說道:「若投降,恐怕也不能免死罪。」郭逵便請用自己做人質,於是叛軍開城門投降。郭逵因功升任閣門祗候、環慶兵馬都監。

郭逵辦事,極為精細認真。龐籍鎮河東時,以郭逵權知忻州。這時,遼國來使請求割取天池廟地。龐籍不能決斷,於是委託郭逵處理。郭逵找到一個太平興國時的舊木櫝,證明此地為宋國土地,於是發文書回答遼國,遼國無法再爭,大為折服。

嘉祐初年,湖北溪蠻彭仕羲舉兵反宋。郭逵加帶御器械,為荊湖北路兵馬鈐轄兼為澧州知州。郭逵先抓了彭仕羲的親信,安置在自己身邊為小史,並向他了解那裏的山川地形和防務虛實。嘉祐三年,他以小史為嚮導進兵圍剿,連破羅城峒及賀府等二十多處險隘。接着攻拔新州,乘夜向彭仕羲的根據點桃花州挺進。彭仕羲棄城逃跑,余部皆降。郭逵以戰功遷為禮賓使,徙荊湖南路兵馬鈐轄、邵州知州。累遷容州觀察使、涇原路副都部署。趙曙聽說他智勇雙全,於是召入京城,令就職樞府。

宋室的大臣向來心中只有文人,不顧武士。之前狄青蕩平儂智高,功勛卓著。但是他一進樞府,便覺得疑謗紛紛而來,經常有人彈劾。郭逵的功績,自然比不上狄青,哪裏能箝定眾口?因此知諫院邵亢等人接連上奏彈劾,大意是:「祖宗以往的慣例,樞府要用武臣,必須是像曹彬父子,以及馬知節、王德用、狄青等人一樣勛名威望,卓越一時,才可當之無愧。郭逵不過一個狡黠的小才,豈堪大用?請求改變成命!」趙曙卻不予理睬。

此時,京師突降大雨,釀成水災。宮廷門外,都被水淹沒。官府和私人的房屋,被毀壞的,不可勝計,有很多人被溺死。趙曙下詔懇求直言進諫,諫官等人遵旨直說,無非是也要進賢臣、廢黠奸佞之人的話。

不久,溫州發生了大火。又不久,彗星在西方出現,長有一丈五尺。趙曙於是撤去音樂樂了,減少御膳,刻意修省。他令中書舉士,得到了二十人,一起召來殿試。韓琦認為參試的人太多,恐怕沒有位置安排。

趙曙卻說道:「群臣中很多人說朕不能進賢,如果能得賢士,豈不是多多益善嗎?」經過韓琦等人酌情商定,先召試十人,試后如果中意,再授館職。那時進士第一人及第,往往官至輔相。士人們尤其以登台閣,升任禁從為榮。曾經有一歌謠說道:「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

當時人心,看重科第,更羨慕台閣。所有出兵打仗的將士,就使算是孫武、吳起複出,廉頗、李牧再生,也會被看做沒用人一般。郭逵入樞府半年,最終被同事們排擠,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兼判渭州。

有一天,趙曙對趙頊說道:「按照國家的舊制度,士大夫的兒子有娶皇帝女兒的。公主們都因身價高升而避開公婆的尊長地位,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我總是在想這件事,醒時睡時都為此感到不安,怎麼能因為富貴的緣故,而違背一般的人倫長幼之序呢?可以下詔有關部門,改掉這個規矩。"可是他遇上患病,沒有實現這一願望。

治平三年,趙曙又身體不好,好久不能臨朝。韓琦等人進來問安,見趙曙形容消瘦。雖然他靠在茶几端坐,已覺困憊難支。韓琦當即進言道:「陛下久不臨朝理事,中外難免起疑。請早立儲君,以安社稷!」趙曙略略點頭。

韓琦又上奏道:「聖意已決,即請下手詔,指日行立儲禮。」趙曙還沒來得及回,韓琦即命召學士承旨張方平,進殿草制。先由趙曙親筆指揮,張方平進紙筆。趙曙勉強提毫,草書了幾字。韓琦望將過去,紙上寫着立大大王為皇太子,韓琦隨復隨即睡奏道:「立嫡以長,想聖意必屬潁王,還請聖睡親加書明!」趙曙於又批了「潁王頊」三字。

張方平當即遵著趙曙之意,又加上了幾句話。從頭至尾,一揮而就,中間留下一個空格,就是應填上太子的名字,於是他請趙曙親筆寫上。趙曙不堪久坐,含糊說了幾句,韓琦等也聽不清楚。張方平呈上草制,於是趙曙奮力寫上太子名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5章 趙曙病重立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