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捐

第93章 捐

「聽說,朝中相公們擔憂流民中帶着疫病,不敢讓人進城。聖人有意開太倉並萬年縣正倉救濟流民。只是兩倉存糧不多。」

太倉、正倉?

聽了吳樊解釋,他才知道所謂太倉與正倉,都是官府存放民間稅收的倉庫。

這會收稅主要是地稅。北方收黍,而江南收稻米。

兩倉主要是要給官員或者其他需要給俸祿的人發糧的。

如今距離去年稅收,已經過了半年,倉中存量確實可能不多。

「那朝廷可有安置流民舉措?」

「那自然是有的。」吳樊說。「朝廷讓流民聚在龍首渠。據說每日有施粥。」

楊皓覺得那措施恐怕不怎麼到位:「城中富貴人家,就沒設粥棚?」

「許是還沒人牽頭。」

是了,帶頭大哥很重要!

楊皓也不再說多。

晚上,他在客棧中卻是久久不能入睡。

一閉眼,就能看到那些瘦骨嶙峋、面帶菜色的流民。還有流民中那些目光獃滯的小孩。

或者,是他見過的悲慘場景太少,憐憫心又太過剩了些……

他決定最後做一件出格的事吧……日後,他就少出門,少管閑事。

決定了,他翻身起床,取出紙筆就開始寫。

天亮后,何泉山來報:「郎君,已裝車完畢。隨時可返家。」

楊皓說:「你去讓人都先吃飽。對了,你讓君買來。」

席君買很快來了:「郎君,你找我有何吩咐?」

楊皓拿出一封信,說:「你帶這信送去……」

他自己,則是去了四門學見楊明與楊昭,將家裏帶來的東西送了給他們:「家中一切安好。大兄與八弟在長安,家人都挂念……如今城外有流民,出城不安全,我給多留一些錢,也好應急。」

楊柏德給的錢,恐怕是不夠用。

流民來了,長安城內的物價大概也是升了。

交代完了兩位兄弟,他也就準備出城了。

出城前,席君買趕了回來,稟告說:「郎君,信送到了。只不過,是門房收下的。」

楊皓點頭說:「送到便行。」他已經給了吳樊一封信。說是日後有人來取糧再拆開,可以作為憑證。

這,恐怕是他主動為這個大唐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

連日來,朝廷為了如何安置的城外越來越多的流民,而爭論不休。

李世民登基,免了關中河東諸州縣三年庸調,其餘各地則是免一年。因而,雖收了租、稅,但也是少了許多收入。

加之,去歲突厥進犯,李世民不得不送出大量財物。

如今朝廷財政緊缺,也導致各地救災能力下降。

別說是各地,便是長安這帝國中樞,也是沒有多少余財。

於是,有大臣建議引流民到關中諸縣就食,以分散長安壓力。

但馬上有人反駁,各縣糧食也不充裕,分散流民就食,「若有疫病,恐怕是下策」。

又有人提議,倡議讓城中富戶在城外施粥。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不是水災。

如果是水災,水退之後就能重新安排人種田。

而如今是旱災,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下雨。

問欽天監,得到的回答是:「以往年天時。恐要等到明年八、九月才能有解旱情的雨水。」

如今才四月,到了八九月,今年也無法耕種了。除非不顧其生死,不然在遣返流民之前,必須是安排好救濟。

想要有足夠的救災糧食,恐怕要等到秋收之後。

那可是還有幾個月呢。

如果一直施粥,長安富戶願不願意還是一回事。而且一旦長安開始施粥,也會引來更多的流民。

最要命的是,流民在關中逗留越久,在秋收之前,糧價就可能會一直居高不下。

又有人說這是天降警示——這是每次受災的老生常談——讓皇帝去太廟祭天。

李世民聽着心頭火氣,卻不得不虛心接受。表示這是他德修不夠,同意去太廟燒一篇祭文。

但真正的救災策略就那麼幾句:「命各地不得驅趕流民,各州縣當妥善安置。」

至於如何安置,誰也沒說具體的措施。

魏徵下衙后回到家中時,門房就說了:「阿郎,晨間有人送來一封信,說是務必交於你。」

魏徵一邊走一邊問:「何人送來的?」

「來人並沒報名號,只說是其東家讓送來。信中有安置流民及救災之法。」

魏徵猛地站住腳步,問:「信呢?」

「已經交於夫人。」

魏徵一聽,快步往後院走去。

他拿到信,當場就拆了。

信上的字,並不美。但也算整齊。

但重要的上面的內容。

他越看面上越是驚訝,看到中間,從不苟言笑的他,竟大笑出聲:「好。果然好法子。」

說完,竟然有匆匆出門,直奔皇城去了。

經過一番稟報,他得李世民召見。

「魏卿說有救災良法,不知是何良方?」李世民也是着急了。

他這才登基,就出了這樣的大災,外邊傳言已是越發不好了。

而且城中糧價,似乎也有了異動。如果不早些拿出辦法處置好,城中糧價恐怕無法抑制。

不是他這個做皇帝的不想抑制糧價,但那些糧商與世家大族相互勾結。

如果他在朝中強硬鎮壓糧價,長安城中恐怕連高價糧也沒得賣——糧商不運糧來了。

這會聽說魏徵有好辦法,他馬上就將人召進來了。

魏徵雙手呈上一封信,說:「臣下衙歸家,得知有人送來安置流民與救災之法。臣閱后,深感有理,還請陛下御覽。」

「快呈上來!」

李世民拿到信,看到上面的字跡,心中一愣。這字跡他認得。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想其它,就被信中說的所吸引。

「……坊間盛傳,魏公剛正不阿,庶民斗膽進言。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又得先人教誨:位卑不應忘國……

「……如今河北大旱,致百姓流離失所。庶民常聽人說,我華夏禮儀之邦,鄉鄰之間,一人有難,八人來助……

「……如今河北一方有難,當天下八方慷慨相助……庶民於長安西市存糧五千餘石,尚有一萬一千石,數日內可至長安。庶民願盡數捐出,朝廷盡可取用於賑濟流民……

「……若施捨於流民,再多糧食也有盡日。何不使流民為關中各地開挖水利,修橋鋪路,朝廷以糧酬之……

「……災中,流民可得活命之糧,更有安身之所,不再流竄。災后地方無需徵調勞役,便可得水利、交通之便。此謂以工代賑,可一舉兩得……」

魏徵等他看完信,說:「陛下,以工代賑,實為謀國之計,老成之言。臣以為,可行!」

李世民也認為可行,而且太可行了。

他讓人馬上召集大臣,在議政殿議事。

與此同時,楊皓的車隊已經經過了鄠縣城外。

而楊皓則帶着席君買,來到了縣衙。

周縣令到任不足兩月,但也知道楊皓這個兩次受朝廷表彰的人物。

不過,他並不覺得自己需要給楊皓面子。

下人來報,他不耐說:「本縣無暇見他!」

楊皓等了一刻多鐘,才得知縣令沒時間見自己。

他再給了下人一把錢,說:「還請再通稟縣尊,楊某有要事相商。」

下人拿了錢,就再去稟告。

周縣令聽了,火大說:「誰來要見我,不都說有要事?他乳臭未乾,那來那麼多要事。」

下人出來只對楊皓:「我家郎君沒時間見你。」說完,就關了門。

席君買面上浮起怒氣:「郎君,這縣尊也未免太過拿大了?」

楊皓轉身就走,淡然說:「他是官,我們是民。他拿大了就拿大了,難道還要看我們臉色行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世黑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世黑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章 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