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蒙宋之戰之釣魚城堅1

第147章 蒙宋之戰之釣魚城堅1

29.3.1題記

本篇敘宋朝與蒙古之戰。凡二戰:

名稱第二次南侵之戰,時間AD1053年,地點長江沿線,對陣蒙古三路大軍對宋軍。

名稱六盤山之戰,時間AD1059年,地點六盤山,對陣擁忽必烈軍對反忽必烈軍。

29.3.2火箭屠龍

這一回說到,合川一戰驚天下,草原萬方隕至尊。

釣魚城堅的意思,一個是說釣魚城堅不可摧,一個是說釣魚城成就了王堅之名。

釣魚城之戰又稱合州之戰。當時,大蒙古帝國的蒙哥大汗挾西征歐亞非四十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伐宋,命忽必烈率軍攻鄂州,塔察兒、李璮等攻兩淮。(滅金都帥塔察兒、梨花槍子名李璮,都是老熟人,研究歷史的樂趣就在於看到一個個散落史籍的生僻名字在不同的地方串聯了起來。)蒙哥親率的一路軍馬進犯渝川地區,蒙哥汗八年(AD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軍進逼重慶,在重慶北面的合州釣魚城下受阻。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南宋合州知州王堅嚴辭拒絕並執殺了使者。(中華古訓不斬來使,但蒙古動諏屠城,這個是斬使以明志,誓與野蠻人血戰到底的意思。同時也為徹底激怒蒙哥,將蒙古大軍釘在有地利的釣魚城決戰。)

蒙哥遂決心用武力征服釣魚城。次年正月,蒙哥分兵進攻合州舊城(今重慶合川)和渠江流域的城(今四川渠縣東北)、平梁城(今四川巴中西),斷絕了它們與釣魚城的聯繫。同時,蒙哥還派紐磷進攻忠(今重慶忠縣)、涪(今重慶涪陵),斷絕下游宋軍的增援,使釣魚城完全孤立無援。二月,蒙哥親率諸軍駐於城東南角的石子山上,掃清了江上宋軍船隻。但是,蒙軍連續攻打釣魚城及其周圍的營寨,都被擊退。四月,蒙軍雖然繞道西北攻外城,更曾一度登上城頭,但仍被擊退。由於屢攻不克,前鋒主帥汪德臣又中飛石受傷而死,(汪德臣是也算漢世侯的汪世顯長子,首次攻蜀老子來,二次攻蜀兒子來,終於天道好還,死於川中。大約替他的大汗到地府開道去了。閻王一看,真是忠臣,連死法也一模一樣!)加上夏季到來,蜀地炎熱,疫症流行,令蒙軍士氣低落。另一方面,城內南宋軍民在王堅的率領下,白天抵抗蒙軍進攻,夜晚則偷襲蒙軍營寨,蒙軍無計可施。七月,蒙哥在督師攻城時負傷,后傷重死亡,征蜀的蒙古大軍在其子阿速台帶領下被迫撤退。

蒙古大汗隕落!替世界人民去一大敵!王堅可謂世界英雄!而事實上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上帝折鞭處」。(羅馬教皇曾驚呼道蒙古大軍這是「上帝的罰罪之鞭」。)人們無不為「獨釣中原卅六春」而驚訝,為釣魚城精神而肅然起敬。

王堅也是大英雄孟珙一手提拔的,忠順軍出身,這個是孟家軍嫡系。(可惜了大英雄孟珙AD1246年撒手歸天,南宋護國軍神隕落!天不佑宋!)之前蒙古軍攻四川,王堅隨孟珙入川禦敵。寶祐二年(AD1254年),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主持釣魚城防務。王堅知合州后,加固釣魚城池。他調集所轄五縣軍民數萬,在釣魚城上開掘大小「天池」蓄水養魚,控井九十二眼,加築從城上至南北江邊碼頭的一字城牆,阻截敵軍於城牆與江流之外,屯田練兵,「秦蜀之人,望風響應」。釣魚城成為川、陝、甘民眾聚集的軍事重鎮。就是在這裏,王堅率兵挫敗了上帝之鞭,立下了不世之功。王堅後來受賈似道忌憚,調回臨安後過世,合州軍民聞堅卒,立廟祀之,並建碑記其功,「堅以魚台一柱支半壁」迄今猶存。

釣魚城作為山城防禦體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時代,充分顯示了其防禦作用,它成為蒙古軍隊難以攻克的堡壘。其實,從軍事技術流角度考慮,就是一個原始的自發的棱堡結構。種種城外的一字城牆,起到了棱堡外凸面的功用。所以蒙軍即使攻上城頭,從其他城牆上依然可以將其趕下。從技術角度考量,在冷兵器時代,棱堡是不可攻陷的。

所以說,當時中國人是幸運的,他們無意中建立了一座棱堡來對抗天下無敵的上帝之鞭,並且抵抗住了;他們更幸運的是,蒙古大汗太自信了。顯然蒙古精騎的無敵增大了他的自信,而自幼從征的經歷使他有足夠的經驗判斷戰場危險。當時屢攻不下顯然增大了他的不耐煩,所以七月二十一日那天,他親臨城南併到達了一個蒙古人認為是不可能為遠程武器攻擊的地方,然後就是宋軍的黑科技並不這樣認為了,宋軍或許沒有蒙軍勇猛,但他們的武器性能顯然是超乎蒙軍想像的。無論是改良后的神臂弩,還是帶火藥推進的火箭,還是強力發射后爆炸的火器,反正這超乎蒙軍想像的遠程武器一不小心就擊傷了大汗尊貴的腦頂,回營后不久就死了。於是東方與西方掙扎在蒙古鐵蹄下的人們有福了。據說因為大汗身死世界各地的蒙古精銳紛紛回軍,釣魚城在中東就有了「東方麥加」聖城的說法。

當時的著名詩人劉克莊欣然寫詩《蜀捷》紀念,「吠南初謂予堪侮,折北俄聞彼不支。撻覽果殲強弩下,鬼章有入檻車時。鍾鰩捷表前無古,班固銘詩繼者誰?白髮腐儒心膽薄,一春林下浪攢眉!」蕭撻覽,強弩,已經說明一切,普菲克特。

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中這一段的描述為大汗「最後攻奪Caaju(合州),膝蓋骨中箭而死」。(這大概就是「直到我膝蓋中了一箭」第一次應用吧。)

據說,蒙哥汗死前遺囑,屠盡釣魚城軍民,「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盡屠之。」一如成吉思汗死前遺囑,屠盡唐兀(黨項)一族,此令他的兒子不折不扣地執行了。而蒙哥汗的遺命,當他的親弟弟當上大中華區的大汗后,卻置若罔聞。時間到了AD1279年,南宋已亡,為降釣魚城,忽必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棄城后,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王堅之子王立及以下32名將軍全部自盡,可謂忠烈千秋。(王朝已滅,再抵抗徒增傷亡。但是軍人職責所在,放下武器不是為了自身苟且。城英雄人更英雄,一個字,服。)

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過程中殺人無數,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乾乾淨淨,更何況蒙哥汗死之仇,以及蒙哥汗遺囑的事。所以這事絕對地不尋常。無論是忽必烈被逼承認無法攻陷釣魚城,還是他受中華文明的熏陶認識到屠城的不人道,都是中華文明了不起的勝利!釣魚城是蒙軍征戰史中,唯一有抵抗而倖免屠城的城市!

當然,釣魚城的屹立不倒,也不是王堅一個人的功勞。王堅之前有餘玠,王堅之後有他的副手張珏。AD1243年,余玠首築釣魚城,為王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余玠也是抗蒙英雄,多次打退蒙古,他經歷與王堅類,受到另一位大英雄趙葵的賞識,最後也是受到奸臣迫害;王堅走後,1263年,曾與王堅並肩浴血的張珏知合州,日後長期地與忽必烈對抗,就是張珏了。慷慨一時,格斃敵酋,難;從容應對,長期堅持,更難。

張珏最後作為南宋西面最高統帥,糧盡城破,部下投降,作為大帥親自巷戰,力盡而返,索要鴆酒喝,左右之人把鴆酒藏了起來,於是用小船載着妻子兒女向東逃往涪州,中途大為憤恨,用斧頭砍船打算自沉,船夫奪掉斧頭丟入長江中,張珏跳起來想投水被家人挽持住不得死。第二天,萬戶鐵木兒追到涪州,把他捉住送往京師,押解途中,在廁所自縊,自盡殉國。作人作到這等地步,叫人唯有一個服字!文天祥作《悼制置使張珏》詩云:「氣戰萬人將,獨在天一隅。向使國不滅,功業竟何如?」反有些矯情了。聯想到當初的張叔夜,一般的姓張,一般的亡國摯臣,一般的奮起抗擊強大的外虜,一般的為小人所陷而敗,一般的力盡不屈被執,一般的北擄途中從容自殉,真是令人嘆賞歷史不經意的精巧啊。

誰說大宋輕慢武人?武人做到張珏這種地步,誰不敬重?網上的噴子一邊控訴大宋重文抑武,一邊又全然無視張珏這等豪傑。試問張珏的名聲、地位,與他的功績、氣節,相符嗎?當時南宋已亡,大宋在漠視張珏這件事上,是沒有責任的。這裏我要說,余玠、王堅、張珏、王立,都是該大力弘揚的民族英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7章 蒙宋之戰之釣魚城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