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蒙古戰爭之蒙古整合1

第155章 蒙古戰爭之蒙古整合1

80.1.1題記

本篇敘蒙古統一之戰。凡二戰:

名稱安答之戰,時間AD1190年,地點草原,對陣乞顏部鐵木真對以扎木合為首的諸部。

名稱義父之戰,時間AD1203年,地點草原,對陣乞顏部鐵木真對以王汗為首的諸部。

80.1.2內亞武德

這一回說到,絕世凶獸留爭議,千載之下辯功過。

現在蒙古學也變顯學了。彷佛內亞武德大蒙古已經超越了草原蠻人的層次似的。不論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討論這方面問題的日漸熱門。《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之類成為蒙古史必讀,相形之下,蒙古史研究中明人腐儒修的《元史》反而不甚入流,甚至不如波斯人拉施特寫的《史集》。(波斯三書,志費尼書、瓦薩甫書、拉施特書。志費尼是《世界征服者史》。)這也是蠻奇妙的一件事,畢竟《元史》也是《二十四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明就歷史而言,在中華圈與非中華圈已經形成了兩套完全不同的圈子,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與方法,碰巧在蒙古這件事事上發生交集,結果。。。(在我小時候,蒙古史是當成中國史的一部分來看待的,經常有「元朝打到歐洲」、「中國現在要繼承元朝疆域」等腦殘言論。只不過,年輕時誰沒有左過呢?)把元朝與大蒙古混為一談,大概是這一領域最低層次的問題。元朝是大蒙古帝國分裂的結果,與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並列而已。元朝能否完整大蒙古帝國的傳承,要問其它汗國答不答應。從歷史來看,應該是不答應!(有人曾指出,忽必烈開過忽里台,是大蒙古合法大汗,那麼幾乎同時阿里不哥也開過另一波人的忽里台,忽必來充其量是一半合法大汗;有人又說阿里不哥最後向忽必來投降,代表他那波一半合法正式投降,這又有點偷換概念了,阿里不哥正是被西路王公拋棄最終才走投無路,開忽里台時支持不代表一輩子支持,說這樣話的人,顯然不了解蒙古人兀魯思政治的操作手法。)

然後就有一波人跳出來,從愛國主義角度發起攻擊,「說蒙古是中國是為了中國利益,為了將來蒙古回歸!」這就有點耍無賴跟韓國學了。話說,明顯的不符合事實的話語,真的能在博弈中起幫助作用而不是反作用?蒙古與漢地曾在一起過,不代表蒙古就是中國的,更不代表把漠北划進中國就是對中國有利!(比如俄國作蒙古人的奴隸也比中國人早,這個怎麼說?俄國人對蒙古的研究在國際上名聲頗響,比如弗拉基米爾·佐夫。)蒙古佔領的地方太多,你可以跳出來爭奪,別人也可以。話說爭奪祖先之天下第一的韓國,對於蒙古與之的宗主權,他們也不是沒有資格爭奪的喲。

再者,對一個國家來說,領土是否越多越好?當然不是,當一個國家的疆域超過物理控制範圍就是笑話,哪怕強如蒙古也是如此。(自古的大帝國,靠武力強盛一時,比如馬其頓、蒙古,但是其疆域太大,幾代以後,必然本土化分裂。)再則域內文化過於複雜、紛亂,對國家治理就是災難!(比如奧匈帝國、南斯拉夫,強行捏合的結果就是原樣分離。)這一切,不是為了說現在蒙古,而是說,爭奪古代蒙古帝國的遺產,這個有無必要!很明顯,沒有必要!蒙古帝國已經用它自己證明了,國土不是越多越好,當初吞併得越多、日後撤退得越狼狽!(不說吞併時的血腥代價,光是吞併本身,我又想起《千與千尋》裏的無臉男,貪婪不過造就臃腫。。。尤其是現代民權社會,吞併連滿足最高統治者的虛榮心這一點的功能也已經失去了。。。現代國家,是以為提高當前國民福祉為唯一目的的,那麼,吞併得越多,吞併的人口都是負擔,是福祉的相反方向!智者不取也!)

那麼如果反對一個國家領土更多,是否是反對統一呢?(首先釐清一個概念,統一不是先驗的、高於一切的,只是基於保持原狀理論,已經統一的國土反對再次分裂罷了。已統一的反對分裂;已經是幾個的反對合併,無它,反對付代價而已。改變現狀都是需要付代價的!而代價誰付?還不是屁民!)第一,這個就是偷換概念了。國土當然不是越多越好,但更不是越少越好。凡事有個度,過猶不及。在不同的時代與科技、經濟基礎,都有一個最合適大小國土,少則國力弱;過則帶來反噬。(在現在的網上義和團的口號中,經常看到統一全球等奇怪的話語。不說其帶來外人的反感問題,單就是其本身邏輯,也是非常智商感人的。)第二,蒙古帝國的廣大疆域,真的在中國的所謂統一概念里么?(我理解,即使現在的蒙古國,有人說是屬於中國,也是有很多難言之處的。如果蒙古與中華目前仍處於一個行政體內,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明顯不是。還是那句話,「保持原狀」原則。話說當年蒙古怎麼分裂出去的、好處落在誰手真的沒人知道?不就是被某黨與某黨聯手出賣給蘇聯粑粑的嘛。。。)總之,為了覬覦現在的蒙古國而跪舔古代蒙古帝國,目的性太強!

高一個層次的討論,就是否認蒙古是獨自一個層次的阿爾泰文明,將其與尋常草原游牧政權相提並論。這樣就得出很多奇怪的理論,比如宋朝擋不住游牧侵略罪大惡極,宋朝重文輕武泯滅了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之類。須知,當時蒙古絕世猛獸,橫掃已知世界的一切文明。在這種情況下,與蒙古近在咫尺的宋文明,前後抵抗了五十年,是所有抵抗中最長的,以武力來指責宋朝毫無道理。宋朝當然有奇葩的地方,比如靖康知恥,但從大的層面講,宋朝絲毫不比其他朝代差,肯定是平均線以上的。(批評宋朝的往往是左派。但以文治武是現代社會常態,武德充沛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左派喜歡籍著野蠻人作文章,彰顯其與野蠻人相匹配的底線。)

再高一個層次的討論,是爭論「元清非中國論」。元朝時,是中華第一次失天下,所以常有「崖山以後無中華」的說法。尤其是後來被扒出是日本人的提法后,更被視作是其滅亡中國的陰謀的一部分,被口誅筆伐,成為賣國論調。其實,這也蠻好笑的,談事變成了談人。壞人吃不吃飯?壞人吃飯所以你就不吃飯了?什麼邏輯嘛。萬事只看對不對,不看誰說的。似乎亡天下以後中華就沒有了?沒這個道理。子曰,禮失求諸野。又說,道不行乘槎浮於海。中華可以滅也可以復興,中華沒那麼脆弱嘛。(南北朝之時,北方儘是胡氛,但禮教也慢慢恢復起來,中華重新行於全國,而且並不是靠殘存的南方,我以為,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所謂「元清非中國論」,拋卻其陰謀論的一面,蒙古人入主中原不到百年原樣退出,並且他們的法統來源、退回繼承的,都是草原;甚至滿人後期也基本漢化了,而蒙古人的漢化,要到清朝才進行。所以,滿清倒是未必不是中國,元朝一定歸入中華正朔有牽強的成分。

當然,作為內亞武德的巔峰,甚至可以說某一時代作為碾壓所有已知世界文明的存在,(其占當時所有已知世界的比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歷史迄今為止的其他大帝國,比如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沙俄帝國。。。都遠遠不能與蒙古帝國相提並論!)在它所處的時代,可能很多戰爭都繞不開它,所以我們可能在多個系列裏見識到它的鋒芒,但是作為其完整面目,反而會因為敘事過於繁雜而顯得不清晰。這裏讓我們系統地梳理一下這個絕世怪物,並且着重關注它的內部戰爭,我想這是極其必要的。

這蒙古枝蔓,大概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起,開始向全世界蔓延,先以中亞為支點,所謂亞歐陸心嘛。(這個是英國的麥金德提出的陸權說的基礎,也是地緣政治學的重要概念。所謂地緣政治學,無非是麥金德提出的陸權說,與馬漢提出的海權論。)到了成吉思汗下一代,基本上兩路出發,一路向西,直至歐洲與地中海;一路向東,基本上向所有中華圈的國家發動攻擊。到了再下一代,果然武德過於充沛沒有足夠的敵人讓他們發泄,就內鬥起來了。從此統一的大蒙古帝國不復存在,變成以黃金家族五大汗國為首的無數汗國。然後互相攻訐,不出百年,各地地盤紛紛被顛覆,灰溜溜滾回了草原,在隨後的日子裏,又過起隨時騷擾中央大國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勾當。

直到另一個蠻族崛起,徹底降服了蒙古。然後被滿清裹挾著入關,成為附庸僕從炮灰奴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5章 蒙古戰爭之蒙古整合1

%