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金滅遼之戰之金統遼境3

第116章 金滅遼之戰之金統遼境3

14.2.3西遼餘聲

這一回說到,存法統大石繼往開來,念東方菊汗不忘初心。

大石在天祚帝帳下,實際上掌握著大遼最後的武裝力量。他又是一個為了復興大遼不擇手段的人,於是一次又一次地絕望衝擊開始了。當時金雖然佔據了遼大部分國土,但統治並不穩固,主力依舊與天祚帝對峙,顯然拿夾山的地形還是沒有更多辦法。

而蕭干與郭藥師這對CP,則開啟了相互摩擦模式。此時大遼的漢地(即燕雲十六州),基本金佔小頭,由遼降將張覺統領(記住這個人,這也是大宋之厲階);宋佔大頭,由遼降將郭藥師統領(為什麼遼人都是宋之厲階啊)。1123年5月,蕭干攻略燕地,奚軍與常勝軍(怨軍)大打出手,先是常勝軍大敗,張令徽、劉舜仁部在石門鎮一戰幾乎全軍覆沒(石門,即現在的石家莊是也,這奚軍都到了燕京以南了。另吐槽,一個現代化省府大城市頂個石家莊這麼土氣的名字,不知道體現了當時命名者怎樣的一種審美情趣。)然後佔領了薊州(天津也完了)。

顯然,奚國沒有從金國那裏討到便宜,因缺糧,就柿子揀軟的捏,以經略燕地為其主要目標了。可是那時燕地名義上已經屬於大宋了啊喂。郭藥師自降大宋,奸巧百變,隨童貫到京師朝拜天顏,一路上為以後進一步當好帶路黨現學現賣、應知應會。廷見時徽宗希望郭藥師去打天祚帝,以絕遼望。誰想郭藥師立即作色(果然戲精本色)道:「天祚,臣故主也,國破出走,臣是以降。陛下使臣畢命他所,不敢辭,若使反故主,非所以事陛下,願以付他人。」說罷又淚下不止。徽宗見其如此,非但不怪,反而解下隨身所佩的珠袍及金盤兩隻賜給了郭藥師。(徽宗手底下戲精成群,這也是被騙慣的啊。)郭藥師回到老巢后即召集眾將,以金盤視之,但不是以示天恩,而是說,此我無功也。遂將金盤剪碎分與眾將(果然梟雄手段)。郭藥師被宋封為檢校少保,這已經與岳飛一個級別了。這時常勝軍已有五萬之眾,而鄉兵號稱三十萬。但郭藥師及其部下都不改「左衽」,即仍穿遼服,而不著宋裝。時人將其與安祿山相比。(以胡人守漢家江山、漁陽之地,果然像。蔡靖就稱郭為軋犖山。軋犖山則,據說是安祿山的胡名,來自古突厥戰神之名,我還聽說過來自亞歷山大的說法呢。安祿山來自西邊的昭武九姓雜胡,論理與突厥關係淺而與月氏等泛希臘化民族關係近。)

因此,當大奚國神聖皇帝蕭干欺負上門時,郭藥師親自從燕京發兵,與蕭干戰於腰鋪,大敗蕭干,乘勝追擊過盧龍嶺,殺傷過半。八月,郭藥師又敗蕭於峰山,生擒阿魯太師,得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尊號寶檢及塗金印,蕭干也為其部下白得歌所殺,首級被獻於宋。(不知蕭乾死前,有沒有後悔自己親手發掘出這個難纏的對手。)使得奚國這支成立不久的力量徹底煙消雲散。可見,郭藥師雖然猥瑣狡詐,也不是不能打。蕭干也算是一個狠人了,當初燕京一戰幾乎是蕭干一力承當,到後來自立為一國之主,地位也為三人之最,至此以這樣一種方式謝幕退場,也算是讓人相當無語。而郭藥師雖然吃大宋用大宋坑死大宋,卻在這一戰中為大宋立下了大功。郭藥師與大宋,也狠狠出了一口燕京之戰的惡氣。

奚人,從來不是一個獨立民族,就像郭藥師的渤海人,血緣上並不獨立。從鮮卑分裂出來后,奚人一直是與契丹人伴生的,被歸入大遼后族,是大遼主體民族的支撐力量。所以所謂奚國,不過是遼國的延續罷了。所以說,歸降了宋朝的故遼將郭藥師,擊敗了繼承遼國大統的奚國皇帝蕭干,可以說算是大宋此時可憐的對遼勝績了,還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

撇開蕭郭這對相愛相殺的CP不提,大石要沉穩得多了。如果一定要給大石配個CP,我覺得是大金第一名將,粘罕。不錯,就是在民間傳說中那個才智遠遠不如四太子金兀朮的大太子。粘罕,完顏宗翰,阿骨打堂侄,大金都元帥,位在完顏諸將之上,在完顏杲死後等於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打也能打,管也能管,算得上金朝不世出的人才。大石雖然處處弱此人一頭,但與其齊名也不算辱沒了粘罕。

大石據說腿腳不便,頗不良於行,但並不影響他是一位馬上武力卓絕的名將。這使我想起另一位同樣馬上武力超群而下馬跛行的梟雄---荼毒江南的侯景。哪有這麼巧,腿腳不便之人,哪這麼容易在馬上就能成為高武力輸出。據我想來,不過是自幼馬背上的民族,長期不下馬,腿骨發生畸形,比如O型腿之類,偶爾在馬下驅行,自然顯得生硬、與一直步行的漢人不類。估計游牧民族馬兵馬將一大票都是此類,沒人關注而已,而侯景、大石這樣的梟雄,必須上得朝堂,還必須常與漢人打交道,結果就被少見多怪的漢人當腿腳不便給記錄下來了。

且說大石與粘罕的第一次照面,應該發生在出河店與護布搭岡之間的達魯古之戰期間。AD1115年,當時金強勢崛起,天祚帝耶律延禧驚懼,急遣都統耶律斡里朵、左副都統蕭乙薛、右副都統耶律章奴等率號二十萬騎兵、七萬步卒馳趨達魯古城戍邊。這又是一次大比例的以少勝多之戰。太祖先登高觀察遼陣虛實,見遼兵雖多,但陣散情怯,乃結陣馳擊。令完顏宗雄率右翼先出,擊遼左軍。及遼軍稍卻,太祖乘完顏宗雄力戰之際,又命左翼迂迴遼軍陣后,同時以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軍直衝遼軍中堅。完顏婁室等九陷遼陣,力戰退出。

當時粘罕已是金軍大將,而大石初出茅廬,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見遼勢不妙,竟單騎闖陣,突入金中軍,大殺四方,直撲大太子粘罕。粘罕狼狽而走,大石緊追不放,虧得阿骨打親自阻截,大石才功虧一簣,只得殺出重圍而走。而此戰結果遼軍大敗虧輸,又在金遼的以少勝多會戰史上添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件事是宋使馬擴使金時,二太子斡離不親口告訴馬擴的,而後來馬擴使遼時,又親口向耶律大石證實。

此戰,大石先贏後走,並且對金遼戰局沒有絲毫幫助;粘罕則倚仗大金雄厚的軍勢,威名並未受一絲影響。但從個人的對決來講,粘罕輸了一籌。

後來AD1123年二月,逃離燕京的大石挾持着蕭太後進夾山見天祚帝,天祚帝斬蕭太后之餘,責問大石,「我在,汝何敢立耶律淳?」大石正詞:「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阻敵,棄國遠遁,使黎民塗炭。即使立十個耶律淳,也是太祖子孫,豈不勝乞命於他人耶?」天祚帝理屈詞窮,賜酒食,復命大石為都統,並赦免所有參與擁立僭帝人員,以安人心。

而史書中大石縱橫沙場、捭闔朝堂的形象,也就這樣逐步樹立了起來。為了祖宗基業,犧牲個天祚帝、蕭太后算啥?今後還會犧牲更多人,如果有可能,犧牲他自己也在所不惜。這等人,敬佩歸敬佩,生活中還是離得越遠越好,誰知道下一次犧牲他會不會把你拋出去。

大石重領遼軍軍權,即乘大金主力在河北,即率遼軍襲取重鎮奉聖州(涿鹿,要衝也,中華百戰之地、百戰之初。)結果粘罕帶着金主力趕來,在奉聖州城東決戰,遼軍大敗,奉聖州陷落,大石竟不得走脫,為粘罕所擒。這把輸大發了。看來是大石本部外的遼軍並不服帖大石這位大遼英雄的雄心壯志。大石剛空降回到天祚帝這邊,別人憑什麼服帖他?

不過大石在粘罕帳下的所作所為倒也把他不惜犧牲任何人的做派發揮得淋漓盡致。獲遼軍這麼大一個寶貝,粘罕當然捨不得殺他。大石轉過臉來,就引金軍突襲了天祚帝青冢寨的大營,又一次天祚帝狼狽鼠竄,所獲頗大,大石則又一次出賣了天祚帝。大石是真心降敵?當然不。為了復興大遼,他不過是又一次犧牲了天祚帝而已。顯然粘罕對大石這次的表現相當滿意,認為大石反戈一擊有功,已經死心塌地投靠大金。所以不但對大石不抱戒心,為嘉其行,還特地賜給他一個金國女子為室,以收其心。誰想到大石乘機暗地裏收羅人馬,組織起自己一系的力量,等時機一到,就倒反金營,帶着自己收集的契丹殘兵呼嘯而去。而將那個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金人女子棄如敝履。顯然將其留下有助於掩蓋自己的行動。這個與蔡鍔將小鳳仙留下是一個道理,堂堂帝皇都犧牲得,一個小小弱女子犧牲不得?在大石的字典里,沒有誰是犧牲不得的。

這一回合,大石被粘罕生擒活拿,大失水準;不過後來設局逃脫,騙過了粘罕,多少挽回了些面子。

然後就是大石與天祚帝翻臉了。天祚帝一心要作天作地,乘阿骨打死又要全軍與金國決戰了。而從大石一系列行為看,他是根本沒有把天祚帝放在眼裏,充其量就是個合作關係。而從他對金軍的屢敗屢戰的經驗看,他對女真不滿萬有深刻的認識。面對一個興頭上的、為薩滿天所眷顧的新興民族,螳臂擋車是不合時宜的。那麼,避其鋒芒,以戰略縱深換取時間也是一條可行之道。何況大遼這麼大,大漠深處名義上都屬於遼國;而世界更大,越過大漠,那裏有不堪一擊的外魔小丑。大石的眼光,已經衝出中土走向世界了。於是大石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天祚帝,殺掉了監視他的北院樞密使蕭乙薛等,領所部奔向了大漠深處的可敦城,以及更西的葉立密,更更西的虎斯翰耳朵,更更更西的撒馬爾罕。。。在那裏,大石以另一種形式,復興了大遼。

然而,大石並沒有忘記東邊的故土。AD1127年,大石主動進攻金國,為了應對大石的威脅,AD1130年,大金元帥粘罕、右都監耶律余睹聯袂出擊,大石認識到實力的差距,主動撤退。而金軍在大漠中喪失牛羊補給,也沒有討到什麼便宜。

大石後來揚威西域,定都虎思翰耳朵后,又一次把東征恢復故土提上議事日程。AD1134年,大石令七萬大軍遠征。但大軍也是在大漠中損失慘遭,無功而返。大石聞東征失利,嘆道:「皇天弗順,數也!」

14.2.5謬史氏曰

論才智,菊爾大汗大石並不輸於大金之子粘罕,論心力與努力,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大石一生被粘罕打壓,死死翻不過身來,無他,國力使然耳。粘罕背靠冉冉升起的大金帝國,而大石還得不停地用血肉之軀去填補大廈將傾的頹勢,此消彼長,兩人的較量並不公平。所謂的「形勢比人強」是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6章 金滅遼之戰之金統遼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