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王審知攻打福州

第37章 王審知攻打福州

王潮率領的這支軍隊在福建西南攻城拔寨,但是由於漳、汀一是貧瘠、荒涼之地。陳岩和廖若彥則佔據了經濟富庶、繁華的福州和泉州,王潮也沒有對福州、泉州兩地採取任何有敵意的行動。所以他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陳岩和廖彥若都相信,王潮不過是偶爾流竄一下,很快就要離開,何必去招惹人家。

他們的看法本來也沒錯,王潮也是這樣考慮的,只不過他正要離開的時候,張延魯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結果。泉州的張延魯並非無名之輩,他的祖籍居然也是光州固始,和王潮是同鄉,後來先祖遷居至南方。張延魯早年跟隨父親在福建經商,很快成為了泉州的著名商賈。

泉州刺史廖彥若的殘暴統治令張延魯十分不滿,看到在漳、汀的武夷山區有這樣一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廖彥若和泉州的百姓欣喜若狂。大家一致推舉威望頗高的張延魯為代表,以牛酒犒賞王潮大軍,希望王潮可以替天行道、幫助他們剷除殘暴不仁的廖彥若。

泉州是福建的大城,兵力雄厚、防禦嚴密是必然的,攻打泉州必然會造成軍隊的重大傷亡。但是王潮從張延魯和一千多名泉州百姓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希望,民心可用,生存有望。王潮終於做出了重大抉擇,不再西征勤王,而是留在福建幫助泉州百姓解決廖彥若!

戰爭一打響,正如王潮所預料的那般,泉州果然是塊比較難啃的硬骨頭。但是王潮已經下定決心,便不再懼怕困難,他頗對泉州進行長時間的圍困,對泉州城發動了數次進攻。民心完全站在王潮這邊,廖彥若憑着堅固的城牆進行頑強抵抗,但終究不是王潮的對手。

光啟二年八月,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圍城,王潮的光壽軍終於攻破泉州城,擒殺了廖彥若,全面接管了廖彥若的地盤。泉州的攻佔對於光壽軍來說,是意義重大的。這是他們自起兵以來,真正掌握的第一塊根據地。

王潮佔領泉州后的表現,令泉州百姓眼睛大放光亮,招懷離散,均賦繕兵,比之前的廖彥若不知要強多少倍,簡直就是泉州救星,泉州的百姓於是都堅定地站在王潮這一邊,把王潮當成了泉州城新的統治者。

當然泉州百姓說了不算,王潮要想成為合法的泉州領導者,必須徵得福建觀察使陳岩的同意。陳岩名義上是唐朝在整個福建的最高長官,沒有經得陳岩的同意,王潮在泉州城的地位就無法得到正式的認可。

王潮對福建的形勢看得清楚,廖彥若可以幹掉,因為他是自己找死的。但陳岩和廖彥若完全不同,他在福州的統治十分開明,頗得福州的民心。而且陳岩有福建觀察使之職,和陳岩兵戎相見,那純粹是自找麻煩。

於是再佔領泉州城之後,王潮及時地向陳岩發出了請求歸附的要求,請求接受陳岩的統一管理。作為福建觀察使,陳岩已經佔據福州多年,深得福建人心,已經是福建的霸主。王潮在福建的強勢崛起自然引起了陳岩的關注。得到王潮願歸順的消息,又經過對王潮的一番了解之後,陳岩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繼續管理泉州城。

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刺史,但王潮和他的這支光壽軍總算獲得了政府的認可。他們成為來政府認可的正規軍,他們再也不是那支靠燒殺掠奪為生的盜賊軍。王潮對此深感欣慰,他為自己在關鍵時刻所做出的正確選擇而慶幸不已,自然也對能夠接納認可自己的陳岩十分感恩戴德。

福建的形勢變得相當平靜祥和,福建的兩大城市都在賢明領導的統治之下。觀察使陳岩在福州治理得有聲有色,而王潮則在泉州管理得頗得民心,兩位上下級間的關係也是其樂融融。

陳岩對能力出眾的王潮十分欣賞,而王潮則對賢明寬厚的陳岩心懷感激。大順二年十二月,陳岩突然病逝,福建的平靜祥和氣氛終於被打破。陳岩在臨終前對身後事進行了詳細的安排。他雖然在唐末五代時的知名甚低,但卻心胸寬廣、賢明材幹。

陳岩很清楚自己在福州的那幫子嗣親屬們根本不成大器,不能擔當大任。與其將來子孫遭殃,還不如乘早放手,以保全整個家族。於是陳岩力排眾議,指定王潮為自己的接班人,並安排使者到泉州邀請王潮北上福州主持大局。

這對於王潮來說,自然是一個天大的喜訊。轉瞬之間,他就可以成為整個福建的霸主。但問題隨之而來,還沒等使者來到泉州,福州就出事了。陳岩安排身後事不久,便去世了。福州城在短暫的時期內,出現了權力的真空狀態。

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發生,大家最多遵照陳岩的遺囑安排,耐心等待王潮到來主持大局。可是福州城中有人不打算老老實實地聽從陳岩的遺囑安排,其中的頭頭就是陳岩的妻弟都將范暉。范暉是一個有野心之人,對於姐夫陳岩的安排十分不滿。他原本以為自己是接替陳岩的合適人選,卻被王潮橫插了一杠,范暉自然很不甘心。

范暉在城中鼓動手下將士,推舉自己為新的福建觀察使留後。陳岩臨終前的安排,在他看來,那是無中生有的造謠。所以他讓王潮老老實實呆在泉州,不要跑來福州。

福州局勢突然逆轉,范暉居然變成了新的福州觀察使代理人,王潮入主福州的美夢破滅。唐末亂世之中,像范暉這樣「手中握兵權、擅自稱大王」的現象屢見不鮮,王潮也就見怪不怪。儘管自己是陳岩所認可的福建觀察使人選,但范暉的橫空殺出也令王潮無可奈何。

福州是福建的頭號重鎮,論堅硬程度,比泉州更難打,那就先觀望下局勢再說。王潮沒動靜,范暉卻開始自毀前程。此人根本沒有當領導的才能,剛當上福州城的老大,便開始過起驕橫奢侈的生活,完全不把軍政大事放在心上。很快就搞得福州將士百姓怨聲載道,民心大失。

一些原陳岩的將領對范暉大失所望,於是紛紛離開福州,南下泉州投奔王潮,主動遊說王潮攻取福州,取代范暉。時機再次到來,攻取福州是民心所向,王潮自然不能辜負福建軍民的熱切期望,替民行道的戰爭再度打響。

鑒於福州城在福建的重要地位,王潮自然不敢輕視這場攻堅戰。王潮的堂弟王彥復任都統,三弟王審知任都監,共同率兵攻打福州城。王彥復在王氏家族中,屬於默默無聞之人。除了這場福州戰役外,他默默無聞、平談無奇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王審知卻不一樣,他是王潮的三弟。身長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準,經常乘坐白馬,被軍中稱之為「白馬三郎」。王審知在之前的表現並不顯眼,除了那次「拜劍選舉」外,王審知沒任何令人信服的表現。當然,並非王審知缺乏能力材幹,而是王潮的光芒過於耀眼,完全掩蓋了王審知的自身光芒。

王潮對於這位弟弟的才能還是相當了解的,否則也絕不可能讓王審知在「拜劍選舉」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一個角色。為了讓王審知儘快成長,王潮決定讓王審知擔當攻取福州城的軍事重任。

對於福州戰役的前景,無論是留守泉州的王潮,還是出征在即的王審知、王彥復,都相當看好。因為整個泉州的百姓都堅決支持王潮攻取福州城,百姓紛紛拿出家中的糧食送給出征大軍作軍糧,平湖洞及海邊的少數民族也以兵船相助。

形勢一片大好,民心所向。王審知和王彥復甚至天真的認為,大軍兵臨城下,范暉說不定會提前跑路、逃之夭夭!不過,戰爭的進展卻並未如大家所想法的那般順利。泉州軍隊很快對福州城進行了包圍,但是范暉卻並未提前跑路。他死守福州城,給攻城的泉州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福州的防禦指數絕非昔日廖彥若的泉州所可比,福州城守軍將士的戰鬥力自然也強於昔日廖彥若的泉州將士。陳岩在福州任觀察使期間,曾經對福州城進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的修繕,使得福州城的城牆異常堅固,范暉正是憑藉着堅固的城牆抵擋住了泉州軍隊的數次進攻。

王審知和王彥復在福州城下數度攻城,無功而返。從最初的一鼓作氣,到再而竭,三而衰。正所謂興沖沖而來,灰溜溜而走,兩人對攻取福州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盡面對城高牆厚的福州城,王審知和王彥一籌莫展。但好歹完成了對福州的合圍,打不了就圍,就是餓也要把范暉給餓死。然而,福州局勢很快再度發生變化。范暉雖然才能平庸,但緊急時刻他也會跳牆。范暉慌忙之中派遣使者向北方的鄰居,浙東威勝軍節度使董昌發出求救信號。

范暉之所以向董昌求救,一方面是在福州、浙東一帶,除了董昌再無可以抗衡王潮泉州軍的藩鎮勢力,另一方面范暉和董昌是兒女親家,自家人當然應該相互幫助。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王審知攻打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