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蘇轍反對青苗法

第351章 蘇轍反對青苗法

范純仁因為反對新法,被外放任慶州知州。當時秦中一帶正遭飢荒,他自行決定打開常平倉放糧賑濟災民。下屬官員請求先上奏朝廷,等待批複。范純仁說道:「等到有批複時,就來不及了,我獨自承擔這個責任。」有人指責他保全救活的災民數字,不符合實際,趙頊下詔派使臣來查辦。

正遇上秋季大豐收,百姓高興地說道:「您確實救了我們,我們怎麼忍心連累您?」於是晝夜不停地爭着送糧歸還。等到使臣到來時,常平倉的糧食已經沒有虧欠。

後來,他調任齊州知州,齊州的民俗凶暴強悍,百姓任意偷盜劫掠。有人認為:「這種情況就算嚴厲處置,也許還不能止息。您一概寬以待之,恐怕需要整治的違法亂紀事情,就不能窮盡了。」范純仁說道:「寬容出於人性,如果極力地嚴懲,就不能持久;嚴懲而不能持久,以此來管理凶暴的百姓,這是造成刁頑的方法啊。」

有一處掌管刑獄的衙門常常關滿了囚犯,都是犯了盜竊罪行的屠夫商販之類的人。關押在這,督促他們賠償。范純仁說道:「這些人為什麼不讓他們保釋后繳納?」通判說道:「這些人如果被釋放,就又會作亂。官府往往會等他們因疾病死在獄中,這是為民除害。」

范純仁說道:「依照法律,他們所犯的罪不至於死罪。卻因這樣的意願而害死他們,這難道是依法處理?」將他們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訓誡讓他們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就把他們都放了。等到滿了一年,盜竊案件比往年減少了大半。

范純仁性格平易寬厚,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別人,但是他認為符合道義之處卻挺拔特立,一點也不屈從。他曾經說:「我平生所學,得益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盡。以至於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同僚朋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離了這兩個字。」

他常常告誡子侄輩道:「即使是愚笨到了極點的人,要求別人時卻是明察的;即使是聰明人,寬恕自己時也是糊塗的。如果能用要求別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已的心思寬恕別人,不用擔心自己不會達到聖賢的境界。」

他弟弟范純粹在關陝做官,范純仁擔心他有與西夏作戰立功的心思。就給他書信說道:「大車與柴車爭逐,明珠與瓦礫相撞,君子和小人鬥力,中原大國與外來小邦較勝負,不但不可勝,也不足去勝,不但不足勝,即使勝了也無所謂。」親族中有向他請教,范純仁說道:「只有勤儉可以幫助廉潔,只有寬恕可以成就美德。」那個人將這句話寫在座位旁邊。

范純仁政治見解與司馬光同屬保守派,對王安石變法非常反對。熙寧二年范純仁上書,公開指責王安石「掊克財利」,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貶逐。但是司馬光復相后,堅持要廢除「青苗法」。對此,范純仁卻不為然。

范純仁對司馬光說道:「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廢言。」他希望司馬光虛心「以延眾論」,有可取之處的主張,盡量採納。可司馬光並不以此為意,只把范純仁的看法當作耳邊風。司馬光盡廢新法,蘇軾、范純仁等相當惆悵地嘆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再說王安石因為兩法已經推行,於是又想頒行青苗法。呂惠卿極力慫恿,但蘇轍卻說不可。王安石問是什麼緣故,蘇轍答道:「把錢借貸給百姓,本意是救助百姓。但是錢一到了他們的手上,難免被亂用。到期限滿了,大多無力償還,有關的官吏必定追繳,到時鞭打橫施,救民反而變成了害民。」

王安石想了想,說道:「你說的有理,那就暫時緩行。」於是有好久不談論此法。不久,王安石奉趙頊的詔命,和司馬光重議登州的一件獄案。王安石於是邀請司馬光合議,兩人看法各異,免不得又爭執起來。

原來登州有一個婦女,本來已經答應嫁給一個男子,還沒有成親。她後來聽說這人相貌醜陋,因此心中不平,竟然暗藏利刃,去謀害此人。剛好此人在屋內睡覺,她便拔刀砍去。幸好此人還沒有睡着,慌忙躲避,才得以不死。只是因為用手格開,被砍斷了一根手指。

這個男人於是到官府告狀,知州許遵接報,派人把這個婦人抓來。許遵見這個婦人長相不錯,與這個男子確實不配,於是有意替婦人開脫,令她一一承認,並說設法保全,該婦人自然聽命。許遵於是以自首減罪論處,上達朝廷。

王安石認為許遵的話可行。司馬光憤然道:「婦人謀殺親夫,還可減罪嗎?」王安石說道:「婦人既然自首,應該從輕發落。」兩人相持不下,當即請趙頊判斷。趙頊認為王安石說的對,支持了王安石的意見。文彥博、富弼等人也來諫阻,趙頊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

不久,京東轉運使王廣淵上奏說農民播種,苦於沒有資本,富人得以乘機貸錢,要求很高的利息。因此他請求留本道錢帛五十萬,借貸給百姓得到利息,每年可獲利二十五萬。王安石看到此文,不禁大喜道:「這便是青苗法,為什麼不可行?」

王安石於是急召王廣淵入都,與他商議青苗法。王廣淵一口贊成。王安石於是奏請頒行青苗法,先從河北、京東、淮南三路開辦,然後逐漸推廣。趙頊下旨准許,於是從前的常平通惠倉遺制,盡數變更。蘇轍依然力持前說,再三勸阻,又與呂惠卿的看法大多不合。

蘇轍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蘇轍生於寶元二年,當時其父蘇洵三十一歲,遊學四方。慶曆八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以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蘇轍。嘉祐元年春,蘇轍父子三人同游都城。途經成都時,拜訪出知益州的大臣張方平,張方平以國士禮對待蘇轍父子。

嘉祐二年,蘇轍、蘇軾兄弟參加禮部會試,當時歐陽修知貢舉,將蘇軾、蘇轍兄弟置於高等,蘇轍名登五甲。中第后,他獻《上樞密韓太尉書》於樞密使韓琦。嘉祐六年八月,蘇轍參與殿試。當時趙禎已經五十二歲,蘇轍想他或許對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儘力講政事得失,而對宮禁朝廷之事,議論尤為激切。

策問試卷送上后,蘇轍自認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馬光與范鎮商議后,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力保蘇轍。只有胡宿認為蘇轍對趙禎不恭,堅持要求黜落他。趙禎說道:「以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宰臣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蘇轍被任命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蘇洵奉命修《禮書》,蘇軾出任簽書鳳翔判官。蘇轍要求在京侍養父親,獲朝廷准許。

熙寧二年,蘇轍上書論政事,被趙頊召見於延和殿。當時,王安石與陳升之共管三司條例司,命蘇轍入三司條例司。呂惠卿依附王安石,蘇轍和他討論時多有抵觸。蘇轍對陳升之說道:「嘉祐末年,派官去撫恤各路百姓,但他們各人都務求滋生事端,回來所奏的大多不可實行,被天下人恥笑。現在和此事有何不同?」他寫信給王安石,竭力陳說此事之不可行。王安石因此發怒,將加罪於他,陳升之勸阻無用。熙寧二年八月他被貶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

王安石又舉薦呂惠卿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首相富弼,見趙頊信任王安石,料想不能與他相爭,於是託病求去,出任亳州判官,趙頊擢升陳升之為同平章事。

陳升之就職后,趙頊問司馬光道:「最近任命陳升之為相,外面的議論如何?」司馬光答道:「閩人狡險,楚人輕易,現在二個宰相都是閩人,曾公亮是**人,陳升之是建陽人,都屬閩地。參政是楚人,王安石是臨川人,屬於楚地。將來他們援引親朋,充塞朝堂,哪裏能培植風俗?」

趙頊說道:「陳升之頗有才智,曉暢民政。」司馬光又道:「才智非不可用,但必須旁邊有正真之士,暗中監製,方能無患。」趙頊又問及王安石,司馬光答道:「外人說王安石姦邪,未免過毀,但他性太執抝,不明事理,這也是一大病。」趙頊始終不聽他的讒言。

陳升之字暘叔,建州建陽人。景佑元年,他考中進士。歷任封州知州、漢陽軍知軍、監察御史、右司諫、起居舍人等職。他任諫官五年,所上奏有一百數十事。一次陳升之上奏,認為昭文館、集賢院是士大夫榮升途徑,用人越來越背棄慣例,變成貴族做官進取的階梯,請求嚴格選拔人才。於是皇帝下令:「自今,臣僚乞為子孫恩者,無得除館閣。」

有一次,著作佐郎王瓘路遇節度使承佑卻沒有下馬,承佑怒斥王瓘,將他押送到開封府。陳升之為此上奏道:「朝官遇見殿帥何必下馬讓路」,彈劾承佑驕橫放肆。朝廷免去了承佑殿帥官職,陳升之因此提為天章閣待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1章 蘇轍反對青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