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送的

第217章 送的

第二百二十章送的

「我問過他了!」張四維認真得看着張允齡。

張允齡愣了愣神,問道:「沈廷珍跟你說什麼了?」

張四維將那沈廷珍在飯桌上說的關於三家以前的事情一一轉述了出來。

張允齡聽完張四維的話,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然後氣道:「胡說八道!沈家就沒有一個實誠玩意!都過去這麼久了,他們沈家如何還是這個性子!」

張四維聽得張允齡如此破口大罵,心中便知這裏面一定是有事。

張四維問道:「爹,沈廷珍沒有說實話是嗎?」

「當然沒有!」張允齡氣道:「當初分物件的時候,他們沈家分的是一個黃金鳳冠,而我們家才是分的那組玉佩!之所以會有分歧,哪裏是因為我們家貪心。是因為他們沈家強要走了一組白銀器,愣是比別人多分了許多出來!也就是當初王家家主不計較,他願意吃點虧,可我們張家人都是有脾氣的,哪裏願意吃這個虧去,所以便吵了起來!最後也沒能讓他把那一組白銀器交出來,最後兩家人斷絕關係。」

張四維聽得張允齡的話,更加糊塗了起來。

他問道:「爹,您說的是哪一組玉佩?」

「就是你身上的那一組!我早看見了,只是沒來得及問你是怎麼一回事。」

「是沈家小姐送我的……她是從家裏偷出來的。」

張允齡說道:「沈家小姐?她不可能知道當年的事情呀?她如何會把玉佩還給我們家?」

張四維頭低了一下。

張允齡一眼就看明白了,他氣著罵道:「好你個四狗子!我可是與學甫說好了親事了,你別搗亂!」

張四維此時並不想扯別的支節,他岔開張允齡的話問道:「您是說那一組玉佩原本是在我們的家?」

「對!」

「那後來如何去了沈家了?」

張允齡嘆了一聲,卻又說出了後來的一些事情。

在張、王、沈三家分開經營以後,各自也都有往邊關的運糧商隊。

時間一晃到了弘治年間。

在那一年張家出了一場大禍!

那幾年邊關並不太平,特別是在土木堡之變以後,北蒙游騎時常突入山西境內騷擾掠奪。

失去田地生計的邊農們還不被允許內遷,朝廷的撫恤也十分欠缺。

變成流民還算是好的,但也有許多邊農們搖身一變,變成了一股股的土匪。

張家的商隊就被那些土匪給劫了,財產損失不計其數,人員也多有傷亡。

張家從此一落千丈。

又因為經商的費用大多是籌借出來的,再加上那些傷亡人員家裏的撫恤費用,張家因此欠下了許多債務。

雖然當時王家人也多有從中接濟,但王家也沒有富到能幫張家完全擺平負債的地步。

那巨額債務讓張家喘不氣過來。

正此時,沈家向張家提出了一個要求!

就是把張家的孫女嫁給沈家的孫子,並且要求用那一組玉佩當嫁妝送到沈家!

當然禮金也不會少。

這些禮金也剛好能讓張家應急所用。

迫於無奈,張家最後還是同意了!

那個沈家的孫子,也正是現在的沈家家主沈廷珍。

也就是說,沈廷珍那早逝的妻子,就是張四維的姑姑。

人是嫁過去了,但兩家的關係也並沒有變好,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一直從中做和事佬的王家,為了讓三家保持着良好的姻親關係,把其中一個孫女嫁給了張允齡,而另一個孫女嫁給了沈廷珍之子沈江。

因為時過遷境,兩家原本的恩怨也在談化。

但是在王崇古娶妻以後,張允齡之妻與沈江之妻又發生了一些矛盾。

原來就有一些不和睦的沈、張兩家,繼續著有姻親卻不來往的奇怪情況。

張四維聽着這一連串的複雜事件,連連搖頭。

張允齡道:「這就是張、王、沈三家的全部恩怨了。」

張允齡說的十分纖細,但卻沒有解釋得了張四維的疑惑。

張四維問道:「可是……為什麼沈家不太願讓玉佩與鳳冠現世?王家也不願意讓外人知道他們家有五百年的野山參?」

張四維一邊說着一邊看着張允齡的表情。

張允齡說道:「因為那批財寶來路不正!怕人追查!」

「可是……這都過了多少年了,為什麼還是諱莫如深?我們又不是土匪,只是生意人,如何還藏的這麼緊?」

張允齡道:「你知道這一些就可以了,別的別問!」

「是不是還有別的事情?」

「是有怎麼樣?剛剛跟你說過了,以後會讓你知道的!這些都是祖上的交待,定要把那一組玉佩拿回來!」

「這是我們家的祖訓?那王、沈兩家呢?他們好像也有這麼一條傳長子的家訓。但沈江好像沒有把玉佩當一回事?曾聽說他把玉佩送給了一個風塵女子?」

張允齡道:「如果是真的,只能說沈廷珍還沒有跟沈江說吧。怕是沈廷珍不到臨終也不會告訴沈江的!」

張四維吸了一口氣,認定了這裏面一定還有別的事情。

張允齡越是這麼說,張四維便對之前的往事更感興趣。

但張允齡心意已經決,現在問是問不出來的。

所以張四維只好另想辦法。

至於那支野山參,其實一直都被張四維藏在張家大院裏,並沒有被帶進城裏去。

張四維不是不想還參,只是不想那麼快的還。

而現在,張四維不想讓人覺得自己真就是那種說謊成性的人,所以他把那五百年的野山參拿了出來,想要還給王崇古。

但現在王崇古並不在張家,而是又出去會友了。

現在王崇古出去會友可不再是為了引出什麼白蓮邪祟頭目來,僅僅是因為盛情難卻。

誰讓王崇古之前花了許多銀子辦了許多文會,現在那些曾被請過的人也紛紛得回請。

王崇古心事已了,且王謙的病情有一些好轉,也不沒有不去的理由,所以便去了。

因為王南已死,李自馨已逃,王謙身邊並沒有熟知他情況的人在身邊照顧,所以張四維料想,王崇古一定不會再在城中過夜,會回家照顧自己的兒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青玉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青玉案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7章 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