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蒙宋之戰之錢塘大潮2

第152章 蒙宋之戰之錢塘大潮2

29.5.3太后奉璽

這一回說到,降臨安黯然謝幕,看草原欣旺向榮。

錢塘江,以獨特的喇叭口地形聞名。據說只有亞馬遜河口稍似,而掀起的驚天大潮,只怕無人能及。大潮來時,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據說科學昌明的今天,仍有觀潮不慎被卷者;何況古代,鬼神之說橫行,在無邊的自然之力面前,人只能驚懼地瑟瑟發抖。唐大曆十年七月大風,杭州「海水翻潮,飄蕩州廓五千餘家,船千餘只,全家陷溺者百餘戶,死者四百餘人」;咸通元年,錢塘縣潮水衝激江岸,「奔駛入城,勢莫能御」。宋人言:」颶風拔木浪如山,振蕩乾坤傾刻間,臨海人家千萬戶,漂流不見一人還。」

時間翻到至元十年(AD1273年)自從元軍攻陷襄樊后,大宋集舉國精銳打造的抵抗支點毀滅,天覆西北,大廈將傾,事不可為矣。元右丞相伯顏率水陸大軍沿長江順流東下。宋左丞相賈似道被迫親自領軍抵抗,丁家州又是一場大潰敗。賈似道身敗名裂,遂成國賊,替南宋背上了亡國的黑鍋。與此同時,阿術率軍渡江,進圍揚州李庭芝。控制了長江天險,斷絕了宋軍渡江南救臨安的通道。(當世名將,江北李庭芝,江南張世傑,與蒙古會戰不勝,蒙古南下罷鐵騎不用,只見各路漢將、漢奸到此耀武揚威。)

當時AD1273年,態勢是,自朝廷去賈之後,只得是太皇太后謝道清與太后全玖臨朝,小皇帝趙顯當國,另有楊淑妃,她也有兩個孩子,將來也是要當小皇帝的,所以楊淑妃也將登上太后寶座。朝廷百官之首是左右宰相陳宜中與留夢炎,這倆均非國之干城,謀身一流、謀國嘛。。。所以小朝廷孤兒寡母、風雨飄搖。

另一邊,元大都汗八里倒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欣欣氣氛。左手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亂,右手平定了李璮之亂,忽必烈真是意氣風發啊。左右宰相是安童,阿合馬,一個聰穎過人,一個老謀深算。另有一大群其他宰相,比如伯顏、阿術、史天澤。。。個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獨擋一面之能。出名的兒子如太子真金,四皇子那木罕,八皇子闊闊出,九子脫歡,俱龍精虎猛;第一斡耳朵察必,四大皇后南必、塔剌海、奴罕、伯要兀真,各種族嬪妃絕色無數。(子嗣充盈,後宮充實。提這個,主要是對比南宋皇室的孤孑。)

AD1275年十一月,伯顏分兵三路會攻臨安。自張世傑與知泰州孫虎臣、殿前都指揮使張彥組織焦山戰役失敗后,南宋再無一戰之力。(當年夏天朝廷任命勤王的張世傑為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諸軍,率軍北上,以期挽回危局。張世傑遣將三路北進,收復常州、廣德等地,繼續出擊,連連失利,遂率舟師至金山(今鎮江),並約定殿前都指揮使張彥自常州率兵趨京口(鎮江),約揚州李庭芝領兵出瓜洲,三路合擊,與元軍決戰。至期,張彥、李庭芝未到,張世傑與平江都統劉師勇、知泰州孫虎臣率舟師孤軍迎戰。七月初一,與元軍死戰。元荊湖行省平章政事阿術集戰艦屯於瓜洲江岸,右丞相阿塔海、參知政事董文炳集戰艦泊於南岸西津渡;遣萬戶張弘范率兵千人乘舟西攻殊金沙,控制上游江路。是日,阿術決定實施火攻,以兩翼夾攻、水陸並進戰法突破宋軍防禦。宋軍大敗!史稱焦山之戰。張世傑充分體會到了大宋之坑人文化!李庭芝未能突破蒙古軍防線未到,張彥不知何故未到。此戰由阿術指揮元軍主力,伯顏北上與忽必烈研究對付漠北問題,西道諸王沒一個善茬。在伯顏表示南朝可一鼓而下的情況下,他很快南返戰爭前線。)

當時大元三箭齊發大舉滅宋,毎一枝都有毀天滅地的實力,相當於蒙古遠征世界各國的一路方面軍,蒙古還真是看得起已經沒有國戰之力的南宋了。第一路,阿術、忽剌經略江北,阿術是兀良哈台的兒子、速不台的孫子,祖孫三代良將,速不台西邊戰功第一,兀良哈台南邊戰功第一,現在輪到這個孫子了。南宋與之對應的,是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大將姜才,與蒙古血戰到底。(揚州是值得敬佩的城市。有春風十里、二十四橋,更有一代代與韃虜拚命的英傑!)一直到后,臨安失手,揚州還堅拒皇帝的招降。到最後、揚州陷落後,李庭芝、姜才還想繼續南下福建勤王,最終在泰州、兩人為部下所賣失陷,為敵所害!

第二路,阿裏海牙經略江右。以脫溫不花,解汝楫等萬戶攻潭州(長沙),呂師夔和武良弼攻郴州,都元帥宋都帶(一般有叫宋都木達的,蒙古人的名字在論這段史時是個大問題,同人異名的、同名異人的太多)、左副都元帥李恆、漢軍萬戶武秀、張榮實取江西。阿裏海牙是畏兀兒,悍不畏死,為蒙古賣命不遺餘力。呂師夔是呂家人,以江州降元,是呂家自襄陽呂文煥降后給南宋的最大打擊,不過,襄陽既失,舉國支點失衡,呂師夔也是無奈,唯一可以詬病的是,呂師夔不像呂文煥深藏潛行,而是拋頭露面替大元包打天下。

第三路,塞北名將伯顏總督各路,親率大軍經略江左,這也是南宋國本,所以伯顏大軍也是人馬更強盛一點。再一分為三,(大元對三三制頗有心得啊。)會攻臨安。西路由參政阿剌罕,四萬戶總管奧魯赤率領蒙古騎兵出建康,向溧陽、獨松關進軍,經過血戰,獨松關都統制馮驥、羅林死,廣德守張濡逃,這一路其實算奇兵。(張濡有種殺廉希賢、嚴忠范,卻沒能力守關。廉希賢是廉希憲的兄弟,嚴忠范是嚴世侯家的,之前兩人引軍闖獨松關南下招降,被張濡殺死。)

東路由參政董文炳(也可以算宰相,在史上更有名的名字是董相公,蒙古漢人七大世侯也)、萬戶張弘范(滅宋大師我們很熟了)、都統范文虎(敗仗大師我們也熟)率水師沿江攻江陰,入海,向海鹽、澉浦進軍,一路州府皆降,這一路算是水軍。(草原勢力都敢拿水軍打江南了,這叫以水軍為看家本領的南宋政府怎麼活。)

中路伯顏親自帶領諸軍,率水陸兩軍出鎮江,向常州、平江進軍。右丞阿塔海、史天澤、呂文煥、招討使唆都等從征(我懷疑郭侃也在軍中,就手當了海寧知府)。這是當面正兵,也是打得最慘烈的。鎮江知府洪起畏聞風而遁,總管石祖忠遂以城降。廣德軍、溧陽等地亦相繼歸降。伯顏又以偏師取饒州、寧國府,知寧國府趙與可急忙遁逃,知饒州唐震戰敗致死,殿前都指揮使張彥降。常州反覆爭奪,守王宗洙逃,都統制劉師勇與王安節死。王安節曾大呼道:「我是堅守合州的王堅的兒子,豈有投降之理?!」城破,陳炤、胡應炎、包圭俱死節。最後,常州軍民包括婦嬰老弱被殺幾盡。相傳只有七個人躲在一座橋下才未遭毒手。文天祥在被俘后被押北上,路經常州時也不免作一首詩《常州》以哀悼:「(常州,宋之睢陽也,北兵憤其堅守,殺戮無遺種,死者,忠義之鬼!哀哉!據說此戰元軍損失慘重,使得伯顏拉下虛偽的麵皮,進行屠城!此戰,又是元悍將李庭第一個殺入常州!此人是女真人,本來是李恆麾下,因悍勇被伯顏調入自己直屬軍中。果然滅江南出死力!)「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壯哉雎陽守,冤哉馬邑屠。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文大狀元過常州時又瞎說什麼大實話,眼淚多快下來了。江南,文弱之地,每次異族入侵,抵抗得最堅決!最慘烈!然後最被遺忘!

其實還有一路偏師,就是兀良哈台的雲南軍,從南往北攻。四路大軍會攻江南,真是無孔不入啊。幾乎已經擁有全世界的蒙古,要淹沒一個小小的邊緣的南宋,南宋這波沒什麼可虧的!那時節的蒙古,真就如大潮一般,推進到了臨安,推進到了大宋的每一個角落。

這時,文天祥帶義師從贛州前來勤王。他是張世傑后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張世傑既然封了總都督府諸軍,等於最高軍事長官,文狀元也不能差,於是掛了個宰相名。(文天祥是江萬里弟子,狀元郎。)

各地紛紛,非死即降。大勢已去,有人完氣節,有人存苟且,但此時已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了。保有用之身,存文化之種,與外族賭一賭氣運,此亦為善也,最不濟也亡國留種、以圖恢復。(我最不解的就是網絡上一群道德婊,彷彿不死國者皆漢奸也,可這種人等輪到他面對死亡,「臣是第一個不敢去底。」呵呵。道德標準高我不反對。但道德只能約束自己,不能要求別人。你願送死盡可送死,你可沒有要求別人送死的資格!)在大軍壓境形勢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亂,丞相陳宜中請太皇太后出海避敵,張世傑、文天祥主張決死一戰。宋廷既沒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軍拒絕,束手無策。

當時南宋朝廷戰和不定,是有原委的。據說,元蒙大軍南下,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滅宋大師」張弘范也自命不凡,洋洋得意地寫詩道:」我軍百萬戰袍紅,儘是江南兒女血。」大軍到處,把臨安圍個水泄不通。而北軍南來,根本不識江南水文地理,一班漢將漢奸,也多是北人,竟然將主力營帳,扎在錢塘江邊的江灘之上。蓋因臨安多山,北人以跑馬為能,江灘平整闊大的緣故吧。這簡直是上天賜予南宋的一次機會。至少當時的臨安軍民應該都這麼認為,因為錢塘江每日都有潮,每月一次大潮,氣勢吞天,毀滅兩岸一切。如果能跳出時間線來看,日後大元兩次征日本,檣櫓盡為神風所毀,或可差強比擬。而神風不可盼,但「早知潮有信」。所以南宋朝廷坐視觀望是可以理解的,我收不了你,讓天收了你!

不過,天之驕子,不是白叫的,上天的眷顧,是人力無所抗拒的。傳說,整整三個月,錢江沒有起一絲波濤,龍王無信,江海失色。奈何!奈何!朝廷無奈,陳宜中為拖延時間議和、自己又不去,無奈文天祥去蒙營會談,隨想一到就讓人家扣了起來,文相不得已開始了自己一生忠貞形象的演繹。(先是派陸秀夫去議和,伯顏嫌檔次太低,要求派宰相來;陳宜中不得已出城,沒想到不去議和,一溜煙跑回老家去了,把謝太皇太后氣得半死;不得已封文天祥為宰相,派他去議和,文天祥到了就面折伯顏,伯顏惱羞成怒,就把文天祥抓起來了。)最終,謝太后奉璽,臨安失手;陳相遁逃,意圖東山。(陳誼中是第一個要逃的,留夢炎是第一個要降的。AD1276年2月4日(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元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帝趙顯及謝太皇太后。此前,張世傑等不願投降,率部渡江而去,益王趙罡、廣王趙昺,即小皇帝的兩個小兄弟,也隨着宗正少卿陸秀夫等逃過江去,這才引得元軍將軍營扎在江灘上,封鎖渡江的可能、防止臨安城有人繼續南逃。)

29.5.4謬史氏曰

歷史的大潮,浩浩蕩蕩,蕩滌了無數的罪惡與強橫。天驕大元,也不過撐了不到百年;泉州蒲氏,后因割據反叛幾被大元族滅殆盡,還承受萬世罵名。是為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2章 蒙宋之戰之錢塘大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