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宋遼之戰之干戈玉帛1

第108章 宋遼之戰之干戈玉帛1

16.2.1題記

本篇敘宋遼從干戈走向玉帛。凡二戰:

名稱諸遼之戰,時間AD987年起,地點河北,對陣宋軍李繼隆等對遼軍耶律休哥、蕭達覽等。

名稱澶淵之戰,時間AD1004年,地點澶州,對陣宋真宗、寇準對蕭太后、蕭達覽。

16.2.2諸遼之戰

這一回說到,宋河遼界李繼隆崛起,遂城羊山鐵林軍覆沒。

高粱雍熙雖敗,宋對遼該打的仗還得打。岐溝關大敗大半年後,遼軍報復來了。AD986年發生君子館大戰,十一月十二日即大舉南伐,軍次狹底堝,蕭太后親自檢閱輜重兵甲。十三日下詔以于越耶律休哥為先鋒都統,對宋發動攻勢。又以北院大王蒲奴寧駐奉聖州(今諑鹿),與節度使蒲打里共決山後五州軍政事,以防備宋河東駐軍。二十一日,契丹在諸部中設置都監,使各部各守營伍,勿相錯雜混亂;二十三日以青牛白馬祭天地;二十七日,命駙馬都尉蕭繼遠、林牙謀姑魯、太尉林八等人嚴守封疆,不得漏掉宋朝間諜;還嚴禁軍中無故馳馬,防止大軍行動被宋朝知悉。

宋朝實際上早已得知遼軍將要來犯,並已做好準備,不過遼軍剛開始時的進攻非常零散,戰鬥規模頗小,而不象大戰來臨。從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久久沒有大戰發生,宋太宗在汴京便有些急不可耐,於是命令定州都部署田重進主動出擊,攻遼歧溝關,又命令瀛州兵馬都部署劉廷讓準備北進,尋找遼軍主力與之決戰。田重進奉命與十二月初四日引兵出定州,初五日成功襲破歧溝關,卻並沒有找到遼軍主力。同日,遼軍先鋒都統耶律休哥部擊敗宋軍於望都。宋朝瀛州都部署劉廷讓奉命禦敵,得知遼兵勢大,事先與滄州都部署李繼隆商議,將精兵留給李繼隆部為殿後,以為緩急之援,又約與李敬源部合兵,聲言直取幽薊。耶律休哥得知劉廷讓前來抵禦,便先發兵扼住險要,然後協同遼軍主力開始合圍宋軍。當時天氣大寒,宋軍衣着單薄,手足麻木,不能控弓弩,十分不利。初九日,遼軍又截了宋軍輜重並焚燒其糧草。初十日,遼軍主力敗宋軍於莫州,並終於在君子館一帶將宋軍合圍,而後開始進攻。宋軍被遼軍重重包圍,劉廷讓當時只能指望李繼隆的援兵,可李繼隆卻並沒有如約救援,而是引兵退保樂壽(唉,大宋賣友軍的傳統,名將李繼隆也未能免俗)。劉廷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戰又不勝,突圍不出。遼軍攻勢猛烈,宋將御前忠佐神勇指揮使桑贊率所部力戰,從早晨殺到下午,遼軍卻源源不斷地增援,桑贊不敵,率部逃走,宋軍遂全軍覆沒。劉廷讓騎着部下的馬逃得一命,而宋軍武州防禦使、高陽關部署楊重進力戰身死。宋軍此戰損失慘重,死者數萬人。耶律休哥又誘捕了一系列事端的禍首賀令圖(就是之前那個鼓動趙二雍熙出兵的傢伙)。大宋可算是輸得乾乾淨淨!

在雍熙攻遼後幾年,一直是遼國報復的年代。宋太宗端拱元年(AD988年),遼統和六年六月。遼朝自君子館得勝之後開始為下一輪南征做準備,「曉諭諸道兵馬準備南徵用的攻城器具。」以八月,遼朝進行以青牛白馬祭天儀式。九月十四日,遼聖宗親臨南京(幽州今北京),十九日祭旗鼓,正式南下進攻宋朝。二十六日,遼軍到達涿州,用箭射帛書入城中勸宋軍投降,宋軍沒有理會。遼軍於10月開始圍攻涿州。河北岌岌可危。

此時宋軍河北諸將因為宋太宗堅壁清野的命令而不打算出城野戰。定州監軍、判四方館事袁繼忠卻要違反詔令出戰,他說:「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殲滅,令他們長驅直入,侵掠四方州縣。我雖然也想安穩無事,但絕不受此侮辱,願身先士卒,死於敵手!」辭氣慷慨,眾皆伏。中黃門林延壽連忙拿出不許出戰的詔書勸阻諸將不要出戰。但是這時保順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虞侯的李繼隆慨然道:"閫外之事,將帥得專焉。往年河間(即君子館之戰)不即死者,固將有以報國家耳!"(也算知恥而後勇)之後與袁繼忠一同出戰。北宋悍將李繼隆漸漸成為歷史舞台的主角,作為名聲與實力有反差的一員,其名聲實際上是因為着後世貶低大宋武力被作出的犧牲。他強懟趙二的「深宮指揮前線」政策,可能是日後改變遼宋戰局消長的重要因素。

李繼隆其實一直奮戰在抗遼第一線,高粱河、雍熙隨大流而敗,但他的部隊可能是最整齊而退的。高粱河、雍熙之間的滿城大戰,也算是他崛起的一戰,太平興國四年十月,遼軍十萬大軍前進到滿城(今滿城北)附近並完成集結。這時,李繼隆和崔翰、李漢瓊、趙延進等將各率兵馬趕到,雙方在滿城爆發激戰。戰前,宋軍按照宋太宗部署的方略,擺成八個小陣迎敵(真是神一樣的微操,我又想起宋太宗發明的《平戎萬全陣圖》,你一個弱雞,誰給你的「勇氣」發明兵危戰凶的東西?梁靜茹嗎?)八個陣之間相距甚遠且聯絡不便,極易被遼軍分割包圍。

眼瞅宋軍又要吃敗仗,關鍵時刻,李繼隆挺身而出,和另一員大將趙延進一起果斷下令宋軍變陣,並表示如果皇帝怪罪,他願獨自擔責。在李、趙的指揮下,宋軍變成一前一後兩個大陣,兩陣互為犄角,可攻可守,宋軍士氣也一下子上去了。此役,遼軍大敗,宋軍斃敵一萬餘人、生俘近三萬,繳獲牛、羊、馬匹等八萬六千頭。要不是耶律休哥力挽狂瀾,擊退宋軍追擊,遼軍很有可能就全軍潰散了。李繼隆成為當時唯一可以和遼軍戰神耶律休哥正面過招而不落下風的宋軍將領。(而此前的君子館之戰,則是趙二強令出兵,天太冷宋軍最強兵種弓兵拉不開弓,而游牧民族不受影響,此天時也,非戰之罪。李繼隆早憋著一口惡氣呢,今次要徹底耀武揚威。)

此次唐河之戰,是李繼隆巔峰之作。李繼隆麾下有一支彪悍的靜塞鐵騎(果然反騎兵最強武器還是騎兵啊)。面對遼軍的凌厲攻勢,李繼隆在唐河北岸設下二千伏兵,準備偷襲遼軍後方。不過,這一招沒有瞞過耶律休哥,發覺宋軍的意圖后,耶律休哥搶先對宋軍伏兵發起進攻。李繼隆見情況有變,立即下令勇將荊嗣前往救援。荊嗣殺入重圍救出伏兵,而後迅速退到河邊,把軍隊分為三陣,背水迎敵。耶律休哥親率主力猛攻,幾番廝殺后,荊嗣抵敵不住,撤到唐河南岸和李繼隆會合。

李繼隆就讓部將田敏(靜塞軍統制)帶領數百名精銳靜塞騎兵作為前鋒直入遼軍陣中。田敏不負眾望,率軍一陣猛殺,居然衝到了遼軍大陣。李繼隆見狀,便揮軍從左右兩翼包抄,乘勢掩殺。遼軍抵擋不住,大敗而走。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唐河之戰,使戰神耶律休哥第一次品嘗到慘敗的滋味。李繼隆則一戰成名,成為當時宋軍陣中無可爭議的頭號名將。

唐河之戰後不久,耶律休哥在徐河之戰中被李繼隆手下尹繼倫重傷,從此再未披掛上陣。可以說這位遼國功勛名將在與李繼隆的對決中敗下陣來。以余結合野史看來,這段遼國歷史倒也挺好玩,在民間傳說語境下,遼之名將無非蕭天佐、蕭天佑、韓昌韓延壽而已,蕭燕燕蕭銀宗把持一切,天慶王不過負責死而已,那麼蕭姓就相當於國姓,對應現實中的耶律,那麼蕭天佐、蕭天佑原型就該是遼宋大戰中出生入死的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而韓延壽妥妥的韓德讓,只不過把對應的姻親關係從蕭燕燕女兒移到她自己身上而已。

考教大宋抗遼史,如果要有一個代表人物的話,楊業不是不可以,畢竟他有雁門關大捷,但李繼隆有滿城大戰及唐河大戰,並且最終是以一個勝利者而不是失敗者的身份進入歷史,戰績還是要漂亮不少的。但是正如是岳飛而不是虞允文成為抗金名將的代表,顯然悲劇性的結局是一個加分項。這也是中華文化評判系統的一個有趣的特質。

徐河之戰之後遼軍和宋軍之間維持着一種雙方都不敢輕易發動攻勢的局面,然而這樣的局面也僅僅過了八九年,而就在這八九年的時間裏北宋朝廷局勢實在是改變了太多,趙二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徐河之戰以後李繼隆便被調往西北防線,原本河北防線的守將也相繼離世,因此十分缺乏能夠帶兵統帥的高級指揮官,對此初登位的宋真宗的思路是重用潛邸舊人,傅潛、王顯、王超、王繼忠等垃圾紛紛當上河北高官。然後遼宋戰事再起。

之後的戰事並不理想,傅潛在作戰時的表現使戰事不容樂觀,遼軍也因此圍剿成功殲滅了許多宋軍,之後傅潛只得被革職替換成老將高瓊,在和范廷昭共同努力下他們以戰術誘敵從各方出其不意進攻,斷了遼軍的後路之後以少眾圍剿了解,最終使遼軍再次受到了重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8章 宋遼之戰之干戈玉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