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宋遼之戰之高粱雍熙2

第107章 宋遼之戰之高粱雍熙2

17.1.3再次北伐

這一回說到,神操作長臂管理,再投機大敗虧輸。

對二帝太宗而言,(對宋朝而言,「二帝」真不是個好詞兒。)高粱河的慘敗,狠狠地打擊了他那顆自視甚高的心;而之後遼景宗年輕輕故去、遺下孤兒寡母,則大大激發了他的偷雞心理。我連個小寡婦都打不過絕對不可能嘛,那時顯然還沒領教蕭太后的厲害。事實上,趙二就是個不如女流的東西,留下了一地的笑話!

當時這遼景宗也是作死發浪的人,身子骨不行還拚命玩樂,結果很快完蛋。兒子只有12歲,蕭太后初執國,內憂外患,不得已收縮防線。在此之前,遼為報復宋的高粱河北伐所實施的進攻中,儘管宋軍時有敗績,總的說來,宋軍基本上遏制住了遼軍的攻勢,在防守戰中與遼打了個平手。

其間較大的戰役有發生在AD979年九月的滿城。宋軍在滿城之西大破集結來犯的遼軍,又乘勝追奔至遂城,「斬首萬徐級」,俘獲甚眾。又有次年三月的山西雁門,潘美與楊業以奇兵大敗入侵之敵。(楊業以戰功遷雲州觀察史。楊業領騎兵衝鋒的颯爽英姿一定給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並以此戰獲封了「楊無敵」的美名。因為從歷史看,此戰前楊業尚屬北漢,還能殖民地打宗主國?此戰後就是悲劇了。所以只有此戰楊無敵威震敵膽!)遼軍未達到報復的意圖,雖經二次挫敗仍不罷手。這一年的十月(太平興國五年),遼景宗親至幽州督戰,圍攻瓦橋關(今雄安也!),在連續取得數次勝利之後,目的既已達到,在宋太宗再次親自督率的增援部隊尚未趕到之際,就主動班師撤回。此後宋遼在邊境地區雖多次發生戰鬥,但隨着乾亨四年(宋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的駕崩,兩國繼續維持着原有疆界,軍事衝突則基本告一段落。

於是當時遼的戰略收縮,被視為軟弱可欺。雍熙元年(AD984年),宋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岳州刺史賀懷浦、文思使薛繼昭、軍器庫使劉文裕、崇儀副使侯莫、陳利用等相繼上奏,內稱已即位二年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軍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顯然是指太后惑亂宮闈不修,官民不忿。與張煌言的「大禮恭逢太后婚」一類,以為可以打擊對方士氣,全沒想到游牧民族從來不吃這一套,女人沒人用那才是浪費資源吶。這是典型的以己度人了。)趙二的一顆火熱的中二心,又開始蓬勃起來。加之前線傳來契丹俘虜供稱,契丹種族心懷憂慮,預防宋師北伐。趙二更加洋洋得意起來,對宰相宋琪說,戎人今日視之,猶几案上肉耳。宋琪倒是憂心忡忡。

宋太宗曾經一而再地將收復幽燕提上議事日程,就在前次太平興國五年遼軍主動撤師之後,親征至大名府的太宗還把進攻幽州提出與臣下商議,李昉等大臣鑒於「河朔之區,連歲飛挽,近經蹂踐,尤其蕭然」以及「屬茲寒冽,益復罷勞」的實際,娓婉勸阻,才作罷退兵。為了更體面地班師回朝,太宗還以不無遺憾的口吻寫詩以示群臣:有「一箭未施戎馬遁,六軍空恨陣雲高」之句。不知是自誇還是自嘲。

該來的總是要來。雍熙三年正月,太宗發佈《北伐諭幽州吏民詔》,第二次北伐戰爭正式拉開帷幕。宋太宗對於此次戰事,充滿了信心。他甚至因此而罷免了朝中反對北伐最力的宰相宋琪與參知政事李至。宋太宗還是堅信自己會收復燕雲十六州,從而完成他的兄長沒有完成的偉業。宋太宗對於這場北伐戰爭有着充足的準備。還派使者遠渡重洋,聯合高麗、渤海國、定安國等共同對付契丹。可惜他不知道這都是鏡中花耳。

為了這次北伐,宋太宗可謂是舉全國之力。「遂使七十州生聚,困於饋運之勞。二十萬師徒,翻作遷延之役。」兵書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宋太宗為此調動了七十個州近二十萬人,舉全國之力來準備這一場戰鬥。大宋軍隊兵分三路,東路軍兵分兩路,一路以曹彬為主帥,崔彥進為副帥;另一路以米信為主帥,杜彥圭為副帥,目標幽州。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帥、袁繼忠為督監,目標蔚州(今蔚縣)。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帥,取道雁門關,目標山後諸州。中、西路軍共有作戰部隊近十萬。宋太宗的作戰計劃則是,以東路牽制契丹主力,西路軍與中路軍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佔目標,然後再向東靠攏,三路大軍共同進攻幽州(燕京)。

三月初,三路宋軍同時向幽雲地區發動了全面攻擊。甲戌(六日),遼廷就迅速獲悉宋三道進犯的奏報,緊急徵調各部族兵增援幽州地區,歸由耶律休哥統一指揮;又派遣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領大軍緊接着開進關內。蕭太后、韓德讓與聖宗也立即作出了親征決定,並馬上付諸行動,率師馳赴前線,駐於駝羅口(燕京今北京南口)督促諸軍在南京(燕京)的外圍涿州一帶,抗擊宋軍。為了保障幽州(燕京)的安全,在曹彬攻佔涿州(就是那個北京八環劃到的地方)的當天(三月十三日),蕭太后與遼聖宗急調東征女真的兵馬回援。次日又詔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今盧龍)之海岸,防備宋水師從海道襲擊。直到丁亥(十九日),才任命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分兵去挽救中、西方面遼城池接連失守、節節敗退的頹勢。(潘美楊業進兵倒是形勢一片大好。)從以上遼採取的應變措施看,顯然遼始終將幽州作為防禦重點,從而在這個地區集結其主要兵力與宋決戰。事實上趙二的什麼佯攻、合擊之策根本沒起作用,人家一眼就看出燕京是關鍵。

此時戰爭出現了轉機。由於東路軍進軍速度太快,導致後援供應出現了問題。耶律休哥派出輕騎兵截斷宋軍的糧草供應,宋朝軍隊內部軍心浮動。曹彬攻佔涿州之後,由於糧草供應不足,無奈之下放棄涿州,後撤至雄州(又是雄安!)以確保糧草供應。但是,戰爭中被動的撤退會導致軍心不穩。對比西、中路軍捷報頻傳,宋太宗不斷的進行賞賜,東路軍的士兵內心所產生的落差是顯而易見的。宋太宗得知曹彬退到雄州之後,就立刻命令曹彬與米信會和,養精蓄銳。退至雄州后,軍隊中的不少將領要求返回涿州。一時之間,是戰是休產生了非常大的爭論。但是眼見着西路軍、中路軍總打勝仗,曹彬也只能命令部隊再次出兵攻打涿州。經過二十餘日的交戰,宋軍再一次佔領涿州。但是此時,契丹大軍已至,準備與曹彬決戰。作為名將,曹彬在此戰也被黑慘了,根本彈壓不住部下,這大概符合趙二的「將不知兵」的政策。

東路軍雖然第二次攻佔了涿州,但此刻的情況卻顯得無比微妙。東路軍外無援兵,內無糧草,且面對着大兵壓境的契丹。曹彬無奈之下,只得再次做出放棄涿州的決定。這一來一回宋軍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但在此情況下,宋太宗卻讓曹彬帶領涿州的百姓撤退。本來就是疲憊之師,還要扶老攜幼。結果行至岐溝關北面,被耶律休哥率契丹軍隊追上。一場激烈的戰爭之後,宋軍慘敗。退下來的宋軍逃至拒馬河又被契丹騎兵追上,此次戰鬥儼然成為了契丹人對宋軍的屠殺。最後,曹彬退到沙河,軍隊士兵聽說契丹軍隊又到了,心理徹底崩潰,爭吵渡河,溺死者過半。東路軍的慘敗導致宋軍戰前制定的西路軍、中路軍與東路軍會攻燕京的計劃徹底破產,宋朝的這場北伐,敗局已現。契丹人乘勝追擊,蕭太后調整方向,向大宋的其他兩路軍隊進軍。宋太宗得知了曹彬的慘敗以及契丹軍隊的動向,馬上下令退兵。要求田重進退守定州,潘美退守代州。

但宋太宗想就這麼敗了未免也太丟面子了。於是,他命令潘美,將佔領的雲州、應州的百姓,帶回中原。潘美也知道做這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曹彬就是這麼敗得。但皇帝下令了,只能硬著頭皮去做。畢竟,軍隊中還有一位監軍。副帥楊業便想出了一個辦法,聲東擊西,在朔州南部吸引契丹主力與之決戰,並趁機掩護百姓進入宋境。但此法遭到了監軍王侁的反對,他講楊業「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得非有他志乎?」楊業為北漢降將,王侁如此一說,楊業自然無從辯駁,只得帶兵出擊,去面對士氣正盛的契丹軍隊。臨行前,他讓潘美、王侁等人在朔州西南的陳家峪設伏,一旦楊業轉戰陳家峪,便可在此阻擊契丹軍隊。但是,楊業在到達陳家峪時,谷中空無一人。遼兵在耶律斜軫的率領下乘勝追擊,楊業力戰不逮,身受重傷被俘。原來,王侁在陳家峪短暫停留之後,便帶領軍隊向西南方行進,潘美阻攔不及。當王侁聽到楊業兵敗后,跑得更快了。而楊業被俘不屈而亡,這對於西路軍的打擊是致命的。號稱「楊無敵」的猛將,居然敗給了契丹人,「自是宋守雲、應諸州者,皆棄城遁。」

雍熙北伐至此而止,宋軍大敗虧輸。這真是,趙光義兩送人頭,蕭燕燕一戰成功。契丹占我漢家河山,大宋乘他病要他命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天時地利人和俱在,何至於此?大約趙二人品實在太差,連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蕭太后的整合能力大大出乎趙二預料,遼騎兵也用得中規中矩、在華北平原上大逞其能,加上趙二喜歡的將不知兵的調調、主將根本無法盡展其能,以及趙二的那種「三排長把機槍前移三米」、事無巨細的常凱申式長臂微操(所謂「將從中御」也),這仗輸得不冤!

講道理,我喜歡扯野史,在這裏本來應該扯一下七郎八虎闖幽州、金沙灘雙龍會、楊四郎入贅北國、潘楊案。。。之類的事。可能也是被趙二噁心着了,實在是沒有心情扯。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吧。

16.1.4謬史氏曰

趙光義讓大宋或曰華夏徹底失去了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實在是罪莫大焉。因為在此時際,是大遼最衰落的時候,也是大宋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比浪費機會更可惡的,就是明明有一個機會卻輸得更慘。怨而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7章 宋遼之戰之高粱雍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