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李存勖遷都洛陽

第135章 李存勖遷都洛陽

李存勖欣然接受了段凝提出的建議,還順理成章地在詔書上又加了幾個他原本就想殺的名字:「敬翔、李振輔佐朱溫,共同顛覆了大唐,屠害皇室,殺戮朝臣,罪不容赦!敬翔雖然已自盡,不足以抵消其罪。還有契丹的撒剌阿撥,既反叛兄長、拋棄生母,又辜負皇恩、背叛國家,也是死有餘辜!這幾個人,應與趙岩等人一起綁赴街市,滿門抄斬!」

十月十六日,除了已經先死的敬翔、趙岩之外,名單上所有的人及其家屬,都被綁赴汴橋之下,開刀問斬。郭崇韜說的沒錯,李振就是一個平常庸夫而已。他竟然沒有看出來,別人可以降唐,唯獨他和敬翔是不能降唐的!他的屈膝投降,只是為自己贏得短短六天的性命,和一個永遠被人恥笑唾罵的污名。

如果連敬翔、李振等「幫凶」都要被滅門,那李存勖又會怎麼對待朱溫這個已經死去的「元兇」?是否會將朱溫當年那句「我將死無葬身之地!」的哀嘆變成現實呢?

在段凝、杜晏球等梁軍大將紛紛歸降的同時,原梁朝所屬的各藩鎮,也無一個例外的全部樹倒猢猻散,爭先恐後地改換門庭,向唐朝皇帝表達忠心。

朱溫的親外甥,當年幫朱友貞奪位功臣之一,後梁的宣武節度使袁象先。因為他的駐地宋州距離汴梁較近,成了第一個入朝晉見新主的後梁節帥。

在後梁朝廷裏面,不管論和朱友貞的親密與受寵程度,還是在貪污腐化、巧取豪奪等方面,袁象先都不比趙岩、張漢傑等人差,如今趙、張等人落得那種下場,袁象先不可能不有所擔憂。

不過,作為一位大貪官,袁象先深信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他帶着數輛大車,裏面裝滿了金銀珠寶,一到汴梁,就大肆賄賂李存勖身邊人物。上到李存勖的寵妃劉玉娘、樞密使郭崇韜,下到供李存勖取樂的伶人、宦官,見者有份。

這辦法果然有效,沒過幾天,李存勖的耳朵里,就充滿了對袁象先的讚美之詞。也許是聽信了這些讚美之詞,李存勖對率先歸順的袁象先頗為厚待,賜名「李紹安」,不久,歡送其回宋州繼續擔任宣武節度使的工作。稍後,又將「宣武軍」更名為「歸德軍」,以表彰李紹安率先「歸順有德之君」的「功績」。

實際上,袁象先之所以沒受到追究,還得到了李存勖的厚待,主要原因不是在於他出手闊綽,捨得花錢行賄,而是因為梁亡的時候,他正好擔任節度使,手裏有兵有地盤。如果袁象先在梁亡時與趙岩一樣任職朝廷,以他後梁外戚的身份和貪污腐化的名聲,以及與末帝朱友貞的親密關係,早就全家被送到汴橋下砍頭示眾了!

後梁是突然崩潰的,留在各地的殘存勢力還非常強大這些軍隊統帥已對後梁沒什麼忠心,不會為朱家拚命。但是如果李存勖推出的政策,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和生命,他們完全可能為了自己而同後唐王朝繼續戰鬥下去。那樣的話,必然兵連禍結。雖然唐軍已居於優勢,但這樣的戰爭不可能在短期內打贏,李存勖滅梁的勝利成果,將大打折扣。

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對於袁象先這位率先入朝、表示忠心的後梁實力派人物,肯定只能優待、不能殺的。

接着來到汴梁的,是一個大人物:後梁的洛陽留守、天下兵馬副元帥張全義。與袁象先相比,已過古稀之年的張全義可謂久經風雨歷練,是位資深的牆頭草。晉見李存勖之時,他一方面獻上一份厚禮:金幣、寶馬數以千計;一方面又在自己的老臉之上塗一層泥,表示誠心認錯。當了這麼多年的梁臣,張全義為自己「誤棲惡木,曾飲盜泉」的過失向李存勖請罪。

張全義有重建洛陽之功,在當時名氣很大,形像也比較正面,算得上德高望重。對這樣元老人物,當然應該安撫為主,不能輕動,否則負面影響將巨大到難以估量的程度。何況人家那麼識時務,事情做得那麼到位。不但第一時間歸降,帶着錢來,連臉都不要了。

於是,李存勖赦免了張全義的「罪過」,「大喜」之下,還當即吩咐在場的皇子李繼岌和皇弟李存紀等人:你們對張公,當事之如兄!第二年,李存勖帶着劉玉娘到張全義家作客。張全義又是揮金如土,獻上大批珠寶,竭力招待好皇帝、皇后。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曾命人痛打親爹的劉玉娘突然對丈夫說:「妾身從小失去父母,所以一見到同年紀的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爹娘,感覺特別親切!能否讓妾身認張公為義父,稍解孝思?」對於劉玉娘的請求,李存勖從來都是百依百順的。張全義雖然惶恐,推辭再三,還是接受了劉玉娘的叩頭,認下了這個「義女」。

第二天,劉玉娘命翰林學士趙鳳幫她寫封家書,和張全義好好敘敘「父女之情」。趙鳳卻感覺不妥,馬上密奏李存勖:「自古以來,從沒有皇后認臣子為義父的事!這樣做合適嗎?」李存勖誇獎趙鳳道:「你說得很對,是位忠臣!不過皇后自己喜歡,就別掃了她的興。」這樣,張全義便李存勖的義岳父。

為了進一步討好新皇帝,張全義提議:大唐應該回歸大唐的都城。只可惜長安已經殘破,所以最好是遷都到洛陽,那裏還有大唐歷代先皇的宗廟,應該去拜謁。六年前,朱友貞曾打算在洛陽南郊舉行祭天大典,因大軍渡河而匆忙放棄。但是準備好的大典物品都還在洛陽放着,皇上如果要在洛陽祭天,將大唐中興的喜訊詔告天下,就省事多了!

李存勖聽了,深覺有理,於是決定,後唐都城就定在洛陽。整個朝廷開始分期分批,逐漸向洛陽搬遷。不過,洛陽除了有大唐的宗廟,還有另一件和後唐王朝相衝突的東西:那就是後梁朱溫的埋骨之地。該怎麼處置它呢?

李存勖最初的打算是:把墳刨了,劈開棺材,一把火將屍骨燒成灰!張全義為了生存經常跳槽,但還算得是個厚道人,不會反咬舊交來討好新主,便上疏勸阻道:「朱溫雖然是國家的大仇人,但畢竟死了很久,再怎麼給他本身加刑,他也不會疼不會癢了。屠滅其家族,已經是足夠嚴厲的懲罰,就請不要再開棺焚屍,也好向天下展示聖天子的恩德!」

李存勖給了張全義這個面子,於是對宣陵的處置改成剷平封土,砍光樹木了事。朱溫因老朋友的一句話,沒有淪落到自己預言的最糟處境。如果說對袁象先、張全義等後梁地方實力派的優待,後唐朝廷基本有共識的話,那在另一個人身上可就產生了爭議。

後梁的匡國節度使溫韜,先是派人將趙岩的首級送到汴梁,表示對新朝的忠心,順便探探風聲。在得知袁象先和張全義入朝都安然無恙之後,溫韜也有樣學樣,帶上大批金銀綢緞開路,前往汴梁朝見李存勖。

於是,李存勖身邊的那班人又有財發了。溫韜特別重點賄賂了李存勖的寵妃劉玉娘,見錢眼開的劉美女很有職業道德,受了多大的賄就出多大的力,在李存勖耳邊幫着溫韜大吹枕頭風。李存勖是位寵妻的好丈夫,溫韜入朝後,很快被賜名「李紹沖」,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用再說兩家話,所以僅僅過了十天,李存勖決定送溫韜回許州,繼續擔任新朝的忠武節度使。

郭崇韜得知李存勖這個決定后,覺得這是一個關係後唐立國基礎的原則性問題,不能妥協,便反對道:「國家是以中興大唐、為李氏皇家報仇雪恥的大義名分,來號召天下英雄的。溫韜曾將大唐的皇陵幾乎盜挖乾淨,罪大惡極,與朱溫相等!現在他入朝了,我們不但不依法懲處這樣的罪魁,反而還讓他繼續留任藩鎮。試問天下的忠義之士,將怎麼看待我們?」

李存勖顯然對名分這一類的東西並不重視,居然把郭崇韜的意見給頂了回去:「我剛剛進入汴梁的時候,已經對他們下過大赦令了。怎麼能說話不算話呢?」於是,溫韜瀟瀟灑灑地來,又瀟瀟灑灑地回去了。溫韜沒有白走一趟,他用他的一路順風,將新皇帝為人沒有原則、做事不講是非的真面目,向天下人揭開了一個小角。

在溫韜入朝之前,因為李存勖通過厚待袁象先、張全義等人,已經足夠穩定後梁藩鎮的人心了。對李唐而言,溫韜早就是身負十惡不赦之重罪,殺他有名、有理,對其他藩鎮的負面影響其實不大。

溫韜是後梁龍德元年才在趙岩幫助下,頂掉王彥章,當上匡國節度使的。在後梁亡國時,他經營許州的時間還不到兩年,加上他的品行、能力、名聲比較低劣,後梁朝臣中想殺他的人都有不少,在匡國鎮內也遠遠算不上根基深厚。除掉溫韜,許州出現暴亂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匠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木匠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5章 李存勖遷都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