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宋遼之戰之燕京笑話1

第110章 宋遼之戰之燕京笑話1

16.3.1題記

本篇敘宋末依海上之盟攻遼取燕地事。凡兩戰:

名稱白溝之戰,時間AD1122,地點河北,對陣宋西軍童貫種師道對遼軍耶律大石蕭干。

名稱燕京之戰,時間AD1122,地點北京,對陣宋西軍童貫劉延慶對遼軍耶律大石蕭干。

16.3.2一犯白溝

這一回說到,好大喜功君臣伐遼,勞師遠征精銳犯界。

談及大宋時一般歷史地理小白往往是昏頭的,即使如施耐庵這樣的大家也如此。因華北久為漢地,在別的朝代幾乎從來不需要考慮北京不屬中國的問題。這是燕雲十六州的故事,一般論者往往轉不過彎來。比如溫巨俠在寫宋時武俠時,也常常因此脫落不堪。這時往往會有歷史半吊子站出來給大家普及,「北京,宋時叫燕京,因為被石敬瑭賣給遼國,從來也沒有在大宋境內出現過」云云。這話不完全對。燕京當時確久屬胡地,但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大宋是收復過燕京滴!可是,這麼大的壯我民族聲勢的大事,怎麼從來沒有人提起?呵呵。。。

宋際,有兩個謎團,一般人往往不屑於探究。一個是,紅極一時、給了大宋那麼多印記的大遼,怎麼說沒就沒了;一個是,大宋承平已久,怎麼就突然汴梁城破、雙聖北狩、國破家亡了。水滸的時候,咱不是還有暇在自己跟自己鬧,還伐遼哩,怎麼眨眼後天翻地覆了?可見水滸這類書之害人不淺。這中間敷衍開來,可就是一片大文章了。這是北夷蠻人之間的大博弈大謀略,我宋在期間只不過是個打醬油滴。我宋參與此事件最深的,一個是遼國來的血緣漢人馬植李(趙)良嗣,可惜從所作所為看早已是夷化,說他算遼人也許心裏更好受些;一個是封了宋將的郭藥師,可惜他照樣可以當遼將、金將,血緣上來說是渤海人,從登場看算他遼人不會錯的。看吧,這一切一開始,就是他們北夷蠻人的事啊,為什麼把我宋扯進去呢?不過單從我宋角度講,這次大事件是一場偉大的笑話,因為它是從「君臣立志復故土、軍民同愾攻祖仇」開始的。我不知道是當時的君昏臣奸導致了它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笑話,還是它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笑話從而得出了流傳至今的當時君昏臣奸的結論。當然從徽宗的其他作為以及六賊的惡貫滿盈看,我是不足以替他們洗白的,但是,若是當時滅遼復土之計得售,舉國歡慶、喜大普奔、民族復興。。。我幾乎可以肯定徽宗英明神武、六賊盡忠輔國的歷史地位是無論如何也跑不掉的。試看漢武帝,告緡令、海內戶口減半何等荒淫昏庸,因為個衛霍北伐而洗白了、混成雄才大略了。很多事可見沒什麼道理可講,斯大林說過,「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如果方臘不造反、西軍得以直驅白溝,如果童貫怕死不上前線、種師道能放手干,如果耶律大石蕭干主要精力抗金軍、而不死拼宋軍,如果郭藥師楊可世能太平點佔了燕京,金人就不會看穿大宋的外強中乾而起入寇中原之念,歷史也許會拐一個彎,正如丘處機如果不路過牛家村那樣。。。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按「古宋遺民」的《水滸後傳》(這也是最公認的水滸續書),這一段情節大致是,北地豪傑李良嗣投靠童貫,童貫蔡京哄騙徽宗出兵,與金主合兵攻燕京,金主差粘沒、兀朮、勃堇、干離不四隊,童貫差劉光世、辛興宗、郭藥師、趙(李)良嗣也作四隊,四面八方圍定,漫山遍野,吶喊搖旗。蕭干護了遼主並蕭太后出逃。這中興名將劉光世還與四太子金兀朮同一戰線一起戰鬥過,真是大開眼界啊。雖然後來金國不講理佔了燕京,雖然有養虎為患之嫌好歹這一戰也算是北宋的風采了吧。可惜,這不過是前朝腐儒對燕京之戰的意淫,真實比這個要不堪得多的多。

這場鬧劇是如此地令人無言以對,所以歷史上幾乎無人專門描摹這一大事件。自大金崛起,干遼國,此時宋徽宗六賊吃飽了沒事幹,想以武功鎮服反對派。遼降人李良嗣獻計海上之盟,約定宋金聯手攻滅大遼。(AD1118年,宋徽宗派武義大夫馬政和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自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乘船渡海,以買馬為幌子,與金談判攻遼。其實這個聯金攻遼之策扯蛋得很,當時朝廷就有很多人反對,比如太宰鄭居中,樞密院執政鄧洵武等高位之人,也有如廣安軍草澤安堯臣這類的小民,只不過,從一開始討論就是在黨爭的氛圍中進行,事實上反而堅定了徽宗的決心,你說奇妙不奇妙。同時,相同攻遼實乃徽宗六賊一廂情願,之後的締約為盟割地輸幣皆為宋人主動請之,是宋朝戰略弱勢的體現,而金人態度多不置可否,對結盟之事實談不上有多熱心。主要還是想乘勢撈一票的心態在作祟。)結果宋因為方臘起義轉令已北上的童貫領西軍取道南下鎮壓,一度甚至想爽約,后在金的強大壓力下還是北上夾攻;而另一邊,大金順風順水,打得大遼山河殘破國內大亂、居然兩個皇帝並立。(天祚帝作死逃入夾山,大遼群龍無首。秦晉國主耶律淳在燕京由群臣擁戴下繼位視事。)

大宋攻遼之役應為兩次,一次白溝之戰,一次燕京之戰。面對殘遼哀兵,而童貫與徽宗還在作上國仁義之師的美夢,(妄想燕地百姓簞壺食漿以迎王師,根本沒有做好戰爭準備。這與趙二攻遼一樣,宋皇的這種偷雞思想實在是要不得,指望自己不付代價地去玩兵凶戰危,可不落得灰頭土臉嘛,後面守汴梁還這麼玩,那靖康之恥也是活該!童貫竟然要求種師道在進軍途中不許侵擾地方,甚至不允許對遼軍主動挑起作戰,妄圖以「和平進軍」的方式重獲燕地,可不是做夢么。)大遼雖被新崛起的大金打得潰不成軍,但絕非沒有英雄,大石林牙算一個,這個日後是要威震世界的,今朝就拿大宋舉國精銳練手;蕭干也算一個。一個耶律一個蕭,聯手向大家證明,大遼的精神不倒,大遼任何時候都不是可以被人隨便欺負的!尤其童貫這種閹人不可以!耶律大石以一萬大遼哀兵,大破童貫、種師道的西軍精銳十五萬,然後從后追殺,將宋軍徹底趕出遼境。回來后童貫就惱羞成怒地罷免種師道,讓其背鍋了。(其上書云:「種師道天姿好殺,臨陣肩輿,助賊為謀,以沮聖意,和詵不從節制,乞行軍法。」而種師道等西軍,在長期與西夏作戰,又勞師遠征江南方臘后,早已厭戰,在屢次向童貫求情遭嚴詞拒絕後,早已消極應付了。一邊是疲兵遠征,一邊是哀兵必勝,其實戰前勝負已分。其實戰鬥規模並不大,都統制種師道率東路軍攻白溝,辛興宗帥西路軍攻范村(河北涿縣西南),種師道的前軍統制楊可世被遼軍先敗於蘭甸溝,再敗於白溝,辛興宗也在范村潰敗,於是全軍後撤,毫無士氣的宋軍即潰不成軍,在平坦的華北大地上成為遼國騎兵待宰的羔羊。正面的遭遇戰未必有多少損失,但等到敗回雄安,可不十無存一了嘛。)

這一戰的雙重可笑在於,宋遼之間的和平紅利已經吃了一百二十年了,遼宋兩國也都已經到了不識干戈的末年。(一方面,吃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紅利,以偃武修文為基本國策的大宋應該是當時世界最繁華富裕的了;另一方面,從大遼後期的十香詞案看,大遼皈依漢文化、奢靡腐化得令人吃驚。)期間雙方基本沒有任何稍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像金庸所說的耶律洪基南侵之類,大概都是他這個劍橋歷史博士發明的。)但就算是菜雞互啄,也是宋這隻雞更菜一點。(當然,宋軍一方面是一頭閹羊帶一群雄獅,士氣不行;另一方面,方臘適時造反,客觀上當了帝國主義幫凶、漢奸。)

在大遼被大金打得屁滾尿流的時候,大宋的這個舉動,有點背信棄義的樣子。當然,有了足夠的利益,背信棄義也不是不行,可是,你大宋有能力背信棄義嗎?博弈學中有一條大豬小豬定律,沒有絕對的實力前,絕不主動挑事,是為「先撩者賤」定理。是宋對不起遼,當時大遼使節至宋重申盟義,為宋所驅趕,使節就在庭院中哀號說:「遼宋兩國,和好百年。盟約誓書,字字俱在。你能欺國,不能欺天!」事實上欺國也不能,舉國精銳為殘國哀兵所盡破,貽笑大方。輸成這個樣子已經蠻可笑了,這還是背信棄義上趕着去輸的,就更可笑了。

歷史上的奇謀妙策不知有多少,但是若問蠢謀愚策,這聯金抗遼的海上之盟絕對排得上號。將其定為宋遼這兩個大國在尚屬繁奢之際頃刻土崩瓦解的罪魁禍首,也可以說得過去。雖說中國自古有遠交近攻的傳統,但是從博弈角度講,兩弱互攻而給與一強以可乘之機,實在是最差選項。當然中國的國際政治從來不僅僅是國際政治,或許國內考量還更多一些。當時大宋剛剛經歷了史上最惡劣黨爭,元祐黨人碑剛剛豎起來。所有一切考量必須服從黨爭的政治需要。從這個角度思索,一切蠢謀愚策的出台或許能得到解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0章 宋遼之戰之燕京笑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